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

2、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

3、山药种植农艺特点及机械化种植技术

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

山海携手 筑梦振兴 粤黔东西部协作谱新篇

  2021年粤黔东西部协作迈入新阶段、开拓新局面,国家东西部协作成效考核广东、贵州均获“好”的等次,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东与贵州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这赋予粤黔协作新的目标定位。

  一年来,广东全面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部署,牢牢把握“三个转向”,坚持抓帮扶促巩固脱贫成果、抓示范促乡村振兴、抓合作促区域发展工作思路,以更高目标、更大力度、更快节奏、更实举措推动粤黔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助力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四高引领” 强化组织领导

  高位部署推动。广东坚持把粤黔东西部协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东西部协作工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3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东西部协作工作。

  高频交流对接。8月24日-27日,贵州省党政代表团来粤考察交流,两省在广州召开粤黔东西部协作联席会议,两省党政主要领导出席并讲话,会上签署《广东省贵州省建立更加紧密的结对帮扶关系的框架协议》,并出台实施意见。11月27日,广东省分管领导率队赴贵州调研对接,召开粤黔协作工作推进会。省直有关单位,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6个帮扶市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协作地区调研对接。2022年,广东赴贵州调研对接6814人次,贵州来粤调研对接4326人次。

  高效分工落实。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指挥,第一时间印发《广东省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全面安排、细化分解协作任务。省级层面出台31个工作文件,为深化东西部协作提供有力政策支撑。省乡村振兴局牵头统筹推进,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协作市、县主动担当作为,推动具体工作落地落实。

  高质完成目标。广东组织84个结对帮扶县(市、区,东莞、中山镇、街)与贵州66个脱贫县结对,组织1138所学校和326家医院结对帮扶贵州1379所学校和371家医院,310个经济强镇(街道)结对帮扶贵州345个乡镇,513个经济强村(社区)、1177家企业、393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贵州2627个村。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以赴,2022年两省东西部协作协议目标任务全面超额高质量完成。

  加大“三个力度” 夯实发展基础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资金投入增长机制,2022年广东向贵州提供财政援助资金35.16亿元,完成协议数104.4%,比去年增加733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833个,其中用于产业帮扶资金占比57.6%。筹集社会帮扶资金(含捐物折款)5.29亿元,比去年增加8700万元。

  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2022年广东向贵州选派党政挂职干部221人、专技人才2098人;接收贵州挂职交流干部332人、专技人才2236人。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和专技人才培训班3383期,培训干部和专技人才25.77万人次。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做实结对帮扶,深化“组团”帮扶,推进“兵团”帮扶,探索“集团帮扶”,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粤黔协作工作队坚持党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管理服务,打造过硬队伍。

  加大乡村建设支持力度。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借鉴广东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经验,助力贵州打造一批“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特色乡村。2022年广东投入财政资金5.78亿元,协同贵州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65个。

  构建“四主模式” 深化产业协作

  打好产业转移“主动仗”。坚持“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紧密型协作路径,聚焦“四新”主攻“四化”,广东省及各协作市大力引导,携手推动粤企入黔、粤资投黔。

  畅通产业协作“主渠道”。两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广东协作干部与贵州驻粤招商队员紧密配合、联动招商。两省创新开展粤企入黔“双百行动”(100家广东企业入黔投资100亿元以上),落地项目145个、到位投资额107.86亿元。

  筑牢产业承接“主阵地”。在贵州8个协作市州各共建一个工业园区,66个脱贫县各共建一个产业园区。目前,共建产业园区98个,2022年新增引导入驻园区企业354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123.68亿元。

  培育现代产业“主力军”。推动广东优强企业赴贵州投资兴业,呈现劳动密集型、资源富集型、贴近市场型、就链融入型、返乡创业型等形态。2022年新增引导到贵州投资企业612家,实际到位投资额267.4亿元。如广东凯金新能源在铜仁大龙经开区计划投资90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并已动工。广州越秀集团在毕节、黔南、安顺投资20亿元建设生猪养殖全产业链项目。香港晶苑国际集团、超盈集团在毕节多地投资,建立大型服装生产基地,吸纳35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推动“四个一批” 深化劳务协作

