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

2、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

3、这个七月,三代“一拖人”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4、这个丘陵山区县或将因机插秧“火爆”全国

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

这两项补贴比粮食直补高十倍、百倍

资料图

每亩补贴百元的粮食直补,牵动着很多农民朋友的心,可大家不知道的是,今年有两项补贴是粮食直补的十倍、百倍!

一个每亩最多补贴1500元!

一个只要申请成功最少拿一万元!

这两项高额补贴,符合要求的朋友要抓紧了!

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每项最低1万元

补贴金额:中央财政对项目县(市/区)每个补贴补助1000-2000万元

具体补贴额度和方式,由当地安排,基本按照秸秆消化量(吨)来核算补贴,各个项目补贴额度不同,从1万元到1000万元都有。

补贴区域: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10个省(自治区)名单之外的很多地区也已经开始实施,比如四川、湖南、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等地,都有这个政策。

补贴项目:具体项目由各地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自行确定,但基本都是以下几点:

秸秆农机补贴: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购买秸秆相关农机和设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市级或者县级政府再额外补贴30-50%。

秸秆三贮一化利用补助:农民或者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等)将秸秆进行青贮、半干青贮、微贮、氨化,可以享受补贴。

秸秆综合利用能源化补助:从事生物质燃油、乙醇、秸秆发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等,可以申报此类补助。

秸秆粉碎还田补助:推广机械深耕精细化还田、秸秆快速腐熟、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支持开展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还田作业。

收储中心建设补助:以乡镇、村、企业或经纪人为主体,建设秸秆收储站点等。

其他:秸秆多糖、秸秆淀粉、造纸、板材等,也都可以申报项目,获得补贴资金。

二是高标准农田项目,每亩最多1500元

补贴金额:

以省份为单位加权平均计算,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500元。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浙江、福建、海南、西藏等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提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兵团(总局)加权平均,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100元。

补贴对象: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须经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认定或登记。

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须在有关职能部门注册登记,财务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经营规模、可持续经营能力和自筹资金能力,没有不良诚信记录。

申请程序:

 项目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立项申请报告?县(区)农发办编制项目建议书?市办考察、批复?县办纳入项目库、组织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办对可研报告评审、批复?省办下达计划编报指标?县、市上报计划?省办批复并报国办备案

补贴条件:

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5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2000亩。但是为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所以在面积上,以各省份的细则为准。

注意事项:禁止在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地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以及围湖造田、填海造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小指南:补贴申请找哪家?

每当发布一些补贴信息时,就会看到网友留言“这补贴我没听说过”,或者是“这个怎么申请”等等疑问,接下来介绍下各县级农业部门各科室负责哪些农业项目,大家在咨询时可以直接找对部门。

市场与经济信息科

这个科室主要负责实施“菜篮子工程”,所以,咱们对菜篮子这个项目不懂的,可以到这个科室去咨询了解,想申报菜篮子项目的,也可以多跟这个部门做好沟通工作。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就是俗称的“扶贫办”,主要负责扶贫资金和扶贫基金的划拨、管理、监督工作。

近两年来扶贫资金不断加大,具体可以看我们昨天发的文章。扶贫项目主要支持企业或者合作社,申请扶贫资金直接去找扶贫办就可以,目前基本县扶贫办就可以批复扶贫项目,不用上报到市级、省级去审批。

经营管理科

这个科室主要是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

未来国家支持合作社的补贴资金,是优先扶持示范社的。换句话说,假如你的合作社没有拿到示范社的牌子,那今后你申请政策的成功概率就不是很大。大家申请合作社示范社,很多工作都需要和经营管理科沟通。有些地方可能会设立一个经管站,也是主管合作社发展的部门。

各地区部门设置都有些不一样,比如有些地方有农委,有些地方就没有;有些地方扶贫办和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是一个机构,但更多地方是两个机构,具体以当地为准。

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

这个00后农机带头人不简单

当绝大部分00后还沉浸在象牙塔梦幻中时,有这么一位00后小伙儿已经在农机服务领域创业有成,甚至有人称他是少年英雄般的“王者”人物。

01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先良农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者之一朱佳富,年纪轻轻却已在农机手圈子里资历深厚。

