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

2、“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

3、“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五大挑战

4、“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海河陆空并举建国际大通道

“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

“十一五”期末我国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将超6000万亩
  近日,农业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开始迈入新的时期。意见指出,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6000万亩,达到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6%,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基本完善、机具质量基本满足生产要求,实施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的目标。

  据悉,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2002年以来,保护性耕作在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该意见是五年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推进保护性耕作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明确,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依据。意见提出指导推广保护性耕作的五条基本原则,分别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政府扶持、农民自愿,多方合作、共同促进,不断创新、健全机制等。同时要求各地从增加推广保护性耕作投入,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推进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效果的监测六个方面加快建立发展保护性耕作的保障体系。

  意见就当前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要重点做好加强示范区建设,扩大实施规模,强化培训指导,积极开展宣传,探求长效发展机制六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要求各地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把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主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规范项目管理,加强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

“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模式将发生嬗变


五大指标嬗变见证“十五”新跨越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众所瞩目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8日上午在此间开幕,全会将审议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略。从会前透露的信息看,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将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分析人士认为,“十一五”(2006-2010年)规划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对于中国未来更长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来说,科学发展也应成为一个“硬道理”。


9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后五年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表明,“十一五”将是一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划。


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十一五”规划专程赴豫赣鄂三省调研,考察的重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问题。他强调,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指出,中国早在“九五”(1996-2000年)计划中就明确提出要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技术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建立新的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


“十一五”固然是前十个五年计划的延续,但这五年对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极为重要。在2006年起的五年里,中国能否使经济社会发展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将决定到2020年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到本世纪中叶能否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从1978年到2004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中国的兴起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


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尽头。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说,占世界85%的人口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使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严峻挑战。即使国际市场能够弥补中国资源之不足,生态和环境破坏的沉重代价也难以承受。


2003年以来出现的投资过热问题,使中国旧的发展模式的弊端表露无遗,也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国上下的强烈共识。


据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都将成为“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这些关键词描述的也就是中国的新发展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和将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产生极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现了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对内的“和谐发展”和对外的“和平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五大挑战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五大挑战


  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专家指出,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能否经受住这些考验,直接关系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既快又好的发展趋势。
  
挑战一:资源成为发展“瓶颈”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公司20个省级电网的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华北、华东、华中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分别比去年全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17%、24%和15.4%。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基础上,而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恰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
  
“如果不改弦更张,当前已经难以为继,更说不上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面临资源约束的突出问题,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挑战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今年上半年,中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2.5个百分点;同时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幅度比去年同期提高57.8个百分点,创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权威人士指出,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端产品比重较大,难以适应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中四分之三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其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技术“空心化”危险。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部副部长尚勇在不久前召开的“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
  
挑战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最新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显示,目前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个经济区域的规模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8.6%左右。从东部经济三大板块,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区域经济由非均衡增长到互动协调并非一路坦途。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核心问题。目前东中西部人均GDP差距不断扩大;外贸和利用外资不平衡,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均衡,东部地区逐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上的调整缓慢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说,制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应从中部突破,承东启西,使东中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工,各自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东部成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和研发基地,中部成为各种专业化加工基地,西部发展基础产业和旅游业。这样,才能有利于区域间协同发展,有效发挥中国经济整体效率,增强国家内在竞争力。
  
挑战四:农民增收空间有限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1.5%,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今年农资价格上涨过快,粮食价格低于去年水平,农民种粮增收效果不明显;再加上中央减免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等政策逐步到位,今后农民进一步增收将面临一些新的困难。
  
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粮食再增产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调四个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农民收入的再增长,也存在缺乏新的增收渠道等问题。
  
粮食价格一直是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去年粮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农民从中受益多达600多亿元。今年粮食产量继续增加,出现了“谷贱伤农”的隐患。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家应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发挥最低收购价的引导作用,加强价格监测,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
  
挑战五:外部制约因素增加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02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1亿美元,增长16%。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38万亿美元。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但是,应当看到,我国还远未成为世界贸易强国。同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我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和更多的“新贸易壁垒”,外部制约因素相应增多,可能影响我国的外贸增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卢中原认为,今后在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中,需着力促进外贸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增强开拓国际市场和运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充分运用国际惯例,促进国内企业和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信息来源:<?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51022 新华网)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海河陆空并举建国际大通道

“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海河陆空并举建国际大通道
  记者从广西区发改委和区交通厅采访获悉,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东盟、广西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十一五”期间,广西将海河陆空并举,奋力建设国际大通道。

