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

2、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3、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的“守望者”

4、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

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

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

无人机植保,俗称“飞防”,因其作业效率高、喷洒效果好、隐性成本低等优势,近年逐渐在植保机械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相较于人工植保,一台飞机效率相当于普通人力的60倍以上,其通常采用的雾化喷洒方式更可节省30%以上的药用量和90%以上的水用量。

不仅如此,飞防作业让飞手、农民都尽可能远离农药,也降低了他们中毒的风险。大大减缓了近年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连年流失,农药、化肥利用率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等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无人机植保服务究竟该收多少钱呢?按照行业惯例,根据作业无人机类型、农户的喷洒需求、农作物、农田复杂程度、市场空间等不同因素,植保无人机喷洒服务的报价往往不能一概而论。

分析:无人机植保服务该如何定价

1 作业无人机类型

植保无人机有众多维度的区分。多旋翼、单旋翼、固定翼,油动、电动,手动作业、自动作业,GPS定位、RTK定位等等。不同类别的无人机,作业效率、喷洒效果、智能化程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异,其作业报价也与之相关。

2 喷洒需求不同

按照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用药品种不同,农户会对喷洒效果要求不同。病虫害情况轻微或某些防治工作,飞行速度可以达到8m/s以上;反之如果病虫害较为严重,农户要求施药效果足够好,无死角、不漏喷,飞行速度可能需要下降到4m/s甚至更低。

另外,植保无人机定位性能良莠不齐,所以一般作业需要在田块边缘画出几米的安全边界以防炸机,作业时安全边界部分喷洒不到,有些农户对边缘地区喷洒不作要求,但许多农户会要求扫边作业,扫边需要精准的控制,且风险较高。对于飞手来说,飞行速度的降低、扫边作业的加入,会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也影响到每天的收入情况,所以单亩作业的报价也会随之提高。

农田边界普遍种有防风林,植保机需规划一定距离为安全边界以防撞树

3 农作物不同

飞防作业,现在大多针对大田作物为主,少数厂商的飞机可以作业丘陵地形的果园。针对大田作物,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喷洒难度也不尽相同。

水稻田水面反射大,对无人机的定高及飞手的要求相对较高,玉米地等高杆作物往往需要自动化作业且高杆对穿透效果要求更高,如果不考虑病虫害程度及用药情况,这类作物的飞防服务费用往往高于棉花及小麦等;针对丘陵地形的果树,因果园海拔落差大、果树普遍较高等问题,如果按照大田的方式直接覆盖性喷洒,往往效果得不到保证,于是一般逐棵果树作业,每天效率仅有几十亩,单亩服务价格必然水涨船高。

大田作物作业价格:8~15元/亩不等;

果树作业价格:25~40元/亩不等。

4 农田复杂程度不同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率相对较低,农村田块面积大小和质量参差不齐,小到几分地,大到数百亩。有些农田规整且一望无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田;有些农田则歪歪扭扭,电线杆、横拉线络绎不绝。这些因素对飞防作业实施的难度也有很大区别,规整大田对飞手、飞机的要求相对较低,作业效率能够尽数保证,单价相对较低;未流转的小田,涉及到频繁的转场,且对飞手、飞机的要求相对较高,效率直线下降,单价则较高。

中国土地流转率还不高

5 市场空间不同

学过经济学的朋友都清楚,产品服务定价除了与成本挂钩,很大程度上还与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空间有关。如果供过于求,是买方市场,价格降低;供不应求,则为卖方市场,价格上涨。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各省份地区种植的作物、病虫害的类型都不尽相同,植保服务的体量和需求也千差万别。

某些省份可能仅需要数百台植保无人机作业便可满足需求,价格则较低;但另有某些地区每年光政府统防统治工作都有上千万亩次,便需要大量的植保无人机服务,但飞防服务的供应又十分有限,价格也会相对较高。

某门户网站称,2016年是植保无人机爆发元年,经粗略测算,按照中国20.25亿亩耕地,每年病虫害防治规模超过86亿亩次,市场规模超千亿元。无人机推进了飞防行业的兴起,创造了数万“飞手”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催生了许多飞防服务平台。

据笔者了解到,当地水稻田,如果请人工喷洒,效率低下(20~30亩/天),价格也要去到10元/亩左右,关键是植保旺季往往请不到人来干活,价格水涨船高也很正常。无人机喷洒效率一天相当于60个人力同时作业,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高密度解决植保需求,价格至少不应低于传统人工喷洒,市场合理价格一般在8~15元/亩左右。

