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

2、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

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

代表委员热议粮食安全 一万亿斤粮食有多   “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一万亿斤。”——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过去五年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粮食连续增产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一万亿斤粮食保障自给到底够不够?连年增产为何还要警钟长鸣?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如何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连续四年增产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粮食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既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0150万吨,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同步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认为,粮食产量达到一万亿斤的水平,标志着粮食生产由恢复发展转向稳定发展。近几年来粮食生产发展的最宝贵经验是惠农政策的充分发挥,国家先后取消农业“四税”,实行“四补贴”,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亿元。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管理逐渐规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去年种粮农民直接受惠的财政支农投入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连续四年增产,也得益于科技兴粮的巨大贡献和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尹成杰代表说,近些年来,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各地农业部门大力实施优粮工程,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增粮工程,科技进步对粮食增产作用明显。此外,在近几年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态势下,各地及时抗灾救灾,大大降低了灾害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仁寿县县长李酌表示,仁寿县有农业人口142万人。近年来,国家相继实施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改善了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的同时,也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有钱可赚,从而调动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一万亿斤粮食保障自给够不够?

  2007年以来,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世界谷物储备下降到自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粮食价格一路上涨的压力之下,有关“中国粮食威胁论”最近又热闹起来。这样的情形,很容易令人想起中国的粮食能否确保自给?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表示,由于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生物燃料工业对玉米和大豆、油菜子等油料品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近几年全球粮食供应形势趋紧,国际谷物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就目前国内情况来看,2007年中国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总产已达10030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当年产需基本平衡。因此国家粮食库存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粮食供应有保证。”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宁说,每年中国人吃饭需要粮食9700亿斤左右,我国七亿多农民居住在农村,每个农民都有承包地,自己的口粮是有能力解决的。但是,在新增粮食需求中,工业用粮需求最值得关注。

  尹成杰代表分析认为,由于世界一些国家粮食减产和价格走高,以及我国粮食需求量大的特点,通过国际粮食市场平衡国内供给的余地很小、制约很大。“虽然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虽然这几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粮食供求偏紧的态势没有改变。”他表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保持粮食稳定发展。

  粮食连年增产为何还要警钟长鸣?

  “丝毫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政府工作报告在对2008年主要任务的部署中,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地位被突出强调。

  虽然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喜人,但粮食生产为何不能有半点懈怠?尹成杰代表认为,国际粮食市场、气候因素、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以及政策激励作用减小、社会需求增加等,都使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加大。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这一方面使得农业劳动力结构素质下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商品粮的需求量,粮食供给压力增大。据测算,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消费需求增加、工业消费增加等因素,每年粮食消费增加商品粮100亿斤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种粮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与1996年相比,2005年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上涨了18.7%,2006、2007年每年仍以6%至8%的速度继续增长。2004年至2006年,我国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呈下降趋势。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影响了一些地区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和增加。

  聂振邦委员表示,从长远看,中国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较小,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的难度较大。再加上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确实在加大。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协会秘书长李爱青表示,随着化肥、农药、农机和劳动力等价格的逐年提高,尽管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不断加强,但总体来看,政策性补贴对种粮农民的激励作用在逐年下降。与此同时,粮食生产成本也在持续增加。

  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

  尹成杰代表认为,虽然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四年增产,但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坚持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方针,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力争今年有一个好收成,国内粮食生产水平稳定在一万亿斤以上,并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如何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尹成杰代表建议,国家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实行政策倾斜和种粮补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扶持力度,帮助主产区加快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基础条件,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机制,主要是增加小型农田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通过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设粮食生产基础设施。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岳德荣建议,要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目前的农业科技投入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农民增收以及实现农业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的技术支持远远不够。

  “到2006年底,我国的总耕地面积只有18.27亿亩。人口在继续增加,群众对食品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为了确保粮食安全,18亿亩耕地是必须保障的底线。”李酌代表提出,非农业的建设用地在开工建设之前必须通过审批,不少于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不能跨越。

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

代表委员热议: 农业机械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机械必不可少;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机械不可缺位;发展绿色农业生产,农业机械更是能够彰显独特作用和地位。“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谈及乡村振兴战略时,对农业机械的地位和作用给予高度评价。

资料图

农机是农业规模化经营主角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农户经营规模小而散,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土地基本上是‘一家一户一方田’格局,农民拥有充分的种植自主权,众多农户如单兵作战,对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农业所需科学技术的占有严重不足。人均1—3亩的有限土地生产效益比周边同等条件的兵团、大户低数倍,短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45%左右,比全疆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而其他深度贫困地区,也基本存在和南疆类似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董新光认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根本措施,在于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操作、规范化管理等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要逐步替代传统的一家一户小农经济。

