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2、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

3、高质量发展看栖霞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4、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

经大量试验和大面积临床应用证实,我国自行研制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规程要求



  本网讯 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目前得到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措施在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 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点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8 月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 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10 月1 日-25 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 个,发病3608 头、死亡710 头。与9 月相比,分别下降65% 、87% 和91% 。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采取免疫、监测、扑杀、检疫监管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特别是随着免疫措施的落实,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中,灭活疫苗的成功研制和及时应用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在确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后,农业部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有关单位科研人员全力以赴加快疫苗研制。一是完成实验室研制试验。2006年10月-2007 年3月,相继完成了基础细胞批建立,种毒批生产,疫苗中试生产,安全性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等大量实验室研制工作。二是开展田间试验。3 月初,选择北京市部分猪场,开展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证实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是及时组织专家审评。5 月10日,经兽药审评专家委员会“绿色通道”快速审评合格,农业部正式批准该疫苗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并批准正式投入生产。四是及时部署疫苗生产。在区域试验阶段,农业部即着手安排疫苗生产事宜。5 月初,农业部召开疫苗企业紧急会议,安排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同时,要求各企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快生产进度,确保疫苗质量。五是专题研究疫苗质量控制问题。针对疫苗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控制难度大,生产初期各企业普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农业部3 次召开疫苗生产企业技术负责人会议,具体部署疫苗生产、检验、调拨和评价等工作,专题研究解决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污染问题。六是加强疫苗质量监督。农业部两次派出12个技术指导组赴各定点企业,指导企业提高疫苗质量;农业部与有关省区兽医部门共同派出24 名驻厂监督员,在生产一线,同企业质检人员一道,跟踪检查疫苗生产和检验情况。七是对疫苗质量实施跟踪。农业部派出技术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对首批疫苗免疫注射进行全程跟踪,核查疫苗使用效果。同时,为加强疫苗使用宣传,农业部编印60万册疫苗使用手册,免费发放各地,指导合理使用疫苗。

  目前,已向各地调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近10 亿毫升,经过大量试验和大面积临床应用证实,我国自行研制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规程要求,完全可以满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需要。

  一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除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相关试验验证外,目前所有企业生产的疫苗上市前均进行了安全检验,安检合格率达到100% ;在实践应用中,除个别猪场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外,绝大部分未见不良反应。据农业部对17 个省份69 个市的疫苗使用效果跟踪调查,从11 家企业生产的24 批疫苗使用效果看,生猪注射疫苗后均没有出现大的不良反应。

  二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经实验室反复试验和研究证实,该疫苗对强度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 。由于紧急防疫期间无法按规程完成效检后才发放疫苗,但追溯性效力检验表明,攻毒保护率达标的占到88.2% 。根据疫苗供需情况,农业部已决定自10月25 日停止疫苗紧急批签发程序,要求疫苗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必须达标,攻毒保护率低于80% 的疫苗禁止出厂。

  三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应用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据统计,2006 年我国因“高热病”发病生猪379.8 万头,死亡99.2万头。今年1 月1 日至10 月25 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仅为31 万头,死亡8.1 万头,疫情得到明显遏制。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外,疫苗的及时应用是疫情下降的关键因素。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有关专家介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研制和评价过程中,一是坚持严格依照兽药管理法规规章进行,依法开展审评评价工作;二是坚持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在疫苗评价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了复核;三是坚持以临床应用效果作为疫苗再评价的依据,在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方面,获得大量实验数据支持。但是,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是在防疫急需情况下,通过快速通道审批的,农业部已要求疫苗研制单位在免疫持续期、疫苗保存期,以及疫苗对普通蓝耳病病毒的交叉保护方面抓紧进行后续试验,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

高质量发展特色农牧业,从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开始

  “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培训,我掌握了三文鱼的科学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让我们的收入翻了一番。”来自化隆县甘都镇进财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绽优华告诉记者。?

  2月9日,一场仅面向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100名农村妇女的高素质农牧民教育培训课在西宁开讲。?

  近年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利用冬春季农闲时间,以家庭农(牧)场经营者、农(牧)民合作社带头人、畜禽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为重点,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努力为青海省广大农村牧区培养一支农牧业科技服务队伍、农村人才带头人队伍和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牧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特色培训提升技能

  参加这次高素质女农牧民教育培训的绽优华,想学习了解更多的水产养殖新技术,让合作社的三文鱼养殖事业发展得更好。“我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已经有十三年,通过最近几年的培训学习和专业老师的指导,目前,我们合作社已建成方形网箱17个,深水抗风浪圆形大网箱6口,养殖规模逐渐扩大。5年前注册了‘青水湾黄河之鳟’商标,未来我们合作社还是要继续走环保、生态、绿色养殖之路。这次培训想就水产养殖如何跳出传统的网箱养殖模式,以陆基养殖为牵引,带动水产产业聚集发展方面取经学习,同时学习通过电商将化隆高原冷水鱼送入国内外市场。”绽优华计划着培训学习的目标。?