植保作业定价需要考虑农作物类别、病虫害程度、用药品种、飞行速度、喷洒方式、地形地貌、田块大小、转场效率等,定制化的需求导致价格差异,飞手往往需要在作业现场与农户协商确定合适的作业价格;正如看病就医,同样是感冒,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使用效果不同、价格不同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对于农户和病人来说,飞防作业和医生看病一样的性命攸关。

飞防防效一旦出现问题或打出药害,轻则影响收成,重则绝产绝收,老百姓忙活一整年投入全部的精力财力可能瞬间化为乌有,风险成本极大,农户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大多都愿意在植保效果上求好而不贪图便宜,更看重效果。如果飞防平台在不甚了解飞防真实需求的前提下,定了一个所谓低价,让飞手抢单作业,飞手也可能会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去完成作业,这样植保效果能否得到保证便不得而知了。

虽说,高价不等于高质,低价不等于低质,但市场价格与服务质量之间永远是有一个合理匹配的,不然就不会有人继续待在一个亏本的行业里面,所以低价产生低质的概率一定是更高的。中国农业,普遍进入高投入、低利润的环境,飞防业也一样,虽说刚刚兴起,但实则并没有所谓的暴利期,厂商和飞手所赚的每一块钱都是辛苦钱。

低价竞争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但在植保行业试错成本太高。

首先田间作业多少要经历烈日下测地,星夜飞防,蚊虫鼠蚁、农药毒害等等,经年累月你也看不见几个白白净净皮肤完好的植保队员;

其次,飞防疏漏带来的减产绝收等后果最终大多都会落到农户身上,当一切真的发生,他们除了用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抹一把辛酸泪,又能做得了什么?

植保飞防才刚刚开始,其困难程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难,我们希望每个人从行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把防治效果放在第一位,保证飞防质量,探索更优的飞防植保方案,合理定价,不扰乱市场价格,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分类改造盐碱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 ? ?仓廪实,天下安。    

  “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研究制定盐碱地综合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分类改造盐碱地”。

  金秋时节,本报记者深入盐碱地较集中分布的环渤海地区、东北松嫩平原、内蒙古河套灌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看各地如何根据不同盐碱区的特点,开展盐碱地改良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开发利用等,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从今天起,记者调查版陆续推出“盐碱地综合利用”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干硬的土地上,有的泛着白花花的盐渍,阳光下有些晃眼。不少地块板结有裂缝,踩上去坑坑洼洼的。这是记者在秋日见到的盐碱地的样子。

  赶上一场雨,它又变成另一番模样:黄蒙蒙的土地,又软又黏,踩上去既打滑又沾脚。车陷进泥里,3个人一起推,脚陷进去半拃深,还是使不上劲。

  这样黏重的地能打粮吗?

  从渤海之滨到嫩江之畔,从河套平原到天山南北,穿行河北、内蒙古、吉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四省区八县市采访,绿油油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黄澄澄的稻谷不时可见,丰收的景象令人欣喜:远望是米粮川,近看脚下泛着盐渍的田间小道,不难发现这曾是撂荒的盐碱地。

  “盐碱地种出优质稻”“养出了大个虾”“长出80多种植物”……调研过程中,从一句句充满喜悦的话语中,记者切身感受到:科研成果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盐碱地里产出了更多中国粮。

  环渤海地区盐碱地——?

  变以水压盐为“适盐用盐”“以盐制盐”,因地制宜构建分区分类增产增效模式

  村里的深水井关停了。这让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刘八里乡李家庵村村民李振宇颇为感慨:“过去,深水井是庄稼的命根子。”    ?

  望着一张环渤海地区农作物需水量和降水量分布图,记者方才体会这话的含义:当地小麦、玉米两季作物全年需水量约800毫米,年降水量却仅480至550毫米,且分布不均,七成集中在7至9月。

  干旱缺水,蒸发量大,盐分随蒸发聚集地表,造成环渤海地区部分土壤盐碱化。“以前种地,缺水了就抽深井水,既为灌溉,也为以水压盐,阻止盐分向地表聚集。”李振宇说,“那时,种一季小麦要灌5次水,每次每亩耗水量超过50立方米。”

  “以水压盐,淋洗了地表盐分,改善了作物生长条件,也造成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南皮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子良说,这些年,国家在河北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深井水灌溉在当地渐成历史。

