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

2、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

3、中国农机企业发展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

4、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这4种能力缺一不可

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

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正式发布

2022年9月22日,在2022第十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期间,由钟祥市委书记周军作为主发布人,联合行业知名专家,共同发布了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

7a9a2687ca000aabac7b523b86b1081d.jpg

据周军介绍,中国农机产品力指数是其2021年提出,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专家团队研发,主要根据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农机产品的销量、售价和市场占有率综合计算得出。

该指数能够形成某一类产品、某一个区域、某一个企业,甚至某一个分档类别的产品力指数并排序,可按时间推移实时展现。

因创意源头在钟祥、首次发布在钟祥,因此中国农机产品力指数又称为钟祥指数。

d141c6685ab2a4a531873b9158b1c67c.jpg

发布环节,周军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副站长徐振兴、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姜卫东、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杨林、爱科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方文荣、中国农机院副总经理苑严伟、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信息部总监张华光和农业机械杂志社社长于帅对钟祥指数进行正式发布。

中国农机产品力暨钟祥指数,能够准确和详细的展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将为农机化政策制定提供较大的参考价值。

登陆中国农机院农机行业大数据看板系统、农机一键查小程序、农机新闻网等均可查看该指数。

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

中国农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差距还有多远?

资料图

早于2012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机制造和需求国,但毋庸置疑,我国农机的核心技术、制造水平、原材料、发动机、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商业与盈利模式等许多方面与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作为领跑世界100多年的美国农业装备产业,所形成的先进完善的管理与技术积淀是世界农机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对正在急剧转型升级的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我们从中应该学习什么?如何突破农机技术瓶颈?如何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管理制造技术?如何借鉴其商业和盈利模式?带着这些疑问,今年7月,我们实地考察了美国农业大省芝加哥的农机工厂、经销商、农场、畜牧场等,从中我们看到了世界农机发展趋势。

撩起美国农机制造业面纱

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业装备制造商之一美国,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农业制造水平。同时,美国又是许多领先农业装备制造商的大本营。国内不仅有愛科、阿拉莫集团、迪尔和沃尔蒙特等世界最富盛名的特大型公司,还分布着众多的中小型制造商。

许多大型海外制造商,包括英国凯斯纽荷兰,德国克拉斯,瑞士布赫工业法国爱克赛尔,英国JCB,日本久保田、林内Yamabiko、洋马等,印度马恒达,以色列内塔芬、瑞士TetraLaval国际公司等也在美国建有制造基地。要了解世界农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美国是重要的窗口之一。

威斯康星农机展,透视美国农机技术冰山一角

威斯康星农机展是芝加哥较为出名的农机展之一,有近300家企业参展。农机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产品丰富,大展无疆。因威斯康星州是美国农业和畜牧业大省,所以展会展出的产品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包括耕整地机械、拖拉机、小麦、玉米收获机和撒肥车等在内的农业机械,而且还有包括饲料搅拌车,牧草收获机、青贮收获机、草料运输车等在内的畜牧机械;不仅有包括多功能叉车、前装后挖等在内的工程机械,还有包括农药、种子、化肥等在内的农资产品。

即使看似与农机不沾边的种牛和种马展示、美国西部牛仔文化展示也成为他们农机展会里不可分割的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世界知名企业包括凯斯纽荷兰、约翰迪尔、克拉斯、克罗尼、库恩、久保田、威猛、薄田等均亮相展会。从参展产品中,我们领略了代表当今世界级水平的农机技术和产品。看到了世界范围内农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宽幅技术铧式犁工作幅宽已达到9m以上且可调幅,大型整地机具的工作幅宽已达到20m以上。

其二,高速技术耕地作业速度达到10~15km/h,播种作业达到8~12km/h,重点改善了高速作业条件下土壤结构恢复与作业部件的相适性。

其三,功能联合技术。不仅有多种形式部件构成的整体式联合作业机具,也有采用“组配”的方式将各自可独立作业的机具按照需要组成联合作业机组,以及采用分组悬挂的方式将不同机具组合,实现联合作业。

