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

2、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3、主要农业物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4、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汇编发布

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

主粮机收损失率低 继续减损需多管齐下

?

机手驾驶农机在田间收获玉米。 资料图

近日,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邀请有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服务公司负责人,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下称“总站”)有关专家在京召开“主粮作物收获损失有关问题座谈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通常情况下小麦、水稻、玉米主粮作物机械化收获损失分别能够控制在1%、2%和3%左右。

机收损失率约1%

针对小麦机械化收获损失问题,总站政策发展处处长侯方安今年专门到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做了大量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小麦联合收割机品牌的收获损失约0.8%,而在国外因为更加追求收获效率,机收小麦损失约为1.2%。整体上看,国内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收获损失率比国外品牌要稍低。调研还发现,人工收小麦在割、捆、运、碾、放这五个环节,综合损失率达10%。因此,通常情况下小麦机收损失要比人工收获低8-9个百分点。他们在日照调研的一家合作社有6台收割机,今年参加机收作业均没出现异常损失情况,农户均比较满意。

辽宁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卓去年在沈阳沈北新区财落街道木舒屯村作业时发现,在玉米籽粒收获机作业后,一平方米内掉落玉米37粒,后通过在这块200亩的玉米地选取三个点综合计算得知,一亩地大概损失20斤玉米。当地去年雨水较多,到12月份才收获,过了应收的最佳时期。即便这样计算下来,按去年亩产1400斤算,损失率大概为1.4%。韩卓称,当地播一粒玉米种子到成熟后能收获500—600粒,机收损失率相对人工已非常低了。特别是机器的效率无可替代,当地一个壮年劳力,一天能收获1.5亩,人工费最低需150元,机器一天最少也能收获数十亩,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总站研究员兰心敏从事收获机械产品试验鉴定工作数十年,是业内公认的技术专家。据他介绍,2014年社会上曾一度关注机收损失问题,而最近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的还是6年前的数据,实际上国产收获机械质量“根本没有那么糟”,国家、行业、企业的标准要求也已经越来越高,像三大主粮作物之一的小麦1991版机收作业标准规定的全喂入收割机的损失率是≤1.5%,2006版标准降为≤1.2%,到2017版标准仍为≤1.2%,换句话说,小麦机收损失率能够控制在1.2%以下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很多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会更严,小麦的机收损失率一般控制在标准规定值的80%左右。

兰心敏认为,无论是人工收获还是机械分段收获,都比现在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损失率要高得多。鉴定结果显示:在标准条件下的小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损失率不超过1%,更多在0.8%以下,水稻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在1%-2%。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小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损失率在1%左右、水稻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损失率在2%左右的水平是有保证的。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高效率、低损失,曾经得到国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农民都很惜粮,如果机收损失太高,农民根本不让你进地,我国的小麦机收水平也不会达到2019年96%的水平。”他说。

多重因素影响机收损失率

专家一致认为,机收损失率与作物品种、栽培制度、生产农艺、作物生长环境、收获时节、作业速度、机手操作水平、地形地貌等因素息息相关。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辽宁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卓就认为,玉米收获机的机收损失与玉米品种、收获时间、种植方式有关。机器收获时,玉米通过拉辊、夹送和割台收割等环节,完成系列工序后割台基本不会掉粒。

兰心敏认为,有些机手作业的损失率较高包括多重因素,一是源于挣钱的欲望太强烈,高挡作业,有的甚至采用行走挡作业,致使收割机的喂入量过大而导致损失率高于正常标准,“就像人吃饭太快而导致胃消化不良一样”。二是新机手的培训不到位,很多机主雇用的新机手没经过充分培训,遇到异常作业情况,如作物倒伏、过熟、特殊品种等情况时,不知道或不会对收割机进行必要的及时地调整维护,导致损失率偏高。三是老旧机器的性能较差,不能代表现在的联合收割机水平。四是地块小,采用大型收割机作业,收不净田边地角。五是选择的收割机不合适,如选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损失率自然偏高(2006版标准规定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的损失率为≤3.0%,比全喂入损失率的标准规定值大得多),也并不值得提倡。