  不再抽深井水灌溉压盐,盐分会不会重新聚集地表?一处洼地,解了记者之惑。这片洼地原是一个废砖厂,如今是个大水坑,集满一个夏天的降雨,也滋润了南皮县曲庄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培庚流转的600多亩农田。“一季小麦,一季玉米,都用这水灌溉。”张培庚说。

  “别看水浑,盐碱土含有的矿物质融进了水里,能增加作物籽粒的矿物质含量。”张培庚称它为“微咸水”:经过一个冬天的沉淀,坑塘蓄积的雨水通过与浅层地下咸水水体交换,盐分达到约3克/升,虽高于淡水1克/升的含盐量,但不会危害作物生长。

  “现在只在小麦拔节期浇一次水。”张培庚解释,这样浇水,一举三得:让作物耐受有限的盐分,又在生长关键期得到灌溉;在开春蒸发最强的时候浇灌,以水压盐,随后利用夏季降雨,充分淋洗微咸水灌溉留在地表的盐分;微咸水的调用,有利于降雨渗入地下,起到淡化浅层地下咸水、控制地表盐分的作用。

  “过去是井灌井排、以水压盐,现在利用盐碱地浅层地下咸水资源丰富的特点,‘适盐用盐’‘以盐制盐’。”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站长孙宏勇介绍,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约1200万亩的中轻度盐碱地推广利用微咸水灌溉等技术,相较2012年,平均每亩节约淡水60多立方米、增产粮食100公斤。

  对中重度盐碱地,怎样利用?记者从南皮县一路向东,先后来到沧州市所辖的黄骅市、海兴县。

  黄骅市距渤海30多公里,地下咸水含盐量更高,土壤盐碱化程度更重。沟塘里,“微咸水”变成了“重咸水”,盐分超10克/升,一灌溉作物就枯了苗。黄骅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忠合介绍,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了50多万亩的耐盐碱旱作小麦,平均亩产约500斤,“产量虽不到正常耕地的2/3,但售价高出一截,因为小麦施用化肥少,绿色无污染。”

  在海兴县,一些重盐碱荒地种庄稼曾颗粒无收,如今搞起水产养殖和生态畜牧业。“天然的地下咸水,正适合海虾等生长。重盐碱地种庄稼不行,一些耐盐牧草却能成活,适合发展生态养殖。”海兴县副县长李兵介绍,目前全县水产养殖业年产值2.15亿元,带动1.5万余人就业;畜牧业年产值16亿元,带动5万余人就业。

  打开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示意图:在环渤海地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节水优质农产品带、盐碱生态草牧业带、沿海生态保育带。2013年4月,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科技部、中科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天津共同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针对环渤海地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和1000万亩盐碱荒地,构建分区分类增产增效模式,已实现2020年比2012年粮食增产100亿斤的目标。

  “我们根据不同区域水盐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综合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孙宏勇说。

  松嫩平原盐碱地——

  培育耕层、以稻治碱,河湖连通、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优质稻

  田间的微风,裹挟着泥土的清新。秋风吹过压弯了腰的稻穗,稻浪起伏。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告诉记者,这片6700多亩的稻田里,不少是他种的中晚熟品种,生长期长,产量高。记者不禁疑惑:一些稻穗根部泛起白色盐渍,显示这里曾是盐碱地,种稻已是不易,为何还能高产?

  受季节性降水不均等影响,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盐碱地是东北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白城,又是这一分布区的典型代表。

  高产稻何以种出?

  答案藏在田间。抓起一把深棕色的泥土,土质湿润疏松,可见团粒状颗粒,完全不同于先前见到的盐碱荒地。“下面是盐碱,上面是沃土,我们在地表培肥了10多厘米厚的耕层,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蹲在田头,任志国聊起实施多年的“以稻治碱”技术。

  先淡化表层盐分,每年春季插秧前放水淋洗地表盐分;再肥沃耕层,秋收后旋耕翻耕,秸秆粉碎还田,提升土壤肥力——从2008年成立合作社,坚持10多年培育出这10多厘米厚的耕层,任志国最深的感受是:“向科技要粮潜力大。”

  合作社成立的头几年,受制于技术,任志国和社员们只能种盐碱化程度轻的“好地”,对程度重的“望田兴叹”。这些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和县农技人员上门,传授他整地、翻耕、培肥全套技术,也送来多种耐盐碱水稻品种。“地力培肥后,我们按专家的方法育苗、插秧,每公顷地产出中晚熟水稻超1万公斤,我们管它叫‘吨粮田’。”任志国说。