其四,机具与动力匹配技术。大型机具多装备有自动挂接、安全保护、电子监控装置及液压调整、控制系统,减少了与拖拉机连接、调整和排除故障等辅助工作的时间,提高了机组作业效率。

其五,驱动型机具技术。利用拖拉机动力输出的驱动型耕作机具,如驱动耙、震动深松机等,提高了作业功能和质量。

其六,工况自动适应调控技术。应用液压技术调整机具的工作参数,如作业幅宽、深度、部件的偏角和倾角等,以变换作业与运输状态、控制工作部件的状态和驱动土壤耕作部件等。

参观四大制造企业,解密美国农机制造业

为了全面了解美国农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先后参观了McFarlane(麦克法兰)、Miller(米勒)、AGbag和凯斯纽荷兰四家工厂。

McFarlane(麦克法兰)工厂,一个农机百年老店。该企业始建于1917年,是传承近百年的家族企业。农机经销企业起家,销售拖拉机为主,后来投身于生产耕整地设备。

目前,主要生产联合整地机,圆盘耙,深松机等,是美国重要的农机具制造企业之一,个性鲜明。

首先,材料质量有保证。这家企业不仅制造农机,还自己生产钢材,主要用于工程建设,同时用于农机具制造。这是为何他们的农机产品质量如此好的原因,从原料开始严格把控质量。

其二,大部分零部件属于自产件。农机具的关键部件基本都是自制,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其三,技术领先。他们生产的联合整地机拥有可调节液压系统,以便在遇到巨石时弹起,不会对机具造成损伤。其四,历史积淀深厚。该厂保留下来传承百年的传统机具制造技术,并经过历史的检验,具有深厚的制造基础。

Miller工厂(米勒),植保机械的代表。2014年于前年被凯斯纽荷兰收购收购了这家企业的高地隙自走势打药机业务,但他们保留了自己品牌。该产品具有大药量,和先进的液压平衡系统,以保证打药的精准度。

同时,该打药机为前置式喷杆,可以置换喷药头,已达到一机多用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有很强的市场推广性。该工厂中央设立了安装模板区域,所用配件摆放和安装的位置等相关培训在此完成,以此作为模板立在中央供工人们参考。

AGbag工厂,畜牧机械的代表。主要生产经营牧草青贮储存和打包机。该产品主要用于青贮饲料的储存以便于随时饲喂使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贮存时间,防止病除害。

目前,在国内市场为新型产品,但按照美国市场规律,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从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看,近年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随着苜蓿种植和青贮的农场越来越多,对饲料的保鲜要求越来越高,该产品在我国的需求潜力也将越来越大。

凯斯纽荷兰,世界第二大农业装备企业。凯斯纽荷兰以生产大马力段拖拉机闻名于世界。才参观他们的工厂时,我们发现以下特征较为突出。

第一,工厂建设采用交错式生产线,每个生产环节和主组装生产线相连。每个合成件的生产线都有配件准备区,有专门准备配件的团队,对每个配件进行检验后,按照每套设备所需配件的量和装配顺序将配件备好,以便组装团队顺利进行组装,组装结束后,将有质检员进行检测。

第二,严格的质检。生产的每个环节都进行质检,之后,再进行整机检测。出厂前,车间质检主任会选择2台设备进行彻底抽检,标出所有存在的问题。通过严格的分工系统,可以落实到出问题的配件和安装人员。每个车间就反馈回来的意见,都要做周终结,同时搞创新研发。

第三,工厂智能化管理。在工厂,我们参观了无人智能生产线,完全靠电脑控制、自动化作业。同时,我国目睹了运送拖拉机大件的机器人作业过程。

通过对以上工厂的参考,从中看到了美国农机制造冰山一角。

第一,高端品质是靠先进严格的管理练成的。高端品牌的不光要有严格和高精尖的技术和生产体系,而且,人员和质检管理更是关键。无论研发、设计、生产、检验各个环节的严密流程,还是工厂内部物流运输的机械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无论核心关键部件自制,还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管理理念,均诠释着一个道理:高端品质是依靠先进严格的管理锻造出来的,是靠精益求精的细节追求完成的。

