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

2、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

3、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智能粮库大有可为

4、服务农村 共建和谐

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

服务不是自掏腰包,而是企业的增值项目!

农机行业有一位农机喷很尊敬的前辈说:服务是经销商的唯一核心竞争力,没有服务能力,农机经销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农机喷非常赞同前辈的这句话。

尽管近几年农机行业服务意识都非常强,但却对服务的理解存在误区,导致了服务变成了企业不愿承担却又不得不承担的累赘。其实,这都是曲解了服务的本质,本质上,服务其实是一项增值业务!

1.  服务是增值,而不是弥补产品的不足

记得10年前智能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本人曾买过一部TCL生产的智能手机,是那种翻盖的,花了约3500元,是笔者当年一个多月的工资,买回来麻烦才刚刚开始,在半年的时间里,修了五次,TCL的服务说实话确实非常好,手机送到了,除电池外,主机无条件换新的,这样半年笔者用了五个新手机,但每一部都有问题,有的甚至是同样的问题,后来我干脆忍痛割爱,丢掉了事,我发誓再也不买国产手机了,当然后来华为的手机质量非常好,彻底扭转了我的观念,这是后话了。

在购买和使用TCL手机的过程中,凭良心说,TCL的服务非常好,服务人员态度很好,换新机的速度很快,也没有有意欺骗我,但是这部手机确实给我增添了很多麻烦,光五次换机就耽误了很多时间,另外在TCL的服务网点,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诺基亚、苹果等手机维修点门可罗雀,服务人员闲的睡大觉,而TCL等国产品牌服务点却是热闹非凡,甚至比销售点的人还多,这是因为产品毛病太多。

可以看出来,TCL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服务,显然是为了弥补产品的不足,但却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后来TCL手机项目以失败谢幕。

之所以要举这个例子,是因为这是笔者亲身经历,印象非常深刻,另外农机行业有很多企业存在与TCL一样的现象,就是用服务来弥补产品的不足,比如每年的跨区麦收季节,一些收获机厂家要倾巢出动去跟踪服务,而久保田、洋马、凯斯等跨国公司虽然也很重视,但并没有那么夸张,虽然有不胜枚举的例子,但笔者不想揭自家人的伤疤,因为产品品质提高需要一个过程。

产品的事情由产品本身去解决,服务的价值由服务自己来决定!服务本身要为用户提供增值,当然本着务实的态度,短时间内,企业可以拿服务来弥补产品的不足,但长期不行,因为TCL的手机业务就是前车之鉴。

2.  服务要收费而不是免费

南方有个生产小型农机的企业,两个分厂,一个生产水田打桨机,另一个生产自走式喷药机,和其它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一样,它的产品以低价和快速的模仿创新占据了苏、锡、常区域低端市场。

当地的经销商和用户一方面极为欢迎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一方面又对频繁出现的小毛病怨声载道。

为了稳定客户的情绪,这家企业建立了庞大的售后服务队伍,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救火”——一接到用户电话就赶赴现场解决问题。

这样,虽然产品价格低,但服务费用高的吓人,其实很大一部分利润又还给了用户,该公司的销售规模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利润率却并没有增加,更要命的是,经销商并不买账,几个经销商偷偷地改换门庭,转而经营国内某知名品牌产品。

无助加迷茫的老板寻找专业咨询公司的咨询师来帮助,而咨询师给开出的药方是服务收费!

当售后服务部门开始向用户收钱时,他们发现用户的服务电话少了。以前无论大毛病小毛病就直接给厂家打电话,如果服务人员来迟了,用户还要大发雷霆,有时候连问题都说不清楚,等服务人员火急火燎的赶到时,才发现用户打错电话了,根本不是他们厂的产品。

另外在服务过程中,两个分厂的服务人员发现他们打桨机和喷药机其实大多是卖给同一个客户,所以他们开始主动的合作,如果是同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客户,就协商一下,只去一个人,这样没有耽误解决问题,但费用大大节省。

