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润农家(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甘露润农家(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甘露润农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甘露润农家

2、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

甘露润农家

甘露润农家 ——解读我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本报记者 李林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7年初春,一场酝酿已久的“好雨”,普降吉林农村大地。这就是刚刚施行的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春天,俺们免费上学了”

  “国家政策好了,学校不收费了,花钱少了,父母也乐了。”新学期,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中学初三年级田静同学坐在教室内,爽朗地告诉记者。田静所说的不收费,是指不收学杂费了。这个学期,她除了交几十元课本费、作业本费以外,不再缴纳其它任何费用。就在上个学期末,她还因家境困难,一度产生辍学念头。

  同田静一样,2007年春天,我省农村232万名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这意味着直接为广大农民节省开支8.6亿元。

  农村娃娃上学不交学杂费,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还是头一次。这是继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后,中央政府出台的又一项惠及农民的好政策。“新机制”得民心,顺民意,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一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的焦点。省委、省政府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精心部署,并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省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根据《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2007年起,全省免除农村(含县镇、农垦、林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给农民省下来的这笔钱,由政府“埋单”。2007年,我省免除学杂费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2亿元,占总投入的60%;我省各级政府承担3.4亿元,占总投入的40%。在我省承担的资金中,省级承担2.3亿元,占总量的68%,市县区承担1.1亿元,占总量的32%。目前,全省各地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已按要求拨付到位。

  “新机制”影响深远

  根据“新机制”,按小学每生每学年280元、初中360元的标准,补助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新机制的实施,不仅为农民子女上学省了钱,同时也为农村学校办学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

  “最明显就是没人成天跟在屁股后面,要求减免费用了。”伊通县第十四中学校长张福山谈到免除学杂费时,感慨颇多。他告诉记者,每年一到交费季节,一些困难家庭的学生家长,就来学校做“工作”。有些家长确实拿不出钱,又不想让学生耽误课程,就来学校磨。有时一个学期下来,学费都收不齐,可以说是难了家长苦了学校。现在免除学杂费,解决了这个矛盾,家长安心了,学校也轻松了。

  “为了防止学生流失,往年开学前都得到贫困生家中做工作。今年一开学,学生就都到齐了。”林海镇中心校刘绍昌校长欣慰地告诉记者。让刘绍昌更高兴的是,今年开学,有些学生从城里学校转了回来。

  刘绍昌介绍,近几年,随着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有些农民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尽量让孩子上城里的好学校,学校每学期都得往城里转入30人左右。“在城里学校读书,一学期最少也得5000块钱。农民挣点钱不容易啊!再说,缺少生源,农村教育咋发展?”刘绍昌估计,随着新政策的实施,家庭本不富裕的那部分学生就得回来,回流人数将逐渐增多。

  农村教育任重道远

  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近日对德惠、双辽、安图、永吉、农安等8个县市的中小学校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各地逐步加大自筹资金力度,并建立了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计划支出、合理使用。

  洮北区东丰乡保平中心校吴晓敏校长告诉记者,“新机制”对学校而言,确实提高了一定办公经费,但也只能够学校正常运转,如果想添置点教学设备,就没有钱了。她希望上级部门能逐年提高公用经费拨付比例,为农村学校购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手段提供更大空间。

  洮北区教育局计划财务科科长魏海岩向记者透露,“新机制”以前,学生交完取暖费后,区级财政和乡、村两级政府还要给农村学校补贴一部分取暖费。实施“新机制”,因公用经费中已含取暖费,不知道今年这些部门还会不会给农村学校冬季取暖补贴了。如果没有补贴,人数相对较少的学校,冬季取暖将会成为问题。一些农村中小学校长对政府统一采购的煤炭也存在担忧,他们表示:煤炭能不能达标,中间会不会出现“抽条”,这直接关系到冬季取暖时煤够不够烧。

  农村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

甜日子“蔗”里来——看博白县如何发展壮大果蔗产业

  果蔗在广西属于小众农产品,但产量却在全国排前列,至少有90%销往北方。全国的果蔗产区集中在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中,广西产量占比30%左右,各县(区)均有种植,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玉林博白县、兴业县、福绵区以及南宁横州市等地。

  由于气候、光照、水源适宜,博白县有种植果蔗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是广西的主产区。该县种植的黑皮果蔗匀称、皮软、清甜、爽脆,深受市场青睐。每到采收季节,许多收购商直接开着大卡车到该县各乡镇地头采购果蔗。

  俗话说,一根甘蔗不能“两头甜”,但在博白县政府政策、技术扶持下,农民通过果蔗套种其他作物,每亩收入超过一万元,实现了“两头甜”。甘蔗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业。

  眼下正是种植果蔗的季节,在博白县不少乡镇,许多农户开始种植果蔗。记者深入该县实地采访,探究当地蔗农如何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

  撂荒田种果蔗?农民过上“甜日子”

  “老板,果蔗怎么卖”“给我来一杯甘蔗汁”……2月28日下午,南宁市建政菜市一处水果摊围着不少市民,有的正在购买果蔗,有的购买现榨甘蔗汁。水果摊的梁老板告诉记者,他是博白县三滩镇人,来南宁经营水果生意已有10年。“博白果蔗很好卖,我的果蔗都是直接从家乡运来,每公斤售价3.6—5元,春节前后是销售旺季。现在虽然过了销售旺季,但每天都能卖出一捆。”