越是贫困、耕地资源短缺、边远地区越需要大力推进规模化生产经营。要抓住当前乡村振兴的时机,承接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推进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机遇,促成深度贫困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全国政协委员夏涛表示,他最看重的是实施“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整治+空间格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土地整治+生态农艺”,推进耕地休养生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显然有着重要作用,很多时候它的地位是不能替代的。”夏涛告诉记者。

针对我国农业面临着经营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科技应用水平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胡建文表示,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实力不强,存在短板。要适当放开规模经营,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工商资本投入农村,鼓励农业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等形式扩大经营规模,大力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方中华指出,目前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两种基本路径,一种是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即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另一种是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即通过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在土地不流转的情况下,实现服务的规模化经营。

虽然各地在发展服务集中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已经作了一些尝试,但总体来看,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范围还太小,目前还处于逐步探索阶段,因为政策扶持不多、指导引领不够,加上很多服务组织实力较弱,开展专业的社会化服务的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经营主体需求。

对此,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培育。比如说,加快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提质发展,推动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主题拓展服务内容,增强开展多样化、专业化、全程化服务的能力。

农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门面”

目前,正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迫切需要回答好“谁来种地”“如何把地种好”两大问题。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初具规模,农业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主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家庭农场已达87.7万家、农民合作社193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41.7万家。代表委员认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新型经营主体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农机又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门面”,因此农机的责任可谓义不容辞。

随着土地确权、农村土地三项改革试点和土地管理法修订的完成,土地流转加速将开启规模化种植的黄金时代。全国政协委员栾新指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分散的状态,新型经营主体直接面对一家一户,流转规模小、难度大、成本高。”他建议,应该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份组建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农民从合作社获取保底分红外,年底还能获得二次分红,这样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极大地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与此同时,分散经营模式仍占大多数。无论规模经营,还是分散经营,都迫切需要完善的农业专业化服务。”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山东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认为,“农业服务公司可以为种植户提供一整套解决农作物增产增收的方案,将农资产品和农业技术、农作物耕种收、植保服务等一揽子服务全部打包提供给种植户,真正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既能节本增效,又能改变群众传统的种植观念,还能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真正让种地成为体面的职业。”

他建议农业部门等相关部门出台文件,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机大户成立农业服务公司,提高农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各类农业服务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万连步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已非常庞大,仅山东省临沭县2017年全县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1599家。但目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呈现出多、散、小、乱的特征,大部分农业服务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有限,服务能力偏弱,服务也是主要集中在产业链条的某一个环节,还难以形成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无法满足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目前,一方面庞大的新型农业经营群体需要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另一方面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的同时,以普通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仍是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要将他们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必不可少。因此,加快发展各类农业服务,大力开展面向广大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万连步说道。

农机是绿色农业生产装备支撑

随着绿色农业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我国向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积极转型迈出关键性一步。农业资源的长期透支,农药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资源、环境两道难题的解决越来越迫切。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显然,充分发挥绿色高效农机的独特作用,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绿色发展,做到思想上自觉,态度上坚决,政策上鲜明,行动上坚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国政协委员余欣荣表示,农业部将把战略重点放在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来展开,切实推动农业空间布局、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乡村产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振兴之路。

谈及绿色农业生产,全国政协委员胡汉平指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主要方面,围绕绿色生态的目标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整治,确保农业环境的安全,这其中农业机械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从技术装备角度看,农业机械对抓好绿色发展技术体系的创新作用也不可低估。

全国人大代表王远鹤表示,按照“产业循环、特色规模、联动发展、生态文明”的思路,通过创建示范区,湖北咸宁市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3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咸宁市主推农牧结合、特色种植“两减”、田园综合体、秸秆综合利用4个技术模式,具体说来,就是全市推广150万亩“猪—沼—果(菜、药、茶)”循环利用模式;在全国率先推行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化肥用量实现零增长,农药减少4%,生态有机蔬菜面积50万亩以上;坚持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嘉鱼官桥八组打造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标杆的田野国家乡村公园;推进雷竹稻草覆盖、秸秆肥料、饲料等综合利用,实现废秸秆变成“商品草”“精饲草”“致富草”,全市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从“十三五”开始,农业部大力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果明显。为支撑该行动,国家启动了重大科研专项,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张宪省说:“要继续在新型肥料研究上下功夫,比如缓控施肥、生物肥料等,同时也要在研发新型的农业装备,比如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用什么样的装备,什么时候用化肥,什么时候用农药,怎么用最小的量解决问题、满足作物需求,也需要持续研究。”

标签:农业   粮食   发展   代表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