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

2、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3、我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4、我省粮价趋于平稳 农民售粮看准时机

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

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步入加快发展新阶段

  2014年6月25日,省农委在双辽市举办了全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培训班,来自全省7个市(州)、30个产粮大县的农委分管副主任、科(处)长、农机局局长参加了培训。

  这次培训班旨在落实省委省政府2014年推进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重点工作,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秸秆还田试点和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加快实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农村重大改革方案要求和国务院《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推进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害综合防控为主要内容,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为载体,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加快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全省2015~2020年6年间,作业面积每年递增200万亩,力争到2020年达到1500万亩;各县平均年建设100公顷作业面积示范点5个,到2020年力争实施秸秆还田的乡镇达到50%以上。

  为了确保任务落实和实施效果,省农委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强化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把发展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列入政府主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开展。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扩大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示范面积。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重点向免耕播种机、具有还田性质的玉米收获机倾斜。要积极争取本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列入省级黑土地保护工程试点的榆树、农安、德惠,要把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作为黑土地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借力发展。双辽市作为省级秸秆还田示范试点县,要加大工作力度,总结试点经验,便于全省推广。省里对上述试点县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相关机具补贴资金、作业补贴资金以及深松作业补贴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三是积极开展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加强宣传培训、参观讲座,通过现场会、现身说法、效果对比等多种方式,向农民传授保护性耕作的知识与操作方式。

  四是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断完善技术发展模式。抓好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药剂除草、机械深松等关键环节,把技术培训和指导放到重点。

  五是超前谋划,研究制订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先示范后普及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近期和中长期机械化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发展目标、主要措施、保障机制。

  此次培训班还参观考察了双辽市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地块及苗情长势和卧虎镇协力村学文农机合作社,双辽市农机局、长春市农委分别介绍了推进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与成效。双辽市委、市政府早在2009年,就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命名为双辽市沃土肥田工程,2011年专门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推进机构,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以秋季玉米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全覆盖、春季不动土免耕播种为核心技术标准,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实施主体,整村整乡连片推进。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街),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0%以上,整体推进的乡(镇、街)有11个、村有60个,其中有6个村推广面积达到了本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长春市2010年政府出台了《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制订了推广保护性耕作规划,对各县下达考核指标。市级财政连续三年投入3个1000万元,支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所辖各县还对购买免耕播种机累加补贴。目前全市免耕播种机已由2010年的100余台,发展到3000多台,玉米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由2011年的30万亩,发展到20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近30%。

  目前我省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正处于加快发展上升阶段。截止到2013年国家已累计投入我省保护性作耕作资金864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3678万元,其中: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已在我省建设20个县,投入资金8000万元;农业部在我省已投资640万元,先后建设14个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省级财政已投入3678万元,建设了25个省级示范县。全省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已近7000台,深松机(含旋耕带深松铲)保有量3.8万余台,具有秸秆粉碎还田功能的玉米收获机1.9万余台。到2014年5月末,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已达590万亩,其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300万亩,基本覆盖了全省85%的县(市、区)。各地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形成了秸秆全粉碎、部分粉碎与高留茬、整秆与留茬、站秆等不同秸秆还田形式和均匀行、垄作与平作宽窄行等不同耕作方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

?图片

  

? ? ? 按照《关于开展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吉政[2022]10号)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并商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建了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办公室职责、组织机构、人员组成等。7月6日,省三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副厅长包青春主持召开专题视频会议,审议工作方案,通报工作进展,部署下步任务,推进三普工作高质量高效完成。

  全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将利用4年时间完成,2022年的主要任务是在东辽县开展普查试点,在白城市辖区、大安市、洮南市、镇赉县、通榆县、松原市辖区、乾安县、长岭县、前郭县、扶余市、农安县、双辽市等12个市县开展盐碱地普查工作,验证和完善土壤三普技术路线、方法及技术规程,健全工作机制。目前我省已组建由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吉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参与的160人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

?

图片

  

? ? ? 会议指出,土壤普查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农用地土壤的一次全面体检,是新阶段开展的一项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是党中央、国务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一项必须高质量完成的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三普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艰巨性。

  会议强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是组织推动土壤普查工作落实的工作机构,普查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要压实责任,细化分工,统筹兼顾,建立机制,强化服务,严肃保密纪律。土壤普查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综合性系统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全力抓好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按时按期完成。要强化组织推动、人员调度、资金保障、进度管理和督导检查,推动普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会议书面审议了《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方案》《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专家组组建方案》《吉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方案》,通报了办公室组建情况以及前期普查工作进展情况,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参会代表作了发言。

我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我省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明确指出:“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我省牢记嘱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粮食产量要迈上800亿斤新台阶。

  我省粮食产能持续巩固。粮食产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亿斤,增长到2020年的760.6亿斤,单产实现每亩892.4斤,这是我省连续第8年突破700亿斤。黑土粮仓根基越来越牢固。

  多措并举全力保障

  多年来,我省多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加强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指导服务。备春耕期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备耕生产各项工作,保障春耕生产物资充足,确保不误农时。作物生长关键期,及时沟通气象、水利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因地、因时制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组织指导农技人员加强田间管理技术服务,促进作物正常生长。

  ——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今年年末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实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着力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增设抗旱浇灌设施,全省抗旱播种能力达2500万亩,基本覆盖松原、白城等西部易旱地区,有效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集成推广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十三五”时期,累计实施生物防治、航化作业等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1亿亩次以上,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面积位居全国首位,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技术在全国率先应用于大田生产。探索更换高效精量喷头10万个,减少作业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减少农药用量。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2020年在西部易旱地区落实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技术60万亩。

