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

2、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

3、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4、人事劳动司司长:着力培养造就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

亳州:科技种药 富了农家

  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开辟第一块“药圃”起,亳州中药材种植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作为闻名全国的药材之乡,亳州近年来借力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种植,诸多乡村因发展中药材产业踏上致富路。?

  白芍+菊花 套种“黄金搭档”?

  菊花在亳州栽培历史悠久,亳菊是菊花中的珍品,与黄山贡菊、杭白菊、滁菊一同被誉为四大名菊。?

  秋冬季节,正是中药材收获季。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镇小奈村一块白芍套种菊花的农田里,一片片洁白如雪的菊花映入眼帘,小奈村菊花种植户段性才说:“我家今年在白芍地里套种了4亩菊花,目前已进入采摘期,按照市场行情,卖3万块钱不成问题。”据段性才介绍,白芍是去年种植的,按照白芍的生长习性,前两年以植株生长为主,后两年以根茎生长为主,所以在白芍种植的前两年,套种一些农作物并不影响白芍生长。?

  据华佗镇科技特派员郭士臣介绍,白芍地里套种菊花,并不影响白芍春季及夏初的正常生长,等菊花植株超过白芍植株后,时间就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这时候菊花的植株对白芍植株能起到保护作用。这种套种模式,被当地人称为“黄金搭档”。?

  种植菊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到收获都离不开人工管护,尤其到了采摘期,需要更多人手。“最近,我和村里几位姐妹一直在这里采收菊花,活不累,一天80块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村民徐秀高兴地说。?

  近年来,华佗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白芍、菊花等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全镇形成了药菜套种、药药套种、粮药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3万多亩。?

  “为提升菊花附加值,我们在扩大菊花种植规模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菊花种植、采摘、烘干、销售一体化发展,带动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华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谯城区牛集镇韩高楼村、十河镇位李村、谯东镇余集村……黄灿灿的金丝皇菊开成了一片“花海”,当地村民忙着采摘、分拣、晾晒、烘烤金丝皇菊,供应各地市场。?

  作为闻名全国的“药都”,亳州菊花种植面积7万多亩,美丽的菊花已成为当地农户眼中的“致富花”。该市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菊花种植,把菊花加工成花茶、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

  何首乌+玉米 一块地两种收益?

  冬日的午后,在谯城区芦庙镇王楼村一处田间,一辆大型挖掘机正在轰隆隆作业,一铲子下去,何首乌臃肿的根被挖了出来,10多位村民正忙着捡拾、剪根。?

  王楼村村民王玉侠种植何首乌多年,2019年成立坤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刚开始种植6亩,每年利润20多万元。4年前流转100多亩地,种了近百亩何首乌,中间还套种了玉米。”王玉侠说,目前何首乌已进入采摘期,预计今年亩均收益在1万元左右。?

  合作社不仅带动村民种植何首乌增收,还给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平时田管也需要人,采收时需要的人更多,来多少人都有活干。”王玉侠告诉记者。?

  60多岁的孟秀禾经常在合作社里打零工。“我自己家也种了几亩何首乌,收完之后,就在合作社里打工,每天能拿到90块钱。种何首乌加上打工的工钱,今年能收入好几万块。” 孟秀禾喜滋滋地说。?

  王楼村党委书记李伟亚介绍,该村有10700亩土地,其中何首乌种植占三分之一。村里现有8家中药材种植合作社,7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带动了50多人就业。该村年人均收入2万元左右,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100多万元。?

  “近年来,我们镇仅种植何首乌,每年可为药农带来6000多万元的收益。”芦庙镇党委委员张红艳说。?

  寒地藏红花 富了谯城农家?

  眼下正是中药材藏红花的采收期,在谯城区双沟镇闫庄村,紫色的藏红花开得正艳,种植户闫义德正带着工人采收。?

  藏红花,药用价值高,有“植物黄金”的美称。很多人以为它只能生长在西藏等高寒地区,现如今,在亳州的田野上,美丽的藏红花逐渐多了起来,已成为群众眼里的致富花、幸福花。?

  十年前,听说种植藏红花效益不错,亩均收益在万元以上,闫义德便试种了半亩地。达到预期收益后,他慢慢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已发展到30多亩。?

  据闫义德介绍,藏红花花丝烘干后将被销往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以及药厂。一般来说,第一年,一亩地藏红花烘干的花丝可达0.5公斤,第二年可达到1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算,一亩地可收入15000元。?

  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一家专营藏红花的商铺,商户李丹告诉记者,藏红花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煲汤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藏红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目前,国产一级藏红花的价格在每公斤14000元左右,特级货每公斤达到17000元,整体来看市场价格比较平稳。”康美中药网信息采集员肖玉杰介绍,谯城区双沟镇、十河镇以及周边河南省永城市都有人种藏红花。从亳州市试种的情况看,不管是土壤还是气候,都比较适合藏红花生长。?

