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

2、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3、中国农科院与三亚市签署共建南繁研究院合作协议

4、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深化战略合作

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

中国农民跟美国农民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

农民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的一个群体,他们都是主要以农耕为生,但是在每个国家和地域,因为当地的社会情况和自然情况的不同,早就了每个地方农民的日常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生活的农民,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种植品种,但是如果地域环境有限的话,那么种植的农作物也就会相对的单一了。今天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的农民日常生活。

中国的农民讲究的是群居的生活,而邻里之间的交往也十分的密切,而在美国的农村中,每户人家的距离相对远一些,交往也没有那么密切,这可能也是文化不同所照就的结果。

在美国因为人口比较少,而耕地的面积又相对较大,所以他们会更加依赖农用工具,而在中国的农村,如今虽然已经实现了种植的现代化,但是由于有些人家耕地面积并不大,如果使用机械的话,就没有必要了。

中国的农村集市与美国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人却明显中国的购买者更多一些,所以在美国一般大量种植农作物的农民,都会跟城市的餐厅合作,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种植的利润。

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中国农科院“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10年回眸: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编者按:中国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提出了新时期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用10年左右时间把中国农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和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简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如今,10年过去了,“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本网将分四篇通讯进行连续报道。本篇是第二篇,介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的进展情况。

  中国农科院提出的“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立足中国农科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科技资源平台,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依托成熟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市场需求,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支柱产业。10年的建设,推动中国农科院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0年来,中国农科院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335个,农业新技术1940项,累计推广农作物20亿亩以上,畜禽新品种15亿头(只),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协优9308”、“国稻1号”、“国稻6号”等一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超级稻新品种,“三系抗虫杂交棉”、“中棉所”系列棉花新品种,“中双4号”、“中双9号”、“中双10号”、“中油杂2号”系列双低油菜新品种,小麦、玉米、大豆、蔬菜、果树、茶叶、烟草、麻类新品种及优质栽培技术,以及猪、牛、鸡、鸭等畜禽新品种及配套养殖技术,畜禽疫病防制技术等,都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抗虫棉累计推广3.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国产抗虫棉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5%增加到目前的97%;以“中双9号”为代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年均推广2500万亩,覆盖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1/3以上;大豆新品种“中黄13”累计推广5000多万亩;“中国大白猪”累计推广60多万头,“双黄鸡”累计推广1400多万只、“北京鸭”400多万只;禽流感疫苗累计推广使用40亿份以上,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减少经济损失318亿元。

  不断探索科技兴农新模式

  10年来,中国农科院共组织科技下乡7.2万多人次,组织举办现场展示会、观摩会、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咨询等活动1.1万多场次,直接或间接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283万人次,发放科技图书、资料等1468万份。

  积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重大科技兴农行动,发挥各研究所专业优势,通过高产创建、科技入户等活动,加快粮食、棉花、油料作物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通过示范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力,带动大面积增产,依靠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

  组织实施“三百”科技支农行动计划。从2009年起,中国农科院在黑龙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江苏等粮食主产省的100个粮食主产县,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甘薯等主要农作物为实施对象,开展了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在全国123个示范县开展了科技示范行动,分区域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在全国114个院地科技合作县开展了科技服务行动,推广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油菜、棉花、茶叶、果树、蔬菜、畜禽等200多个品种,各种实用技术150多项。与此相结合,中国农科院还开展了“百县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每年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60万人次。

  强化院地科技协作和集成能力

  10年来,中国农科院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加强与地方科技合作,先后与19个省、29个地市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开展了战略咨询、共建试验示范基地、成果推广等工作;先后与全国32个省级农科院、17个农业大学及部分地区农科所签订了学科共建协议,初步明确了220个共建学科方向,启动了122个共建学科,有力促进了全国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加强与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等粮食主产省的科技合作,为新增1000亿斤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探索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甘肃、湖北等地方政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支柱产业

  10年来,中国农科院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产业化,形成了以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产业、饲料业、种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品及功能食品业为主的四大科技支柱产业,科技产业收入连年稳定增长。目前,产业收入过亿元的研究所有4个,超千万元的有16个。

中国农科院与三亚市签署共建南繁研究院合作协议

中国农科院与三亚市签署共建南繁研究院合作协议

?  本网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南繁科技城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南繁研究院合作协议。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科院院长唐华俊出席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并与三亚市主要领导座谈。

  唐华俊表示,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强种业创新等重要指示精神,设立南繁研究院,建设南繁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平台,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中国农科院坚持“三个面向”发展要求,就南繁研究院建设做了“五大中心”“六大平台”“九大基建项目”的框架设计,能够有效支持从种质资源,到育种扩繁,再到产业贸易的全链条。他希望利用中国农科院在科技、人才、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在单位设置、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打造推动南繁硅谷的发展引擎,带动全国生物育种科技与产业进步,推动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内与国际影响。

  据悉,下一步,中国农科院还将联合其他有关研究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实现南繁工作在时空上、学科上、管理上、服务上和组织上的五大转变。

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深化战略合作

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深化战略合作

?

  吴孔明对河南省委省政府给予中国农科院驻豫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与河南合作,持续深入加大在豫科研力量布局。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安阳创新基地和中原中心建设,共同探索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举措,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杨青玖对中国农科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尤其是在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中国农科院进一步统筹优势科研资源,在建设中原农谷和推动河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河南为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河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安阳市、新乡市负责同志,院办公室、科技局、基建局、成果转化局、中原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标签:中国   农科院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