  据广西交通厅厅长黄华宽和广西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广西将围绕发挥西南出海大通道重要作用、加快建设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扩大综合交通规模,提高设施等级、网络密度和通达深度,做好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努力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

  打通省际及东盟国家的高速通道,实现全部地级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通高速公路、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通油路、35%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

  在公路建设方面,将按照国家及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尽快打通通往周边省及东盟国家的高等级公路通道,重点建设兴业至岑溪、岑溪至水汶、岑溪至筋竹、桂林至梧州、贺州至灵峰等通往广东,桂林至三江、桂林至全州通往湖南,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桂林至三江、百色至隆林等通往贵州,南宁至百色通往云南,钦州至崇左、百色至龙邦通往越南等高速公路,边境县至少建设一条与越南相连的二级以上公路,一类口岸以及具备条件的二类口岸均建成二级以上公路通道。加快建设鹿寨至阳朔、玉林至铁山港等区内高速公路,建设和改造连接市、县和沿海港口、新兴重大产业基地的高等级公路,形成纵横交错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实现全部地级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通高速公路。

  同时,广西将继续加强县际路网、通乡油路、通村公路以及农村渡口、渡船和农村客运站等的建设和改造,实现全部县城通二级以上公路,全部乡镇通油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公路,35%的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继续配套完善南宁、柳州公路主枢纽建设,积极推进桂林、梧州等新增的国家道路运输枢纽建设。在未来5年内,将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1250公里,实现199个乡通油路和863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建成45条二级以上高等级出省出国公路通道,“十一五”期末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0公里。

  铁路

  以干线铁路新建和既有铁路改造扩能为重点,扩大路网,大幅提高通往华中、华南、西南和连接沿海港口、越南的铁路主通道运输能力

  在铁路建设方面,广西将以干线铁路新建和既有铁路改造扩能为重点,扩大路网,较大幅度提高通往华中、华南、西南和连接沿海港口、越南的铁路主通道运输能力。将加快建设洛(阳)湛(江)铁路广西段,扩能改造黔(贵阳)桂(柳州)、南(宁)昆(明)、湘(衡阳)桂(凭祥)、焦(焦作)柳(柳州)国铁主干线,尽快完善配套南(南宁)防(防城港)和钦(钦州)北(北海)铁路,提高沿海铁路运能。建设田阳(田东)至德保、岑溪至广东罗定铁路。改造南宁、柳州铁路枢纽,提高站场编解能力。加快德保至靖西、柳州至广东肇庆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广西通往东盟国家国际铁路的前期研究。为适应沿海重大工业布局的需要,将抓紧开工建设防城至企沙、钦州港至大榄坪、合浦十字路至铁山港支线铁路。“十一五”期末,广西铁路营运里程将达3360公里,路网复线率36%、电气化率35%,主要干线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120至200公里。

  航运

  以亿吨级大型组合港为目标,建设大型专业化海港,结合航电综合开发全线贯通右江、红水河、柳黔江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

  在沿海港口方面,广西将以建设亿吨级大型组合港为目标,促进沿海港口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港口竞争力。防城港将重点建设20万吨级矿山码头和相配套的15万吨级航道,13-22号万吨级以上泊位和相配套的10万吨级航道,并将在企沙港区规划建设业主码头及深水航道。钦州港将重点建设10万吨级航道,三、四期码头工程和10万吨级泊位。北海港将在石步岭港区重点建设5-9号泊位、5万吨级航道和客运码头二期工程;铁山港区将规划建设业主码头及深水航道。此外,将不断完善沿海港口与铁路、公路联合集疏运系统,提高港口综合运营效率。“十一五”期末,广西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要超过1亿吨。

  在内河航运方面,以西江扩能、右江渠化为重点,配套建设相关港口码头,结合航电综合开发,实现右江、红水河、柳黔江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全线贯通。西江航道贵港至梧州段按二级航道标准整治,重点建设桂平3000吨级航运枢纽二线船闸、长洲水利枢纽1000吨级一线船闸和2000吨级二线船闸。建成龙滩等梯级水电站过船设施,开工建设鱼梁、老口等航运枢纽。“十一五”期末,广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将达到5591公里,内河港口总吞吐能力将超过5000万吨。

  此外,广西还将改扩建南宁机场和桂林机场,并将这两个机场建设成为国际区域性枢纽机场。鼓励现有机场采取转让、重组、租赁等方式,盘活资产。同时,将建设田阳、河池支线机场。(庞革平)
来源: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标签:中国   发展   十一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