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业发展靠“良方”:下好创新棋,释放人才力(粮丰农机合作社:“农机军团”田间科技范)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粮业发展靠“良方”:下好创新棋,释放人才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粮丰农机合作社:“农机军团”田间科技范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4、粮丰农稳质量更优
粮业发展靠“良方”:下好创新棋,释放人才力 ♂
粮业发展靠“良方”:下好创新棋,释放人才力5月23日,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尤河村,农民驾驶农机收割小麦。新华社发(安富斌 摄)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我国粮食产量虽连续5年超过12000亿斤,然而产后损失浪费却高达每年1000亿斤。如何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成为我国粮食行业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公布了一组数据,2017年,入统粮食加工企业研发投入115亿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4%;当年获得专利数3100余项,平均每户企业0.14项。从事米面油等初级产品加工的企业,95%以上没有研发力量,产品结构单一,利润微薄,经营困难,开工率不到40%。即便技术密集型的粮食深加工,多数企业也是依赖技术和设备引进,自主创新力量薄弱,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从粮食行业现状看,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2.2万家,年销售收入2.9万亿元,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链条短、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难以适应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究其原因,根本上是创新能力不足。”
此次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以“科技创新、强业兴粮”为主题,围绕“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开展多项科技成果展示推介和人才交流,着力促进粮食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10家科研院所和25家企业,开展了粮食科技成果、团队、机构与企业“三对接”。23项粮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签约,11项粮食行业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公开发布,38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展示了粮食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来自各类粮食企业、粮食院校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全国粮食行业人才供需对接会,就人才供需、校企合作等作了深入交流。
据了解,2017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关于“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谋划了今后五年粮食行业科技和人才事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并提出“双18条”政策措施。
对于今后的发展,张务锋提出了新的目标,他指出,粮食行业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三链”协同,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到2022年,粮食科技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粮油储藏技术保持国际领跑地位,“并跑”技术有所增加;取得国家科技奖或省部级一等奖的粮食科技成果30项以上,推广应用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
粮丰农机合作社:“农机军团”田间科技范 ♂
粮丰农机合作社:“农机军团”田间科技范5分钟深翻0.06 hm2(1亩)土地、1小时飞防作业4hm2(60亩)、1天青贮全株式玉米5.3 hm2(80亩)……“农机军团”实力有多强?8月3日,在山东省莱州市夏邱镇粮丰农机合作社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活动现场,10多台套机具立体作战,机耕、植保、收割、浇灌、秸秆收集打捆、秸秆粉碎还田等全链条机械化作业,全程展示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作业场景。
莱州市粮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院内摆放着各类大中型机械70多台。合作社拥有自己独立的新品种开发示范基地95.3hm2(1430亩),为周边4个村庄提供耕、播、收等“一条龙”农田作业和农机科技服务600hm2(9000多亩),每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360多万元。
合作社里演绎“连环技”
曲成文是一名资深的农机研究员,在农机岗位上退居二线以后,被派遣进驻到粮丰农机合作社,当起了农机科技特派员。
合作社刚刚组建的初期,合作社流转42hm2(630多亩)土地,这些土地全部都是别人承包到期的废旧果园,要在这片土地上开展农作物耕种和新品种开发,需要打破传统的耕种模式,才能发挥出土地的最大的效益。
曲成文根据合作社土壤多年没有进行深松深翻的特点,引进了大型联合深松整地机。当时,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什么是深松,对深松作业增产效应还持怀疑态度。曲成文来到合作社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讲解深松土地对土壤蓄水、抗旱及增产的作用,对33.3hm2(5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深松整地作业。
曲成文深知自己的职责,他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增强社员们的科技意识和推广应用实用技术能力,加强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养农机科技人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到秋天玉米收获的时候,合作社经过深松改良的果园地每亩玉米单产达到825kg,比周围农民的平均亩增产125kg,人们开始对深松技术深信不疑。
就在人们对土地深松作业谈得津津乐道的时候,曲成文又申请国家的农机补贴,购进了2台大型免耕播种机,向社员讲解免耕播种操作知识和操作要领。同时,在合作社里开展免耕播种技术及机械操作讲座,后来,20多名合作社成员全部掌握了这项实用技术。
前年春天,胶东出现少有的春旱。很多麦苗接近枯死,而粮丰农机合作社33.3hm2(500多亩)的免耕小麦却郁郁葱葱,长势良好。这下人们才打心眼佩服曲特派员,为他倡导的免耕播种技术叫好。
近年来,为配套保护性耕作,曲特派员又指导合作社引进了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投资了10多万元购进了20多套喷灌机械,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劳动力生产成本,同时也解决了保护性耕作灌溉难的实际问题。
今年春耕期间,笔者再次走进合作社免耕种植田中,几个农户正围着曲特派员,让他讲授如何对免耕小麦进行春季田间管理,做到管理技术规范。农民们高兴地说:“合作社里能人多,新技术也多,科技特派员就是及时雨,我们农民种庄稼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技术人。”