他12岁开始摆弄拖拉机,14岁跟着父亲跨区收割小麦,18岁组织成立具有30多台套农机的专业合作社,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农机手明星和致富能手。

02 

“想省钱种好地,就给小朱打电话”成为这位稚气未脱的00后小伙子一张闪亮的口碑名片。

在朱佳富这里,可以实现收、耕、播、施一条龙,他带领数十名社员开展多种作业服务,单亩可降低农户种地成本约40元,每年为数千户种地家庭进行2万亩以上的作业,年作业收益达100万元以上,深受合作社社员的称赞和农户欢迎。

03 

从来不服输,说干就干,是朱佳富最显著的做事特点。

2019年秋季作业就要拉开帷幕了,现在,他正抓紧时间对战车进行维修保养,并购置了新式“武器”,准备在下一场秋收大战中带领社员们再立战绩。


这个七月,三代“一拖人”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这个七月,三代“一拖人”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中国一拖初心不渝、使命勇担,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尤其是“东方红”拖拉机,可谓家喻户晓。

在中国一拖,有一家三代人,他们苦干实干、开拓进取,见证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发展历程。

杨帆,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配件仓储负责人。当记者见到他时,他正通过手机上的APP给河北的用户发送拖拉机配件。“只需操作手机软件,我们这个现代化仓库中的配件便可以发往全球各地。”小杨得意地说。

在中国一拖,杨帆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号——“拖三代”。

40年前,杨帆的父亲大杨(杨建林)通过招工进入中国一拖,见证了中国一拖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演变。

时间再回拨至1958年7月20日,在锣鼓声中,杨帆的爷爷老杨(杨一川)作为中国一拖首任团委书记,目睹了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三代人,在接续奋斗中报效祖国、实现梦想,也见证着“东方红”拖拉机引领我国农业装备的升级。

“要出中国第一的产品,育中国第一的人才,创中国第一的业绩。”这是1959年10月12日周恩来总理视察中国一拖时的嘱托。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5年在洛阳建厂的中国一拖始终把周总理提出的“三个第一”尊为核心价值观。

牢记嘱托,奋斗拼搏。作为团委书记,面对全厂80%以上的青年工人,老杨深感责任重大,他把“三个第一”写在纸上、挂在家里,时刻提醒自己。

老杨(右)和同事在中国一拖

在那个“没有专门的设备,但有万能的工人”的艰苦岁月,老杨和第一代“一拖人”最终迎来了中国人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的下线,中国农业开启了“耕地不用牛”的时代。

后来,这台披红挂彩的拖拉机经常会在老杨的梦中出现。1996年的冬天,老杨已经重病在身,但他执意让儿子大杨用轮椅推着自己,来到了中国一拖开工典礼的奠基石前。老杨轻轻抚摸着石碑,嘴里不停念叨着:“我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耳濡目染,与中国一拖同龄的大杨,在22岁那年进入中国一拖上班,成为“拖二代”。

刚工作不久,大杨就赶上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片大片的土地变成了一块块“面条田”,这让大型履带拖拉机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一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量从1980年的2.4万台,跌到不足1万台。

“这可咋办?厂子以后咋发展?”大杨有点垂头丧气,一回家就跟爱人唠叨。正在大杨焦虑之际,中国一拖开始了市场化改造与发展之路。

1983年,“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150型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深受农民欢迎,中国一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东方红150型拖拉机供不应求

也是这一年,大杨的儿子小杨出生了。双喜临门,大杨主动要求担任又苦又累的调整工,每天加班加点调整和试运转生产出的拖拉机。

在以大杨为代表的“拖二代”的努力奋斗下,中国一拖也在进行着第二轮技术变革。之前第一轮技术变革是老杨时期,当时引进的是苏联的履带拖拉机技术,而此次是引进意大利菲亚特“大轮拖”产品技术,随后又引进了英国里卡多柴油机技术。产品不断革新,人才不断涌入,业绩稳居行业首位,中国一拖按照周总理提出的“三个第一”要求稳步前行。

