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

2、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4、宗锦耀:农机化带来“三个解放”

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

宗锦耀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规范程序 保障农机补贴阳光操作   3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农机补贴增加,企业喜中带忧》一文,报道了一些农机企业遇到的农机补贴资金结算周期过长、占用企业资金的问题,以及个别地方一些环节还存在乱收费现象。报道刊登以后,引起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对文中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

  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向企业承诺,坚决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乱收费,将加强监督,一旦查明事实,一定严肃处理。”

  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资金由去年的40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30亿元,为了确保这笔资金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农业部近期向各省派出11个督察组,督察补贴资金的落实和政策执行情况。“总的来说,补贴资金执行情况很好,促进了农机化水平提高,也拉动了农机工业的发展,做到了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政府得民心。”宗锦耀说。

  在农机补贴操作过程中,极个别地方仍然存在一些借农机补贴名义乱收费等不良现象。此前,农机补贴相关政策中已经明确,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推广机构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演示会、展销会、订货会。

  宗锦耀认为,由于农机补贴增加,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工作经费支出也相应增加,部分县级财政资金困难。“但各省都安排了专项经费,绝不能从130亿元补贴资金里打主意!”

  据了解,春耕期间,农业部将再次向各地派出督察组。

  为确保购机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广大农民手上,部分地区也加强了督察工作。3月24日,湖北省发出通知,紧急部署农机购置补贴专项督查工作。督察内容包括购机补贴程序是否规范,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工作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针对补贴资金结算周期长的现象。农业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快农机补贴资金结算进度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加快农机补贴资金的结算,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结算进度,让企业满意。”宗锦耀说。

  对于部分企业希望探索实行的农机补贴普惠制,宗锦耀认为,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实行普惠制的条件。“如果对所有农机企业和产品放开补贴,补贴资金仍然不足,而且容易保护落后产能。同时,中国的国情和农情决定了不能家家户户买农机。政府只能通过补贴来拉动农机化水平提高,不可能让政府花钱去‘买一个农业机械化’。”

  同时,宗锦耀表示:“希望农机企业利用农机补贴大幅增加的机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农民生产先进适用、价格实惠、质量保障、服务完善的农机具,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专门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在“第八届中国农机论坛暨第六届亚洲农机峰会”强调,作为农机人,应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系统把握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重大部署,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让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宗锦耀在峰会上作了题为“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的专题演讲。他说,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机械化要立足国情、把握基本方向、抓住关键环节、主攻重点领域,走出具有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作为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机械化也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我国农村人口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这样的国情决定,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与其他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要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支持为保障,解决好农机“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问题,充分调动农民购买和经营农机的积极性,坚定走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 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事实证明,实践探索出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可以兼容不同的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体制、生产力水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

  在谈到如何推动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时,宗锦耀指出,农业机械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基础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力量。

  发展农机化,一要适应农产品供求形势新变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发展多功能、经济型的田间作业机械,稳步发展设施种植、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方面的装备,加快农机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好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农产品品质提高、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为保障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物质装备支撑。

  二要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深刻变化,加快机械替代劳力步伐,推进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要适应农村体制机制新变化,大力创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体制机制,构建发达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要适应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新期待,实施好购机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出台更多扶持农机化的政策措施,加快机耕道、农机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监理、维修、培训体系,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五要适应城乡关系新变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增加投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振兴农机工业和流通业,繁荣农村服务业,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新形势赋予我们新使命,亿万农民寄予我们新期待。据有关部门表示,2009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大幅度增加,补贴机具的种类和涉及范围将明显扩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历史跨越,开辟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的广阔道路。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愿望。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宗锦耀: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备受社会关注。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话题专访了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

  “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可提高粮食产量14%”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有何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宗锦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例如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机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分别可节省40%的化肥、35%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粮食产量14%。例如武汉的如意集团使用高效鲜豆类收获机收获毛豆,效率为每小时10亩,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12小时工作的采摘量,每亩采摘成本15元,相当于人工成本的1/10,解决了出口新鲜毛豆采摘时间紧迫(注: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毕、2小时内入库加工)、用工荒等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目前的现状如何?

