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机械E网打尽(马铃薯种植机械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马铃薯种植机械E网打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铃薯种植机械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马铃薯种植机械E网打尽 ♂
马铃薯种植机械E网打尽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种子协会在京举办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农业农村部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亿亩。马铃薯主粮化,使其生产机械化倍受关注。本文介绍生产中使用效果较好的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供推广应用者参考。
1、中机美诺1240A四行马铃薯种植机
由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中机美诺马铃薯种植机从中、大型机已形成系列产品,多种产品型号供选用。以1240A四行马铃薯种植机为例,该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培土作业。播种精度高,漏播率≤5%,出苗率高;可选装喷药机构;链耙式施肥机构,无堵肥现象;自带离合器,可以倒车。配套动力(hp) ≥100,工作效率4.1亩/h。
2、2CMX马铃薯播种机
2CMX马铃薯播种机与15—35hp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具有结构紧凑、机动性好、布局合理、工作平稳、适应性强、维修简单等特点。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农艺种植要求,调整深浅、行距和株距。集播种、撒肥于一体。在需起垄种植的地区,可根据农户的需要起垄种植。根据拖拉机的功率大小,搞多组组合。生产效率5~8亩/h,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作业。
3、2CM系列马铃薯种植机
该系列产品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实际农艺要求精心研制。该机一次进地可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多项功能,动力适应范围大,地区适用性强。2CM系列马铃薯种植机采用独立施肥结构,进行可调整的垄侧深施肥,有效防止种、肥混合,以免造成肥烧种现象。采用独立的播种单体结构,可根据不同种植模式需要调整垄距和株距,以适应不同地域需求。高频电机振动装置的运用,确保播种精度,有效降低重播率,对不同规格种薯适应性较强。机械抖动机构解决蓬种现象发生,保证种勺连续不断取种,省去人工推种环节。地轮轴实现无台阶光轴设计,在扭力和承载力上较传统方式提高多倍。配备圆盘式起垄覆土部件,形成的垄形好,覆土均匀,有利于薯种更好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四行播种机标准配盘划印器,划印器采用双臂圆盘设计,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4、2BM—4型马铃薯播种机
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福悦达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是与59kw以上拖拉机后悬挂配套的4行马铃薯播种机。该机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国内实际农艺情况基础上精心研制。该机一次进地可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等多项功能,动力适应范围大,地区适用性强等,通过大面积生产考核和各地区实际应用,表明其适应性,可靠性及各项性能指标等均超过国家标准,播种质量好,效率高。行距90cm,株距14—42cm,工作效率0.8—1.2hm2/h。
5、2BXSM—1B型马铃薯施肥播种机
该机是旱地平作地区较理想的马铃薯播种机,是根据这些地区的农艺要求,在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单向双铧犁作为施肥机构和排种机构的载体,增加驱动地轮作为施肥排种的动力源。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使用,可一次完成开沟、施肥、下种、覆土等作业。主要工作部件包括单向双铧犁、勺式排种机构和齿杆排肥机构。 配套动力 11—13kw,作业速度2.09km/h(I档),行距36—50cm,株距25—45cm,播深10—18cm,生产率0.07hm2/h,漏种率<2%,最大施肥量900kg/hm2,整机质量179kg。
6、2C-2型马铃薯种植机
由江苏省海门市农机推广站吸收国内多种机型的先进技术研制,主要适用于南、北方地区的马铃薯、萝卜及块根类药材的种植作业。该机以S195型柴油机为动力,匹配东风-12型拖拉机底盘完成种植作业,具有转向灵活、移动方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应用该机不仅在种植、收获时省时省力,而且经打洞后种植的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主要技术参数:洞径8cm,洞深12cm,行距40cm,间距可调。
7、2BSF-2型马铃薯栽种机
该机与8.8—13kw轮式拖拉机配套使用,可根据农户的要求调整种植株距和栽种深度,一次完成施肥、栽种、覆土和镇压等工序。行距50—70cm,株距40—50cm,栽植深度10—15cm,生产率为0.3hm2/h。
8、2CM—1/2型马铃薯种植机
是一种开沟、施肥、播种、起垄、喷除草剂、铺膜的新式种植机,它可与任何品种的25—35hp轮式拖拉机配套作业,其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维修保养简单。适用于平坦地块起垄薯类作物的种植。
马铃薯种植机械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
马铃薯种植机械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原标题:马铃薯种植机械市场前景浅析)