2003年,小杨大学毕业了。手拿计算机这个热门专业的大学文凭,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朝沿海地区发展,小杨犹豫了。“新时代,一拖要有新发展,你的专业正好能够为一拖服务。”父亲的话让他吃了“定心丸”。

最终,小杨考入了中国一拖,成了“拖三代”,也赶上了中国一拖进行的智能改造。

小杨参与了信息技术在采购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可视化仓储体系建设、全国配件销售APP建设等一系列“高大上”技术。

与此同时,中国一拖也在进行第三轮技术变革——走自主研发道路,建立了自主研发机构,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

2010年9月28日,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换挡拖拉机在中国一拖诞生,打破了国际农机巨头在重型拖拉机领域的垄断格局。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无人驾驶……一项项昔日高不可攀的“黑科技”持续加快农机产业升级。

从老杨目睹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下线,到小杨见证由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纯电动无人拖拉机——“超级拖拉机1号”诞生,60多年过去了,听说在世界范围内无人电动拖拉机研发者寥寥,小杨自豪地说:“我们希望‘东方红’不仅仅能红遍中国,还能红遍世界。”

这个丘陵山区县或将因机插秧“火爆”全国

这个丘陵山区县或将因机插秧“火爆”全国

湖北省京山县,低山、丘陵、平原地貌兼而有之,可谓“七山一水两分田”,一个典型的南方丘陵山区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85万亩。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京山县突破早、晚稻育插秧技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可供借鉴的水稻机插秧成功之路。

机插秧面积由2005年的5000亩增加到2016年的73.5万亩,机插水平从2005年的0.6%提升到2016年的83%,跃居成为全国双季稻地区机插秧的“冠军县”。春潮涌动的4月,正值早稻插秧季节,记者深入京山县水稻育插秧基层一线,探寻——

丘陵山区机插秧的“京山模式”

难点

育秧是机插秧的关键,只有突破育秧瓶颈,推广机插秧才有足够动力。京山县因地制宜,从“房前屋后育秧”到“大棚、大田集中育秧”再到“工厂化流水线育秧”,稳打稳扎,“花开三朵”,并行不悖,一举突破了育秧环节。

“房前屋后育秧”生命力顽强

四月的京山乡村大地苍翠葱茏,绿意盎然,沿着蜿蜒曲折的乡村小路,一幅幅动人的春耕场景尽收眼底,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农民“房前屋后育秧”的景象。

记者在曹武镇龚湾村村民邓如发家门口看到,在门前空地上,三四十平方米的秧苗长势旺盛,青翠欲滴。

邓如发乐呵呵地说,他今年60多岁了,孩子都在城里打工,家里的农活儿就靠他一个人,“现在都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不复杂,六七年前县里的农机技术员上门服务,手把手教,很快就学会了,一人学会了,其他人就跟着学,不懂的时候给会的人打个招呼,马上就能找到窍门,自己育插秧,农忙时节孩子也不用回家,比起年轻时候,现在真是太轻松了,再也不用弯腰驼背手插秧了。”

记者深入京山县曹武镇龚湾村、邓李村,钱场镇严李村、洪庙村和罗店镇大树村、麻城村,处处都能看到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场地育出的秧苗,嫩绿的秧苗随风轻舞,成为农户家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仅单个农户,农机合作社对“房前屋后育秧”也欣然接受,用京山县力雄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实勇的话来形容就是“只要有机插秧,房前屋后育秧就会存在,不会消失”。

刘实勇告诉记者:“房前屋后育出的秧苗,秧苗壮,根系发达,由于是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遇上适宜的阳光、空气和雨露,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为此,虽然合作社需求的秧苗量大,但力雄农机合作社的秧苗超过一半仍然是露天育秧,原理和村民“房前屋后育秧”一样,只不过不是在自己家门口,而是在合作社后面的空地上育秧,面积大了许多。