  2月26日,记者走进博白县三滩镇良茂村甘蔗种植地,放眼望去,20多天前种下的甘蔗苗已长出嫩绿的幼芽,种植户正组织村民进行护理,处处是忙碌的景象。

  “20多年前,我就开始在自家地里种了两三亩果蔗,没想到深受客商青睐。之后,我便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已发展到180多亩,还发动村民一起种植。”博白县印象三滩专业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黎越说,良茂村历来有种果蔗的传统,但种植数量很少,以前基本上只供村民自家人吃。黎越种的果蔗俏销后,村民们跃跃欲试,纷纷腾地种植果蔗。

  “一亩地能收获果蔗七八吨,我家有5亩多果蔗,去年收入8万多元。”良茂村种植户谢春华说,去掉6000多元的成本,每亩纯收入一万多元。

  种植果蔗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曾经的撂荒田、坡地,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田”。

  “我们村共种植果蔗2000多亩,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一大亮点。”良茂村村支书谢传灯说。

  博白黑皮果蔗每根长2—3米,重达2—4公斤,果皮黑亮,果茎粗壮,节间长,口感脆甜,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果蔗产业的发展壮大,蔗农钱袋子逐渐鼓起来,让不少常年在外的打工人员心动不已,形成了一股返乡种蔗的热潮。近年来,该县就有6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种植果蔗,刘治伟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0年,我从广东返乡种植120亩果蔗,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刘治伟告诉记者,他原在广东打工,每年收入10多万元,收入虽不低,但对家庭疏于照顾。看到村民种植果蔗经济效益好,他毫不犹豫地回来了,如今赚钱顾家两不误,生活越过越滋润。今年,他将果蔗面积扩大到130多亩。

  据了解,该县种植果蔗最多的三滩镇,果蔗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去年产量约8万吨,当地群众靠种植果蔗,增加了收入,过上了“甜日子”。目前,博白县果蔗种植面积7.5万亩,每年产量约67.5万吨、产值达8亿元。

  完善服务体系?推动良性发展

  “我们村的果蔗不愁卖,每年10—12月,几乎每天都有客商慕名前来订购。”博白镇大良村果蔗种植大户刘勇说,该村种出来的果蔗茎粗、节疏、汁多、皮脆渣软、清甜可口,在市场上很抢手,果蔗畅销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从小与父亲种甘蔗的三滩镇学田村村民杨传超,经历了果蔗种植的兴旺与萧索,与甘蔗打了近20年交道的他,对黑皮果蔗有着别样的情愫。去年起,在有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他将100多亩果蔗地全部改种桂果蔗1号,获得了大丰收,卖了个好价钱。

  “只要把果蔗种好了,优质的东西还是不愁卖的。”博白县经济作物站站长庞雅广说,去年,果蔗在购销过程中,虽然行情不太稳定,但优质果蔗仍然卖出了好价钱。“这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引导农民成立果蔗专业合作社,促使种植户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提高果蔗质量,及时关注市场行情上,规避了种植风险。”

  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保证。近年来,博白县通过成立果蔗专业合作社,整合农业种植、服务、销售产业链资源,打造种、产、销一体化农服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做大做强果蔗经济。博白县亚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伟告诉记者,该县在果蔗社会化服务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正不断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果蔗产业化服务体系:健全果蔗科研推广机构,大力培养科技人才;加强种苗服务机构、农机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果蔗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果蔗产业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高新技术,实现果蔗科技的全程管理服务。

  刘伟表示,在这一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蔗农三大主体的作用,即政府在提供政策保障,协调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的作用;果蔗企业在开拓市场,创立品牌,实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的作用;蔗农搞好基地源料生产,保证向企业交售合格农产品的作用。

  做大做强产业?一根甘蔗“两头甜”

  果蔗市场前景广阔,规模化种植前景好,促进了蔗农增收,但近年来,该县发展果蔗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栽种管理技术落后、果蔗优良品种少,没有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导致果蔗的单产提高缓慢。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瓶颈”问题,确保“甜蜜事业”更甜蜜?

  “我们经常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帮助甘蔗种植户分析各种问题,让他们学习到土壤改良、施肥要点、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经过不断的尝试,现在,蔗农种植技术越来越熟练了。”三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廖杏芳说。

  该县果蔗优良品种更新换代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果蔗产业的发展。对于去年果蔗价格上涨,博白县果蔗育种大户徐兵觉得这是一次“捡来的幸运”。

  “果蔗的收购价格每年并不稳定,有时候也出现贱卖的现象,这主要受天气和果蔗品种的影响。”徐兵说,玉林一些地方果蔗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是品种问题。目前广东的果蔗种植基本上以桂果蔗1号为主,这个品种的优点是生长发育良好,可以长到3米多高,而且节长匀称、笔直、挺拔、粗壮,品质好颜值高,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但是,博白不少果蔗仍是以前的老品种。本地蔗农选择优良品种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如果不改变观念,不发展优良品种种植,博白的果蔗今后将缺少市场竞争力。

  为带动农民增收,博白县逐渐引进优良品种和新的果蔗种植技术,让果蔗更加优质丰产,提高果蔗的市场竞争力。三滩镇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积极引进优质甘蔗新品种,邀请农业专家加强种植技术指导,不断提升甘蔗品质和产量。加强与市场的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确保种植户种得出来,销得出去,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同时,该县积极引导甘蔗种植户在基地套种农作物,不断发展大果蔗产业,实现一根甘蔗“两头甜”。现在甘蔗基地大都采用果蔗套种辣椒、花生、黄瓜、毛豆等种植方式,套种农作物,每年每亩增加收入3000—4000元。

  “现在我有180亩甘蔗地,全部套种辣椒、毛豆、黄瓜,一年增收60多万元。”黎越说。

标签:种植   农村   甘蔗   学校   经费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7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