第二,实行订单管理,控制市场风险。在我们参观的这几家企业中,均实行订单管理。譬如凯斯纽荷兰,主要生产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日产能20台。引导我们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市场不景气,订单少,产能无法释放,没有订单,他们是不会生产的。所以,他们实行了零库存。这点相比我国的企业,去库存成为每年企业必须承受的巨大压力相比,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精准农业装备发展前景广阔。凯斯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当前影响全球农业装备行业的关键因素是精准农业机械推进。在发达地区如美国、西欧以及巴西的大型、高效公司和农场,以软件为基础的精准农业产品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量,同时减少了投入,近年来销售大幅度增长。

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已经成为先进农机如拖拉机与联合收获机械机型上越来越常见的配置。大多数重要的制造商——包括愛科、克拉斯、凯斯纽荷兰工业公司和迪尔——提供专有的GPS相关技术。

此外,供应商如美国Novariant和Trimble导航公司提供与许多农机制造公司产品兼容的后市场选装件。这些系统可以辅助精准整地、施肥、收获、播种和作物喷药等,以及作业现场地图和自动化转向等。除了提供生产效率、产量、减少投入外,此类系统还具有环保优点,包括减少燃料使用和避免过量使用农药。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先进的系统将主要被用于大型农场,这样可以放大以前的小效益,也可调整较高的先进技术成本。

第四,拖拉机技术呈现全方位发展趋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美国拖拉机农机技术发展趋势,他们认为以下技术将成为农机未来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发动机匹配技术,低油耗、低排放和低噪声技术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二是负载换挡变速箱与自动变速箱技术。美国以变速箱为核心的传动系已经跨越了有级式机械传动系阶段,配置负载传动系统和无极变速液压传动系;

三是CANBUS总线控制技术。其技术应用已经扩张至包括变速箱、差速锁、前后桥、动力输出在内的整个传动链、液压悬挂调节系统、机载计算机系统,以及性能监测、显示于数据处理系统;

四是液压悬挂系统技术。电、液控制的悬挂系统在中、大功率机型上年得到普遍应用,除提升和下降位置,提升和下降速度,力、位及综合调节灵敏度等外,常规功能的控制均采用了旋钮式操作;

五是行走与转向技术。采用半悬浮或全悬浮驱动前后桥及超级电控转向前驱动桥技术和宽面大直径轮胎等零部件来提高功率传递效率,提高驾驶员操作的舒适性和转向灵活性;

六是人机工程技术。驾驶室技术方面,以低噪声、舒适性、清洁性、安全性和方便行为主要标志的人机学在驾驶室、座椅及操纵机构件技术上获得长足发展;

七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说电子控制技术已经贯穿整个作业机组,并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相关联。由最初在各个部件上实现独立功能向以标准化通信协议为核心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技术发展。

从现在到未来,美国农业装备产业展望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美国农业装备年度需求为240亿美金,占北美洲总量的86%。是世界第二大农机市场,仅次于中国。美国农业装备的高水平需求一是缘于可耕地面积非常大,二是农机平均规模也相当大。

这两个因素都促进了在大面积地块中具有较高效益的大型昂贵农业装备的使用。政府补贴和作物保险也是美国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有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收入,促进农机的销售并降低市场的循环效应。农业装备补贴对美国市场的影响有美国农业法案和美国农业部的规划所决定。

近年,农机销售保持低位运行,年度平均增幅4.8%。由于2007~2008年经济衰退,造成农机购置推迟,从而带来了2011~2012年市场能量的释放。此阶段的销售增量虽然助推了同期农业产值,但抑制了2013年之后的农机增长机会,因为许多农户刚刚投资与新设备,还没有财力或兴趣采购更多的设备,除非当前的设备继续更新;更新通常在购新机后8或9年才出现。此外,技术进步推进了农机效益,是农民在播种机与施肥机等充分的田间管理新设备上投资减少。