前几天去河北和河南调研,发现当地市场玉米收购价格只有 1.2 元/kg 和 1.4 元/kg。据当地种植户介绍说,如果收购价低于2.0 元/kg,大多数种植户将赔钱,而从2015 年新玉米上市之后,行情就没有超过 2.0 元/kg,从当前看还没有涨价的迹象。
现在北方马上要开始春播了,但 2015 年收获的玉米大多数没有出售,许多农民干脆就让玉米棒堆在院子里,连脱粒都懒的脱,很明显2016年大多数用户将不会种玉米了。政策层面也几乎都是负面的消息,农业部已经明确表示 2016 年要调减 66.67 万hm2(1000万亩)的玉米种植,尤其是“镰刀弯”地区将是重点压缩地区。很明显,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农民种植积极性降到冰点之后,2016 年玉米收获机行业将不会太好,持续多年的火爆行情有可能将会戛然而止,那些只生产玉米收获机,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恐怕2016年的日子不会好过。
“镰刀弯”地区是中国玉米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超过 0.1亿hm2(1.5亿亩),约占国内种植面积的 1/3强,这么大的面积不种玉米该种什么呢?种小麦收益太低,再加之小麦粉在日常食用中消费量稳中有降,而小麦粉做饲料成本高,肉蛋产出率低,所以需求有限,农民也没有积极性扩大种植,“镰刀弯”地区是北方旱作区,大面积种植水稻可能性更低,何况“镰刀弯”地区一些地区海拔高,积温少,并不适合种植水稻,再加之水资源不足更是要命。
那么到底用什么替代玉米呢?其实农业部早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马铃薯。
2016 年 2 月初,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马铃薯作为适应性广的作物和市场潜力大的产品,是新一轮种植结构调整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理想的替代物之一。
据权威机构数据,正常年景,北方地区马铃薯收益是玉米的2倍,胡麻的4倍,华北地区一季马铃薯还高于小麦+玉米两茬作物收益,而与玉米相比,马铃薯地面植株要低矮的多,水分蒸发要比玉米少的多,所以需要更少的水分,这对北方旱作区来说,无疑优势更为明显,所以用土豆替代玉米是“镰刀弯”地区理想的选择。
同时从经济性考虑,农户也更愿意种植,这也预示着马铃薯种植全程所需的机械的春天到来了。
马铃薯种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机产品?我们这个农机行业大多数的厂家又能干什么呢?笔者认为,做为一种传统的农作物,马铃薯种植并不神秘,也不复杂,所谓全程机械化,无非就是种子培育、种前土地整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收获后加工,而种子培育和收获后加工基本上不是传统农机行业的范畴,目前绝大多数农机企业并不擅长,对于搞玉米收获机的企业来说更是隔了几道山。
那么,剩下能做的产品就只有土地整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了。从产品通用性看,马铃薯种床处理与田间管理与小麦、玉米、大蒜和油菜等作物没有多大的区别,显然,播种和收获环节就是马铃薯种植特殊性所在了。
情况确实如此,因为是块茎类作物,马铃薯播种机和收获机与传统粮食作物大相径庭,种小麦和玉米的播种机种不了马铃薯,而收马铃薯的收获机也收不了小麦和玉米,所以说,要抓住马铃薯主粮化的大商机,就不要太花心思在通用性的机器了,抓住马铃薯种植特有装备才是抓到了“牛鼻子”。
农业部和发改委计划未来5年要调减333.33hm2(25000 亩)玉米种植面积,乐观的看,调减下来的农田将绝大多数会种植马铃薯,再加之要吸引农户种植,国家也将会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农机补贴政策对马铃薯专用设备进行倾斜补贴等,近几年农机市场的荣衰无不是政策有形大手的杰作,比如玉米收获机、插秧机和烘干机,相信农机行业下一个风口将是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产品,尤其是播种机和收获机。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GT 170:总有一种配置适合您 ♂
马铃薯联合收获机 GT 170:总有一种配置适合您2019年GT 170在内蒙古宝昌作业(“2+2”模式)
20多年来,GT 170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一直是备受市场追捧的宠儿。即便是面对英国和法国那样极具挑战的收获工况,GT 170依然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评价。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必然:GT 170兼顾高效率收获和作物保护两大原则,可搭载多种高增值选配,这些选配不仅着眼于提升收获质量和效率,多种辅助操作功能配置事实上也解放了机手。轻松应对不同复杂作业工况的挑战,GT 170是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马铃薯育种颠覆传统认知!我国“优薯计划”迎来重大突破 ♂
马铃薯育种颠覆传统认知!我国“优薯计划”迎来重大突破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在快餐店吃的薯条几乎都来自一百多年前育成的马铃薯品种——作为全球13亿人口的主粮,马铃薯育种进程之缓慢可见一斑。中国科学家为此提出了“优薯计划”,目的就是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吃上更高产、更优质的马铃薯(又名土豆)。
如今,这项计划迎来重大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黄三文团队研究发明了一种“进化透镜”技术,给农业育种家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早发现出阻碍马铃薯育种的基因组“暗礁”,避免育种“走错路”,让优质高产土豆更快面世。
北京时间2023年5月4日深夜,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以“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这项研究是马铃薯育种的里程碑式成果,从科学上讲和育种上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对其他作物育种同样具有重要启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种康点评说,该研究预示着作物育种进入一个新阶段,即育种家们不能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需要从一个更大的进化维度思考育种的新策略。
