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

2、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

3、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青海农机很硬核

4、插上智能化翅膀 养猪变成什么样?

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

提高销售量,美国经销商和制造商关注这两件事

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要想看到显著回升的销售量,如今的农机经销商和制造商需要关注两件事:增加商品价格和减少二手机械的销售。

糟糕的是,我们还没有看到其中任意一个方面有所进步,至少还没有对新设备的销售足够重视。

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33%的经销商称二手设备库存太高,今年八月42%的经销商曾称出现该问题。

如今二手库存持续过高,报告上称25%的经销商认为他们的库存高于他们的理想值。然而,这已然是出现在2015年的最有利水平,二手库存将继续成为经销商关注的重点领域。

十月的2015全年世界农业供需报告显示,虽然一定程度上比以前的报告结果好,也没有提高太多行业信心水平。

2015-16现金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达到-6.8%,比前一个月的-6.4%略有下降。”业内分析师威廉姆斯说,“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在预估农机需求的时候保持谨慎态度。”

美国农业部上个月上调2015-16过渡季玉米价格区间为3.50美元-4.10美元与,上月的玉米价格区间为3.45美元-4.05美元。它预计在2015-16过渡阶段大豆平均价格为8.40美元-9.90每蒲式耳(在美国,一蒲式耳相当于35.238升),与上月的估计基本持平,并更新了其小麦定价4.75美元-5.25美元较上月各下降0.10美元

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

插上“云”翅膀 好物“飞”全国

  “这是饶河特产东北黑蜂蜂蜜,饶河县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东北黑蜂蜂蜜营养价值特别高,每一瓶都贴有诚信标签,可以从源头溯源……”近日,在饶河电商直播基地,创业者蔡永贵在直播间现场直播带货。专业的直播设备、良好的直播效果,让蔡永贵对电商创业更有信心。 ?

  位于黑龙江省边陲的饶河县抢抓机遇,通过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集聚货源、品牌、人才、配套服务等资源,为商家和主播达人打造共创平台,发挥聚合优势,促进地方特色产品销售,2022年全县电商销售额突破2.6亿元。?

  如今,这个乌苏里江边的小城借助风生水起的电商平台走上了数字化转型快车道,让“饶河好物”插上“云”翅膀,飞向全国各地,为“新农人”开启致富门路,更让农业经济“活了起来”。?

  借助生态优势 抢滩电商蓝海 ?

  “这是产自我们无污染林区的蕨菜、刺嫩芽、婆婆丁。”手机画面中,在深山密林中饶河县“网络达人”卢小开和同伴正在拍摄跑山视频。?

  这边,在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客服人员正在接收订单,仓储区域内的工人们正忙着搬运货物。“春天是山野菜热销季节,受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买家青睐,每天订单特别多,销量特别好!”卢小开工作室经理王奇介绍。?

  电子商务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山村百姓,一头连着广阔的消费市场。饶河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相结合。?

  曾经,好山、好水和寒地黑土盛产的优质农林产品因远离消费市场、产品知名度低、运输费用较高等一系列瓶颈问题,制约了饶河县产业发展。?

  省委全会提出加快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质量引领、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饶河县乘势而上,制定了《饶河县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公司注册、检验检测、标房补贴、贷款贴息、产品溯源、销售奖励、创业培训等17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为了让电商创业者更有信心,让电商产业更好发展,饶河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电商直播基地,同时,饶河县数据和电子商务发展中心通过政策扶持、专业培训、优化服务等举措,吸引本地电商创业者入驻直播基地,形成行业聚集效应,推动直播电商产业高速、健康发展。?

  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定制培训计划,开设电商专题培训359场,培训14700余人次。入驻电商直播基地团队73个,其中百万级粉丝量主播达到12个,十万级以上粉丝量主播85个,带动相关企业160多家,带动就业12000余人。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被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主播卢战开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开发绿色粮仓 践行大食物观 ?

  走进饶河县五林洞镇山野菜加工车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加工车间里,刚刚收购来的广东菜(黄瓜香)经过人工挑选、高温杀毒、机器揉捻等,工艺流程一气呵成。?