  答案还藏在水里。把手伸进水田,晃几下,手心感到一股舒适的温凉。“这水来自嫩江,水温比过去灌溉用的深井水高。”任志国说,中晚熟稻生育期长,开春后就要育苗,5月初就要插秧,合适的水温更利于秧苗生长。

  多年来,随着引嫩入白、引松入长及大安灌区、松原灌区等供水工程的实施,松嫩平原大片农田得到灌溉。2013年起在吉林西部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又将一个个湖泡、坑塘串点成线,涵养了生态,也连通了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

  “按照‘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以稻治碱’说到底还是‘以水治碱’。”任志国说,“没有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持续投入,就没有这成片的水稻田。”

  镇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明介绍,全县305万亩耕地中,半数以上为盐碱化耕地,通过多年来“以稻治碱”,今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55万亩。

  一条嫩江,引来高产田,也引来优质稻。在嫩江下游的大安市联合乡万福村,爱好摄影的圣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千士递给记者一台长焦相机。拉近焦距,可以看到金灿灿的稻田里,不时闯进多种飞鸟。王千士在旁如数家珍:“苍鹭、白鹭、东方白鹳……每年深秋候鸟迁徙时,都会来稻田做客。”

  在这片曾经的盐碱地里,王千士种上了绿色有机稻,不打农药,人工除草,水田里兼养鱼、蟹,“鲤鱼能吃虫,螃蟹生长过程中会换壳,换下的壳含有钙、磷等元素,直接还田,培肥地力。”

  在白城,记者走访了多家企业、合作社,有的推行化肥减量,有的发展稻蟹共作,有的利用牛粪还田实现种养循环,方式虽不同,认识却一致:变盐碱地资源劣势为产业优势,用生态的方式产出优质的稻米。截至目前,白城市有25种水稻品牌获有机产品认证,“镇赉大米”“大安大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镜头里,几只候鸟正啄食稻谷,王千士并不在意,“珍惜这好生态,才有这好稻米!”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

  坚持系统思维,变单纯改良盐碱地为“留、用、改”结合,采用科学灌溉方法,解开次生盐碱化症结

  坑坑洼洼的地面,踩上去有些硌脚,地表的裂缝纵横交错,“织”成了一张网;呼呼的风,把这干燥之地刮得更干燥了。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荣义村,一片盐碱地颇令记者不解:为何这块地不跟周边盐碱地一同改造?

  “五原县地处河套灌区腹地,因地势低洼,周边地下咸水都往这里汇集,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而这一带处在地势最低点,我们专门留出来供土壤自由呼吸。”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二珍介绍,县里在改造盐碱地过程中专门留出10多处这样的“生态涵养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运动规律,腾出难以改良的洼地供地下盐分汇集,保留土壤原始生态,也降低其他区域改良难度。

  折射盐碱地治理理念之变的,除了“留”,还有“用”。

  不远处,十几个干涸的坑塘里,泛着白花花的盐斑,摸一摸,像结了层“痂”。荣义村村民李忠义却把这儿当成宝——今年初,他在这里流转了120亩地,利用地下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

  “都是一斤17尾左右的大虾,买家抢着上门收。”刚刚完成捕捞、销售,李忠义清空塘里的水,正利用紫外线晒塘、杀菌,“用好了,盐碱洼地是致富宝地。”

  “过去,提起盐碱地治理,就是改良。”李二珍说,现在是“留、用、改”结合,注重遵循客观规律,强调绿色生态。

  李二珍说,现在之所以懂得敬畏生态,是因为以前吃过这方面的亏。黄河“几”字弯顶端是位于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得益于黄河水灌溉,这片土地特别肥沃。但常年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不合理灌溉方式,导致严重的次生盐碱化以及农业面源污染。

  “这里的特殊区位,决定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用绿色生态的办法改良盐碱地。”五原县水利局党组成员邬庚宝介绍,河套灌区西边是乌兰布和沙漠,南边是库布其沙漠,东端是乌梁素海,河套灌区成为阻止沙漠扩散的天然生态屏障,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

  对盐碱地,如何用绿色生态的办法“改”?