一年之后,这家小农机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率的同步增长,破天荒的服务也开始赚钱了,在公司内部,服务人员的腰杆硬了,当然荷包也鼓了,更重要的是客户满意度居然大幅提升,原来流失的经销商又开始代理他们的产品,在区域市场,几个外资的产品开始撤退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表面看匪夷所思,但里边的道理却也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凡是免费的服务质量肯定不会好,客户愿意付钱的服务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3.  服务是利润中心,而非成本中心

许多企业将服务看成花钱的工作,把服务部门看做花钱的部门,在大多数农机企业里,服务部门比销售部门要低人一等。

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有下:

首先,服务与产品是组成商品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户花钱买的商品,绝不仅仅是硬件,其中一定是包含从销售过程到售后一系列的服务,只是因为硬件是在销售时交付给用户,而服务要在产品售出后一个漫长的过程才交付给用户。

其次,服务本身也是能创造利润的。比如服务质量高,用户满意的话,就能带来用户二次、三次或重复的购买,这能增加企业的利润,服务工作做的好,用户还可以主动介绍生意给企业;又比如创新型的服务可以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企业开展融资租赁服务,不但能解决用户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且从中可以收到管理费、服务费、资金利息、保险等费用,这有时候比销售新产品还要多。

事实上,随着传统农机市场由供不应求进入供大于求之后,新产品销售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服务创造价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并且服务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更大,农机企业有更大的辗转腾挪的空间。

4.  服务要适度,过犹不及

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很饥饿的时候,你给他一个馒头是救命,第二个馒头是填肚子,第三个馒头索然无味,到第N个馒头可能就是毒药了。  

在农机服务上,我们农机企业只需要提供适时、适当的服务就行,提供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服务可能得不偿失,或空有承诺而达不到用户的要求,让用户更失望。

有一个身边的例子,国内一拖东方红三年前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大轮拖两年质保服务,之后雷沃重工也响应,在部分拖拉机产品上推出了整机三包服务两年或1600小时。

国内某个小厂看一拖和雷沃这样做,决定“照葫芦画瓢”,对自己销售的农机的三包期也决定延长到两年,但结果是进入第二年之后,该企业售出的拖拉机产品出现批量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变速箱和传动部分问题频频发生,为此企业大量更换变速箱,成批的变速箱退回工厂,造成巨大的损失,最后两年保修期在新售出的产品上草草收场。

人比人气死人!东方红和雷沃重工的两年质保是建立在产品品质提升和服务能力升级的基础上的,并且企业综合实力很强,就是出现批量的产品质量问题,企业也能赔得起,服务的起。

但这个企业本身还处于创业期,产品知名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在微利的边缘上徘徊,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折腾,如果只提供国家规定的一年期三包,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自不量力的学别人提供两年质保,就明显是过度服务了,而过犹则不及。

所以建议企业的服务要量力而力,千万不要给用户承诺自己办不到的事,因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

服务为本: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迎来“而立”之年

编者按: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成立于一九九一年,到今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坚持服务为本,主动为会员、企业、行业、政府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框架内,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的共同诉求,积极维护协会会员合法权益。目前,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已经成为拥有1100余家单位会员、影响20000多个农机销售网点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在中国农机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的权威性。

锲而不舍,精心打造世界级农机展销品牌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在中国农机行业,如果问什么活动是国际知名品牌?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牵头主办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了。

2015年1月13日,2014年全国农机十大新闻在南宁揭晓,“中国国际农机展稳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五,国际化程度陡升,世界农机大展地位确立”入选十大新闻。入选理由:2014年10月28—30日,在武汉举办的“2014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展区面积较上年增长26%,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61家企业参展。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亚太区域农机协会圆桌会议”“中非农业机械合作贸易座谈会”等国际性会议。从这届开始,国际农机展在展览规模及国际化程度上稳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五。

近年来,国际农机展展览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中外展商2000余家,高端论坛及专题活动30多场,专业观众超过15万人次,为世界农机行业瞩目。如今,国际农机展享誉世界,被称为国际化、全球性的农机商贸与品牌传播平台、农机信息集聚与交互平台、产业政策与学术交流平台、现代农业科技与装备集成示范平台。

