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

2、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3、转型升级,2017农机工业平稳发展,砥砺奋进,2018再出发

4、转型升级,农机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

转型中的怀柔板栗:从单一种植业到多产品融合

  北京市怀柔区九渡河镇今年66岁的白先生,在村里板栗合作社担任会计。种了50年的板栗树,他常怀念上世纪90年代怀柔板栗的盛况:一斤板栗能卖到八块钱,一个家庭靠种板栗就成为“万元户”,二十余年过去了,板栗地头收购价仍是几块钱。

  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明清板栗园内,一棵棵数百年的栗树迎着晨光撑开枝条,已经开出几厘米长的雄花。园子里,百年栗树群里坐落着中式风格建筑,新修起石制步道,每日有不少城里游客前来体验。

  随着市场变化,怀柔板栗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未有河北迁西、遵化等地有较大规模的板栗加工产业,有些“卖不上价”。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推动下,怀柔板栗产业涌现出如食栗仁、栗蓉、栗子糕点等等新产品,而且以栗树为主题的休闲园区呼之欲出。有千年板栗种植历史的怀柔,种植业和文旅产业走向融合发展的路径。

  四万棵百年栗树见证的土特产

  五月份,整个燕山覆上一层浓郁的绿色,在北京主城区边缘和燕山之间的怀柔区,20多万亩板栗树发出清香。据文字可考,怀柔板栗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西晋文学家陆机曾在他的《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写道:五方皆有栗,惟渔阳栗甜美味长,他方皆不及也。

  1995年出生在渤海镇渤海所村的李思鹏,是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明清板栗园的负责人,他从小对渤海镇的地域历史和板栗发展充满兴趣,2017年,从音乐专业毕业后,仍选择回乡做板栗。这些年,他依托百亩明清板栗古树园,为游客提供了古栗树下“听故事”、板栗园中“赏美景”、板栗驿站“品美食”的特色旅游体验活动。

  5月12日,明清板栗园里迎来一些游客。李思鹏像导游一样,将怀柔板栗的故事说给众人听。“现存的怀柔古板栗树,是当年守卫长城的将士们栽下来的。”他细细查看一棵800余年的古板栗树。距古栗树主干周边约五米远处,围了一圈足球大小的石头。树杈的每块疤痕处都被用桐油涂抹得油亮。

  怀柔区地处燕山山脉南麓,种植区海拔600米以下,全年日照时数为2700-2800小时,平均温度为9-12℃,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的“微酸性”土壤,正适合板栗生长需要,而且这种土壤含有大量的硅酸,栗果吸收后,内皮腊质含量增加,炒熟后内果皮易剥离。“怀柔板栗”由此成为京郊最知名的土特产之一。

  怀柔区板栗技术试验与推广站一位技术人员认为,“怀柔板栗”作为一种在京郊长期知名的土特产,依托了怀柔区规模庞大的古树资源,这些古树最能证明怀柔区的水土环境是适合孕育板栗树的。

  对李思鹏这样的年轻果树从业者来说,古栗树是向外人推荐家乡的名片。每棵古栗树,不仅能结出口感比新树更好的板栗,还是一段农耕历史的缩影,而怀柔有13万亩散生大树,有4.7万株百年实生栗树。在渤海镇和九渡河镇的长城遗址沿线数十公里,茫茫燕山植被之中,藏着4万株百年栗树,它们多生长在水源充足的浅山地区,见证怀柔板栗从燕山走向国际的历史。

  市场变化下的板栗产业亟需转型

  “为什么怀柔产的板栗,被放进了外面写有‘迁西板栗’的袋子?”去年9月下旬,游客孟先生在九渡河镇一个村集体合作社里,看到村民们将采下不久的板栗分拣后,迅速放进一个个写有“迁西板栗”的袋子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在九渡河镇一家板栗合作社从事会计行业的白先生向记者解释说,怀柔板栗向来比较优质,而且产量比较大,远近有名,仅在九渡河村产量就上百万斤,但是镇上或者区里产销企业比较少,消化不了那么多怀柔板栗,所以大量的怀柔板栗会作为原料卖给河北迁西、遵化等地。

  白先生说,怀柔板栗会分为四个等级:80个以内板栗能凑成一斤的,是一等板栗;90到80个板栗凑成一斤的,是二等板栗;100到90个板栗凑成一斤的,是三等板栗;100以上凑成一斤的,统统属于等外板栗。“一等板栗是最贵的,去年最贵能达到七块钱左右。而最便宜的等外板栗,也就两三块钱。”他说。