机艺融合“协奏曲”
以机械队长王兆聚为首的农机合作社里的 “土专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与探讨出一系列行为有效的机艺融合新方式。
第一合作社利用粮食万亩高产方创建项目、小麦玉米优良新品种推广项目及全省农机规模化机械推进项目,一块科技示范基地巧妙地综合实施三大农业科技,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用相结合的农业机械科技创新体系,围绕种植标准化、作业规范化、全程机械化进行协同创新,促进了花生、小麦和玉米生产领域的技术合作,共同探讨出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工艺流程和机械化生产模式。
与莱州源田农机研究所共同研发生产适合农艺要求的小麦玉米播种机械,在机具上成功地增加了扶垄装置,解决了当时机具和技术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使用这一改进后的免耕播种机,灌溉更加方便,为全市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也为合作社推广新机具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二是围绕农机农艺衔接的关键环节,合作社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机技术推广站建立起了经常性的会商机制,为农机农艺融合搭建了合作平台,在每年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实现技术设计、技术指导和生产过程全程融合,并将土壤深松、免耕宽幅播种、化肥深施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到高产创建中。
联合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开展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利用农业局秸秆还田补贴项目,将秸秆还田、土壤深松与免耕播种组合运用。合作社大力推广夏季“小麦联合收获、秸秆切碎还田、玉米免耕精播”和秋季“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免耕宽幅播种”两个“一条龙”作业模式,提高秸秆还田覆盖面积和质量,提高播种质量,通过农机与农业的技术合作,实现农业高产高效。
第三是为了高产栽培,合作社将土地深松、种肥同施、分层施肥、小麦免耕宽幅精播等先进的农机农艺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引进了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宽幅精播机”,为保护性耕作粮食作物高产增添了新利器,合作社投资了21万元,购置了一台1354型大马力深松机。
同时还根据《春季农机化主推技术要点》和《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将机械化镇压、肥料追施、一喷三防等农机农业措施融合实施,提墒保墒,促进保护性耕作小麦控旺转壮,预防病虫害。在新机具应用方面,合作社发现条播机下种量大、出苗多,他们调整降低了原有播种机具排种槽轮的转速,实现等距离排种,降低了用种数量,达到了亩均保苗要求。通过改进床内侧深施肥装置,使化肥的利用率由原来的25%左右提高到了50%以上,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农机“四季牧歌”
粮丰农机合作社是莱州市德丰公司牵头组建创办的,德丰公司每年经营粮食40多万t,全省粮食收购网点60多处,德丰公司利用合作社每年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1.3万hm2(20多万亩),其中合作社为德丰公司年收购小麦5万多t。
粮丰农机合作社是德丰公司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收购点。公司出资聘请专家,出经费对农机合作社进行技术改造与推广应用,将农机合作社建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和科技园,专家们结合一年四季的农业生产,探讨出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要点,主推应用了22项农机化集成技术,有利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合作社持续增收。
春季,合作社围绕花生、马铃薯等作物,主推了小麦机械化田间管理、花生机械化播种、马铃薯机械化覆膜种植、春玉米机械化播种、机械化节水灌溉共5大主推技术。每年3.3hm2(50亩)马铃薯机械化播种和3.3hm2(50亩)花生覆膜播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作物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夏季,围绕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主推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玉米机械化免耕直播、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植保机械化共4大主推技术。推广三夏小麦联合收获-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技术,去年,成功地召开了全省小麦新品种展示会,成为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应用的典范。
秋季,围绕玉米、小麦、花生等作物,主推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小麦深松施肥免耕播种、小麦机械化免耕施肥播种、土壤机械化深松、小麦机械化宽幅精量播种、花生机械化联合收获、薯类机械化收获共7大主推技术,连续4年承办了全市保护性耕作和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已将这一农机技术推向成熟与完美。
冬季,围绕设施蔬菜的发展,主推了温室作物机械化耕作、温室大棚电动卷帘、保温被覆盖、热风炉加温、温室微灌、温室烟雾机病虫害防治共6项技术。围绕主要作物、关键环节、重要农时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做到农忙时到田间,冬闲时进大棚,一年四季不停歇,粮丰农机合作社已成为农机科技推广的“领头雁”
粮丰农稳安天下——吉林省一季度农业生产述评 ♂
粮丰农稳安天下——吉林省一季度农业生产述评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同样冲击着我省的经济发展,当此之时,全省农业战线有这样一组数字颇令人欣慰:
一季度,我省继续延续农民增收好势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29元,增速为6.9%,在全国排第3位。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下降3.5%。其中,畜牧业下降4.1%,林业增长13.4%,虽然水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3%,但是渔业产值达到了2.13亿元,同比增长21.16%,显示渔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全省设施蔬菜生产播种面积稳中有增。截至3月底,全省共有2563栋闲置温室提前恢复生产,新增播种面积3.3万亩、达到8.5万亩,同比增长7%左右,产量14万吨。
同样是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量增长1.1%,生猪出栏量下降17.3%,牛出栏量下降4.5%,羊出栏量增长4.3%,家禽出栏量增长4.2%。
面对这样一组数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北伟评论说,从一季度的数据上看,农业的发展指标是最好的。这也体现出吉林省在农业方面的实力。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总书记来吉林视察提出吉林省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