  广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2022年帮助贵州省36.34万名农村劳动力、22.61万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劳务对接输出一批。举办“春风行动”“莞铜云聘”等线上线下招聘会及农民工返岗务工“点对点”输送系列活动。2022年帮助贵州13.0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就业(含脱贫劳动力6.79万人),到其他地区就业6.58万人(含脱贫劳动力4.1万人)。

  就近就业吸纳一批。支持广东赴黔投资企业招收农村劳动力就业,安排协作资金用于设置公益岗位,多措并举援建帮扶车间。2022年帮助贵州省内就近就业农村劳动力16.7万人(含脱贫劳动力11.72万人)。援建帮扶车间749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57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万人。

  返乡创业带动一批。探索“人才培育+精英回流”返乡创业路径,安排协作资金支持工业厂房改造建设,吸引在粤的贵州企业家(乡贤)和大学毕业生返乡进驻创业,带动就业。

  培训服务稳定一批。两省人社厅签订《粤黔技能提升就业协议》,聚力做好稳岗、就业培训工作。发挥在广东6市设立的118个劳务服务站作用,为贵州籍务工人员提供服务,打造“山海心连之家”“香山家政”“蜂王行动”等劳务协作服务品牌。持续扩大“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乡村工匠培训规模。2022年举办东西部协作劳务培训班143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9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63万人。

  发挥“四个作用” 深化消费帮扶

  大力推动“黔货出山、黔货入粤、黔货进湾”。2022年广东采购、帮助销售贵州农副产品195.97亿元。

  发挥政府组织作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助力提高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帮助贵州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46个、累计195个;组织118个产品申报“圳品”认证,其中已获认证12个、完成初评35个。

  发挥流通体系作用。安排协作资金2.14亿元,帮助脱贫地区建设仓储运输、产品安全检测等配套设施,引导广东企业赴黔投资建设冷链物流系统,助力解决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

  发挥市场平台作用。在粤举办贵州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开展产销对接。组织贵州262家企业参加第30届广州博览会暨第二届广州乡村振兴展览会,现场签约及意向合同8.26亿元。发挥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广州江南市场等平台作用,通过“线上+线下”“电商+商超”,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

  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支持协作地区建立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在广州塔、广州地铁及主流媒体投放公益广告,宣传推介贵州农特产品。纳雍滚山鸡、罗甸火龙果、镇宁蜂糖李、桐梓方竹笋、从江百香果、望谟青柠檬、梵净山贡茶、水城猕猴桃等特色产品走俏大湾区市场。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业兴民富生机无限——辽源市扎实推进乡村振...

  实干改变生活,奋斗创造未来。近年来,辽源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重要指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坚持以党建引领,以守牢国家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抓住耕地、科技“两个关键”,推进产业基地、产业链“两个升级”,推动村集体、农民“两个增收”,整治生态、农村人居“两个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两类设施”,推进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两镇建设”,深化资源资产、金融“两项改革”,夯实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两个基础”,强化投入、人才“两个保障”的“十双”举措,因势利导打好产业、生态、文化“三张牌”,打造产业发展引擎、创新乡村建设载体、筑牢乡村治理基石,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挖掘特色强产业

  乡村生活富起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辽源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基础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推广核心区+辐射带动区+产业基地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县多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基地、产业链“双升级”。