  据怀柔区板栗技术试验与推广站介绍,怀柔板栗目前种植得比较分散,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管理和收益,标淮化、规模化程度低,在区域内未形成较大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初级农产品未能很快在销售、生产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产业效益空间仍需提升。

  一根细长的竹竿,长约三米,一头削得很尖,这是很多怀柔农民家里的必备工具。每年秋天,人们站在地上,用竹竿就能够得着大部分枝丫,将外表带刺的板栗打下来。在渤海镇三岔村的魏先生,经营了一家饭店,他告诉记者,他家里每年会收八百多斤板栗,“这些年价格变动不大,都是几块钱。打下来的板栗,基本上就全卖了。”

  但是,多位怀柔区村民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怀柔板栗能卖到八九块钱一斤,许多家庭靠种板栗成为“万元户”。那会儿夜晚,山上的手电筒像萤火虫一样,人们连夜打板栗,从不舍得落下一棵没有采收的板栗树。好的怀柔板栗,向海外出口。

  “那会儿的市场环境,可以让单一种植业发展得很好,但现在市场需求变了,企业在产品塑造和品牌经营模式上需要创新。”李思鹏认为“怀柔板栗”在当下有一个产业转型机遇,就是要将板栗产品变得更丰富,板栗可以做糕点、做小零食、做果酱,甚至可以做休闲文化园,“人们应该以新的方式讲述怀柔板栗的故事。”

  从产品到文化品牌的探索

  “在这三条生产线上,我们每天可以加工生产十万袋板栗小零食。”5月12日中午,在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车间里,李思鹏向来参观的客人展示了全封闭油栗生产设备和整套全自动流水线。在明清板栗园里,合作社建立了智能种植系统,整片林区的湿度、温度、病虫害等可实时监控,什么时候该打药、施肥、浇水,都有数据系统实现自动分析。

  作为怀柔地区板栗产值最大的合作社之一,李思鹏介绍,目前合作社深加工占比达到50%左右,带动年产值增至3000万元,年增速达30%。社员的数量从一开始的103户发展到现在的830户,近年来带动栗农增收上千万元。

  为保证果品质量,加入合作社的栗农要按照统一的标准种植和采摘,合作社为栗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借助好的产品,李思鹏建立了大部分由“95后”年轻人组成的运营团队,将食栗仁、栗蓉、栗子糕点等产品,通过线上旗舰店、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等方式推向市场,在行业内建立了知名度,也成为北京稻香村等品牌的供应商。

  “我觉得要将‘怀柔板栗’的故事讲好,并形成一个文化品牌,产品仍是核心。我们做过调研,现在的人们,对板栗口感更加注重,所以在种植、加工方面,我们加大了科技投入。等到产品够好,才能围绕产品创造附加值。”李思鹏最近在忙着为明清板栗园搭配旅游设施,这里将成为既能吃板栗食品,又能感受栗农文化的休闲庄园。

  据板栗技术试验与推广站介绍,目前卖初级农产品的栗农获得的利润空间不大,使得板栗产业效益不够高;北京这个大市场,对高端食品需求量较大,因此,目前怀柔在从种植源头上主导有机、绿色的板栗种植,通过果品质量的提升,带动相关食品企业对功能性、休闲性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从而扩大怀柔板栗品牌的溢价效益,提升对高品质板栗有需求消费者的占有率。

  一位板栗技术试验与推广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怀柔板栗应拓展产业多元经济,在板栗主产区,开展种植结构调整,促进栗游结合;按照北京市对农业产业规划要求,在渤海镇、九渡河镇建设关于板栗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

  他说,目前政府层面在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促进板栗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引导经营主体挖掘怀柔古栗树资源和文化价值,利用怀柔全域旅游和国际会都的优势,打造“一步一景、一树一名” 等休闲文化品牌战路。

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转型升级是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第三届中国农机工业论坛上的致辞

侯庆忠

(2015年7月20日)

尊敬的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我代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对第三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诚挚欢迎!