国际农机展具有60多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8年的全国农具展览会,并在全国农机订货会基础上不断进化壮大。全国农机订货会始于1979年,由中国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主办。1992年之前,订货会以在宾馆签订合同的形式召开,一般有500~1000家农机生产企业和1000~2000家农机销售企业参加,正式代表10000~15000人。1991年5月11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立,并成为订货会的协办单位。从此,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对标著名的国际农机展会,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全国农机订货会升级转型。

——1992年,在传统宾馆会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现场展示,让用户能够直观地观察产品,订货会从此实行“宾馆+展场”双会场模式。

——1997年,制作订货会会刊,主要登载参展企业展位、产品、联系方式等信息,方便观众快速获取观展信息,提高观展效率。

——1998年,增加订货会的国际化元素,将“国际农机展”并入“全国会”,同期同址召开,开启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融合之路。

——2005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为全国订货会暨国际农机展的主办单位,开启了全国农机展的“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时代”。

——2011年,面对国家大规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新形势,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联合中国农机化协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共同办展,并将展会名称改变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2020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成为疫情之下全球唯一举办的世界级农机大会,线上线下同时举办,备受瞩目。大会彰显了大国能力、大国风范、大国自信。

……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每一次改革,每一次创新,都代表着一次新的进步,新的发展。正是这持续不断的微小进步,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了国际农机展的华丽转身,成为国际知名的农机展销品牌,也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进一步搞好服务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服务能力的不断延伸,正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资源整合能力、战略布局能力的重要体现。如陈涛副会长所说,“展会是平台,一定要围绕平台的服务能力来布局谋篇,一定要努力把展会做成服务全球农机行业的平台。”

扩展业务,百花齐放春满园

——农机地头展等影响深远

如果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是一朵精心培育的花朵,那么,如何让这朵红花绽放得更娇艳就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永恒的奋斗目标。多少年来,围绕着如何向行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这一主题,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不断探索,扩展服务项目,延伸服务链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全新业务之一:精心打造的农机地头展行业公用品牌。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模式、营销传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农业机械现场演示、展示需求增加,各种现场推介会、观摩会、演示会、品鉴会成为重要的下沉传播方式;另一方面,面对众多相似的宣传口号、广告资料,农机用户常常无所适从,难以决策。而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只有短短几天,尽管可以在农机品牌传播、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演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囿于时空限制难于承担起这一重任。为此,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创新思路,开始了农机地头展的行业共建、共用、共享的创建之路。

农机地头展的培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初创摸索阶段,从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历经沧州谷子、石家庄小麦机收、山东葱姜蒜等5次活动,小试牛刀,取得了农机行业的初步认可。二是完善创新阶段,自2018年7月举办北方果园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暨果园机械装备演示、展示活动开始,到2019年7月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正式向社会发布行业公用品牌----农机地头展,时间约一年,在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广东、辽宁、天津等省市举办活动13次,形成了成熟的运作流程和模式,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赞誉。之后,农机地头展进入第三发展阶段,即成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8月始,截止目前,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农机地头展仍成功举办13次。在今年7月召开的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年会上,河北、甘肃、江苏、山东、辽宁、北京等省市的8个单位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签订了合作举办地头展的协议,农机地头展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农机地头展遴选先进农机技术与装备在田间机械演示与展示,组织现场观摩,整合专家授课、企业推介、用户交流、产业互动资源,对接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用户群体,是农机行业交流技术、开拓市场、宣传品牌、检验产品的重要方式,是行业地头营销的重要体现,使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会展服务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延伸。

全新业务之二: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帮你“雾里看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会员主要是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分析市场、判断市场走势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十分重要,是农机企业十分关注的痛点和难点。而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就是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按月发布的一组反映农机市场运行状况的定性指标,它通过月度内的农机商品的销量、效益、补贴、库存、人气、信心等指数的变化,反映农机市场的景气变化及发展趋势,是农机企业进行市场分析的辅助工具。