据京山县农机局副局长张忠新介绍,“房前屋后育秧”在机插秧推广的初期,对机插秧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这是京山县最早开展的传统人工育秧方式,农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空场地完全采用人工的方式育秧。这种方式成本低、方法简单易学、便于管理,适宜丘陵山区农户分散、小规模场所和有特定需求的农机合作社。

“之所以十多年来,房前屋后育秧依然存在,这是由京山特殊的山区丘陵地貌决定的,很多田块都分散零碎,无法进行土地流转,不便于规模化作业,农民自己育秧,自己买一台手扶式插秧机就可以进行作业,这是农民自然选择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张忠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到京山县调研水稻机插秧时,对“扁担长、簸箕大的田也能搞机插”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实现“扁担长、簸箕大”的田里也能搞机插,显然,农户最乐于接受的“房前屋后育秧”发挥了巨大作用。

大棚、大田集中育秧方兴未艾

随着机插秧在京山县的迅速铺开,仅靠“房前屋后育秧”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机插需求,于是,在京山县农机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大棚、大田育秧方式发展迅速,蔚然成风。

记者在钱场镇严李村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育秧大棚在阳光的映射下,分外耀眼。走进大棚,绿油油的秧苗跃然而来,煞是喜人。而在不远处的大田里,迎风吹拂的秧苗更是葱茏茂盛。

据介绍,严李村的这12栋钢架塑料大棚育秧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大田育秧面积1500平方米,已育秧32000多盘,可插大田1450亩。这些大棚、大田育秧都是农户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操作流程,采用软硬盘自发的集中育秧。

“我今年36亩早稻田,采用大棚集中育秧后,全部用插秧机栽插,仅用两天时间就能插完,既省工省时,还节省了不少开支。”钱场镇荆条村9组村民钱艾苟高兴地说。

雁门口镇是京山县双季稻产区,在郝巷村,村民将集中育秧大棚里的秧苗正移栽到大田,机械耕整的、运送秧苗的、机械插秧的,构织成一幅幅春耕农忙画卷。一个村民说,今年他没有进行大棚集中育秧,结果因管理不当,秧苗长势弱小,没有集中育秧大棚里的秧苗壮实,并表示明年一定参与大棚集中育秧。

不仅农户自发进行大棚、大田育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更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集中育秧。京山县农机局局长钟华松说,农户在大棚或者大田集中育秧,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流水线的方式育秧,优点是简单易学,便于集中管理,能防止“倒春寒”影响,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比较适应集中、规模化经营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但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建育秧大棚需要一定资金投入,这或许会影响部分农户的积极性。

工厂化育秧逐渐担纲重任

近年来,京山县早稻采用工厂化流水线育秧的方式倍受青睐,早稻育秧基本实现了工厂化、商品化。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承担起工厂化育秧的重要任务。

记者在京山县罗店镇麻城村绿丰农机合作社看到,工厂化早稻育秧排列非常整齐,除了供自有水田插秧外,剩余的都是采用订单模式,为周边农户代育秧。

通过规模化集中育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绿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清阳告诉记者:“现在人工成本太高了,老百姓传统方式,从育种到下田大概700块钱。我们现在实行工厂化育秧,规模化经营,成本控制在300元以内,一亩田就降低了400元成本。”

据介绍,工厂化培育秧苗的土不再是普通的农田土,而是一种黑褐色的人工土壤基质,这是秸秆粉碎后添加沼气渣、畜禽粪便等,发酵制成的改良育秧土。“以前有的合作社是用营养土育秧,营养土就是自己在田间配土,一个盘的秧,要8斤左右的土。近几年我们通过改进,采取基质育秧,不仅解决了取土困难的问题,也为秸秆也找到了出路。”

记者在绿丰农机合作社正好碰到一个来订购秧苗的62岁农妇秦克珍。她告诉记者,她本来是自己育秧,但因为家里有事外出几天,阳光太剧烈,让秧苗枯萎死亡,只好到合作社来订购秧苗,“价格是其次,最主要看秧苗质量,打量一看工厂化培育的秧苗不错,绿油油的,很壮实,我打算订购。”