  辽源市东辽县凌云乡平川村华宇家庭农场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敲开了“乡村振兴”之门。走进华宇家庭农场,仿佛置身于休闲风景区。通往牛场、猪舍的道路两旁,姜丝辣、步步高、串红各种花草争鲜斗艳、吐露芬芳。进入“百凤园”,是长长的葫芦藤回廊,葫芦叶翠绿欲滴,大小葫芦挂满藤条。庭院内,葡萄、葫芦架下,秋千、摇椅引人落座。而几年前,这里同其他养殖场一样,也是畜禽粪遍地,蚊蝇飞舞,气味刺鼻。在通过建造化粪池处理消化猪粪,解决猪粪污染环境问题;搞牛粪过腹转化,用牛粪饲养蚯蚓,蚯蚓卖钱,牛粪变成有机肥,形成生态循环链;美化农场环境,在各个角落种植花草等一系列“改革”后,华宇家庭农场一跃成为科普实训基地、“田间课堂”、网红打卡地的绿色循环无公害特色家庭农场,目前年收入达400多万元、纯利润70多万元。然而“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养殖业与农户连接在一起,华宇农场带动周边市县大、中、小养殖户169户、种植户100余户,实现了农户和家庭农场共赢的理念,既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促进当地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富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目前,辽源已培育发展家庭农场744个,有效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如芝麻开花般发展到3123个。这些经营载体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加快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位于辽源市东丰县大阳镇的农光互补生态园,在发展特色产业上颇有招法。在这里,绿电清洁能源与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得以实现。园区利用自身光伏发电优势,采用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立体经营模式,致力打造高端食用菌基地。被世界公认的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就是这个园区的主打产品。园区现有200栋棚室用于羊肚菌种植。因羊肚菌种植对技术和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园区每年只生产一季,年产量达15万斤,产值达1500余万元。作为重点富民产业,辽源市县两级加大资金融入和政策扶持,推动羊肚菌种植扩大增量。目前,设施羊肚菌达到488栋,共29万平方米,规模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辽源还将积极打造集菌种生产、销售、冷链物流仓储、科技研发及技术培训、羊肚菌产品深加工、羊肚菌集散地等功能齐全的产业链,全面叫响“东丰·中国北方羊肚菌之乡”名片,为村民拓宽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在辽源,还有很多村镇像平川村、大阳镇一样,将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如原生态蓝莓、榛子、中草药、蒲公英、多肉……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让农民群众找到了发展出路、致富之路,看到了幸福和希望。

  事实证明,产业振兴乡村才能振兴。辽源正在着力发展禽蛋、梅花鹿、东辽黑猪、柞蚕、林果、食用菌“六大特色”产业和肉牛产业,依托东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东丰梅花鹿创投园、东丰松籽产业园、辽源国家农业科技园以及肉牛产业基地等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驱动,进一步深化三产融合,加快优势产业增量发展,促进特色产业扩规升级。蛋鸡发展到1400万只、梅花鹿24.3万只、东辽黑猪20余万头、柞蚕1390把、林果32.7万亩、食用菌1亿袋,肉牛发展到44.7万头,“六大特色”产业和肉牛产业基地发展到20个。强化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构建从原材料到加工到营销到消费端的增值闭环,培育形成以禽蛋、松籽、梅花鹿为代表的标准化种养、饲料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实现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18.5%,使农业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增值增效空间持续放大,呈现“生产基地在乡村、加工服务在城镇、增收获益在农民”的产业振兴、农村发展新格局。

  生态宜居靓环境

  乡村风景美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辽源坚持以净为基、以水为灵、以林为秀、以人为本,致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绘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崭新画卷,让生态真正成为农村的优势和财富、农民的福利和“钱”途。

  绿色,是乡村的主打色。从“生态环境修复”到“生态宜居宜业”,乡村振兴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定的“格”更高,“面”更大。辽源以东辽河源头建设为切口,通过实施河道保护工程,种植涵养林,建设自然景观、休闲亭廊和步行栈道等有效举措,唤醒青山绿水资源,打造“乡村世外桃源”,让人们享受到了生态建设带来的实惠。几年来,辽源紧紧抓住治理、修复“两个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河道清理、百万亩良田建设“三百工程”,新增造林面积71万亩、治理河道164.7公里、新建良田61万亩,全市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恢复,筑牢了乡村振兴生态本底。

  生态文明与乡风文明并重、农业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思路,是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探索出的振兴发展新途径。在永治村,村路两旁绵延悠长的金叶榆廊道,远远望去,满眼尽是金黄,美不胜收。这是永治村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传统印象中的乡村不同,这里没有泥泞的道路,没有裸露的垃圾,没有牲畜的气味,有的只是微风拂面、蛙鸣声声,路边新栽种的小花竞相绽放着,站在田间眺望远山美景,尽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惬意之感。为让村民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近年来,永治村全面落实市委提出的整治生态和农村人居“两个环境”,大力开展清河塘沟渠、清垃圾粪污、清私搭乱建,村内干道硬化、房前屋后绿化、农村改厕净化、安装路灯亮化的“三清四化”整治行动,使一庭一院一园皆美景。如今,永治村已逐步形成了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的全新发展模式。提起村里的环境变化,永治村的村民们都非常骄傲,家家户户也都把自家小院儿打扮得干净又漂亮。现在的永治村不仅整体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还形成了一户一景的独特风采。