他表示,从一季度的整个指标来看,我们农业生产这一块开了一个很好的局。我们现在正处在春耕播种阶段。农林牧渔几个产业相对来讲都出现了一些好的指标。比如,生猪存栏量在增加,虽然出栏量略有下降,因为这个出栏量受养殖周期的影响,但是从整个的畜牧业发展来看,其实是很好。包括林业、渔业的指标都很不错。粮食这一块应该说,我们有很多积极性的指标,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证和促进春耕生产进行,保证今年粮食稳产高产。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备春耕生产工作,奋力实现粮食生产良好开局,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正常年景粮食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为确保粮食稳产高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大田播种已掀起高潮,预计5月10日即可完成大田播种。5月底前基本完成水稻插秧工作。
今年的备春耕生产是在一边战疫情,一边保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物资供应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制定出台《进一步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及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以2019年为基数,向市县下达粮食播种面积指导性指标,并在粮食安全责任制中提高考核权重,作为产粮大县奖补项目的主要参考依据,要求各地无论怎么调整种植结构,都不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据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调查数据:2020年全省粮食意向种植面积预计8502.2万亩,同比增加34.8万亩。
未雨绸缪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安排。加强多部门沟通会商,科学研判农业灾情发展趋势,提前对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应对准备。针对吉林省十年九春旱的实际,立足抗灾夺丰收,提前做好抗旱水源、人工增雨等准备,加强土壤墒情监测,适时组织抢墒、造墒播种,力争春耕播种一次拿全苗。先后制定印发了《全省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和《全省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会同省气象局制定印发了《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全力防灾减灾夺丰收预案》,指导推进农业防灾减灾措施落实。
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赵新宇教授说,目前看,吉林省的农业受疫情影响较小,如何在疫情影响下,保证产业安全、农业安全、粮食安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处在粮食生产的前端,收获的季节在八九月份,所以整体趋势是稳定的。但是结构性问题很可能在后续的二三季度有所显现,我们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就整个粮食产业来说,是向好的。
在设施园艺产业发展上,疫情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支持蔬菜扩大生产。2月8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扩大蔬菜生产增加市场供应的支持政策》,明确在疫情防控期,对“在田作业温室挖掘产能”等6个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规定时限内,在田作业温室挖掘产能、闲置温室恢复蔬菜生产的,每亩补助3000元。
加强安排部署。1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抓好蔬菜生产努力增加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对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蔬菜生产、搞好余缺调剂等6个方面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开展技术服务。2月3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对疫情防控期间设施温室蔬菜和食用菌生产进行技术指导。
保障及时复工复产。2月18日,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明确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对全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及保障生产用工需求等9个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协调落实稳产保供各项举措。1月30日,省农业农村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转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的通知》,密切配合,紧密协作,联防联控,认真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全力保障运输畅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应有贡献。
2月13日,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扩大蔬菜生产补贴的实施方案》,对扩大蔬菜生产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补贴原则、实施办法以及工作要求作出进一步明确。
预计全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450亿元,比2019年增加5%以上。
此外,渔业生产效益持续增长。2019-2020年冬捕季,全省冬捕生产全面铺开,查干湖、月亮泡、哈尔淖、新立城等主要湖库通过渔业生产与冰雪旅游相结合,推进三产融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月全省冬捕生产完成水产品产量4265吨,同比增长16.98%。2至3月受疫情影响,水产品消费下降,渔业生产受限,渔业生产规模下降,全省各级渔业部门积极应对,组成专家组指导渔民加强渔业越冬管理,提早部署春季渔业生产,稳定养殖面积。
……
疫情之下,吉林农业交出了令人欣慰的答卷,凸显出农业大省的丰厚底蕴。对照中央“六稳”“六保”要求,吉林省将继续抓好“三农”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确保完成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粮丰农稳质量更优 ♂
粮丰农稳质量更优粮食连年丰收是“十三五”农业成就的集中体现。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如果用个通俗的说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就是要为全国人搞饭、为农村人搞钱、为城里人搞绿。近5年来,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粮食基础更扎实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我们种粮积极性很高。”看着丰收的稻田,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三垅村种粮大户易祖文脸上挂满了笑容。“前几年,春怕旱、秋怕涝。随着基础条件改善,如今渠相连、水畅通,农机下地更方便。”今年,他种植了130余亩水稻,预计亩产1100余斤。上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22.5万余亩,预计产量达2.14亿斤。