农用拖拉机是美国最大份额的农业装备市场,年销售额为83亿美金,占全国总量的1/3。收获机在过去10年,增长迅猛,主要是大马力联合收获机械。牧草、播种、施肥机械的需求量过去十年间低于平均增幅,特别是近两年,增长缓慢。犁、耕整地机械、畜牧机械市场略好。

由于2011年~2012年进行了大量的新申报投资,这将预示未来5~10年的需求利好,因为通常这些新机在购置8~10年需要更新。此外,农户将继续采购大量专业设备作为先进农业技术的补充,从而进一步促进销售额增长。

对技术先进的精准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促进增长,新技术带来的较高产量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这些好处,因为它会导致较低的商品价格,从而减低农业收入,并对未来农机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尽管销售增长低于平均值,农用拖拉机将继续占据最大农机需求份额,2018年将超过市场总量的1/3以上。收获机械仍将成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销售增幅将超过5.3%,到2018年将达到71亿美金。

这种增量得益于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机收土地,加上技术进步因素,都将推动价格增加,相对于农业附加值来讲,也推动了农机集中使用。对犁与耕整地机械需求的增长将受到目前正在开发环境友好型犁地技术的刺激。

播种与施肥机械的销售增量低于平均值,因为相当根深蒂固的农艺思想限制着保护性耕作和免耕体系所倡导的昂贵、专业播种机械的使用。畜牧和其它农业机械供应商将受益于专业机械效率日益增长即小众农机市场,因为这种设备生产商能够在制衡价格方面有更多话语权,从而刺激销售的增长。

以洪荒之力,推动中国装备产业升级

如何从美国先进的农业装备制业中汲取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我国的农业装备技术、管理和制造水平,是我国农机装备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中国农业装备从现在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目标:农业装备构建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国产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90%以上,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和采棉机等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30%;变量施用技术产业化,化肥和农药有效利用率达到40%;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和可靠性关键技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分别提高至250小时和60小时。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以洪荒之力,多管齐下,推进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全面升级。

首先,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美国农业装备突出特点表现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这就要求我国农业装备产业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其次,实现重点产品的技术突破。美国大型农业装备产业早已是成熟的产业,其农业装备产业的高端路线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农业装备首先要在大型高端农业装备领域实现突破,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新型高效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械、精量植保机械、高效能收获机械、种子繁育与精细选别机械、节能保质运贮机械、畜禽养殖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将成为我们高端产品重点突破的产品。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加大自主研发的同时,还要通过世界先进技术和重点产品的引进、消化和创新,实现中国农业装备整体水平的升级换代。

再次,以创新为基点,提升竞争力。我国农机与美国农机在技术、管理、工艺、材料、自动化、智能化、发动机等许多关键领域存在较大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就必须启动创新这台行业“发动机”。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标志性的高效、智能、节能环保高端重大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为重点,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在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同时,以龙头骨干企业为载体,搭建基于未来国际化发展的业务管理和运行平台,积极“走出去”,切入全球农业装备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搭建全球营销服务网络体系,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逐步形成品牌优势,全面提升行业水平。

总之,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关乎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只有瞄准高端农业装备的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技术难题,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才能逐渐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专业化。

只有以发展先进适用、低排放、低污染、高能效、高效率的环保型农机产品,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才能推进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才能促进农业装备产业升级,并迈向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强国。

中国农机企业发展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农机企业发展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

中国农机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农机企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逐渐得到了提升。例如,一些企业如中联重科、玉柴等在农机生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另外,政府的支持和投资也为中国农机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中国农机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中国农村市场的规模庞大,但是农民的购买力相对较弱,因此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由于农业机械生产和销售的周期较长,企业需要面对较高的资金压力和管理成本。最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农机企业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来提高竞争力。