京山县曹武镇东方农机合作社有两套工厂化育秧流水线,与其他合作社不同的是,这个合作社育秧的种子和壮秧营养剂大多由用户自己提供,合作社负责育秧操作,每盘收一元钱育秧作业费。“一套工厂化育秧流水线接近2万元,今年已经接到订单2000多亩,每亩田需要23-25盘秧苗,扣除人工等费用,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东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黄东方美滋滋地说。

据介绍,今年京山县的早稻集中育秧率达70%,全县预计早稻机插13.8万亩,早稻机插率估计能达到93%左右。

“种植环节长期是困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亟待技术革新与突破。机插秧技术实施中,育秧质量对插秧效果影响显著。如何结合地域生态条件以及种植制度,开展规范性适龄标秧培育,以提高秧龄弹性适应插秧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京山县在育秧环节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不仅有独特的房前屋后育秧模式,还有大棚、大田集中育秧和工厂化育秧,走出了京山独特的一条道路,而且这条道路是可以供山区丘陵地区推广机插秧借鉴的,这个标杆意义非常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组组长廖庆喜告诉记者。

焦点

通过农业普查数据,京山全县插秧机近万台。插秧机的保有量充分证明,京山83%的机插水平是实打实的,没有水分。

京山县插秧机近万台

育秧是机插秧的重点和难点,一旦啃下这个“硬骨头”,机插秧的水平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作为承担机插技术实施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插秧机也是关键。

据了解,截至2016年底,通过在农机购置补贴系统中的数据,京山县插秧机的数量达到6500台,居全省第一位。由于一些农户购机没有通过补贴系统,实际数量远超6500台,据全省农业大普查的调查数据,达到近万台。

记者走访很多农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台手扶式插秧机。“如果说家电是生活必需品,那在我们京山,插秧机就是生产的必需品,我家里就靠我一个人干活,还有两台手扶式插秧机呢。”罗店镇刘港村村民刘子光说。

罗店镇农机站站长张明波告诉记者:“镇里有66个村,2007年只有3台插秧机,现在插秧机基本成了家里的标配,有的村民家里孩子婚嫁,插秧机也被作为陪嫁品。”

京山县农机局局长钟华松说,为把插秧机迅速推开,京山县做到了“五个保障”:一是确保新购插秧机100%优先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二是确保每个购机户无偿得到农机部门的全程技术指导;三是确保每台机具得到优质的售后服务;四是确保育秧机具补贴资金按政策到位;五是确保每台插秧机都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包联服务。

让记者惊叹的是,在京山县的每个摩托车维修点,维修工都能非常熟练地修理插秧机。“在京山开修理店,如果不会修理插秧机,那会是一个笑话。”一个修理工笑着说。

闪光点

京山县水稻机插秧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强力推动、大户示范带动,才能突破机插秧推广的瓶颈。

机插秧推广三大“法宝”

政府高度重视是京山机插秧能够普遍推广的第一个法宝。十多年来,京山县水稻机械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县财政拿专款用于发展机插秧。2009年-2012年,在京山县机插秧推广发展的关键时期,县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资金,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户进行累加补贴,除享受国家补贴外,县财政每台又补贴500元。对购置插秧机3台以上和全年完成机插秧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机作业组织或农机大户给予3000元奖励。

广开机插秧演示会、农机部门强力推进是京山县机插秧取得成功的第二个法宝。据京山县农机局局长钟华松介绍,为大力推进机插秧工作,县里下了大力气,分三个层次推进。

一是重点推进。在基础较好的地方经常召开现场演示会,让农民重点推进,以点带面,辐射周边。2005年起,在条件较好的钱场镇荆条村、曹武镇曹场村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到2011年,这两个村水稻机插率达95%,带动周边6个镇的机插秧工作。

