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2、[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

3、[人民观察] 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4、[会议系列报道一] 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人民时评] 夏粮丰收彰显“中国饭碗”成色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

大田高产,麦浪千层,农机驰骋,丰收粮颗粒归仓……在各方努力下,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已成定局、质量好于常年,杂粮杂豆产量略增,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夏粮生产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注入了信心。

粮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打赢夏粮丰收这一仗,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有利于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权,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应该看到,今年的夏粮丰收来之不易,“中国饭碗”成色十足。去年秋冬种期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罕见秋汛,全国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1亿亩,苗情复杂程度多年少有,再加上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风险陡增等因素相互叠加,夺取夏粮丰收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严峻形势,各地各部门采取更大力度、更超常规的举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粮食生产,战秋汛、促弱苗、防虫害……行政推动力度之大、政策扶持力度之大、科学指导服务力度之大,都是多年少有,为丰收争取了主动。在保稳产丰收的同时,各地还着力优化种植结构,让“中国饭碗”不仅端得更稳,还多装优质粮。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国夏粮小麦优质化率达35.8%,比去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启示我们,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抓粮食生产,人努力和政策好的作用更加突出。今年麦收,各地优服务保畅通,机具机手跨区转移、下田作业顺畅有序,连续13天日机收面积超过1000万亩,进度过半时间比去年提前2天,做到了适收即收;机收减损操作实训覆盖所有持证农机手,小麦机收损失率进一步控制在2%的行业标准以内,机收减损成了夏粮丰收的“隐形英雄”;各地提前制定了疫情封管控区麦收工作预案,确保不落一块田、不漏一户麦……事实证明,只要农户辛勤耕耘,政策精准发力,措施落地生效,就能夯实丰收基础。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这些年来,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但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看国际,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看国内,粮食生产仍面临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端牢“中国饭碗”,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要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一方面,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综合效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

越是有粮食吃,越要想到没粮食的时候。时下,各地正在抢抓农时推进夏管工作,广袤田野间,秋粮长势良好。粮食生产一环扣一环、一季接一季,马虎不得、大意不得。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我们就一定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

[人民时评] 巩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结我国夏粮连年丰收的经验,种粮人的生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是一个重要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优势品种、先进技术,更离不开农民的辛勤耕耘。正因如此,有人说,稳粮就是要稳住种粮人的心。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高了,丰收的主动权才能更加稳当。当前,我国有2亿多农户,构成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坚强基石。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他们种粮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才能继续巩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也才能让14亿多人口的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这背后是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打通粮食生产流通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粮食经营效益;推进土地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升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降低种粮生产成本;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帮助种粮农民抵御风险……一项项如及时雨般的高含金量政策,让种粮农民解渴、暖心、得实惠。

前不久,针对今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较快,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同时,扩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这两项旨在稳定农民收入的惠农好政策,再次给种粮农民吃下“定心丸”。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把握粮食丰收主动权,还要让农民种地有效益,收入能增加。这就需要运用好市场之“手”,调控好市场价格,让粮价稳定在合理水平。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让市场机制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如今,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既让丰收粮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也让优质粮食品种销路更好、价格更高,优粮优价成为种粮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必须绷紧。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价之基、稳住百姓的幸福感,也才能增强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的定力和底气。当前正值秋粮田间管理关键期,稳住今年的粮食生产,还要面临汛情、病虫害、不利天气等多重考验,切不可掉以轻心。有各项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亿万农民的辛勤劳动,有先进农业科技、高效基础设施护航,我们一定能再赢得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季。

?

[人民观察] 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人民观察] 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过程。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

2018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正在形成,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我国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迈上了新台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自2004年起,我国粮食产量实现12连增。近几年主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粮食产量略有下降,但仍连续6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水平。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守住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的前提下,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农产品价格正在恢复其作为市场信号、调节市场供求的基本属性。相关政府部门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主要农产品局部、阶段性过剩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农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到2017年底,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地膜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以及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治理,农业资源生态保护和面源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2018年,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82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2000万亩;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超过30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农业正在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夯实。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我国当下的农业经营体系呈现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与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在上亿从事传统农业经营的小规模农户之外,开展多种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有生力量。农机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有力保障了我国商品粮安全和商品农产品有效供给。

“现代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市场化、商品化导向的现代农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发生关系,互联网成为促进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新型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农产品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创新、产销衔接,促进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了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现代农业与互联网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中,以农村电商、物流快递等农村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丰富和完善着乡村产业体系,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注入强劲新动能。

