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

2、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

3、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吉林又迎丰收年

4、加州初创公司计划将甲烷转化为柴油燃料

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

加大资金投入,甘肃打造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

资料图

为充分利用沙漠戈壁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产品需求,甘肃省将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严格用水管理、强化生态保护等方式,在河西地区推动戈壁农业发展。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按照坚持科技支撑、生态优先,坚持适度规模、整体推进,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效益,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的基本原则,到2022年,甘肃省将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

其中: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5万亩,新建全钢架高标准塑料大棚5万亩,新建智能连栋温室150亩。项目建成后,新增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50万吨,年实现产值120亿元。

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河西戈壁农业产业带,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意见》提出,甘肃省将建设标准化产业园,以市为单位制定戈壁农业发展规划,在河西地区建设一批规划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工厂化种苗场,加快新品种引进培育,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支持建立一批果品、花卉种子、种苗繁育场。同时依托最新生物工程技术,建设标准化基质厂,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此外,在加强科技研发支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打造戈壁农业品牌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戈壁农业发展工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和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鼓励引导国有和民营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以多种模式参与河西戈壁农业,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在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河西戈壁农业开发利用道路。

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

加大金融扶持,助力农业现代化,支持开展大型农机具抵押等信贷业务

?导读:全国已有1239个县(市、区)、18731个乡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权益评估、抵押融资以及流转价格指导等服务,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

  【农机网 热点关注】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749号建议的答复,针对代表提出的“切实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作出了回复。
?
  要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重要途径。在推进土地流转方面,农业农村部表示,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强调,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使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避免走弯路。2018年,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土地经营权做了专章规定,强调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
?
  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法律要求,2021年,农业农村部制订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具体规范。同时,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流转双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全国已有1239个县(市、区)、18731个乡镇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产权交易、法律咨询、权益评估、抵押融资以及流转价格指导等服务,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超过5.55亿亩。针对部分村组农民外出务工较多的情况,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将土地折股量化、确权到户,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也可以引导农民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农业农村部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指导各地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细则或措施,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在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经营企业、农户的金融扶持方面,答复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金融服务,积极发挥中央银行职能作用,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一是完善金融支持政策。2019年,有关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金融机构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目前,正牵头起草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等文件。截至2021年1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二是加大对现代种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16年5月,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现代种业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种业的支持,培育壮大畜禽等种业龙头企业,支持发展现代种业。2019年1月,印发《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创新投融资模式,持续增加对现代种业等领域投入。三是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牵头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探索以集体资产股份等资产抵押融资。支持种养殖等领域涉农企业发行融资券、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商业银行发行三农专项债券。截至2021年3月末,涉农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6万亿元,余额2122亿元。四是推动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有信用的农户融资发展,配合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考核体系,重点考核融资担保基金支小支农成效等指标。
?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和服务方式,推动农担体系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挥支持作用,探索运用社会资本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路径,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村产业和乡村振兴相关领域。

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吉林又迎丰收年

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吉林又迎丰收年

?  站在吉林省舒兰市溪河镇凤凰山山顶极目远眺,良畴沃野,阡陌如绣,滔滔松花江水蜿蜒流过。舒兰,“果实”之意,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是黑土地“黄金水稻带”。眼下,75万亩水稻已进入收割期。

  秋风徐来,沉甸甸的稻穗风中荡漾,形成层层金色波浪。一台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在稻田里穿梭。吉林省已连续8年粮食总产量超过700亿斤,今年又将迎来一个丰收年,全省各地将陆续进入繁忙的收获期。黑土地上,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听,好一曲丰收的欢歌!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看,这稻粒多饱满!”站在稻田里,轻抚着稻穗,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志国开心不已。70岁的任志国种了一辈子的地,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在家乡盐碱地上种出了好大米:祖祖辈辈的美梦成真了。

  这里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曾经,一片一片裸露着白碱的土地上植被稀疏。“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

  白城市通过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对盐碱地进行“改地增粮”。数十年以稻治碱,白城市现已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市。全市盐碱地已从“十一五”期末的585万亩减少到169万亩,改良后粮食亩产达400公斤左右。曾经的盐碱地,现在已是林成网、田成方、机械化、粮满仓。

  今年,吉林省在5个县区实施盐碱耕地治理试点,试点面积10万亩以上,在22个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120万亩。

  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四平市梨树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眼下,饱满的玉米穗挂在秆上。

  “去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今年这片地长势特别好,又将喜获丰收。”合作社坚持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承担“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示范项目,成为科研单位的技术推广者。

  近年来,吉林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的关键,综合采用工程、农艺、生物、科技等措施,推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遏制黑土地质量下降趋势。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介绍,他和同事在实践操作中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努力把土壤肥力提高,把农作物产量提高,把粮食供应能力提高。

  在开展种源技术攻关、破解育种创新难题方面,吉林省也在持续发力。“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共选育通过省审和国审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941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5%。