中国农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且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中国农业机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把它

发展机遇 

中国农机企业面临着许多机遇,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机化的政策,为中国农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契机。 

二是农村市场的广阔。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机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市场开拓,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是国际合作的机遇。中国农机企业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农机企业的合作,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四是科技创新的机遇。农业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农机设备的效率和农业生产的水平,为中国农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农机企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但也需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 

湖北

面临的挑战 

中国农机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产品结构、销售渠道、资金压力和市场需求等多重挑战,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技术水平不足。中国农机企业与国际领先企业在技术水平上还有一定差距,缺乏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这使得企业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第二,产品结构单一。目前,中国农机企业的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和多样化产品,难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第三,销售渠道不畅。农村市场消费者群体分散、营销渠道单一,销售渠道不畅,限制了农机企业的销售和服务能力。 

第四,资金成本高。农机企业需要大量的研发和生产资金,而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对于农业机械行业的支持还不足,融资成本较高,使得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五,农民购买力不足。目前农民购买力相对较低,很难承担高成本的农机设备,这也限制了农机企业的销售规模和盈利能力。 

面对众多挑战,农机企业需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拓展产品线,提高销售和服务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对农机企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推动中国农机产业的快速发展。 

卡洛斯

未来发展战略 

首先是技术创新。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高端智能化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是拓展产品线。拓展产品线,加快差异化、专业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扩大产品覆盖面,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加强与经销商、农民合作,提高售后服务质量,提高销售和服务能力,提高客户满意度。 

还需提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还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广品牌和产品,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国际一流的农机企业。 

应重视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注重环保和节能,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中国农机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产品结构、销售渠道、效率提升、国际化发展、合作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这4种能力缺一不可

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这4种能力缺一不可

中国农机企业的国际化梦想,无时无地都在。就连很小的企业,都在进行出口业务的规划和运作。

当然,在中国还不乏一些专门做农机出口业务的小公司,干出名堂的很少,更多的是扰乱国际市场,为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徒添困境。

那么,中国农机企业如何国际化呢?笔者认为,至少先把国内业务做扎实,并且有足够的人才,有自己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之后才是和世界顶尖高手过招,成长为令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把国内业务做扎实

国内是大本营,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当然,如果说真的有天生的国际贸易公司,能够成长为国际化的大公司,笔者觉得这是万中无一的事。

做好国内市场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内市场本身不小,能够做出一定的体量,有了一定的体量,才能够支撑发展海外业务;二是国内市场并不简单,如果连国内市场都应对不了,比如大马拉小车等问题,到国际上更为复杂的贸易规则下,会更吃力。

那么国内业务做到什么程度可以国际化呢?笔者觉得这并非定数,在公司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筹划国际化的事,逐步了解并开展海外业务。

要明白一件事,我们到海外开展业务,并非单纯去卖产品,而是在公司及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这是未来成长的基础。

并不是说,国内市场不好做,到海外看看有没有机会。越是这样做的企业,越很难有好的发展,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样。

有一位曾经在某大型农机企业当过老板的人告诉笔者,未来海外业务要做到整体业务的一半,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国际化公司。虽然笔者不是完全认同,但他这样说,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总体来说,扎实做好国内业务,是走出去的前提。

突破人才关

人才匮乏是当前阻碍农机行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单从学历上看,农机行业机构稍高,农机企业从业人员次之,农机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群体较低。即便是学历较高的行业机构,本科以上人员也不多,并且很多学历高于实际能力。

虽然学历并不是能力的唯一凭证,但说明了很多问题。

农机行业艰苦、没有面子,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到这个行业来工作,甚至倒逼很多农业类院校改专业名称。

而这还只是基本的人才,要到更高一层的精英,也就是可以带领小团队完成艰巨任务的人,就更是难找。笔者发现,能够很好地运用外语直接获取世界前沿信息的人,更少。再说具有掌控企业发展和技术发展脉搏的专家,几乎没有。