  而绽优华只是青海省高素质农牧民培训中的学员之一,像她一样参加2022年度培训学习的农牧民有1.2万人。?

  “以学育人、以学塑人、以业稳人、以业安人。”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共培训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牧民4.6万人,为广袤的草原田野注入了新鲜血液。?

  “培训带来的成效是多方面的,促进技术人员对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对一些理念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更加深入地了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更加清晰地理顺今后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措施,为农牧业技术推广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马倩介绍说,通过农牧民技能培训,不仅帮助农牧民拓宽了就业渠道、延展了农牧业产业链条,更重要的是让农牧民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现实生活的愿望得以实现并有了更多的发展目标。?

  科学养殖增收致富

  如果在夏季走进地处“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赛尔龙乡,成群的牛羊如散落在青青草原上的珍珠一样随处可见。走进华角才让的欧拉羊养殖基地,其规模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几年靠着科学养殖欧拉羊和‘黑珍珠’,家里的收入多了不少。”说起学习科学养殖,华角才让的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大多数牧民的潜意识中,养羊既是祖传的手艺也是安身立命的本领,没有什么技术可言。虽然华角才让从2006年就开始放牧,但传统的游牧养殖模式受制于自然气候、市场波动、病害等因素,有时辛辛苦苦一年却挣不到钱甚至是赔钱,真正应了老话“家缠万贯,四条腿的不算”。在当地技术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下,华角才让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学习科学养殖才是出路。?

  “上了培训班才知道,养羊也是一个技术活。只有通过科学化的高效养殖才能挣到钱。”2019年冬闲,华角才让走进了当地举办的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一周的时间,华角才让全面地学习了怎么让肉羊快速增重、如何让母羊能够多保羔等一系列的养殖技术,科学系统的培训让华角才让醍醐灌顶。虽然养殖数量不多,但通过科学养殖,收益和效益却比以前要高。2021年,除去草场费,华角才让挣了4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他孜孜不倦地学习,现如今已成为了掌握一门新技术的新牧民。?

  与华角才让不同,牧民更藏杰通过在合作社从事科学养殖工作让自己的生活发生了质的转变,除了合作社每年的入股分红外,每月还能领到一万多元工资。不仅还清了欠债、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让自己的老房子换上了新容颜。?

  学习科学养殖技术,不仅让农牧民增收致富,更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新身份。“现在的培训学习模式及课程,不仅适合我们掌握新本领,也让我们懂得如何做大生产,从而成为自强、自信、自立、有尊严的新牧民,这已经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华角才让告诉记者。?

  在青海省农广校副校长刘海棠看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及时把农牧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传授给农户,让农牧民学到一技之长是很贴合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农牧民实际需求的。“一方面可使青海省的农牧业产业产量和效益提高,另一方面能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寻求到新的发展可能,并增加收入。”?

  头雁领航产业振兴

  如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致富增收”的观念已根植于广大农牧民心中,培养的一批拥有一技之长的种养加能手、农村经纪人、“土专家”正引领更多的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王家堡村的赵财曾参军入伍,退伍回村后,任王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2016年开始,通过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赵财学到了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在村里与几位有志农业发展的乡亲共同创办了湟中农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王家堡村民种植地膜马铃薯、青杂5号油菜种子田,注册“薯农佳”商标,严格制定质量标准,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模式,将合作社及周边农户种植的马铃薯远销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2021年生产马铃薯1400多吨,代销周边农户马铃薯2000多吨,经营收入达340万元,纯盈利30多万元。“如今,我们村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了。”赵财说。?

  作为2022年度青海省高素质农牧民优秀学员之一,赵财表示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给他指引了方向,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路,转变了理念,对村子和合作社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他说:“未来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要带动更多乡亲共同成长、共同致富,也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青海省经过近十年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已经培育了像赵财一样的产业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农业企业管理者等近十万人,先后有10多名学员荣获全国优秀学员、百优保供先锋等称号。?

  青海省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必须利用农牧民教育培训的途径来推动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全面进步,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

  如今,在基层乡村,有无数像华角才让、赵财一样的致富带头人,穿行在带领农牧民致富的田间地头,成为带领一方农牧民致富的骨干力量,他们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授人以渔,让技能培训成效凸显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返乡创业大学生越来越多,乡村种养加能手带领一方百姓发展起特色乡村经济……在各种各样的乡村创新发展方式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农牧区劳动力开始寻求自身的发展并进入更大市场。学习一技之长,实现增收致富,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当地百姓思考最多的问题。而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农牧民职业技能水平则让更多的农牧民从技能培训中受益。?