  饶河县森林资源面积35.1万公顷,盛产猴头、木耳、榛蘑等野生食用菌20余种,薇菜、刺嫩芽、黄瓜香等山野菜30余种,山丁子、猕猴桃、松籽等野果20余种,人参、黄柏、冬青等药用植物140余种。联合国环保组织认定的乌苏里江水产极其丰富,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乌苏里船歌中描述的“船儿满江鱼满仓”就是乌苏里江捕鱼场景。?

  饶河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向森林、草原、江河要食物,实现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打造东北黑蜂、饶河好鱼、饶河大米和泽饶臻选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带动周边产品超过500种,电商网店1373家。饶河东北黑蜂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资质,也是全国唯一的蜂产品示范区。?

  同时,积极推进中俄互市贸易+电商直播销售、中俄互市贸易+落地加工产业,派出专业团队赴俄罗斯开展选品工作,全力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实现“买全俄卖全国”的战略布局。?

  补齐产业短板 布局全链条发展 ?

  当得知黑龙江省盘云岭葡萄酒酿造有限公司产品积压五年,企业濒临倒闭时,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主播免费为其产品带货销售,单月销售4.4万单,盘活了企业。目前该企业已采购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黑龙江省北域优创农产品有限公司得知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年销售鲜食玉米1500万穗,主动在饶河县经济开发区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鲜食玉米1000万穗项目,现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被列入僵死企业名单的饶河县锦隆物流公司看到了电商直播基地销售能力,选择投资3200万元重新改造原址建设6万吨俄罗斯大豆制蛋白食品,现已完成装修。?

  产业短板再加强、长板再突破。饶河县全力提升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打出了产业链发展组合拳,制定《饶河县关于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打造农产品全程可追数字溯源平台,形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监管、质量保障、销售渠道管控,区块防伪链溯源和国企独立运营电商平台,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饶河县把实体经济做实做优做强,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努力推动电商直播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制定了《饶河县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建设若干扶持措施》,在投资规模、固定资产、地方贡献、升归入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支持。依托饶河县电商直播基地销售能力,带动一批企业落户饶河,进驻园区。?

  为进一步优化消费路径、打破场景限制、提高服务水平,探索构建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式消费渠道,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途径和发展新路径。饶河县全力支持企业在域外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销售特色馆或形象店,现已开设68家,预计到2025年末达到300家。?

  未来,饶河县将继续坚持数字赋能,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制造、传统产品向智能产品等方面突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青海农机很硬核

插上智能化的翅膀 青海农机很硬核

?

为加快推广智能农机装备与农机精准作业技术,推进青海农机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改变“人工弯腰插钢钎,绕着田头量皮尺”传统做法。近日,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许振林创新工作室”在全省首次引进自动驾驶系统、农机作业远程检测系统、无人机植保检测系统并在门源县、贵南县开展适用性试验、示范。

搭载了自动导航系统的“智能拖拉机”按照设定好的直线匀速播种作业,油门、方向盘不用人为操作,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实现交接行与中耕除草无缝对接;农机远程检测系统集合了深松、深翻、机播、机收等环节的作业质量、作业面积及数据统计实时监测,解决了人工核查工作量大,监管不能全覆盖的问题;无人机可实现农作物生长检测、病虫草害发现与预警、土地测量等。

针对农户反映的传统机械植保重喷漏喷的问题,工作室将在田管期间引进变量喷药技术开展试验示范。

此次大胆探索,创新引进“智慧农机精准作业”技术,通过先行试点,试验示范,受到了各地农机部门、国有农场、合作社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肯定,积极性高涨,并就新技术推广应用建言献策。

插上智能化翅膀 养猪变成什么样?