  行走在五原县的田间地头,远看路相连、渠相通、沟配套,近看又有奥妙:经除草、清淤后的排水沟,水流通畅,沟与沟相通,不再“只灌不排”;曾经的土渠加装了模袋混凝土等衬砌,防止水下渗流失。

  “过去大水漫灌,现在不能这样干了。”邬庚宝说,河套灌区全年农业灌溉引黄用水量约40.4亿立方米,其中五原县9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分配到乡、村、组、户,“拧紧农业灌溉水龙头,也就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的症结。”

  既节水,又增效。在隆兴昌镇义丰村一片850亩的玉米地里,一根根黑色管线伸进地头,根据作物株距设置的管线孔隙,将肥料随水输送至植株根系。义丰村党支部书记武云把这称为“滴灌驱盐”:在作物根系形成淡水层,提供养分,淡化盐分;肥水只汇集在耕层以下20厘米,不与深层地下水相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还能减施约一半的化肥。

  滴灌驱盐见成效。武云说,和五原县许多村庄一样,过去村里的七成耕地都种了更耐盐碱的向日葵,如今大部分地里种上高粱、玉米,增加了农民收入。

  义丰村种植结构之变,离不开政策和农艺措施的推动。武云介绍,2018年初开始,县里对包括义丰村在内的3个村实施5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农技人员上门指导村民施有机肥等降低盐碱,带大家平整土地、深翻深耕,一连做了好几年。

  结合盐碱地及中低产田改造,2018年起巴彦淖尔市持续开展控水、控肥、控药、控膜行动,已在河套灌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309.26万亩,累计减少化肥用量2.46万吨;实施以盐碱地改良为重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232万亩,推动渠、沟、路等高标准配套。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整体改造提升全市1100万亩耕地,其中包括484万亩盐碱化耕地,力争在河套灌区年产约54亿斤粮食的基础上,实现增产近50亿斤,相当于再造一座河套粮仓。”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斌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盐碱地——

  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阿热勒乡色日克都维村的田间地头,每隔二三十米,就能看到一个绿色薄膜覆盖的大包裹。村民艾麦尔艾力·巴拉提说,这里面是腐熟的有机肥,每年4到9月是堆肥高峰期,“农技人员说‘肥大吃碱’,真是这样,我家棉花地亩产提高了约200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山夹两盆”的地貌,形成封闭性的内陆盆地,全年干旱少雨:北疆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南疆不足50毫米,蒸发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这造成当地耕地盐碱化,也严重制约盐碱地改良——“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离开了水,如何去盐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副站长汤明尧说,南疆地区农村60%以上家庭都养牛羊,北疆也有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将产生的大量牛羊粪与粉碎后的秸秆等沤成有机肥还田,既能提升农产品品质,又能培肥地力、降低盐碱化程度。

  揭开肥堆上的薄膜,可见快要沤好的有机肥呈深棕色的团粒状,一颗一颗大小不一。“这些颗粒是宝贝,通过深翻掺和进盐碱土,原本紧致的土壤孔隙变大了,透气性也好了。”莎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胡瑞英说着,抓了一把攥在手里:滴不出水,指缝却有水渍。“将湿未湿,这样的肥刚刚好,既能提供土壤水分,又不造成颗粒粘连影响透气性。”

  这样“刚刚好”的肥,农技人员探索试验了3年。2016年4月,莎车县试点推广有机肥,县农技人员带着群众开展技术试验,对比土壤改良、增产等情况,尝试了十几种方案。“力争探索最好的技术,培肥地力。”汤明尧说,2019年10月起,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推广,年均施用有机肥超5800万吨,化肥使用量连续3年下降,让1000多万亩耕地盐碱化程度得到缓解。

  为弥补缺水的短板,中科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把研究重点放在耐盐植物的选种培育上。在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植物园里,80多种耐盐植物让记者目不暇接:几十厘米高的黄花补血草,直立在地上的盐爪爪,半人多高、开着红花的刚毛柽柳……有的用手一抓,手心竟沾上了白色的盐粒。

  “能沾上盐粒的叫泌盐植物,盐分在‘地表—植物’间循环,适合用作绿化。”田长彦说,他更关注“吃盐植物”,植物边生长边吸盐,可用作盐碱地改良。

  植物园不远处,一片400亩的棉花地即将丰收。“过去这里是盐碱荒地,我们种了3年的‘吃盐植物’盐地碱蓬,土壤盐分大幅降低,第四年就能种棉花,亩产700斤。”田长彦说。

  棉花地对面,种了400亩的盐地碱蓬。这种近半人高、秋冬季节由绿变红的植物,看上去不起眼,用处可不少:能作青贮饲料,蛋白质含量高;能做成生物炭,中和南方酸化土壤;还可直接作蔬菜,“炒菜不放盐,盐分纯天然”。

  田长彦在这里筛选耐盐碱的盐地碱蓬种质资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这两年我们团队每年给合作对象寄耐盐植物种子,在不同地区、土质试验改良盐碱的成效,至今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多个县区、团场示范种植。”