土豆的绿色革命
黄三文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据他介绍,马铃薯是最重要的块茎类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具有产量高、用水少、可种植地域广等优点。然而,由于传统栽培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复杂,导致育种进程十分缓慢。此外,薯块无性繁殖还面临着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难题,黄三文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旨在用二倍体马铃薯替代四倍体、用种子繁殖替代薯块繁殖、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指导马铃薯育种,彻底变革马铃薯的育种繁殖方式。
“我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将马铃薯的育种周期由原来的10~12年缩短至3~5年,一个是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黄三文说。
2020年11月,黄三文团队带着基因组设计育种获得的第一代二倍体马铃薯杂交种子,专程拜访了当时还在世的袁隆平院士,向他详细介绍了“优薯计划”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袁隆平听取汇报后十分开心,专门为“优薯计划”题词:“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是颠覆性创新,将带来马铃薯的绿色革命”。
尽管如此,马铃薯基因组中存在的有害突变,仍然是摆在研究团队面前的一座大山。要说清楚这一问题,还要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说起。
当前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进化过程中,物种的基因组并非一成不变,不过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位点是不会改变的,它们会在进化过程中保留在不同物种中,研究人员称这一现象为“进化约束”,把这些位点称为“进化保守位点”。
找到那些高度保守的位点,正是“优薯计划”的关键。
不选壮苗选弱苗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博士后吴瑶瑶告诉记者,团队为此收集了大量茄科物种资源,完成了38个茄科基因组的组装,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将100个茄科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最终开发出新的进化透镜技术。
进化透镜,又被称为“历史透镜”,即通过生物体的进化历史快速、有效地鉴定并定量进化保守位点,其最长横跨8000万年进化历史,累计达12亿年。团队利用该技术鉴定出1700万个高度保守的位点,其中36%位于先前被认为没有功能的非编码区域。
“这些位点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都很难发生改变,说明它们对马铃薯的生存是极为重要的。”吴瑶瑶说,如果这些位点发生了突变,有可能对马铃薯造成繁殖力下降、生活力降低、产量减少等不良影响。
团队利用这些保守位点信息,结合马铃薯群体的信息,构建了马铃薯有害突变二维图谱,将人们对马铃薯基因组的认知从一维的线的认识升级到二维的面的认识。有了图谱,马铃薯育种家就可以精确剔除马铃薯中有害突变,筛选好的育种材料,预测马铃薯产量等表型。
根据进化透镜解析马铃薯的有害突变二维图谱,科学家们发现传统育种过程中,选择生长更加健壮的马铃薯作为自交系起始材料的做法可能会南辕北辙,可能会导致在选育过程中子代从父母本中获得更多有害突变反而不利于马铃薯的自交系构建。相反,生长较弱的马铃薯遗传给子代的有害突变更少,后期的自交育种成功率更大。
“这一‘不选壮苗选弱苗’的反直觉规律,不仅颠覆了以往的认知,而且还能够提早2-3年预测马铃薯的自交系育种结果,从而快速创建更多优良马铃薯自交系。”黄三文说。
种业创新“皇冠上的明珠”
黄三文告诉记者,借助该图谱,团队还开发了一个新的预测模型,科学家可以利用它解读马铃薯的基因,只需要苗期的DNA,就可以提前预测马铃薯育种材料的产量、株高、薯块等性状,更好地帮助育种家制定早期育种决策,缩短马铃薯育种周期,让人们更快地享受到更好的马铃薯品种。
评审专家认为,该成果可以更好地指导马铃薯育种决策,加速马铃薯育种进程,标志着我国马铃薯育种已经领先全球,率先进入了基因组设计育种新时代。
“如何将块茎繁殖的四倍体马铃薯,变革为种子繁殖的二倍体杂交马铃薯,是马铃薯产业的世界性难题,也是种业创新‘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说,“优薯计划”团队相继破解了马铃薯基因组解析、自交不亲和、自交衰退等重大难题,培育出第一代自交系材料及杂交种,相关成果均已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如今又为马铃薯育种亲本选择及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科学依据。这些原创性基础性科研成果既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也为加快实现二倍体杂交马铃薯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马铃薯,还将会对粮、油、果、蔬、茶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钱前说,这项研究基于茄科植物进化基因组学,开发进化透镜技术,鉴定了马铃薯基因组上的有害突变,并将其应用到解决马铃薯育种难题中,大幅地提高马铃薯全基因组预测效率,这将实现杂交马铃薯育种的早期决策,加速育种进程,通过剔除有害变异和聚合有益变异的策略,有望在短期内通过基因组设计创建更多高产优质杂交马铃薯。
“我们农业育种离不开大数据,离不开遗传学、基因组学的布局。这一最新成果即便在国际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韩斌说,研究团队敏锐地捕捉并完成了这一前沿并具挑战性的工作,创新性地应用了比较基因组学与进化生物学来指导马铃薯育种,对我国种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