插上智能化翅膀 养猪变成什么样?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养猪业也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一股“智能化养猪热”正在不断升温。将猪交给智能化设备来进行生产和管理,猪的进食情况、生长信息、免疫信息、身体状况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不仅提高了养猪的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员投入,降低猪疫传播风险。

“啰啰啰,吃饭喽!”随着主人清脆的呼唤声,猪圈里一头头肥嘟嘟的猪聚集在猪槽前,争抢着口粮。主人提着桶,掂着勺,一边吆喝着一边撒下饲料,心里盘算着这些猪出栏的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这样的画面经常在乡村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出现。实际上,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养猪似乎就是一件辛苦活儿,洗圈、消毒、喂食、防疫等环节缺一不可,累人又累心。猪要养一年才能出栏,是赚是赔都得到时候才能知道,若能卖出个好价钱则皆大欢喜,反之则竹篮打水一场空。

生猪是我国价值最大的农副产品,但传统的生猪养殖业却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痛点。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养猪业也终于迎来了转折点,一股“智能化养猪热”正在不断升温。将猪交给智能化设备来进行生产和管理,猪的进食情况、生长信息、免疫信息、身体状况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不仅提高了养猪的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员投入,降低猪疫传播风险。

如今,越来越多的猪企和猪场开始加入这场“猪界”的技术革命中。但同时,和其他新兴事物的发展规律相同,智能化养猪这条道路并不平坦,真正实践起来并没有预想中的容易,外界的质疑声更是从未停止。猪场改造成本高、需进行人员再培训、信息利用率低……对于中小规模的猪企和猪场来说,这些问题或将成为他们拥抱智能化大潮的阻力。

如何克服这些阻力,让更多猪场借着智能化的东风,实现转型升级?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养猪也能更“时髦”

猪舍的母猪分娩栏中,一群白绒毛、红皮肤的小猪崽正挤在猪妈妈的肚皮下用力地咂着奶水,摇头摆尾的样子煞是可爱,侧身静静卧着的猪妈妈膘肥体壮,十分温顺。

在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的智能猪场中,这温馨的一幕每天都在发生着。仔猪的成活率和哺乳期间的生长情况往往影响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如何给哺乳期母猪提供充足的营养,获得较大的泌乳量?这时,智能猪场安装的智能饲喂器就发挥了作用。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大数据及相关传感技术,智能饲喂设备可以基于猪的不同生长周期、体况等条件自动调整下料量,投入料塔的饲料通过自动喂养机直接将食物分流到各个猪槽,通过人工智能估重与采食数据计算实现精准饲喂。在母猪哺乳期,智能饲喂器可实现哺乳期个体化精准饲喂,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和泌乳量,同时,猪场工作人员也可及时调整饲料营养方案,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为了保证仔猪的健康成活,分娩栏中还安装了智能保温灯,当夜间气温较低时保温灯自动感应亮起,实时监测、精准控制舍内环境温度,再也不用担心仔猪会着凉受冻。

待仔猪在分娩栏待足21天、体重达到6公斤左右时就要进行断奶,经历保育阶段后进行育肥。育肥猪同样需要精准饲喂,关键在于花费较少的饲料,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快的增重速度和较理想的肉质。育肥舍上方安装有摄像头,用于监控猪的生长和进食情况,待体重达标后即可出栏售卖。

通过智能远程交易系统、人工智能摄像头和传感芯片,即可对出猪数量进行人工智能盘点、精准称重、猪只回流监测,从而完成远程交易。

智能化养猪到底指什么?它是在以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养猪业中猪场生产管理、交易、金融等多场景多应用流程的在线化、数字化与精准化的一种养猪模式。

近年来,中大型猪企和猪场纷纷加入智能化养猪的队伍中,智能猪场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接一家建设起来。显而易见,相比传统猪场,在智能猪场,一头商品猪出生到出栏的每一个环节都综合了多项先进科技,实现全程降本增效。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远程监测和管理,实时掌握猪只情况,养殖过程全面数字化。

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猪场里,每头猪一生中都有30多款智能养猪机器为其服务。据公司智能化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牧原智能化研发团队共有1000余人,以智能养殖装备的研发和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为主要方向,用科技赋能养猪,累计申请专利697项。研发的设备涵盖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等多个板块,目前已实现五大类三十余项产品和技术转化,部分设备如巡检机器人、无针注射器、智能估重仪等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累计服务猪群规模超6000万头,物联网平台已累计接入设备161万台,日均在线设备104万台,接收各类养殖数据7亿多条。