  据悉,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以上。预计今年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22万亩,较去年增长1.58%;产值41.5亿元,比去年增长9.21%;标准化种植面积44万亩,比去年增长5.52%。?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经济时评)

? ? ? ?实践反复证明,护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质量,我们的饭碗就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必须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中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18亿亩耕地,是红线,是战略底线,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饭碗,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一方面,要坚决守住耕地数量红线。管住耕地数量,喊口号不行,搞变通更不行,必须扎牢耕地保护篱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

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有的地方自认为有搞绿化的“尚方宝剑”,没有湖非要占用良田挖个湖;有的认为不用18亿亩那么多,只要提高科技水平就行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

农田就是农田,必须管住耕地数量,加强用途管制,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

另一方面,要坚决守住耕地质量红线。提升耕地质量,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规划,因地制宜,统筹生态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农田必须是良田,必须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端牢饭碗的底气就更足。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提升已有明确的时间表,有了清晰的路径图。“十四五”期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根据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仍有不少中低产田,要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稳定提升粮食产能。

耕地稳,则粮食稳。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大国粮仓并非高枕无忧。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增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像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能轻言粮食已经过关了,必须把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牢牢抓在手里。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实践反复证明,护住了耕地、提升了耕地质量,我们的饭碗就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时代之问,也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个村庄的变化,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变迁。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浙江安吉开山采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变天地宽。如今,15年过去,安吉余村“不卖石头卖风景”,成为“安且吉兮”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余村代表的,是中国的绿色奇迹。这是发生在身边的改变:去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创下2013年监测以来的最低值,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43%。这是体现在发展中的数据: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提升到22.96%,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46%。这是被世界赞叹的经验: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1/4来自中国;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接连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中国向世界递出的“绿色名片”,既真实可感也影响深远,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到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为什么大?最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确立了价值导航。

  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为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指明出路;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把大自然当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系统,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有蓝图规划,也有具体路径;既有战略层面的认识论,也有战术层面的方法论;既有立足中国的长远眼光,也有放眼全球的宽广视野,指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破浪前行。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一两百年间逐步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集中显现。从这样的大背景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时代之问,也契合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顺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从政府到社会、从干部到群众的广泛思想共识。在国家发展规划制定中,绿色成为鲜明的底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中,经济和环保兼顾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自觉选择;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心里,天蓝水绿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已经确定时间表: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全国上下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创造更多生态治理的绿色奇迹,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人事劳动司司长:着力培养造就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人事劳动司司长:着力培养造就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三农”工作和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资料图

一、“三农”问题仍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集中地体现在农业、农村、农民上。

要着力解决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尽快补上城乡发展不平衡这块短板。

因此,党的十九大郑重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而设定的一个新目标,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体现了党中央深远的历史眼光,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们农业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付诸实施、落地生根。

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说到底,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多次对人才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时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农业部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部党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统领,注重改革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先后分两批组织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给予每名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连续5年的专项经费支持,打造了一支由300名杰出人才、3000名团队骨干组成的农业科技创新突击队。

坚持向基层倾斜,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一大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晋升正高级职称。在26个省(区、市)选取有价值观、有精神内核的先进典型村庄,建设了30个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初步建成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

会同中组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800余期,培训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及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等共8万余名,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大多数毕业生留在农村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鼓励地方把优惠政策与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挂起钩来。启动实施“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等资助项目,叫响了农业农村人才品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相比,我国农业农村人才的规模、结构、素质等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按照农业部最新调查数据,2016年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已接近1900万,但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还不足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年青后备力量缺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问题严重,农技人员学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

县乡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扶贫的需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农业科研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尚未推开,以推广业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准的农技推广人员评价机制还不完善,“招人难、留人更难”的情况还较为突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农业农村人才,充分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支撑作用。

三、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突出重点抓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高端引领、分类开发,示范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一是强化“人才先行”在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的定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进一步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意识,落实“管行业就要管行业人才”的理念,把培养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通盘考虑,做到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发挥人才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精准扶贫中的第一驱动力作用,促进形成人才队伍建设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好局面。

二是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管理体制。推动形成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系统上下协调联动,各种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的“蓄水池”作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与经营性技术服务队伍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完善农村基层人才服务相关政策,解决好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问题。

三是创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支持机制。进一步完善符合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特点的长期稳定培养支持机制,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促进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

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力度,在培训对象上进一步向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培训区域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向绿色发展、创业创新等重要主题集中,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教材编写和优秀教材推介力度,不断增强培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逐步培养一支有影响力、成长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带头人队伍。

探索建立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劳动者大军,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四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把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际贡献作为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要求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实行分类分级评价。充分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尊重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评价和使用上的主体地位。完善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及人员聘用、晋升、奖惩、工资待遇等配套措施,增强人才发展活力。

五是为农业农村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搭建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发展平台,建立更加体现人才价值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各类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在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为各类人才在农村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们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快速成长。

加大人才遴选资助和表彰奖励力度,实施好“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农民”等表彰和资助项目,弘扬劳模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农业、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农业部党组成员、人事劳动司司长)

标签:人才   农业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