  家具器物摆放整齐、桌椅板凳一尘不染,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太阳村干干净净的农家小院刷新了人们对农家院的认知。自“千村示范”活动开展以来,太阳村聚焦院子园子屋子,对标“九有六无”标准,进行了“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和评比工作。现在的太阳村家家都想当“最干净”、户户都争“最美丽”。“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的创建提升,营造了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有效推动了“千村示范”工作深入开展。目前,全市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4.1万户,占农村总户数75%;打造省级示范村113个。

  不言而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更是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提升村容村貌,辽源颁布施行《辽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在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六清一改”村庄清洁、村庄绿化美化、农户庭院提升、农户养殖退户入园“五大行动”。除了清运农村垃圾、清除残垣断壁、清迁柴草垛、加强新改建公路桥梁、推进厕所改革外,还通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村级粪污集中收储设施、供水工程开工建设和电网改造升级等方式提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两类设施”服务功能,全力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农村硬化路通村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5.97%,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随着一系列精准适宜措施的落地落实,全市30个乡(镇)518个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千枝拔节万般美景,农村彻底变了样。东丰县、东辽县均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目前,有7个村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值得一提的是,辽源创新推出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两镇建设”,强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理念,从县域统筹出发,牢牢抓住镇这个节点,建强小(城)镇这个连城带乡的振兴载体。建设中,辽源坚持一村一规划、一镇一特色,核心村、特色村、辐射村通盘谋划,示范镇、重点镇、推进镇梯次培育,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形成以特色镇为支撑的“三带两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累计投资33.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114个,加快完善城镇功能、改城镇面貌,全域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相依相融。

  厚植文化夯底蕴

  乡村新风树起来

  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更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几年来,辽源坚持以文化凝聚精神动力、以文化促进和谐稳定、以文化激发发展动能,走出了改善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的新路子。

  以文化人、以德润心。辽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开展“好儿媳、好邻居”等“五好”系列评选,创新推出“文明实践积分银行”“文明实践超市”等实践载体158个,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48个,文明示范户2375户、先进示范户2720户,实现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到86%。为发挥传统道德文化对法治的滋养、支撑作用,辽源大力弘扬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创立“法官+网格长+调解员+群众代表”的一体化解纷模式,纠纷化解率达到93%。目前,有35个村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让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气质”。

  以画为媒、以画启人。辽源市东丰县作为中国农民画之乡,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激发释放文化活力,用农民手中的画笔、乡村的院墙,以朴实接地气的方式,不断展示乡村新图景,凝聚振兴新力量。在东丰县拉拉河镇双福村,有两条与众不同的小巷,不仅风景美、韵味浓,更有着诗情画意的名字,它们就是“春风巷”和“百花巷”。走在这两条乡间小巷中,一面面画着家乡风貌、农村文化、田间景色、科技发展等内容的彩绘墙十分引人注目。据村民们介绍,这两条小巷原本都是破旧的墙院,不仅毫无特色,也不美观。而今,村民们以墙为“纸”,将图画作为政策宣讲、文明传递的有效载体,让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现代农村画卷跃然墙上,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更助推了乡风文明建设,展现出“美丽乡村入画、文明乡风拂面”的乡村新风貌。

  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新力村有一条“家规家训一条街”,街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家训牌,上面写着自家的家规家训。尽管每家的内容不同,但都彰显着讲文明、树新风、尊老爱幼等文明新风尚。小小的一条街影响着整个村,先前常见的聚众打牌、拌嘴打架等不文明现象如今难觅踪迹,文明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好人好事不断涌出,村里上下和谐稳定。新力村先后被评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市精神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获评“全国好人”1名、“省级好人”1名、“市级好人”5名、“区级好人”5名,尊老爱幼典型户3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好人村”。