早在2013年,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为给会员和社会提供更好的农机市场信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市场分析难点,成立专门工作小组,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景气指数设计原理,研究开发了一套能够及时反映我国农机市场变化的景气指数(AMI),并率先在农机行业内发布。AMI是一个综合指数,它由销售能力指数、效益指数、农机补贴指数、库存指数、人气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加权而成,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指数分为三级,一级指数包括销售能力指数、效益指数、农机补贴指数、库存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涵盖了市场运行的六大方面;二级指数设有拖拉机指数、耕整地机械指数、种植机械指数、田间管理机械指数、收获机械指数和运输机械指数;三级指数数量最多,包括大型拖拉机指数、中型拖拉机指数、小型拖拉机指数、旋耕机指数、播种机指数、插秧机指数、小麦收获机指数、水稻收获机指数和玉米收获机指数。只要你从事农机生产与销售,都能找到你想要的数据。

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经过6年多的实施与完善,是目前农机行业影响最大、发布密度最高、最具参考价值且免费向社会发布的重要信息产品。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对农机市场运行状态变化响应快速,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农机市场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有助于农机市场主体及时判断农机市场的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洞悉农机市场的发展态势,掌握行业发展形势,为其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全新业务之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有序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农机经销商数量爆发式增长,农机市场竞争激烈,无序现象时有发生的新情况,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制订了《农业机械交易市场服务质量规范》《农业机械营销企业基本条件、市场行为要求及等级划分》《灌溉企业等级划分和评定》《农业机械流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规范》《农业机械流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指标》等团体标准,在规范农机流通行业竞争行为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针对我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化进入全面全程发展新阶段的实际情况,面向会员需求,精准回应市场,主动出击,与有关科研院所合作,制定并发布了《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规范》《粮食烘干中心验收技术规范》《葡萄刷式清土机》《有机肥深施机》等团体标准,供会员企业自愿采用,解决了一些会员单位的燃眉之急。

在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上,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又正式发布了行业公益平台—全国农机行业短视频公益推广中心和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农机大讲堂”品牌,与行业同仁共用、共建、共享。农机行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以向全国农机行业短视频公益推广中心发布短视频,向行业和社会讲好农机故事,传递农机正能量。近几年来,每年度的国际农机展上都安排30多场次高端论坛及专题活动,无论是论坛题材、论坛数量、报告嘉宾数量、报告内容质量,还是听众数量、全行业参与程度,均为行业之最。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农机大讲堂”将继续作为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的三大板块之一,秉承公益、权威、开放的基本原则,在推动农机化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这朵“红花”与更多新花排列组合,从而更加引人注目。

精细服务,将会员的心事放在心上

——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

7月24日—25日在青岛召开的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以下简称会议)大获成功,近600名行业同仁到会。会议的服务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精细”。会议内容在充分掌握会员代表“需求”上精心设计,针对其最关心的问题展开,真正做到了让会员代表来有所得、不虚此行。

会议内容除了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年度工作报告、人事及机构调整、审议新会员入会申请等常规内容外,会议服务按照如何把握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如何提高农业机械营销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拓展企业销售业务三条主线展开。

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我国已经进入机械化农业为主发展新阶段,国家政策对农机市场的影响很大,正确认识我国农机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对于农机经营决策特别重要。对此,会议安排了两个专题报告、一个专题会议,提供了一本书。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站长刘恒新做了农业机械化发展专题报告,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农机行业的看法和建议》。会议还召开了2021年全国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议,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才聪报告的题目为《农机作业北斗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讲解了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等智能装备在农机作业中应用情况,对农机智能化的前景进行了探讨。会议提供的一本电子书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省实施意见汇编》,方便检索。

无论是农机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农机营销的能力建设必不可少,新形势如何提高农业机械营销能力尤为重要。为此,会议举办了农机营销发展论坛,邀请纷享销客、极飞科技等4位有关代表介绍了农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与实践、农机营销服务数字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机销售等内容;会议还召开了金融服务助力农机营销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农机金融在国内的现有实践和未来发展、农机金融相关产品及政策等。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围绕提高行业农业机械营销能力,编印了3本书,分别是《农业机械营销实务》《农业机械营销工作读本》和《全国农机营销与服务典型案例》,有理论、有实践,很受欢迎。