今年5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新津智能猪场”正式投用,主要从事种猪生产、种猪培育,预计生产母猪存栏规模1500头、年出栏优质种猪1.3万头。“新希望目前处于智能化养猪的探索期,在养殖过程管理、销售管理、智能化装备应用等方面都在做积极的探索落地。”新希望六和数字科技大部总经理刘世东透露。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股份)是国内较早开始探索智能化养猪的企业。2014年,扬翔股份开始探索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养猪,全力打造“智能化扬翔”。2017年,其集群式楼房智能化猪场已正式投入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产业互联网料、养、宰、商一体化”新模式。

据扬翔股份产业互联网事业部执行总裁韦江成介绍,智能楼房猪场的每头猪身上都植入了芯片,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芯片记录的是猪的实时信息,可直接关联到生产管理系统,系统将信息转换成信号传递给饲料厂,饲料厂即可了解到猪的生长及营养情况、背膘情况,个性化地生产饲料,通过软硬件系统的连接实现养猪智能化操作,每头猪的生长情况、每餐该吃多少、怎么搭配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

与此同时,一批专注于智能化养猪领域的农业科技企业也开始涌现,这些企业以自动饲喂、自动盘点、疾病防控等功能为着力点,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设计出综合解决方案,并与猪企或猪场合作,实现落地应用。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信互联)副总裁于莹表示,农信互联就是这样一家帮助猪企做数字化养殖、投入品采购、线上卖猪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凭借着一张连接起养猪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猪联网”,把超过1000万头猪连接上网。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智慧猪场就是借助“猪小智”监管平台,形成了从出生到出栏的全生产周期智能落地应用。

作为一家专注于畜牧产业智能化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小龙潜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龙潜行)则基于“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技术实现了猪场大群体核心生产数据实时精准的采集和分析。据小龙潜行研发总监张兴福介绍,小龙潜行打造了应用在畜牧行业中的“牧场守望者”轨道巡视机器人,每个机器人安装了可见光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两个摄像头可以完成对每一个栏位猪只的重量评估。以育肥猪为例,通过巡视机器人的评估可得出猪只日增重曲线,工作人员只需与标准生长曲线对比,即可了解当前猪只的生长进度,对后续养殖管理饲喂的调整有一定帮助。

通常情况下,轨道机器人都会被安装在猪舍上方,在滑轨上按照既定路线巡视,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依据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估算猪只体重,整个估算的过程当中猪是没有感觉的,形成非接触测量过程,避免了造成猪只应激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化养猪不仅体现在对猪的精准饲养,同时包含了对猪场整体环境的监测和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为减少病菌传播给猪场带来的威胁与经济损失,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尤其重要。在智能化养猪场景下,工作人员想要进入猪场须先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智能消洗间,智能淋浴花洒可控制洗澡时间,当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完成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房间,再次进行烘干和消毒。上述步骤完成后方可正式进入猪场。”于莹说。

同时,人工智能也可替代人工值守,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识别猪场里猪只、人员、车辆、物资等异常事件,第一时间发现消毒漏洞及猪只健康问题并预警,从而大大降低非洲猪瘟发生的概率。

算算这笔“节约账”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养猪行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方向不断出现,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的支持作用不断凸显,也颠覆着传统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养猪行业便是其中的代表。

但细细推敲,智能化转型并不仅仅是这个行业为了顺应趋势和时代环境而产生的结果。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编写的《2022年中国智能畜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猪产业开始布局智能化养猪,一方面,科技初创型企业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与猪产业结合,陆续推出猪场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则致力于打造智慧养猪生态路由系统,为养殖户提供系统的智能养猪解决方案。就连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来“跨界”养猪,前者旗下的阿里云推出“ET农业大脑”,后者旗下的京东数科将“声纹识别”技术引入养殖业,智能化养猪的热度和关注度空前高涨。

“2018年被视作智能化养猪的元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坦言,“其特点就是海量数据的收集、传导和存储,以及基于人工智能进行数据收集之后的分析处理学习、再提高和应用。”