  同样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善打文化牌的还有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辽源依托特色文化优势,深入挖掘东辽河、梅花鹿、农民画、满族剪纸等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推动农文、农旅、农事融合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11个,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5家,安北、榆林、永治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村应运而生,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9.7%。而朝阳村就是这些精品村中的一个具有朝鲜族文化传统的特色民族旅游村。朝阳村立足资源禀赋,紧紧把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农业农村价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实现了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的美好愿景,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富裕村,不仅吸引众多市内游客驱车前往,也令许多外地游客心神向往,纷纷前来一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风采。如今的朝阳村,从过去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到2021年的4万元,从集体资产负债累累到今天村集体资产7000多万元,从过去的“脏乱差”环境到今天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奋斗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满载荣誉,真正做活了文化经济、做优了文旅产品、做强了旅游品牌。

  乡村天地阔,振兴写新篇。辽源正在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道路上书写着“山乡巨变”的诗篇,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活力,乡村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山药种植农艺特点及机械化种植技术

山药种植农艺特点及机械化种植技术

山药是人们喜爱的食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医药原料,是菜药兼用的经济作物。山药在我国种植较广,分5大主产区,品种多样,其具有高产高效的种植特点,是当今发展高效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较为理想的推广项目。

但是,山药播种工序复杂,种植模式多样,山药杆状种茎播种有方向性要求,且形状不规则,机械化自动排种难和输送易破损,导致山药种植机械化播种程度低。而人工播种成本高且效率低,这些都成为制约山药规模化高效生产的重要因素。

1农艺技术

1.1品种多样且形状各异

山药种植区域较广,除了东北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其他地方均可种植。山药品种繁多,按肉质分为水山药和绵山药2大类;按外形分有长山药、扁山药和圆山药3种;有的品种以食用为主,有的以药用为主。长山药较为常见,如铁棍山药、麻山药、大和长芋和水山药等圆柱形品种,这些品种因为品质好或者产量高,受到消费者和种植户的青睐。

有的山药品种外形较大,如水山药,其块茎直径3~7 cm,长140~150 cm,最长可达170 cm;部分外形较小,像农大短山药3号(药用型短山药),块茎长棒形,直径2.5~3.0 cm,长35~44 cm;还有扁山药,像瑞昌脚板薯,块茎扁平,厚2.5~5.2 cm,长18~26 cm,宽16~25 cm;还有圆山药呈圆筒状,或团块状,也有圆形和椭圆形一般长度在15 cm左右,横径也在10 cm左右。

山药的长短、粗细和形状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山药品种在种植时采用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山药播种机的适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长杆状山药品种,山药的长度决定了山药播种收获时的开沟挖掘深度,这些因素对山药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形成了较大挑战。

1.2繁殖方法

山药的繁殖方法可采用芦头、山药段和珠芽繁殖3种。

1.2.1芦头繁殖

芦头,又称为龙头、山药栽或山药嘴子,是山药收获时根茎上端部分,一般选择茎短、粗壮、无分叉和无病虫害的山药,将上端有芽的部分截断(长15~25 cm)做种,芦头多年连续使用容易引起退化,一般2~3年更新1次。

1.2.2山药段

山药块茎的休眠芽也可以发育成不定芽,当山药栽子不足时,也可将山药块茎切成小段栽植,称山药段子。山药块茎切段10~15 cm,进行药剂处理后播种。

1.2.3珠芽繁殖

山药珠芽,又称山药豆、零余子和山药蛋,每年10月份摘下珠芽贮藏,来年春天3月中、下旬取出,稍晒后即可进行播种,秋天挖出作种栽第2年进行播种,一般块状根茎15~20 cm。

芦头种植一般当年采收,珠芽繁殖第2年或第3年长成商品薯进行销售。

潘志国等:山药种植农艺特点及机械化种植技术农业工程装备与机械化1.3种植模式

不同地区和不同山药品种种植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山药一般采用高垄栽培技术,可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栽培,单垄栽培垄宽50~70 cm,双垄垄宽120~140 cm,垄高30 cm左右。山药喜好疏松肥沃的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无积水黏土,喜背风向阳,怕霜冻,忌连作。