两年前,首届中国农机工业高端论坛在北京开始举办,当时我也是受邀嘉宾之一,当时农机行业专家围绕转型升级展开讨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启发。去年,论坛在天津举办,影响越来越大,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本届论坛以“破题农机制造2025”为主题,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

从2004年国家开始大面积实施农机购机补贴开始,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十年的高速发展期。目前,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调整,农机工业增速来到了十年来的新低,今年上半年,整体增速低于十个百分点,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国家相继出台利好政策,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农业机械装备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互联网+的第一个行业就是农业,而一带一路也特别提出支持农业装备产业发展。

现在,我们的政策大环境,给我们的农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尽快走出这段调整的阵痛期。

女士们、先生们,农机行业的同仁们!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下一个农机工业的黄金十年。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转型升级,2017农机工业平稳发展,砥砺奋进,2018再出发

转型升级,2017农机工业平稳发展,砥砺奋进,2018再出发

2017年的农机行业形势,业内人士普遍的感受是“寒冬”,甚至有人说是近十几年来最差的一年。

对比标准不一,主观感受各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且听专家以客观数据为依据,深层剖析行业运行规律与发展趋势。

2018年1月9日,在“2017年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五届六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分析了2017年我国农机工业运行情况,并对2018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总体来看,2017年我国农机工业运行平稳,各主要产品冷暖不均,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宁学贵认为,农机工业增速放慢是暂时性的,2018年,生产企业要抓住机遇,坚持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

主营业务低速增长,

企业困难微利经营

据统计,2017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88.91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6.79%,在整个机械工业中,增速从“一枝独秀”跌至末位;实现利润223.01亿元,同比增长8.52%,企业微利经营。

农机出口总额272.19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54亿元,同比下降9.31%;投产项目1144项,同比增长13.94%。

宁学贵认为,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已从追求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行业进入了深度转型调整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发展困境,企业成本压力增大,但行业总体还处于平稳运行阶段,低速增长。

与前些年20%甚至30%的增幅相比,业内人士主观感受进入“寒冬”也不为过,更何况在农机工业中占比最大的拖拉机、收获机械产销下滑明显。

2017年,产业升级趋势显著,多项指标上扬。总资产增长5.84%;应收账款同比减少0.46%;资产负债率46.53%,同比下降1.27%;亏损额16.47亿元,同比下降28.79%;规模以上拖拉机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1.08%。

不可否认,行业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进一步增加,2017年为86.90元,而2016年为86.25元,2014年为86.05元。

企业困难微利经营:农机产品价格不升反降;经营利润率5.13%,比2016年同期的5.42%,下降0.2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53家,同比增加24.02%;破产、转产、停产企业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一是制造成本上升,影响较大的是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以及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增加等;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对超宽超高的治理,致使大型农机运输成本增幅超过40%;三是环保治理限产,一些铸造企业关停,导致铸造件短缺,价格上涨;四是国Ⅲ排放升级,使得小麦机成本甚至增加10%以上。

主要产品冷暖不均,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17年,农机行业各种主要产品的市场冷暖不均,有的产品下滑严重,有的产品逆市增长,但总体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拖拉机继续下滑,大型化趋势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7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合计生产大中拖37.6万台,其中大型拖拉机45963台,同比下降23.05%;中型拖拉机329847台,同比下降9.60%。小型拖拉机1021643台,同比下降10.97%。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资料,我国骨干企业生产大中拖211476台,同比下降24.92%;生产小四轮拖拉机160958台,同比下降19.27%,低价格竞争严重;生产手扶拖拉机100738台,同比下降29.16%,需求向区域化转移。

从产品结构分析,大型化趋势明显。102.9~110.3kW(140~150hp)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2.71%;110.3~117.6kW(150~160hp)产品,同比增长643.98%;117.6~132.3kW(160~180hp)产品,同比增长210.43%。

另一方面,大中拖出口业绩持续向好,73.5kW(100hp)以上产品,除88.2~95.6kW(120~130hp)出口量略下降0.81%外,其他功率段均大幅增长。

其中雷沃重工、常州东风、中国一拖、江苏悦达和爱科的出口增幅较大,而出口量前5位的企业分别是雷沃重工、爱科、常州东风、中国一拖和中联重机。

2.轮式谷物机平稳发展,新产品贡献突出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1—11月,行业骨干企业自走轮式谷物收获机产量3.26万台,同比下降19.87%。最突出的特点是新产品产量增加,贡献率显著。