实际上,人才可以通过自身培养获得,也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的模式引进,这在跨国巨头中早已运作成熟,中国的企业还基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不过,中国农机院在院长王博的大胆创新下,首次在国有农机企业中引进了职业经理人,这一大胆尝试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可以引进更高端的国际化人才。

有人说,因为农机行业收入低,所以人才不来。那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因为农机行业人才匮乏,所以整体收入低。

如果想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没有国际化的人才,恐怕也是道长且阻。我们的农机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有所斩获,需要有更多的人成为尖端人才,也需要有更多的人,能够驾驭更多的尖端人才。

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谁没有两把刷子”。这和上述所说,在某一领域不可替代是一个道理,就是要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

为何要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

因为,如果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意味着越是铺的摊子大,越危险,越容易瞬间崩塌;同时意味着,你做的是低价值和高成本的生意。当然,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也意味着资源配置的严重浪费。

举个例子,之前我国农用车行业非常火,全国几百家公司,都觉得自己有做第一的能力。而最终到了拼价格的时候,大家都力不从心,还有行业组织出面协调大家要价格自律。当时农用车质量和技术含量,大同小异。

但通过充分竞争后,为何只有时风和五征胜出了呢?因为这两家企业在农用车领域打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五征将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拉开了差距;时风呢,通过严格的精益管控,使成本降低到一个新的档次,也拉开了差距。

再举例小四轮拖拉机,当年流行一句话:谁做第一谁死。“各领风骚三五年”就是从那时候流传出来的。这种现象一点也不夸张,先后有潍坊、新乡等做第一的企业,确实倒掉了。为何如此?他们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味摊大饼,风险越聚越多,不死掉才怪呢。

那么,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核心业务呢?笔者认为,一切要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农业机械不同于别的机械设备,是因为农业机械面对的客户群体以及他们面对的工作环境,具有特殊性。

这个从终端用户需求出发,包含了对产品质量性能的需求、对技术升级的需求、对售后服务的需求,还有人情关怀、经营风险支持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做适应市场的开发

做适应市场的开发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产品策略,二是一定要到发达市场去竞争以提升能力。

如何切入发达市场竞争,笔者一直推崇久保田的国际化做法,特别是产品国际化的道路,久保田走的很坚实,也很巧妙,可以说是用最小的代价,做到了最大的产出。

要想成为国际化公司,或者要想快速提升能力,到发达市场上去竞争,是最好的方法。就像你想成为高手,整天和一帮很弱的人过招,可能再努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功夫熊猫》里有句台词很经典: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永远也不能进步。

曾经有人提出,到发达市场收购一个公司,带着先进产品回到中国销售,用高端产品打压低端品牌,一定会大获全胜。笔者只能说,想法是好的,但没有考虑市场阶段的适应性。就像爱科不会拿芬特产品到中国销售一样,利润不足以支撑销售、服务等成本。

无论是爱科还是克拉斯,他们针对中国市场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利用国际化资源,设计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直接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如爱科开发的T5和克拉斯的D370收割机。

其实,约翰迪尔在进入中国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依托天拖铁牛产品的改造作为主要赢利点,在佳木斯的联合收割机业务同样如此。

他们也引进先进产品,但只是作为引领性技术的试验田,不断在寻找适应区间。我们的企业无论到哪里去开发市场,希望也能遵循这一原则,即做适应市场的开发。

比如到欧洲市场,我们就要开发出适应欧洲竞争优势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低价。可能前期没有能力自己设计产品,可借鉴久保田的做法,寻求设计公司的帮助,有了一定市场空间后,再通过自主培养或者收购的方式,获得后续发展的业务模块。

最后还是那句话,国际化大公司里,应该有中国本土农机企业的一席之地。

"农机企业国际化重新思考"系列报道发表完毕,完整内容将刊登在2019年10期《农业机械》杂志,欢迎订阅。

标签:农机   企业   中国   技术   产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