新茬在冬前深翻晾晒,春季整地时施肥,山药一般采用开沟种植,像铁棍山药,山东菏泽地区一般采用行距80~90 cm,沟深120~140 cm,株距15~20 cm,开沟后自然隆起的25~30 cm的高垄并带有种沟,如图1所示。人工放种,放种前后对比如图2所示。然后人工或者机器覆土筑垄,两侧压实,如图3所示。

图1开沟松土

图2放种前后对比

图3覆土筑垄压实

在菏泽实地调研中发现铁棍山药种植户为了节约山药种的成本,长块茎种山药有1年生山药栽、2年生山药栽、山药芦头和山药段多种形式并存,其直径2~3 cm和长度15~45 cm不等,尺寸差别较大,给机械化播种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播种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山药块茎排种方向性要求

山药块茎的休眠芽能够发育成不定芽,当栽子不足时,也可以将山药块茎切成小段栽植。在山药段生物学的上端先萌芽和破土长成上部植株,下端向下长成根系。山药植株较大,合适的株距行距能提供山药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种植面积的合理利用。

因此,山药播种要求头尾顺次摆放,2个山药种芦头之间的距离为株距。因此,播种的方向性是山药种植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山药机械化播种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2.2山药豆精量播种要求

山药育种要求对山药豆采取单粒精播,将其培育成山药栽子,山药豆生长发育需要极多的养料,而且如果1穴播种多个山药豆,会使山药后期发育的山药栽子缠连在一起,单粒精播是珠芽繁殖必要的条件。山药豆不同品种间差别明显,太古山药,体积小,直径1 cm左右,椭圆形。

而嘉祥细毛长山药,椭圆形,长1.5~2.5 cm,直径0.8~1.2 cm。即使同一品种的山药豆尺寸也存在较大差别,这对山药豆精量播种机排种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成为山药豆精量播种机设计的难点之一。

2.3山药种易破损

山药质脆,易损伤和破皮,这些特点对山药种的出芽率有很大的影响,而且部分山药栽子提前催芽,进行带芽播种。山药机械化播种在取种、输送和排种过程中产生挤压、碰撞和摩擦,易造成破皮和破损,直接影响出芽率。因此,防破损是山药机械化播种要解决的1个主要问题。

2.4山药块茎自动排种难度大

山药块茎外形尺寸差别较大,表面粗糙流动性差,实现自动排种难度大;块茎山药种的播种有方向性要求,排种和输送过程中要保证最后排种的方向,给山药自动排种带来了极大困难。

2.5种植农艺工序复杂繁多

山药种植工序繁多,种植前需要进行整地,挑选石块,对土壤进行施肥搅拌,播种时进行开沟、起垄、放种、培土和压实等工序,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

特别是培土和压实方面农艺要求较高,需要把垄沟里面的土重新聚集到垄上并进行两侧压实,沟里的土过多会导致下雨时水流通不利,渗入到垄里;压实高度不宜过高,种子在垄的上部,压实过高会对种子造成破坏。繁杂的农艺工序使机械一体化需要考虑多种工作机构,难度较大。

2.6种植模式和山药品种差异性

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山药种植模式存在较大差别,相同品种种植户的种植习惯也存在差别,这对播种机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满足不同行距和株距,不同山药品种和相同品种不同尺寸山药种的差别等各方面的要求,上述差别给机械化播种机械的设计带来了困难。

3播种机研究与应用现状

3.1半机械化播种作业

现有的山药种植机采用机械进行开沟松土,然后人工施药,人工进行定向放种,播种完成后进行人工覆土、起垄和拍打,人工用脚压实,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或者采取机械化覆土、起垄和压实,如图3所示。相对于人工,机械化作业效率明显提高。

3.2机械化播种作业

3.2.1人工排种

潍坊某公司研发了一种山药播种机,采用双链条对向传动结构,能实现施肥、用药、播种、覆土起垄和覆膜等多道工序,山药种长度20~25 cm,能够实现双垄双行作业。

青岛某公司采用链槽式结构自主研发了2款山药播种机,适用于山药段和山药栽子的播种,山药种的长度10~15 cm,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序,单垄双行作业。