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疫情为智能化养猪的加速发展踩了一脚“油门”。2018年8月,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持续扩散,给生猪产能以及猪肉价格带来一系列“巨变”。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一方面对我国生猪生产确实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生产方式变革也产生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信息化,推广普及智能养猪装备,支持养猪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等农机装备,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猪瘟疫情对生猪养殖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散户养猪成本风险增大,这也导致大部分散户退出养猪市场,加速了行业的集约化,为智能化养猪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非洲猪瘟防控及产能恢复提升了产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同时随着规模化、产业化和产业集中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龙头养殖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都推动着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解释说。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玉斌表示,受地理环境、土地流转、劳动力资源等因素制约,我国的养猪业长期维持粗放式经营、以散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具有技术、资金密集,人工投入减少的趋势。而智能化养猪正是在这一行业转折点的大背景下兴起。“事实上,在非洲猪瘟集中暴发前,传统养猪模式问题已经凸显,如养殖场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人工成本高、科技含量不高、养殖业污染较严重等问题。”

近年来,除了非洲猪瘟外,环保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猪周期等都使生猪行业几经动荡,产业从业者越发认识到智能化升级是必经之路。

究其本质,智能化养猪最直接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猪企和猪场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饲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占了总成本的大头。”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智算起了“成本账”,“这几年,饲料价格波动上升,现在每吨饲料的价格大概在3500元。人工成本就更不用说了,传统猪场里有很多脏活累活,比如人工投喂,需要员工自己扛着饲料袋子,一个猪舍一个猪舍地喂,相当于干了一天的体力活。”

李智一颗悬着的心始终放不下。“说实话,养猪离不了人,但是最不靠谱的就是人,最容易出问题的也是人。”李智半开玩笑地说,“在传统猪场,每头猪吃多少饲料全是由喂养人自己来掌握的,可能多点也可能少点,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饲料浪费。另外,非洲猪瘟的出现让整个行业都提高了生物安全防控意识,但人员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而当建设了智能猪场后,李智的体会就是“更精准了”。“应用了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后,每头猪到底吃多少料是最合适的、猪舍的温度稳不稳定全都由设备来控制,我们的工作人员从过去的‘苦工’转变成了‘技术员’,只需要通过监控设备观察猪有没有任何异样,据我们测算,可以减少约三分之一的人力。由于饲喂更精准,每年还能节约不少饲料,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智能化养猪到底能节约多少成本?小龙潜行也有一本“精细账”。据其测算,以存栏800头为例,应用妊娠期母猪精准饲喂系统后,妊娠母猪的年产胎次增加了0.03次,单猪效益为264元,年增效益为21.12万元;以存栏9600头为例,应用育肥猪精准管理系统后,每头猪日增重增加0.05公斤,成活率上升2%,年增效益为153.6万元。综合来看,母猪场头均增收可达1144元,育肥猪场头均增收可达133.2元。

据于莹计算,假设全国母猪场都能采用智能饲喂系统的话,和当下平均水平相比,每年可节省1300万吨饲料,市场价值约545亿元。

“数字化是做精细化运营的有效手段。从效率方面来看,智能化养猪通过提升养殖效率来降低成本,数字化能够更好地记录和管控养殖环节的各种数据,从而找到效率提升的方向。”刘世东表示。

另一方面,在“碳中和”背景下,智能化养猪也有助于实现碳减排,促进行业低碳发展。目前,畜牧业中主要的碳排放来自养殖动物肠道中的发酵气体、甲烷等,动物粪便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以及粪便还田时排放的一氧化二氮等,智能饲喂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和决策,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减少饲料浪费本身就是减少碳排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刘强德说。

养猪场环境“脏乱差”、死猪处理不及时、没有采用无害焚化炉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环保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改善。于莹介绍,“猪小智”环保管理系统通过监控栋舍内猪只,可以及时发现死猪,全程对死猪拖车轨迹进行监控,并对场区排放的污水、废水进行监测,同时监测无害化处理区气体排放,减少对猪场基地、周边的空气污染,进而提升猪场环境质量。

一步步迈入智能化 千亿元市场可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肉类产量从2012年的8471.1万吨提高到2021年的8989.99万吨,在各种肉类中,我国居民消费最多的当数猪肉,每年大约吃掉7亿头猪,这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

据中国农业产业基金业务总监李维昆估算,未来每头出栏肥猪的智能服务费用为100元(包括前期智能设备投入、每年数据运营费用),这将是一个500-1000亿元的蓝海市场。随着产品从减少人工投入、精准营养和生产管理,向数字动物保健、智能遗传育种等更高端领域迈进,市场规模破千亿元也完全可以期待。