针对农机企业如何拓展业务,会议安排了农机购置补贴操作实务技术专题培训班,邀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研究员李英杰、赵莹等4位专家重点讲解了农机试验鉴定制度及鉴定申报要求、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机具投档工作介绍、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操作流程等;会议还举办了经济、园艺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论坛和农机具发展论坛,邀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郝建军等12位专家介绍了丘陵山区机械化、果园机械化、中药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具、特色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等方面的内容,开阔了大家的思路。会议还安排了青岛农机企业专场推介会,邀请麦克萨轮胎有限公司、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各自的产品,进一步树立了青岛农机的产业品牌。会议还举办了走进青岛农机企业观摩活动,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认可。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智慧农机产业园评审会,得到了平度市人民政府的点赞认可。

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就在报到当天晚上,会议还加塞儿举办了一个农机合作社发展论坛,参加人数有200多人,这在农机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会议当天更是有7场次开放的专业论坛,与会者表示很多内容都想听,但因为分身无术,以致出现了选择的困难。在农机具发展论坛,笔者曾遇到一位来自江苏常州的会议代表,很纠结要不要进去听,因为他觉得经济园艺作物机械化的内容更解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奔另一个会场去了。好在有一部分内容已经上传“国际农机展”微信平台年会专场的视频回放板块,让不能亲临现场参会的人员通过观看视频回放了解行业盛会,线上参与行业交流。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这几年在经济园艺作物机械化方面着墨丰富,副秘书长苑同宝在会上还发布了《全国经济园艺作物生产机械企业及产品名录》。这本资料收录了109个企业、560个产品,图文并茂,是近年来特色作物机械领域的大全图册。会议上,还专门安排了农机地头展活动,这是全国首次智能果园机械的演示展示活动,有近40个企业、100款产品参加了活动,现场观摩人数达到了800余人,江苏、山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等省外地区均有到会观众。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立身之本是什么?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说是“服务”。他说:“‘三十而立’,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成立至今就满三十年了。党的引领是协会成功的政治保障,这次大会我们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农机地头展相结合,实现了预期效果。在业务层面上,协会的成功在于服务,在于用心服务,在于让会员满意、行业认可的服务。服务对于中国农机流通协会来说,是协会宗旨,是工作方法,也是组织追求的目标。同时,还要向社会发出行业声音,这也是协会的重要工作。就在大会上,我们安排了《扶贫攻坚·农机答卷》活动的纪录片回放,这次活动由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央广网、中国农机化导报在2020年共同主办,彰显了农机行业的政治站位,向社会讲述了77个优秀单位的扶贫故事。今后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根据会员需求不断扩展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高价值的服务赢得未来,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做出贡献。”(作者:梅成建)

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智能粮库大有可为

服务农业供给侧改革智能粮库大有可为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快速推进,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6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论断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

完成耕种收等主要环节后,粮食进入商品流通环节,这又涉及到粮食的仓储等方面。随着粮食行业信息化工作的稳步推进,传统粮库近年来围绕作业自动化、出入库智能化、仓储智能化、经营管理可视化等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向智能粮库迈进。

数据互通实现智能化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对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引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开展粮食智能工厂、智能仓储、智能烘干等应用示范。

浪潮在粮食行业信息化领域深耕十余年,依托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的雄厚实力,推出了“互联网+”时代的粮食行业信息化创新成果“智能粮库系统”。智能粮库系统以“粮食仓储”为中心,贯通粮食的“入库—仓储—出库”全环节业务主线,构建“人、钱、粮”一体化闭环经营管理体系,帮助涉粮企业有效规范仓储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实现粮食出入库、粮食仓储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逐步达到管理现代化。