  宗锦耀: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农机工业科研、生产、开发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第二是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据2007年统计,我国农机制造企业总共约有8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大于500万元)1849家,能生产14大类、95小类、约3000多个农业机械品种,除特大型、尖端技术产品之外,我国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农业机械已经基本自给,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国经济周刊》: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有哪些特色?

  宗锦耀: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分别采取的是大规模机械化路线、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路线、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路线。但他们的共同点有三个:一是走资金和技术密集的路子,机具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二是农机一般只是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三是农户的投入能力较强,购买农机主要是农户自有自用,为自家农业生产服务。对于我国来说,农村人口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低、自我积累能力很弱,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

  在中国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解决好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亿万小规模农户生产的矛盾。我国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工具,这样的基本国情和生产状况决定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农机跨区作业是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

  《中国经济周刊》:改革开放以后,农机跨区作业在我国北方地区兴起,这是否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一个方向。

  宗锦耀:农机跨区作业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之后,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农机跨区作业是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有效地对接,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使高投入的大中型农业机械在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的土地上实现了高产出,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减少了机具的重复购置。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初步探索并形成了一条以“农民自主、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还存在那些问题?

  宗锦耀:纵观各国农业现代化历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我国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但装备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多三少”(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基础依然比较薄弱,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善;第三、农机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鉴定、推广、监理、维修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第四、我国农机生产企业总数近万家,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稳定,有效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钢材、柴油价格涨幅较大,致使农机制造和农机作业成本显著增加,也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农业机械化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宗锦耀:未来10到20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将处于中级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预计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5%,2025年左右将达到70%,即预期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可以完成农业机械化中级阶段的发展任务,进入高级发展阶段。二是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农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安全性进一步增强,农机具配套比进一步提高,逐步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机械化生产由粮食作物向经济、饲料作物拓展,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14.42,0.67,4.87%,吧)加工等领域进军。四是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财政力度将进一步增大,税费优惠措施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政府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引导下,农机跨区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机销售、作业、维修三大市场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加快。五是农机农艺不断协调。初级阶段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导致种植制度千差万别。进入中级阶段,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引领农艺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机农艺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共同促进和协调发展。

宗锦耀:农机化带来“三个解放”

宗锦耀:农机化带来“三个解放”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48.8%
去年“三夏”跨区机收为农民增收近110亿元



  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迈进的关键阶段,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的重要载体,带来了“三农”发展的“三个解放”,促进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推动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的深刻变化。

  一是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基本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局面。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009年我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8.75亿千瓦,同比增长6.4%。高性能、大马力、复式作业的农机具增长迅速,农业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过48.8%。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快速推进,玉米机收、水稻机收、机插秧等薄弱环节机械化取得突破,并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等扩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

  二是把农业从传统发展方式中解放出来,基本改变了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农业生产急需的薄弱环节倾斜,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小麦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每亩可节种3—4公斤;机械化深施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可减少损失3%左右。大型机械深松整地可使玉米亩增产100公斤;水稻机插秧亩增产达50公斤左右。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20倍以上。去年“三夏”跨区机收为农民节省人工费40亿元,减少粮食损失50亿斤,农机手纯收入26亿元,共为农民增收近110亿元。

  三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基本改变了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大大缓解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农机销售、作业、维修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预计达到1.3万个,农机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农机经营收入预计将达3800亿元。

  今天看来,农业机械化不单单是农业、农民、农村的事,也不单单是经济领域的事。近年来,中央财政农机补贴连年翻番,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拉动地方和农民投入360亿元,直接带动农机工业产值增加490亿元,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约1130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我国农机工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产销两旺,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3.3%,增幅在机械工业13个行业中列第一位。2009年全年农机工业产值同比增加20%以上。

标签:农机   农业机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