  胡瑞英也领到了种子,并分给莎车县的几个合作社,先小面积试种,“大伙儿都盼着,这些希望的种子能破土而出,在盐碱荒地上长出一片新绿……”

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的“守望者”

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的“守望者”

  7月18—19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在内蒙古阿荣旗举办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技术培训班。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副主任谢建华在开班仪式上指出,谋划和设计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一要突出规划引领,根据不同层次耕地质量监测的服务目标,综合考虑种植制度、土壤类型、质量等级等因素,科学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点,增强点位的代表性。二要建立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相配套的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特别要补充增加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团聚体、紧实度、生物指标等,拓展丰富监测内容。三要建立和完善信息调查、土样采集、样品检测、数据审核等核心环节的质量控制制度,强化规范操作,提高监测信息质量;建立耕地质量预警评价制度,及时预警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四要利用好、分析好数据资源,提炼好、总结好规律,摸准本区域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分析透耕地质量突出问题,研究全耕地培肥改良措施,为规划起草、项目实施、政策制定等提供基础支撑。

  谢建华强调,当前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重点,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突出统筹协调、突出区域特色、突出服务生产,分级编制好一个发展规划,指导耕地质量监测工作。二是打造“合纵连横”的监测网络体系,“合纵”即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连横”即与科研教学单位监测体系对接,实现各有侧重、协同配合,构建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功能完备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三是打造一批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构建“三区四情”监测模式,“三区”即自动监测区、耕地质量监测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区,“四情”即地情、墒情、肥情、环情,推进耕地质量监测向综合化、自动化、高效化、信息化发展。四是进一步修订完善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明确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耕地质量指标监测和指标评价标准等内容和要求。五是充分发掘和运用监测数据,每年发布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每五年发布耕地质量等级报告。

  谢建华要求,一要积极争取编办、财政等部门支持,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保护机构,明确各项职责。二要主动承担起耕地质量监测职责和重任,做到有责必履、履职必深,切实做好耕地质量保护的“守望者”。三要加快创新方式方法,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调查、监测和评价技术体系,探索构建多元建设和管理机制。四要加强体系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注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努力打造一支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体系队伍。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有效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
——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访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 董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日前公开发布,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的第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深刻阐明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系统制定和完善了加强农业基础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点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重要的是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孙政才说,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突出强调要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这些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孙政才认为,农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新要求。

  从社会发展要求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不断提高。

  从农业发展条件看,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科技服务严重不足等问题日显突出,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体制机制等支撑,全面加强农业基础的要求日益迫切。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内涵十分丰富,目标非常明确。在当前的形势下,十分重要的就是要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他表示,这事关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始终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是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将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为落实一号文件各项政策农业部门将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孙政才介绍说,农业部已确定,今年要力争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为此,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全面落实一号文件明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一定要把这些政策落实到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稳定发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巩固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核心产区,开发一批后备产区,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农垦大型粮食生产基地,落实生猪、奶业、油料发展扶持政策,切实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

  ——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强农民培训。加强良种、市场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服务业发展。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投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建设一批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将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所有农业县。

  ——加强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推进以非粮油作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发展。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为契机,全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此外,孙政才还表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服务要抓住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农民培训三个环节,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社会化服务的重点是健全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病害防控和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中介服务组织等。

  冰雪灾害没有改变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大趋势

  针对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孙政才表示,这次农业受灾为历史罕见,给灾区农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不仅影响当期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尤其是鲜活农产品供应,而且破坏了农业生产能力,特别是良种繁育体系、农业设施破坏比较严重。加上当前北方旱情、化肥供应、粮价信号等方面的问题,给今年春耕生产带来很多困难,也给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带来新的挑战。

  孙政才表示,当前是农业恢复生产和春耕备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农业部已印发《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安排意见》和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科技救灾、农产品市场供给6个实施方案,提出了农业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目标和抓好春耕生产的工作措施。

  在前期派出20个抗灾救灾指导组的基础上,最近农业部再次向全国派出13个督导组和50个专家组,分赴南方受灾和北方旱情较重省份,推动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工作落实,坚决打好抗灾减灾、春耕备耕、动物疫病防控三场硬仗。

  “现在,全国农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整体稳定,灾后恢复生产迅速展开。”孙政才说,从目前情况看,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全年农业生产的目标不能动摇,要力争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他表示,这次灾害再一次凸显了农业基础的薄弱,更加彰显了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农业部门将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确保把中央一号文件贯彻好,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标签:农业   盐碱地   耕地   质量   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