总站粮作机械处处长张树阁日前刚到过江西调研,发现粳稻的机收损失要高于籼稻,同时也不同的机手操作损失率确实不一样,有的要高出两三个百分点。今年因为当地发生严重的洪灾,籼稻的机收损失有的达到2%。他认为,收获机在地边地角作业存在国外机械也解决不了的损失难题,另南北差异较大也导致机收损失率不一样,但整体损失率数据均较低。同时,2014年是个重要的时间点,此后国内联合收割机厂家技术水平提升很快,损失率较之前的数据降了一半以上,而有些人仍引用此前的数据显然是脱离事实、很不客观的。

减少机收损失是系统工程

如上所述,尽管当前阶段的机收损失率老百姓基本上都能接受,但减少机收损失率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品本身、机手素质培训、种植农艺等多方面,有的甚至在农机部门职权之外,譬如农艺栽培制度等。

在河北辛集沐林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亚文看来,机手素质是减少损失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具体作业的机手培训总体非常欠缺,系统化、很细致的培训还很少,而当前由于技术好的机手非常难找,“一些机主对机手的要求是能驾驶机器就可以了,随便找一个来就开始开车作业。”

山东巨明集团副总经理高涛坦言,尽管今年以来农机行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在具体运营中企业却感吃力,特别是在农艺与农机协同方面感觉难度较大。同样在北方,黑龙江与内蒙古种植制度差异非常大,甚至在一个省都存在很大差别。作为产品最齐全的国内农机企业之一,巨明有上百个收获机产品型号,适用于不同地区农艺状况、不同用户的需求,但这也带来了沉重的配件供应、三包服务等压力。当然,市场也会倒逼企业产品升级,目前巨明玉米收获机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设计技术如自动液压换挡等国际先进技术,机器性能和质量与前些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兰心敏建议,减少作物机收损失一是需要研究开发能应对异常作业如作物倒伏情况的高性能机器;二是要加大新机手的培训特别是“收获机老板雇用的新机手”的培训;三是研发智能监测系统,遇到损失异常情况能够及时报警,以提醒机手进行停机调整;四是要进一步培育适宜机收的作物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现在玉米种植行距一般在30至70厘米不等,有的地方推行宽窄行种植,致使玉米收获机企业的产品型号多达上百个,可以看出企业新品研发的不容易。

在张树阁看来,目前机收损失率与绝对不低于10%损失率的人工收获相比确实极低,但自主品牌仍然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他同样建议要加大机手培训力度,此外可在政府层面出台损失率标准,生产厂家也要从机具开发层面尽量减少需要人为调整的情况、增强机器操控的便利性。

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东滩村,番茄采收机在田间进行采收作业。近年来,呼图壁县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陶维明摄(中经视觉)

  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迈上70%台阶。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不同作物间、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专家表示,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

  从大田走向大棚,农业机械化迈出关键一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文件明确,到2025年,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以上,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总体达到50%以上。

  农机进大棚这一步是农机化发展全程全面转型的缩影。专家表示,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所谓全程全面转型意味着,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过程发展,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延伸,由平原向丘陵山区扩展。

  从主粮扩展到全产业链

  “当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迈上70%台阶,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开始提速,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尽管目前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不同作物间、不同产业间、不同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很不平衡。棉油糖的综合机械化率低于70%,果菜茶的综合机械化率不到40%,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的机械化率只有35%左右,丘陵山区和平原地区差距巨大。这表明,我国农业实现机械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经验表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是以实现机械化为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名誉理事长罗锡文说,我国农机装备还有很多短板,高效率、多功能、精准化农机装备还比较缺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甘蔗、棉花产业现在陷入困境,主要就是因为缺少先进适用的作业机械,导致用工多、生产成本高,产业竞争力弱。因此,支持农机化的力度不能减,当务之急是推进全面机械化。