智能粮库系统通过对智能出入库作业各环节硬件设备的灵活配置、快速插拔,实现了出入库数据自动采集与异常情况兼容以及各环节各硬件设备的智能协作,真正体现了出入库作业的智能化。通过集成智能卡读卡器、身份证读卡器、银行卡读卡器等物联网设备,自动获取客户、粮食、承运人的相关信息,帮助用户进行自动化表单生成,保障粮食数据准确有效并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摄像头与硬盘录像机采集车辆图像信息与检验视频影像,确保粮库每一车粮食都作业规范,有据可依。

据介绍,智能仓储模块打破了传统仓储作业的作业方式,利用科学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结合粮库仓储作业经验,全面提升粮库科学储粮的水平:通过集成粮情检测、库内气象站、智能通风、智能安防、环境监测等系统及设备,全天候实时掌握粮情、气候环境和粮食数量变化,自动判断,智能分析并快速提供保粮作业建议或方案,同步告知保管人员,自动控制相关仓储设备的开闭和运转,实现仓储作业的智能化管理。

此外,通过对粮食温度、湿度、虫情、气体浓度、粮食数量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了专业的智能仓储作业分析模型,以表格、图形、视频、声音等多种方式形象展现,还能够对单仓粮食实现从收购入库到满仓验收再到保管检查直至销售出库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追溯,充分实现了仓储管理的智能化。

实时预警保障安全

智能粮库系统通过对车辆作业数据、车辆历史记录等信息比对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系统中车辆的异常作业数据,及时对异常车辆皮重信息、雷同数据进行预警,提醒用户第一时间采取异常应对措施,及时消除各种违规作弊行为,有效保障粮库利益。

智能粮库系统能够实时调取粮库各处监控摄像头进行实时监管,对于各岗位作业情况,仓内粮食保管情况都可以进行实时画面查看,保障粮库作业执行以及粮食储存安全。通过智能化预警平台,结合实际环境,预设预警界限,自动触发异常警报,利用空仓预警、仓门开启预警、通风预警、虫害预警等预警手段,保障粮食安全。

针对粮食储存、库存管理等仓储内容,智能粮库系统提供粮情安全预警系统,对库存超期、粮仓温度过高、粮仓湿度异常、粮食水分超标等异常事件触发粮情预警,提醒用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粮食变质。

不仅在粮库内部,在监管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在外出执行任务时随时调取目标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比对,或在检查现场记录各种信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在业务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实时了解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在外出、出差过程中也保证随时掌握单位运营信息;在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常在库区范围内执行巡检、查仓等工作,利用移动设备执行作业任务减少了二次录入的工作量,同时还可借助拍照等手段收集更丰富的信息。

移动办公在粮食行业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价值,在政府粮食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粮油集团各级单位管理工作或是粮库基层日常作业过程中,采用移动应用开展工作可实现监管信息随身查看、工作业务随身办理、作业数据随身录入,有效整合利用碎片化的工作时间,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农村 共建和谐

服务农村 共建和谐

  吉大学子赴大安开展“三下乡”活动

  本报8月26日讯(实习生邵方超 记者李林岩)今天,吉林大学百余名师生来到该校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帮扶单位——大安市永合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这里的农民朋友送来了科技、文化、医疗方面的知识和服务,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

  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多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深入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开展志愿服务。他们为永合小学师生送来了10台电脑、120册书籍和部分学习用品,并向当地农户赠送了30套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软件和价值5000元的药品。教育小分队举办了学习交流促进会,面对面为永合小学的同学们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来自汽车工程学院的贫困生韦甘同学通过自身的求学经历,为小学生们进行了励志演讲,教育孩子们放下贫困的包袱,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他们还来到当地贫困生家中走访,并为贫困生送去了助学金。医疗小分队为当地农民朋友进行了义诊,并向农民介绍了农村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支农小分队帮助农民解答种植、养殖方面的难题。针对当地农户饲养狐狸较多这一情况,他们向农民朋友重点介绍了科学饲养管理、预防接种、定期驱虫等方面的知识。

  永合小学校长刘岩石告诉记者,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正缺少电脑、书籍等教学用具,大学生的到来,犹如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学校的办学困难,为教师教学增添了信心。大安市副市长王德新表示,大学生不仅为农村带来了钱物,更重要的是为农村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标签:农机   服务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