“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总产量站稳在1.3万亿斤台阶上,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近年来,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产需有余,自给率超过100%,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黑土地是最肥沃适宜农耕的土地,然而,“用多养少”使黑土地发生了严重的营养流失问题。为挽救黑土地,吉林省梨树县探索保护性耕作已有多年。“春天苗出得好,秋天抗倒伏能力还强。大旱年间,1亩地打粮高出普通农户200斤。”梨树县宏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闻镝说。秋收前,黑土地上玉米长势喜人,他感慨道:“以前这地板结严重,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米多了,一铲子下去能看到蚯蚓。”
东北黑土地保护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全国每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8000万亩以上。截至6月底,今年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338.5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54.2%。”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说,万物土中生,有土才有粮。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十三五”末,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乡村产业更均衡
如果说粮食是种植业的基础,那么生猪和奶业则是畜牧业的重点。“畜牧业的重点是稳生猪和兴奶业,稳生猪就是要在优化生猪生产布局的同时,支持发展规模养殖场,稳定猪肉供给;兴奶业就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全面振兴中国奶业。”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说,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目标是在畜牧主产省份率先实现现代化。
高温奶、巴氏奶、酸奶、奶酪……走在城乡市场里,产品种类齐全、市场供应充足,牛奶已成为日常消费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会长李德发说,“十三五”期间,我国现代奶业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1.4%,奶牛平均单产7.4吨,单产9吨以上的高产奶牛超过200万头,规模饲养成为奶牛养殖主力军,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挤奶。奶牛吃的是配方料,喝的是干净水,睡的是软卧床,分散养殖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产业升级的同时,新业态也层出不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说,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以人力畜力为主的1.0阶段,到能自如运用化肥农药的2.0阶段,到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3.0阶段,再到数字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的4.0阶段。农业4.0阶段的特点就是智慧农业,近5年来,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和物流体系逐步健全,农民动动手指、划划手机,就能搞生产、卖产品。
过去,原字号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关键是产业链条太短、融合层次太浅。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分析,要推动传统种养业转向高效农业,从“提篮小卖”转向现代流通。一方面,要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连前端。另一方面,要横向拓展农业功能,兴办“农业+”新业态,在农业中融入工业、旅游、康养、文化等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
农业发展更可持续
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鱼欢水清,近年来,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各地走红,全国推广面积接近35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充分挖掘生物共生互促原理,促进了稻田种养环境和土壤质量的改善。”2016年起,浙江大学农业生态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陈欣持续多年对稻虾共作开展跟踪调查。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由于鱼虾粪便等营养物质被循环利用,氮肥平均投入比水稻单作模式减少33.63%;由于鱼类捕食稻谷的害虫,农药使用量可减少50%以上。
今年6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1067.13万吨、141.49万吨、21.20万吨,比上一次普查结果分别下降了19%、48%、26%。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说,数字背后是我国农业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农业绿色发展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如今,绿色兴农之路越走越宽广,农业正在重回绿色的本色。
以化肥、农药为例,其为保障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施用过多也影响到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三夏”时节,山东寿光市一家农业公司的技术员董乐忠与一家养牛的农民合作社谈妥购买1000吨有机肥。这些肥料是用来种菜花的。两年前他开始用有机肥做底肥,复合肥使用量大大减少。没想到化肥减了量,蔬菜的产量并没少,品质也有了提高。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王久臣说,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在175个县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600个县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在150个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2019年我国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9.2%,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9.8%,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总体看,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3年负增长,有望实现到今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的目标。”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