  为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组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在增加了现金收入的同时,更增添了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获得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底气。据统计,2019年以来,青海省各地共培训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牧民4.6万人。2022年,青海持续推行农牧民技能培训,培训各类农牧民1万人以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组织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帮助农牧民更好地增收致富。在开展具体的技能培训之前,相关部门也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农牧民的具体意愿和当下的市场需求,让农牧民学到的技能真正有“用武之地”,让培训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而在具体培训中,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更是成为重点。当前正是农闲时节,各地正在推进培训工作,主要通过线下组织学员进行集中培训,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也有助于学员快速掌握技能。与此同时,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培训,不仅让农牧民有了更多的渠道、更灵活的方式接受培训,还便于农牧民在岗工作中及时联系相关专家和老师,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更长远地帮助农牧民。?

  同时,各地根据实际分类施策展开培训。针对新生代农牧民,或有一定互联网使用能力的农牧民群众增加“互联网+”、电商、直播销售等的培训内容,扩大就业范围。对于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农牧民群体,进行相应的技能强化培训,增强了农牧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现阶段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农牧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努力构建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高素质农牧民技能提升新格局,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特”“优”,更侧重培养复合型、“多面手”新型农牧民,让更多的农牧民掌握技能并从中受益,让技能培训的成效凸显。?

高质量发展看栖霞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高质量发展看栖霞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2年,南京市栖霞区立足大城市近郊乡村区位优势,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核心内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新的机制路径,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端稳粮食生产“金饭碗”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讲政治高度抓好粮食安全生产,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61万亩、产量2.62万吨,同比增长5.5%和3%。其中水稻种植2.2万亩,全部为口感更好的晚熟粳稻。紧抓晴好天气,全力开展秋种工作,目前3.17万亩小麦播种、0.25万亩油菜移栽已全部结束,主推扬麦25、秦优10号等优质品种。各类种粮补贴和惠农政策全部发放、落实到位。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完成2800亩未利用耕地整治复耕。

  全力保供“菜篮子”“肉盘子”,全年完成蔬菜播种8.1万亩、产量10.5万吨,地产生猪出栏4万余头。

  鼓起产业发展“钱袋子”

  以解决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困难为出发点,创新区级部门联动例会制、特事特办制、项目建设评估制等,协调推动全区15个、143亩三产融合用地项目入库。聚焦产业融合、乡村建设、科技创新等涉农重点领域,以项目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完成10个涉农重大项目、4个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等建设任务,推动5个、1.35亿元农业项目签约落地。

  依托芦蒿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内率先育种组培芦蒿脱毒苗,全年完成芦蒿组培苗12万株,迭代扩繁400多万株,预计春节前陆续上市,年产量约32万斤,年销售额约80万元。88亩“百合岛”、130亩菊花示范基地投产达效,初步实现花卉销售、种球预订等经济效益。八卦洲园区和缘派蔬菜合作社培育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品种”。中桥村“一棵葡萄、一个梦想”庭院种植扶贫项目已形成育苗、管理、销售全链条产业,通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运行模式,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2022年参与农户户均增收约4700元。

  推动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优化八卦洲小江河文旅风光示范带、陌上花渡灯光节、桦墅村、外婆湾“疗休养+精品民宿”、龙潭“水一方”等沉浸式乡村体验农旅项目,策划八卦洲百合科技文化旅游节、龙潭荷花节、“桦墅杯”星钓大赛等节庆赛事活动,推动亲子研学、农业科普、消暑夜游等业态融合,串联区域特色资源,打造赏乡村风貌、做农家乐事、尝农家美食、住精品民宿为主题的旅游线路,进一步扩大农旅产业影响力。全年乡村旅游接待量超300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3.3亿元。

  绘就宜居乡村“好风景”

  在全市率先响应,试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长效自主管护,组建由村股份合作社社员参与的专职化自主管护队伍,针对公共区域、环境死角开展集中整治;组建“党员+”共建联盟,让农村党员、志愿者“红马甲”齐上阵,组织农户和家庭参与整治美化家居环境;拓展优美环境功能边界,串联零散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今年以来,全区21个行政村实施自主管护成本较市场化管护运行成本大幅度下降。因地制宜打造14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积极推进八卦洲和3个行政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街村创建工作,推动实现农村环境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转变。

  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厚植乡村生态优势。区、街、村(社区)林长全年开展巡林1000余人次。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2557亩、湿地修复430亩,林木覆盖率达31.98%,全区连续19年未发生森林火灾,当年森林、湿地总量保持稳定向上,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生态效益更加显现。

  下一步,栖霞区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乡村特色,找对发展路子,选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发挥地域优势,全面整合乡村资源,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交流融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

?  近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印发通知,认定江苏省邳州市等3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5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87个,带动各地创建了3189个省、市、县产业园,基本形成了以园区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设格局。记者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问题,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有关司局负责人。?