  目前,农机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说,当前主要大宗作物生产人工成本的占比均超过40%,机械化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的现实选择。对农机化的需求,已经从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环节延伸,正在从粮食作物快速向经济作物、养殖业、加工业拓展。尤其是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机的需求,由关注价格向注重品牌和质量转变,更注重以机械化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更注重获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定公布了4批共453个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畜牧主产省份推进主要畜种养殖、重点生产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长。渔业主产省份推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筏式吊笼与底播养殖等养殖模式机械化。作为农业科技的物化载体,农业机械正在全面融入种植业、畜牧业、渔业。

  突破丘陵山区农机化痛点

  我国丘陵山区分布在19个省份1400多个县市,是粮油糖及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许多地方缺乏机耕道路,田块细碎,高低不平,农机“下田难”“作业难”,适用机具不多,机械化发展滞后。2019年,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只有4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个百分点。针对此,农业农村部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在农田建设中明确支持土地平整和机耕道建设,加大扶持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推广。

  重庆市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因耕地条件制约,农机化发展滞后。“我们出台先建后补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近5亿元,是财政投入的两倍以上,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大春说,不少地方整村整乡连片改造,建成一批万亩级“宜机化+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示范基地。

  江西省立足农业大省和丘陵山区的特点,启动了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工作,促进了农机化全面发展。江西省瑞金市农机局局长刘醒吾说,自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农机装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伴随土地规模经营,农机作业向大中型专业化方向发展。

  专家认为,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加快构建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田农机配合的机制,推动农田建设、品种培育等各方面的宜机化。丘陵山区县市要在涉农资金整合中,加大对农机作业、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支持力度,合力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进程。

  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是方向

  在我国,很多蔬菜、水果、园艺作物依靠设施种植,其附加值常高于大田作物。据统计,我国各类设施农业面积达5000多万亩,使用年限10年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达2800多万亩,均居世界第一。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涂志强说,相对于庞大的面积,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相对滞后,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3%,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亟待加快发展。

  “设施农业呈现出信息化推动显著增强、融合化发展明显加速、绿色化发展迫在眉睫、国际化影响日益增强四个明显特征。”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辉说。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建立设施种植机械化体系还面临两个重点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改进优化栽培模式和种植方式,以适应和扩大各种农机装备的应用空间;二是农机装备研发制造者要考虑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特点,在小型农机和智能农机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省财政拿出9200万元,围绕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和精确收获等农机精准作业关键技术,全力打造79个智慧农场,推广面积达到100万亩。”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段玲玲说,省里搭建了高精度定位差分数据交换网,为无人驾驶、智能作业等提供精准定位。目前,全省1.1万台深松机已实现智能监测设备全覆盖。今年在12个县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试点,对4152套智能监测终端和52个差分基站建设给予补贴,为大面积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创造了条件。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将瞄准设施种植绿色高效发展的机械化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全面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支持设施种植高质量发展,将重点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设施建造宜机化、生产作业机械化、设施装备智能化、生产服务社会化。

?