  装备升级 智慧监测

  步入梨树县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一排排现代化的农机具很是气派。“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合作社理事长卢伟介绍,合作社的各类农机具已从最初的1台套发展到60台套,其中100马力以上的大型农机具20台套,覆盖耕、种、防、收各个环节。

  打开手机,指尖轻触,卢伟调出了一幅今年春耕时的农机作业轨迹图。“有了这张图,秋收时农机就能按照之前的轨迹收割玉米了。”在合作社驻点开展科研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还为农机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具有精准播种、自动收割等多项功能,实现了从种到收的远程遥控。

  手机成了新农具,“指尖种地”成为可能。借助卫星定位系统,大农机干起了“绣花活”,可将垄距控制得分毫不差,一垄苗种下去,如同尺子画线一样笔直,农机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生产可以细分为10多个环节,涉及多种农机,不可能家家户户都置办。”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梨树县今年推出14个“现代农业生产单元”,以4500亩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精确配置农资、农机、作业人员等。

  张文镝说,目前合作社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收割机作业时,可以直接出籽粒,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150多亩地。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一垧地还能节约成本1000元以上。

  吉林省近年来提出“用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涵养‘黑土地保护’”的新思路。2021年,全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2875万亩,比上年增长55.2%,免耕播种机发展到3.5万台。目前,全省耕地质量平均达到4.19等,比2015年提高1个等级。实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省推进行动,实施“敞开、普惠”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目前,吉林省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万个,其中,农机合作社有6300多个,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以上。

  今年4月,“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正式启动,可实时查看任意一家接入平台系统的合作社。截至目前,系统监测面积达1700万余亩。

  丰收增收 齐头并进

  秋风吹过白山松水,处处是收获的欢歌。除了遍地稻黄,秋耳、人参、灵芝、核桃、榛子也迎来了丰收。

  白山市靖宇县濛江乡后双山子村的道路两旁,成千上万的菌段上,一朵朵木耳像花朵一样绽放。

  村民吴长发被当地人称为“山中菌王”。“我现在有16个专利啦。”吴长发自豪地说,今年秋耳长势特别好,靠着自己研发的菌种,有个农户挣了10万多元。

  近年来,吉林省食用菌产业规模效益大幅提升,2020年,食用菌稳步发展到30亿袋,产量达到129万吨,产值达到111亿元。

  中秋节的早晨,靖宇县保安村72岁的齐永良大爷也没闲着。“这阵子,我在山上已经捡了2000多斤核桃,采蘑菇卖了500多元。”老人回忆,20多年前,由于滥砍滥伐,林子可穷了,蘑菇少,几乎见不到动物。“现在生态好,到处都是蘑菇,也总能看到小动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真是太有道理啦。”

  一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边是春种秋收发展提质。在舒兰市溪河镇舒兰站村,稻田合作社的千亩有机稻田发展成农旅结合项目。沿着玻璃栈道,人在稻田走,宛如画中游。这是返乡大学生蔡雪的创意,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当地网红打卡地。中秋假期,又迎来了一大批游客。

  蔡雪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先在大城市工作了一年,然后返乡创业,成立了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她的推动下,合作社的生产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采用太阳能生物除虫灯、施放有机肥料、开展鸭蟹稻混合种植养殖……2021年,合作社种植水稻2万亩,全部是订单生产,带动社员平均增收6000余元。现在,合作社已经发展成集新技术推广、稻米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组织,形成完整的有机水稻产业链条。

  “手里捏着泥土,计算着一年的收获,那份踏实的心情,才是人生最好的答案。”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蔡雪从生手到行家里手,越干越有劲。

  近些年,吉林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家庭农场名录,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4.6万户;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4万户,农户入社率达到41%;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次。

  在外打工多年的玄熙楠,2014年回到家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船口村,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专注种地。“这几年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品牌——船口大米,又种起了大豆,生产船口牌豆油。今年给农民的土地租金又涨了。”在参加新型农民培训后,玄熙楠的信念更坚定,思路更开阔。

  张文镝说,土地规模化经营,较好地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同时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3万元。“种地让农民鼓起了腰包,日子过得越来越殷实。”

加州初创公司计划将甲烷转化为柴油燃料

加州初创公司计划将甲烷转化为柴油燃料

微信图片_20221223165247.png

近日,加州可再生燃料技术公司Agra Energy与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合作,帮助威斯康星州的一位农民将甲烷转化为柴油燃料。

作为一项耗资2000万美元的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威斯康星州新弗兰肯的Dairyland Farmers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个将甲烷转化为柴油的农场,这些柴油可以不加改造地用于柴油驱动的设备。从2023年开始,该农场预计每年可生产2,840,000升燃料。

自2017年以来,该大学一直与Agra Energy合作,将农场废弃物转化为液体燃料。

标签:农业   土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