农业现代化面临新挑战

当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面临一些新挑战。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经历阵痛期。在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过程中,玉米价补分离,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调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谷物种植者的收入。市场导向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形成前,从事谷物专业化生产的农户要承受改革阵痛,粮食生产经营者增收会遇到一些困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重而道远。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较多,靠天吃饭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例如,中低产农田仍占耕地总面积的2/3。农业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系统退化明显。用水方式仍比较粗放,水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一部分主要农产品尚达不到既优质又高产的目标,一些品种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受到制约。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没有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约1.6亿户,约占全部农户的70%。他们多是返乡的第一代和部分第二代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最佳劳动年龄过后难以为城市所接纳,只得返乡务农。他们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经营主体,很难再离开农业和农村。这种情况对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形成了制约。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问题亟须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涉及生产端和消费端。在生产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面对大市场如何打通销售渠道、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化,经济实力弱小的小农户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等,都是关系成千上万小农户生计与收入的重大问题。在消费端,随着消费者和厂家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重视,在面对小农户时如何监督农产品种植流程和实现产品回溯、保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举措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过程。应加快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农民根据价格信号转产、调整生产结构需要一个过程,成熟产业模式的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支撑乃至产前产中产后整个供应链的培育也需要一个过程,切不可运动式、自上而下地迫使农民调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总是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部门和地区流动。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应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让他们尽快度过改革阵痛期。此外,还要站在应对全球新形势新挑战的高度来统筹考虑粮食安全战略,把粮食安全基点放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上,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潜能,确保急用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进一步提升肥料、农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研发和生产高效、环保、安全的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减肥减药目标。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广优质高效和绿色生产技术,做到稳产能、保口粮。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降低经营主体获取社会化服务的成本。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投入,降低劳动投入比重,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务农生产经营者收入。这属于与集约化经营相结合的内涵式规模经营,同在大田作物种植中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农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等方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相辅相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以专业农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已成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增加初级产品生产经营者收入的可行途径,成为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重要组织形态。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社区范围内的农民合作社,不仅要服务于专业大农户和家庭农场,而且要将小规模种植养殖户等纳入到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之中,为其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降低其市场风险,减少其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农业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相应市场制度环境的改进与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只能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服务的社会化来放大农业经营规模效应,通过生产的专业化来增强农业生产集约度,通过经营的产业化来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农民的组织化来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会议系列报道一] 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会议系列报道一] 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的支撑保障作用充分彰显

?

  9月18至19日,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能力建设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参加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了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在落实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重点任务中发挥的支撑保障作用。

?

1.jpg

  讲话指出,201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系统聚焦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注重能力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讲话认为,全国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通过深入开展农机试验鉴定改革,依法依规加强鉴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持续推进农机试验鉴定能力和品牌建设,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第一,鉴定能力稳步提升。完成的推广鉴定项目,比上年明显增长。生猪养殖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设备的鉴定量快速增长,占比达到10%,标志着长期以来以种植业机具鉴定为主的局面有新的突破。在鉴定工作的重点布局上,体现了“三个紧盯”:一是紧盯年内实现所有补贴机具种类全覆盖目标,不断加大农机推广鉴定大纲制修订工作力度,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紧盯农机新产品转化应用的需求,全面推进专项鉴定大纲制修订工作,进一步畅通创新产品鉴定渠道;三是紧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持续推进智能农机装备鉴定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二,鉴定机制不断创新。各地探索创新了共享鉴定人员和设施设备、省与省之间鉴定任务委托和鉴定结果互认等多种方式,在鉴定大纲制修订和鉴定业务开展方面坚持紧密合作,促进了资源有效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着力补齐鉴定能力结构性短板,积极开展农机鉴定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结果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1个鉴定机构付诸实践。第三,鉴定服务更加高效。农机鉴定受理工作正式纳入农业农村部政务服务大厅管理,企业申请鉴定更加便捷;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管理信息化平台全面启用,28个省份已实现鉴定申请受理、审核发证 “一网通办”,并与农机产品质量认证结果信息、补贴机具投档数据互联互通。第四,事中事后监管明显加强。针对拖拉机产品中“大马拉小车”等不良现象,加大了鉴定工作事中事后监管。

  讲话指出,全国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围绕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立足良种、良法、良机、良地、良制“五良”融合,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一是需求引领持续推进。突出了经济作物生产和畜禽养殖机械化发展要求,提出了我国无人化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探索推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路径。二是技术模式不断优化。紧盯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作业环节,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系列全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发布了27套《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结合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制定了机具配套方案。三是技术服务扎实开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台风灾害严重影响,主动作为,加强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助力打赢农机保春耕、保“三夏”、保“双抢”三场硬仗,有很多做法、典型事迹值得宣传。会同有关科研院所和东北四省区农业农机专家,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巡回指导,助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四是推广方式开拓创新。加强产学研推用结合,与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齐心协力,广泛开展“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创新开展“云推广”“云培训”。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及时开通“农机线上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努力解决农民群众遇到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引领技术运用的优势,遴选发布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五是政策实施得到保障。坚持为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等重大政策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围绕农机购置补贴“补什么”“补多少”“怎么管”等关键环节,想办法、出实招,在优化补贴机具供给结构、推动“优机优补”、规范机具核验、实施绩效管理、严惩违规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话认为,全国农机试验鉴定和技术推广系统近年来的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系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基层干部职工扎根一线,奋发有为,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


?

标签:农业   农机   鉴定   农民   丰收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