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

2、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

3、粮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

粮食收购要严守“五要五不准”

为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杜绝在粮食收购活动中因资金筹集不到位、兑付不及时等给农民“打白条”现象的发生,着力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局日前出台《粮食收购资金筹集和兑付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从事粮食收购活动,要严格遵守“五要五不准”粮食收购守则,即“要敞开收购,随到随收,不准折腾农民;要公平定等,准确计量,不准克扣农民;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坑害农民;要现款结算,不打白条,不准算计农民;要优质服务,排忧解难,不准怠慢农民”。

办法要求,对启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性粮食收购预案的地区和粮食品种,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收储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分公司及其直属企业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预案规定,切实保障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在政策性粮食收购活动中,承租企业必须派人直接收购、保管,并承担粮食质量、等级验收和收购资金兑付等责任。政策性粮食收购资金要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

收储库点根据收购发票和结算单等凭证,及时、足额、当场向售粮农民直接兑付粮款,“一手粮、一手钱、现款结算”,严禁“打白条”,严禁代扣,代缴税、费和其他款项。

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

粮食政策不能仅靠补贴 要苦练内功

确保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是我国粮食政策的两个基本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其他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等,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农产品加工企业倾向于购买进口农产品,造成了“进口入市,收购入库”的现象。以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收购的农产品无法顺价销售而积压在仓库里,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仓储费用和贷款贴息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十三五”时期,我国处在粮食政策重大转折的节点上,需要创新粮食安全相关政策,在确保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收入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

保障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利益不受损,将继续成为政策的基石。今后,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基点应放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着力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挖掘粮食生产潜能,确保急用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十三五”时期,粮食年度产量根据供需情况可以有增有减,但必须巩固和提升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当务之急是粮食仓储去库存。应加快市场化去库存的进程,可以考虑不再固守顺价销售的底线,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价格对接,同时创新农企贷款方式,增强企业的购粮能力。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粮食超期储存,避免新陈互混,从品质层面加强对粮食安全的保障;可以腾出库容,解决政策性粮食库存压力过大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农业养殖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成本。

从长远来看,要完善市场导向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导向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行价格和补贴分离的办法,既能实现引导农民根据市场信号调整种植品种结构的目标,又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不让农民利益受到损失。这需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收储制度改革联动,注意新旧政策的衔接和配合,并采取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防止“谷贱伤农”。

一方面,可以根据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按贴近市场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原则确定收储价格、完善农产品收储政策。

另一方面,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农民收入补贴的办法,创新农产品价格保险制度。

还应注意,农民根据价格信号转产、调整生产结构需要一个过程,成熟产业模式的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支撑乃至整个产前产中产后供应链的培育等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改革中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避免急躁心态。

从根本上看,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补贴,还是要苦练内功。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综合配套措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与流通成本,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补齐农业人才匮乏这一短板,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粮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粮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确保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牢记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中国饭碗多装吉林好粮。

  2020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商品率、调出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吉林贡献,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基础。

QQ图片20210819095327.png

QQ图片20210819095433.png

?  近年来,我省落实落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着力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抓好种子农业“芯片”,强化科技支撑,不断夯实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2021年下达计划播种面积8570万亩,比上年增加47.3万亩,超出国家任务20万亩。发布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组织筹措备春耕资金物资,提前做好农机具和防灾减灾准备,2021年省里派出168个农业科技小分队、460名农业科技专家开展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服务,全力打好备春耕生产第一仗,为夺取全年粮食生产好收成奠定坚实基础。

  ——千方百计养好用好土地。

  强化制度支撑、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广保护性耕作、抓好黑土地保护试点示范、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开展质量监测。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落实“藏粮于地”的关键,推动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有效遏制黑土地质量下降趋势。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育种科技创新,加强种业企业培育,加强制种基地建设,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加大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加大全程农机化整省推进力度,加大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力度。

?

?QQ图片20210819095528.png

  推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规范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整体效率。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建立覆盖县乡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推广生产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录库,推进11个县(市、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培育全程机械化经营主体662个,基本实现“一乡一主体”,示范带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和综合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公益性、盈利性服务组织融合互促,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技术托管、农机租赁、飞防作业、仓储销售、信贷融资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全省1.8万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小农户的服务约占服务总量的76%。

??QQ图片20210819095651.png

?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我省充分发挥粮食资源优势,着力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重点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肉羊等十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全链条发展。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产品加工企业缴纳增值税省级分享增量部分奖补给县(市),主要粮食作物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乡村、把价值链收益留给农民。突出抓好“秸秆变肉”工程,2020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750万吨,占秸秆总量18.8%。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建设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4个,玉米高产、优质品种面积推广近5000万亩,占比81%,水稻优质品种基本实现全覆盖。有效使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志1382个,比“十二五”末期增长184%。主要粮食作物农残和重金属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试点,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保持在40%以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标准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支持“标准化+”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标准化生产,建设省级安全优质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个。

  ——精心打造“吉字号”农产品品牌。

  建立农产品品牌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打造吉林玉米、吉林大米、吉林杂粮杂豆区域公用品牌,擦亮“黄金、白金、彩金”三张吉粮名片。创建粮食公共区域品牌25个,“吉林大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水稻市场平均收购价始终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突出农产品生产、标准、物流、网络销售“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便捷、顺畅、高效,及时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录入吉林省农业品牌名录。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粮食大省吉林,正奋进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

?


标签:粮食   农民   农产品   收购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