从其作业效果上看,上述几种山药播种机都是采用1机3人作业,人工放种,适合成品薯长度不太长的品种,且起垄高度较低,垄两侧压实效果较差,不适合种植像铁棍山药这样的品种。且上述几款山药播种机集多种播种工序为一体,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且株距控制均匀,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特定的山药品种,适应性相对较差。

3.2.2自动排种

青岛农业大学基于仿生学的原理,尝试模拟人抓取的动作,设计了推送式和抓取式排种器来代替人工放种问题,能将1机3人作业变成1机2人作业,解决自动排种的难题,从而降低山药播种的人工成本,但其工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4机械化播种研究方向

4.1农机农艺有效融合

山药播种相对于普通的马铃薯等块茎作物,品种多、种植模式多样和播种工艺复杂,这些因素决定了山药机械化播种的难度,因此只有对播种要求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实现农机农艺相结合,使设计的机器有更好的适用性。

针对山药品种的多样性,可以先从种植规模大,农民急需的品种入手与农艺专家一起讨论制定实现该品种的机械化播种解决方案,进行播种机的研究,使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其他山药品种。

4.2山药播种关键技术

针对山药种易破损、定向排种、起垄压实以及种前开深沟松土和精量播种等要求,重点研究定向排种技术、低损排种技术、开沟深松技术、起垄压实技术和精量排种技术等关键核心共性技术。

4.3山药播种装备系统集成

山药播种前施肥、旋耕和开沟松土,播种时排种、覆土和拍实,整个播种工序复杂。根据农艺要求,将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使播种装备尽可能的1次进地作业完成较多的功能,降低人工作业强度,提高播种效率,减少对土地的多次碾压。

4.4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在农机农艺融合基础上,将好的山药机械化播种装备在山药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建立山药机械化播种技术规范,形成可快速复制推广的标准化种植技术,促进山药规模化种植的发展,改变因种植模式和种植习惯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山药播种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实现山药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

5播种机械化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5.1块茎自动排种关键技术

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人工工作效率低,山药自动排种技术的突破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有效解决人工放种费时费力等问题,结合现有山药播种排种技术的现状及相似杆茎类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研究经验。

对其进行优化升级,通过多种机构单元相结合,共同协调工作,并利用现有经验、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解决人工排种面临的种种问题,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块茎自动排种器。

5.2柔性低损排种和定向输送技术

山药种块在输送、放种和排种等过程易破损,山药种子流动性差,山药栽子带芽播种时机械碰撞破坏嫩芽等问题都会导致种子破损,影响出芽率。通过材料筛选、结构设计、优化和试验分析等设计出种块在输送和排种过程中的低损排种技术。

块状山药种子种植对自身的方向性有较高要求,根据山药杆状茎块头尾顺次播种的农艺要求,设计出满足杆状茎块定向排列要求的定向输送技术。

5.3山药豆的精量排种技术

山药豆尺寸范围较大且品种多,同一品种的尺寸差别也较大,使得精量排种变得困难,设计缺陷的会出现1穴多种或漏播的现象,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影响山药育种的质量。因此,研究株距均匀,单粒精播的山药豆精量排种技术至关重要。

5.4自动仿形压实技术

山药杆状块茎排种覆土后,需重新塑垄两侧压实,压实的垄可以抵抗雨水的冲刷,防止雨水的浸泡使山药根部腐烂。另外,由于土质的区别,影响起垄压实效果。因此,根据垄结构形状设计可调自动仿形压实装置,可根据不同山药种植要求,使对垄压实程度达到农艺要求。

目前,我国山药种植农艺要求高,工序复杂,播种机械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山药的发展。山药品种多样、块茎有方向要求、自动化播种损种率高和山药豆尺寸范围大等问题使得精量排种十分困难。因此,我国山药播种机械化亟需突破块茎自动排种关键技术、柔性低损排种、定向输送技术、山药豆精量排种技术和自动仿形压实技术。

总结现有山药播种排种技术的优缺点,在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和优化设计,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研制符合我国山药主产区要求的多功能山药种植机械,促进我国山药产业的发展。

(作者: 潘志国 李心志 杨然兵 郭春生 赵金爽 王文向)

标签:乡村   播种   种植   产业   振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