主要农业物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主要农业物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2015年农业部在粮棉油糖等作物优势产区组织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用以提高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探索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年来,各项目县(市)农机化主管部门遵循项目实施规范,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坚持农机农艺融合,加强技术培训宣传,完善项目运行机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5年,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在粮棉油糖等作物优势产区,组织实施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共计下达资金2400万元,在主产区建立了33个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15个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县。其中,在水稻主产区投入1000万元,建设20个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在玉米主产区投入650万元建设13个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在油菜产区投入250万元建设5个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在棉花产区投入150万元建设3个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在甘蔗产区投入150万元建设3个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在马铃薯产区投入200万元建设4个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县。
  在各级农机部门的相互配合努力下,2015年全国水稻机械种植水平超过40%,同比提高超过1个百分点;三秋玉米机收率达到63%,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油菜、棉花、甘蔗机械化收获面积比上年有明显增加,有效促进了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通过实施示范项目,实现了一举多得。
  首先,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地方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承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省份,积极采取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综合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力争将项目做大做强,做出成效。湖南省在中央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安排地方配套511万元,重点用于水稻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推进。广西农机局还安排200万元资金,分别建设了2个高标准的工厂化育秧工厂和稻谷烘干中心,为全力推进全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浙江省继续对购置补贴目录内的插秧机、烘干机实行追加补贴,补贴额达到购机款的50%以上;继续实施水稻机插作业环节每亩40元补贴政策;继续实施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政策,放宽补贴条件,对集中育供秧10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不超过40元的财政补助。
  第二,推动了项目区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提升。项目县通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引导带动全县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同类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高。安徽省潜山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带动全县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4的70.5%提高到2015年的75%,带动全县新建水稻育秧工厂9家,增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面积0.8万亩。江苏省洪泽县项目示范区耕、种、收、植保机械化水平提高6.6个百分点、达99.1%(其中机耕水平达100%、机种水平达98%、机收水平达100%、机植保水平达98.5%),示范带动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三,探索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各项目县(市)在总结创建本区域的生产方式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以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形成适合同类区域内推广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包括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服务方式、机具配套方案等)。吉林省梨树县将玉米生产的农艺要求、技术模式、机械化技术相应的装备配备、组织模式等要素进行融合,探寻和总结出的玉米免耕播种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先进适用,通过示范点的实施与验证,证明本项技术是成熟的、适合全县推广的全程机械化主流生产模式。湖南省项目县通过技术培训、学习交流、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适合当地习惯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对指导当地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培育壮大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作业补贴、购买服务、培训指导等方式,鼓励引导项目县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示范区域的农机作业任务,不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辽宁省示范项目有4个合作社从机插逐步向机耕、育秧、机收拓展,从单项服务发展到了全程、全面承包服务,形成了有组织的作业市场和区域作业服务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北京市密云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依托北京河南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业部农机合作社示范社)为核心,带动密云县4个农机服务组织承担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任务,实现项目区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推动农机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升级。
  第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既缓解了农业生产中的用工矛盾,又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青岛市实施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采用玉米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由平常每亩使用75公斤化肥,减少到使用65公斤配方肥,亩均少用10公斤,节省成本30元,2万亩玉米共可节省60万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棉花项目,全程机械化与常规种植相比,每亩节本增效为260元,1万亩示范区,共计节本增效260万元。各地还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机械化生产专业技术能手,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更显著的效果在于农民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推进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确保农作物产量稳定。
?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汇编发布

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汇编发布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中“分作物、分区域建成一批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区(县),探索一系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征集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并组织专家进行遴选,2017年12月将这些生产模式汇编成册并发布。

9大农作物全程机械化 的短板高效植保机械化问题正在逐步补齐,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提升

农业部农机技术推广总站发布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定位涵盖了全国面积最大、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价值最高、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的水稻 、玉米、马铃薯 、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和牧草9大农作物,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区域,聚焦6个生产环节,以提高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水平为重点,分别提出了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水稻分4个区域模式,分别是北方稻区单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长江中下游稻区单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南方稻区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西南单季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玉米主要是东北单季玉米产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马铃薯为北方一季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中原两季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棉花为一年一熟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油菜分冬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春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花生分别是黄淮海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东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长江流域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东南沿海产区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大豆为东北地区大豆大垄高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甘蔗为平缓坡地及低丘陵地区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和高丘陵地区(10°~15°)甘蔗全程机械化模式 。

牧草为人工牧草(紫花苜蓿)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每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分析了区域特征介绍了模式概述;阐述设计提出来技术路线包括技术流程图、主要生产环节配套机具方案;技术规范及机具配备;运用典型案例,对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了使用效果、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效益运用数据做了详实的分析。

这9大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出台, 对于科学、统一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重点是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对于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重点是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菜机播和机收、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作业的重要作用,使全程机械化的评价与考核有了更为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

标签:机械化   生产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