朱增勇也表示,我国目前有2000余万户生猪养殖户,无论是市场前景还是推广应用潜力巨大。目前面临高饲料成本和生物安全风险等挑战,我国生猪养殖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通过智能化养殖提高养殖效率、提升产业竞争力将是产业必由之路。

智能化养猪能替代传统人工养猪吗?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条路仍然任重而道远。虽然智能化养猪这一模式解决了现阶段传统养猪的部分难题,但也带来了新的难点,在实际落地推广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小的阻力。

“目前,一些先进的智能化养殖技术应用于大型养殖企业,对小型养殖户和个体养殖户而言,无论从投入还是应用而言都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加强针对中小规模养殖户应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降低智能化设施设备的边际成本,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教育,促使养殖户接受和应用新设施、新技术。”朱增勇建议。

首先,实现智能化养猪的前提是,猪场须经过软硬件升级改造,但这对于小型和个体养殖户而言,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李智透露,公司旗下的智能猪场安装了智能饲喂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生物安全监控系统,整体改造费用大概在200万元。

其次,虽然拥抱高科技大潮的猪企和猪场的数量与日俱增,但对于部分管理者来说,还并未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如何让具备一定规模和改造条件的老旧猪场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养猪行业的从业者当中,有人还没有关注智能化养猪。”在扬翔股份党委书记、副总裁高远飞看来,智能化养猪推行的最大障碍首先是观念问题,“有一部分猪场暂时是不愿意进行调整的,不想当‘小白鼠’,也不想成为‘吃螃蟹’的人。但养猪业的头部企业几乎都在进行智能化养猪的研究和建设,行业必将走上这条道路。”

刘强德认为,这些猪场可分阶段、分批次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按照猪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先安装其中的某一模块,先通过改变尝到甜头、看到变化,再慢慢地调整提升。

在和猪企、猪场打交道的过程中,于莹观察发现,很多管理者的观念和心态其实更容易受到当前行情的影响。比如在猪价处于高位时,资金回流快,他们更愿意在设备、设施升级方面投入,而当猪价较低行情不好时,很多猪场难以为继,又开始缩减这方面的投入。

而对于已经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和猪场来说,也仍有需要解决的困难。刘世东提到,从智能化的技术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内涵很宽泛,目前在养殖过程中,最主要是对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遇到的主要困难还是养殖工作的环境状况比较复杂,并且存量的数据比较少,不利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

由于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不同,智能化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我们将摄像头安装到猪场,可能一段时间后,苍蝇、粪便、粉尘就把镜头覆盖住了,摄像头什么也采集不到。此外,很多硬件产品在实验室是能够良好运行的,但由于一些猪场的条件不是很规范,实际运行时就出现场景不适配的问题。”张兴福举例道。

“设备越智能,工作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就越多。大家已经习惯了用传统的方法去养猪,现在安装了更智能的设备和系统,就需要额外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机器的参数怎么设置、监控系统怎么查看,这些都需要一点点从头学起,甚至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反而觉得操作太烦琐,还不如传统养猪的模式轻松。”山西荷澜育种有限公司智能猪场场长王佳宇有些无奈。

我国生猪养殖业几经转型,从散养到“公司+农户”为主,再到逐步规模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正在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但行业的提质升级是一道“多选题”,智能化转型只是其中的答案之一。

据《2022年中国智能畜牧业发展报告》,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未来智能化养猪将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不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应用集成,而是打通生猪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后台数据,实现企业经营在线化,企业生产智能化,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人工智能在智能猪场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基础化和全场景化,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对使用环境的要求会逐渐放宽,猪场数据采集将更加精确,猪场决策更加智能。

朱增勇表示,智能化养殖是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一个重要路径,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涉及种猪、饲料营养、生产管理等全产业链效率的提升,智能化养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多环节齐发力,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当传统的养猪行业与高科技相遇,智能化养殖的新大门已经敞开,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插上了数字化与智能化翅膀的养猪业能飞得更高更远。

标签:智能   养猪   产业   养殖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