从喂入量和结构分析,5kg/s喂入量以下产品几乎没有产销量,基本已经退市;5~6kg/s产品,向轻量化与大功率方向发展,产量同比增长315.63%。

7~8kg/s产品,横轴流结构的产量基本持平,但纵轴流及逐稿器结构成主导趋势,产量同比增长458.69%;8kg/s以上大型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7.46%。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0.211亿hm2(3.17亿亩)左右,机收率达到95%,轮式谷物收获机产业也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产品质量优异;喂入量增大,收获效率提高;市场保有率高,台均作业面积下降15%,跨区减少。

3.玉米收获机大幅下降,小型机逆市增长

玉米收获机产销大幅下降。行业骨干企业生产自走式玉米收获机1.81万台,同比下降48.56%;全国玉米机销售3.65万台,同比下降36.56%,4行机销量占57.19%。

玉米收获机产销大幅下滑,一方面受国Ⅲ排放升级影响比较大,消化国Ⅱ库存产品,另一方面受玉米种植面积调减的影响。

但个别玉米机企业出现了逆市增长,主营收入增长30%以上,主要是走差异化路线,比如研发生产适合丘陵山区等特殊地块的小型机等。除此之外,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直收提速,则是玉米机产品结构调整的另一趋势。

4.履带机产销下滑,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履带式水稻收获机产销下滑,行业骨干企业产量75766台,同比下降21.93%。产品进一步向大型化发展,其中5~6kg/s喂入量机型,产量56388台,同比增长35.60%,占履带机总产量的74.4%。

履带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销量在万台级的企业包括雷沃重工、沃得农机、久保田以及中联中机,这几家企业的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85.89%,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这是继小麦收获机之后,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的第二种产品。

5.烘干机产销高速增长

我国循环式烘干机产量约2.6万台,其中主要集中在处理量10~20t/h的产品上。而销量增加最大的地区是水稻生产区,如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北方农机大省增长空间巨大;在中原玉米生产区,代收储方式破解了烘干瓶颈。

6.甘蔗机械产业化步伐加快

2017年,甘蔗机械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支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据统计,甘蔗产区机械化种植率达到45%,机收率达到8%,蔗农购买机械设备热情高涨。

从生产企业分析,国内企业成为主导,但外资企业也纷纷布局甘蔗机械市场,新一轮的竞争不可避免。

7.其他重点产品

他重点产品有升有降,比如压捆机产值同比下降13.34%;插秧机产量69178台,同比增长22.96%;青贮饲料收获机产量3800台,同比增长14.17%。

8.细分行业差距明显

在我国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差距明显。

农副食品加工机械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其中谷物烘干机高速增长。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同比增长2.59%,其中谷物收获机械下降10.16%;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园艺、草坪专用机械有较大增长;耕整机械、播种、植保机械平稳发展;种植或施肥机械疲软。

渔业机械增长81.68%,其中水产养殖装备增长19.50%。零部件增长5.82%,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全球化经营;自主化能力提升,替代进口;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

9.提升核心竞争力成效显著

2017年,我国农机工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重大装备技术升级明显,产品可靠性提高,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璀璨,产品结构调整显著。

具体体现在排放升级成效显著,国Ⅲ产品得到市场认可,部分企业开始着手国Ⅳ排放产品的研发储备;检测试验能力大幅提高,企业的在线检测、监测技术、手段升级,试验能力提高;补短板、强弱项,丘陵山区收获机械快速发展,采棉机、谷子机械等经济作物机械发展提速。

技术创新成果累累,获得持续发展的资源手段;核心零部件技术取得突破,如动力换向、动力换挡,HMT变速箱的应用,仿生挤奶器研制成功;农机导航技术、国Ⅲ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团体标准引领升级等。

机遇挑战相生相伴,

创新引领升级转型

宁学贵认为,虽然2017年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市场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政策性的影响会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机遇与挑战相生相伴。

从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战略看,农机工业增速放慢是暂时性的,因为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粮食安全对农机有高度依赖性,2020年农作物机械化率要突破70%的目标;供给不足依然是我国农机工业的主要矛盾;特有的农艺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国产农机是市场主角。

2018年,农机工业依然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政策环境继续向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加完善和有力度,《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15)》的贯彻落实,《现代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的出台实施等,都将促进农机工业持续发展。

宁学贵同时也指出,生产企业要抓住机遇,追求高质量的健康发展,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提升信心,保持定力;坚持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核心竞争力提升,从提高产品可靠性开始;薄弱环节装备突破是新的增长点。