二是沿路推进。以皂当线(东起曹武,西至孙桥)、京宋线(新市至宋河)、应随线(罗店至坪坝)、汉宜线(钱场至雁门)沿路推广水稻机插,示范线达到连片成线。

三是整镇整村推进。在钱场、雁门口、孙桥、永兴、曹武、罗店等12个镇实施“整镇推进”和“整村推进”工程,重点镇、村机插面积已达70多万亩,转移劳动力15万多人次。

万事开头难,在示范、推广机插秧初期,京山县也面临诸如农户不接受、育秧不理想、插秧机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京山县农机局副局长张忠新向记者讲述了两个故事,非常有代表性。

2005年,罗店镇马岭村一个村民看了机插秧现场演示会后,非常高兴,当即买了一台插秧机回去。没想到,光在育秧环节就失败了两次,先是育秧土的酸碱度没掌握好,然后是育秧后打药药剂过量,造成秧苗死亡。这个时候,他心里非常着急,老婆也对他热潮冷讽:“买啥不好,花那么多钱买一堆废铁回来。”两人一气之下,还赌气离了婚。

县里和乡镇上的农机技术人员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马上门对他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教他育秧,一年后,这个村民终于育秧成功。当他推着插秧机在田里作业时,很多人都非常羡慕,他为此还当上了村里的技术能手。他老婆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当初因为插秧机离婚,现在又通过插秧机让两人感情升温,又复婚了。

2006年,钱场镇一个村民准备搞机插秧时,老婆却和他唱起了“反调”:“多年来都是手工插秧,你这台机器能管用?别让咱家没饭吃!”为此,他们夫妻两人“分道扬镳”,你干你的机插秧,我用我的手插秧。没想到,当年收获后测量,机插秧每亩竟然增产了30多公斤,一向强势的老婆这回服气了:“行,咱家今后就搞机插秧了。”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张忠新说,通过“示范推进、重点推进、整村推进”三个步骤推广机插秧,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我们经常把农民请来,让他们看机插作业效果,农户慢慢也就形成了传帮带的习惯,会主动告诉邻居和朋友该怎样育插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农机大户和农村能人的示范带动推广机插秧,是京山机插秧推广的第三个“法宝”。京山县永兴镇农机大户刘若峥是全县第一个购买插秧机的用户。记者眼前的刘若峥,皮肤黝黑,戴黑框眼睛,眼神中透着聪慧,像个“有知识的农民”。

他告诉记者,2004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到京山包地,当看到县里农机部门举办的机插秧现场演示会后,非常高兴,很快购买了一台插秧机。聪明好学的刘若峥很快成为机插秧大户,迅速带动了周边村民。

2005年春耕大忙,当永兴镇杨泉村村民韩志远正为自己十多亩水田插秧愁容满面的时候,刘若峥来到了他们的面前,他慷慨承诺,为韩志远机整、育秧、机插水稻5亩,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保证产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收获时节,细心的韩志远惊奇地发现,当时机插时看起来不起眼的秧苗,收获后每亩竟增产147斤。

尝到了甜头的老韩,过年早早把刘若峥接到家里吃年饭,并与他签订了长期的机插作业合同。此事一传开,永兴全镇机插面积迅猛增加,2008年3月,刘若峥和几个大户商议成立了京山县峥嵘农庄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永兴镇2008年机插秧面积达到8000余亩,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由此,刘若峥多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荣誉贴满了合作社办公室的一整面墙。

京山县钱场镇深沟村村民曾令龙,2005年购买了两台插秧机,2006年组建了一个拥有40台插秧机的机械插秧公司,为当地及周边县市农机进行作业,当年收入就达到7万元。这些农机大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带动,让机插秧在京山县呈现燎原之势。

在采访过程中,让记者感受颇深的是,京山县机插秧水平之所以能够从2005年的0.6%提升到2016年的83%,京山县农机部门、各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的实干精神当记头功。

京山县农机局局长钟华松、副局长张忠新等人都是实干型的技术专家,正是因为他们认准了机插秧,找准了发力点,付出了大量心血,京山县的机插秧方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特色、创新之路,从而有了“标杆”的意义。

京山县水稻机插秧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强力推动、大户示范带动,方能打破机插秧推广瓶颈,走上康庄大道。

标签:育秧   插秧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