  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请您介绍一下产业园推进情况??

  答: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姓农、务农、为农、兴农宗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建设管理机制,推动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壮大了主导产业,促进了产业振兴。各地选准县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大基地、发展大加工、创新大科技、开展大服务、培育大品牌,提高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了一批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优势产业。许多产业园已经成为区域或全国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行业排头兵。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其中15个超百亿。二是创新了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增加了农民收入。构建“农户+合作社+加工营销”的利益联合体,显著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2019151个国家产业园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三是培育了增长动能,壮大了县域经济。各地大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向产业园聚集,引导先进生产力“出城进园入农”,形成了一批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目前国家产业园聚集了90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纳税总额近200亿元。四是促进了产村融合,带动了乡村建设。许多地方以产业兴、农村美、生态优为导向,将产业园建设与休闲观光、民俗风情有机结合,培育了一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相促的乡土小村、特色小镇,形成了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围绕产业建的乡村建设布局,促进了乡村功能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问:中央财政对批准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奖补,请介绍下在安排使用奖补资金方面有何特点??

  答: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贯彻中央部署要求,中央财政持续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供给和使用机制,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1.21亿元,重点支持产业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干部反映,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率高、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大的标杆。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三是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问:据了解,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支持创建10个以现代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请问这对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有何作用??

  答:建设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用园区化理念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探索。2019年和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了10个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以作物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包括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四川省邛崃市、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福建省建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等7个产业园。以畜禽种业为主导产业的,主要包括广东省新兴县、北京市平谷区、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色尼区等3个产业园。目前,农财两部已将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四川省邛崃市等3个产业园,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各地充分发挥种业产业园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的平台载体作用,聚焦科技研发、种业孵化、公共服务等,建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产业园杂交水稻常年制种面积占全国的30%以上,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的35%。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产业园制定专门政策扶持制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经营水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制种企业47家,制种品种达到5000多个。??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部署要求,再批准创建和认定一批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性能国际领先的品种,提升种业龙头企业国际竞争力。?

  问:我们了解到,各地都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采取了哪些创新做法推进产业园建设??

  答:近年来,各地普遍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牵引性全局性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创新管理机制。广东省出台支持产业园建设21条政策措施,安排财政资金75亿元建设14个国家级、161个省级、55个市级产业园,基本实现主要农业县全覆盖。四川省建设11个国家级、132个省级、761个市县级产业园,每年按三、四、五星分级确定省级产业园名单,安排省财政资金5亿元,分别奖补五星级2000万元、四星级1500万元、三星级1000万元。在总结借鉴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产业园管理体系。一是创新“先创后认”建设机制。对经过2-3年建设符合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对两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创建资格。基层反映,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从严把关,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产业园建设。各地普遍参考借鉴该管理方式,出台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省、市、县产业园建设。二是创新推广“园长制”责任机制。支持产业园所在地县级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负责组织推动产业园建设。有的县市主要领导反映,产业园工作是重点任务、振兴大事,每月都要听产业园汇报、每月都要到产业园走一走,有问题马上解决。三是创新产业园管理机制。产业园一般横跨多个乡镇,关联多个部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等多个环节,涉及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等多种要素,依靠农业农村部门一家推进力量有限。借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经验,鼓励在覆盖范围广、跨多个乡镇的国家和省级产业园推广管委会管理机制,由正式编制人员或专职人员承担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抓得实、投入大、效果好,请问“十四五”期间推进产业园建设有什么打算??

  答:“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部署。“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对标新目标,推动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加快数字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提升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工作推进上,可以概括为“提质、扩面、强基”3个关键词。一是“提质”,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每县选准1-2个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全产业链开发、全链条增值,实现“一县一特、一特一园、一园一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二是“扩面”,即提高产业园覆盖面。按照普惠性、竞争性、政策性相结合的原则,继续支持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指导各地全面推动省市县级产业园建设,实现涉农县产业园全覆盖。三是“强基”,即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研究制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法,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政府专项债用于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强监测评价和绩效考核,发挥好产业园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示范作用。

标签:产业   疫苗   农牧民   建设   培训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