  ——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措施落实。近年来,持续加强应对自然灾害工作经验探索总结,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制(修)订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全力防灾减灾夺丰收、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草地贪夜蛾防控等预案。针对性地对风雹、洪涝、台风等灾害提出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及时派出专家指导组深入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2018年至2020年,针对连续严重春旱影响,累计实施抗旱播种、浇灌等近6000万亩次,最大限度降低干旱影响。合力提升病虫害监测防控能力,累计建设49个现代化病虫害监测预报区域站,1个物联网智能病虫监测站。积极应对草地贪夜蛾入侵,在与辽宁、内蒙古交接的13个县(市、区)布设高空杀虫灯123台,高空测报灯54台、虫情测报灯51台,性信息素诱控设备6.5万余套,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日作业能力可达到450万亩,飞防日作业能力达到20万亩。针对去年3次台风影响,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抗灾指导服务体系,派出农业干部和技术专家1.6万人次,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垫扶倒伏作物,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打造吉林粮食“三张名片”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扎实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牢牢把握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深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深化粮食产销合作。加快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逐步转变粮食企业传统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构建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夯实粮食流通基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吉林时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

  我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五优”联动,全力打造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吉林实验田。2019年、2020年吉林大米品牌连续两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2020年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打造吉林玉米黄金名片。发展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坚持发挥区域优势特色,重塑玉米产业品牌。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吉林省关于加强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加快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20〕19号),为全省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遵循。在公主岭建设全国鲜食玉米高标准品种试种推广基地,对200多个全国优良品种进行试种,筛选优良品种,错峰种植,保障产量。会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鲜食玉米产业联盟等机构联合举办产业推进培训会,夯实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组建吉林鲜食玉米协会,塑造吉林鲜食玉米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统一传播推广。组织召开首届吉林鲜食玉米大会,评选首批吉林鲜食玉米优质产品22款,确立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不断汇聚品牌效应。截至目前,龙头企业鲜食玉米销量同比增长40%,仅吉林省农嫂公司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就突破1亿元。

  打造“杂粮杂豆”彩金名片。作为全国杂粮杂豆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杂粮杂豆的“彩金名片”也日益叫响。洮南素有“中国绿豆之乡”美称,洮南杂粮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杂粮杂豆集散地,绿豆贸易量占全国1/4以上。扶余四粒红花生色泽饱满,粒度均匀、口感香醇,是我省著名的“花生特产之乡”。乾安黄小米米粒饱满,色泽金黄,煮熟的小米粥浆似黄乳,黄黏适口,唇齿留香。此外,还有双辽黑花生、敦化小粒黄大豆、松原红高粱、延边江米等杂粮也因品质好、营养成分高而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吉林杂粮杂豆已经形成了母子品牌互联互动的品牌矩阵。在叫响吉林杂粮杂豆这一大的整体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松原小米、扶余四粒红花生、白城绿豆等单产业(产品)子品牌建设也卓见成效。

  时光淘洗,广袤的吉林大地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农业品牌,它们正以卓越的品质,向世界绽放着多彩的光芒。

我省粮价趋于平稳 农民售粮看准时机

我省粮价趋于平稳 农民售粮看准时机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如何选择售粮时机,如何保存好手中待售的粮食,在成品粮油消费上,如何购买到放心粮油,成为当前我省农村急需解决的新问题。1月18日和19日,省粮食局在农安县万金塔镇和永吉县岔路河镇分别举办了“送科学储粮知识、粮食市场信息、放心粮油下乡”活动。在活动现场记者了解到,当地农民待价惜售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掌握粮食市场信息的有关专家成了他们“追逐”的对象。

  岔路河镇农民吴忠民家有2公顷地,今年打了2万公斤玉米。虽然已近年关,家里急着变现,但老吴并不打算马上把玉米卖出去。为啥?去年老吴早早把粮卖了,但没想到过了年玉米价格冒出了“新高”。有了去年的“经验教训”,老吴期待着目前粮贩每公斤1.12元的收购价还能再高些。据省粮食局信息中心主任张延会介绍,受去年粮价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农民的惜售心理比较重,但与去年相比,粮食市场又有了新的变化。

  总的看,我省今年虽遭受旱灾,但粮食产量仍达到250亿公斤以上。商品粮有200多亿公斤,需要出售。从玉米收购价格看,收购初期,玉米价格看好,比去年同期每公斤上涨0.10至0.16元。目前,由于受国家在南方竞价销售中央储备玉米的影响,价格有所回落。今后一个时期玉米市场形势也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内饲料业整体恢复生产能力将需要一段时间,对玉米的需求短期内不具备大幅增长条件;国家对玉米深加工采取调控措施,“十一五”期间,对已经备案但尚未开工的拟建玉米深加工项目停止建设,原则上不再核准新的玉米深加工项目。最近国家取消了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以出口玉米为例,取消了13%的玉米原料出口退税,征收5%的出口关税,相当于玉米出口成本增加18%。

  今年我省水稻市场整体呈偏弱态势,收购价格在低位运行。从近期收购情况看,新稻上市量及收购量同比均缩减。受2007年种植成本增加,国内物价水平提高,农产品整体涨价,新稻质量较好等因素影响,农民对新稻价格预期较高,但制约水稻收购价格的因素仍然不少。一是全国水稻丰收。二是消费属性单一,水稻多做口粮,且不易长期保存。三是铁路运力紧张。据统计,东北地区每年调出水稻在150亿公斤左右,但春运的来临给粮食外运造成影响。四是南方大米品质逐年提高,东北大米质量比较优势有所下降。因此,我省大米出现季节性供大于求,价格将持续走低。

  基于这些因素,粮食专家建议,今年粮食价格逐渐趋于平稳,不会出现去年那么大的波动,因此农民最好看准出售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粮食部门也会密切监测粮食市场变化,定时发布粮价信息。

标签:玉米   保护   耕作   我省   粮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