预计2018年,大中型拖拉机、小麦收获机同比增长5%~10%;粮食烘干机、插秧机、牧草机械大幅增长。受玉米调减面积,以及开展粮改饲、粮改豆补贴试点的影响,水稻收获机、玉米收获机将下降5%~10%。

转型升级,农机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转型升级,农机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配合《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宣传贯彻《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等相关政策,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于2017年7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权威解读《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并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从国家项目、先进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会议现场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副处长韩行,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洪暹国、副秘书长刘伟华,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农机及林业机械负责人施星宇,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麟琨,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恩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伟华副秘书长主持。

刘伟华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陈志会长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从产业、企业和产品3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机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表示,当前我国农机行业面临着全面深度调整,农机企业面临着更加残酷的外部竞争环境,农机产品面临着升级或者被淘汰的绝境。在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呼吁农机企业在4个方面要引起关注和重视:一是重视市场,过去高速增长的市场不大可能再出现了,现在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判断未来的市场;二是重视差距,农机行业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三是重视主要矛盾,自主创新能力差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行业面临的主问题和主要矛盾;四是重视战略,企业要走差异化的竞争路线。他同时也认为,农机行业不会全面下滑,未来仍将有望平稳发展。

陈志会长致辞

韩行副处长传达了《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及对农机高端装备创新发展的要求及部署。他指出当前我国农机行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技术薄弱及产业基础薄弱3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部门将更加注重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主抓产业链高端环节,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他重点强调了建立农机装备协同推进机制、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规范行业秩序4项主要工作,并提出了农机行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厘清创新思路的建议。

韩行副处长致辞

博世力士乐公司施星宇在致辞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机市场,与德国相比,中国在机械制造技术方面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博世力士乐公司作为国际领先高效的机械制造公司,将积极在提升中国机械制造水平方面做出贡献,并乐于与中国同行分享经验。

施星宇致辞

洪暹国副会长在专题报告中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机工业面临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农机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的下行期,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放开思路,实施创新战略。一方面要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丘陵山区机具的供给;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可靠性。随后,他详细介绍了2017年农机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情况,包括智能制造专项和工业强基专项。同时,他还就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进行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5个工程之一,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启动了智能制造专项,重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及典型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创新,2015、2016年共安排266个项目,其中农机领域安排12个项目;2017年共安排208个项目,其中农机智能制造新模式5项、标准化2项。

现阶段,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特征十分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主要原因之一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基础能力薄弱,严重制约工业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正式启动了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2015年的工业强基专项中,农机项目“大型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液压系统”获得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洪暹国副会长作报告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恩、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麟琨、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潘朔端、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农机及林业机械经理董浩海、Krumrey Thomas分别作了题为《远程运维服务新模式  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智能制造》、《德国工业4.0》、《电控提升器技术及应用》、《负载反馈系统改善设备效率》、《拖拉机CVT无级变速技术及应用》、《HST在联合收割机的应用》的报告,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到国内、从先进技术到高端服务,多角度介绍了国内外智能制造情况及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王喜恩副总经理作报告

王麟琨副所长作报告

潘朔端项目总监作报告

董浩海经理作报告

Krumrey Thomas经理作报告

技术参观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会代表参观了博世力士乐有限公司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基地。置身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车间,近距离深入了解国际先进制造技术及现代化工厂管理,与会代表深感我国农机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博世力士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传动与控制技术专家,主要业务包括工业和行走液压元件、电子传动与控制技术、线性传动技术、组装技术、齿轮箱及相关服务,其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6万多名员工,2016年全球销售额达到56亿欧元。自197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博世力士乐已在北京、武进和西安建立了生产基地,在中国拥有2600多名员工。

在互联化为特征的工业4.0发展战略方面,博世力士乐不仅是一家工业4.0的领先实践者,更是一家卓越供应商。在北京生产基地,车间内正在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施工业4.0改造;而对于客户,博世力士乐可以提供从项目咨询到软、硬件服务等成套的工业4.0解决方案。

与会代表参观博世力士乐北京生产基地

目前全球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技术加速渗透,人工智能将在制造技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我国农机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与国际先进农机同行相比,还是与国内其他制造行业相比,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亟待转型升级。

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机企业,目前都还处于工业1.0的机械化时代,极少数的企业进入了工业2.0的电气化和工业3.0的数字化时代,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缩小差距的道路虽然漫长且艰辛,但唯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转型升级,才是农机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本次会议的核心要义。

标签:农机   工业   发展   产品   增长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