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机器换人”革命(田野中的新气象——全国春耕备耕生产一线观察)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田野上的“机器换人”革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田野中的新气象——全国春耕备耕生产一线观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田野上的“机器换人”革命 ♂
田野上的“机器换人”革命6月,正值“三夏”农忙时节,荆楚田野上,鲜见低头劳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轰鸣的农用机械。
资料图
从种植到收获,从粮油到菜果,农业生产全过程“机器换人”革命加速推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时代渐行渐远。
炎炎烈日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近距离感受“机器换人”给传统农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机器换人”,70万台“铁牛”抢收抢种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枝江市信达合作社农机手易青林成了大忙人,他每天驾着“铁牛”,穿梭于田间地头,为农户耕种抢收。
进入5月以来,湖北省1625万亩油菜、1681万亩小麦等夏收作物陆续成熟,2000多万亩中稻等夏种作物播栽在即。然而,天不作美,在此期间,湖北省多地遭遇连阴雨,给夏收夏种带来严峻挑战。
抢晴天、战阴雨,与时间赛跑,保颗粒归仓,湖北省加速“机器换人”步伐——耕田有旋耕机,育秧有育秧机,收割有收割机,烘干有烘干机,在夏收夏种的各个环节,农机大显身手。
“正常情况下,一人一台收割机1小时可以完成3至5亩,较人工收割效率提高30倍左右。”易青林所在的信达合作社,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统一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等服务,辐射带动面积3万多亩。
在全省,像“信达”这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遍地开花,数量达78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承担了全省一半以上的农机作业量。日渐健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让农机走进更多农户家中。
农忙时节,服务主体数量多,农户需求急,信息如何有效对接?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农机手只要打开装有APP的手机,哪里有作业需求、需要什么机械一目了然。
今年“三夏”期间,全省发布跨区作业信息100多万条,接待河南、安徽、江苏等省跨区机收机械3000余台,组织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插秧机、耕整机等各类农业机械近70万台套,基本满足了全省夏收夏种需求。
机器代替人工,抢抓了农时,提升了效率。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6月10日前,全省油菜、小麦收割全部结束,小麦机收率达95.5%、油菜机收率与中稻机插(播)率超50%,均将创历史新高。
现代农机,正掀起一场新的“农业革命”
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各式各样的中小型拖拉机……在监利兴华农机专业合作社,近百台农机整齐排列,仿佛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
“上天入地,这些农用机械无所不能。”合作社负责人夏卫华自豪地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现场看到,无人植保机飞至十几米高喷洒农药,几分钟“扫”完一亩田;多功能履带旋耕机下田,翻起层层泥土,深、浅旋耕自由掌控。
千百年来传统农业沿袭手工劳动的作业方式,插秧、耘田、收割“三弯腰”曾是农民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科技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农机装备,正改变这一状况。
据省农机局介绍,全省八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12%,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全面步入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新时代。
机械“当家”,种田更轻松。年过六旬的监利农民左铁生,以前全家劳动力只能种3亩地,如今他一口气承包了30亩地,耕、种、收全交农机完成,左铁生从“田苦力”摇身变成“田老板”。
种田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兴起,对新型实用农机需求更加旺盛。农民购买农机具,可享受30%以上的政策补贴,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购机热”高涨。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省新增插秧机近2000台。
总量在增加,结构也在优化。每年秋收时节,襄阳市襄州区163台装有北斗卫星定位的土地深松机陆续下田,农机手悠闲地坐在驾驶室,不用操控方向盘,农机自动耕整。
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在农机上的广泛应用,让大面积、精准化作业不再遥远。目前全省安装北斗监测终端的农机3537台套,作业效率提高50%以上,农作物产量提高5%。
随着精密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普及,农机装备的科技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一场全新的“农业革命”已经到来!
补齐短板,加速“机器换人”方兴未艾
经过多年努力,湖北省农机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区域之间、环节之间、作物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占全省面积半数以上的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仅为41.2%,是制约全省农机化水平的突出短板。
每到采茶季,随州芽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中波就开始着急,“采一两斤名优鲜叶,一个人得花一天时间”。由于手工采茶、手工制茶人工成本高,合作社的效益一直难有大幅提升。
丘陵山区,土地碎片化,人均耕地少,许多大型农机难以施展拳脚,茶叶、林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机械化运用进程缓慢。
如何补齐短板?湖北省将目光聚焦“薄弱环节”,从地势、生产、需求等方面寻找突破口。
今年初,湖北省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重点围绕提升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薄弱地区农机作业水平,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同时,定下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土地的适度规模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省农机局局长刘长华表示,全省将实施丘陵山区机械化跨越工程,整合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进行平田整地、建设机耕道,打通机器进田的“最后一公里”。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科研强省,但农机制造企业实力普遍不强,马铃薯、花生、药材等专用机械设备基本从外省引进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长华说,下一步将研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引导本土农机制造企业引进研发性能优良、适用性强的机具,解决丘陵山区“无机可用”难题。
田野中的新气象——全国春耕备耕生产一线观察 ♂
田野中的新气象——全国春耕备耕生产一线观察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田野间,农人正在辛勤劳作。随着层出不穷新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新农人的投入,春耕生产一线涌动着蓬勃的新活力。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洞庭湖平原,河边柳树发出嫩芽,田野里处处是金黄的油菜花。
在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一辆石灰精量撒施机往来穿梭,在稻田里留下一条条白印。近年来,当地为治理土壤酸化,采用抛撒生石灰的办法,但人工抛撒效率低,控制不好量还容易起反作用。
“这时候机器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农机事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刘浩说,从3月开始,当地计划推广5万亩石灰撒施机械作业。
去年曾在田里测试过的种粮大户李德辉告诉记者,石灰精量撒施机一小时能撒施近20亩稻田。不仅改良土壤,还减少了病虫害。
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数千公里之外,在黑龙江省红卫农场,今年全面推进智能化、无人化和集约化备耕生产。智慧农业平台和农情监测系统,使生产过程更精准。终端服务平台连接种植户的手机终端,只需几个简单步骤,就能完成农资线上订购和送货上门。
科技,正在让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预计今春期间,全国将有超过2200万台(套)农机具投入农业生产,使春季田间管理和粮食生产高效便捷。
理念之变助推高质量发展
3月下旬,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龙扬镇周刘村的百年苏赵梨园,2万多棵梨树渐次开花,空气中弥漫着芬芳,引来游人踏青赏花。
外出经商的王亮在2015年返乡,流转经营着这个梨园。近年来,随着果园产量增加,他开始做起深加工文章。“我们制作了不同规格的梨膏产品,通过线上销售,受到北京、山东等地消费者青睐。”王亮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必须打造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农人带来新理念。随着返乡、入乡、留乡创业的农人增加,优质、科技、市场……这些词汇日益成为乡村里的高频词。
在黑龙江北安市,革命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富强正忙着检修农机。“近年来我们用‘蟹稻共育’模式发展稻田,采取科学调减化肥和农药的方式种玉米和大豆,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说。
产品结构调优、生产方式调绿,使清新的田野中希望无限。农业农村部提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工程,今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以上,力争玉米增加1000万亩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
联农带农播种希望
寒潮过后,薄雾中的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小米地村机器轰鸣。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铺膜……村民正抢抓时节播种马铃薯。今年村里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仅昭通农投公司就流转了3000亩土地组织生产。
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这个春天,这里春意盎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日渐明亮和通达。
马铃薯在当地有悠久种植历史,但过去薯形差、产量低。昭通农投公司马铃薯事业部副经理魏东说,近年来公司建立了种薯生产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并和云南省农科院等合作,推广种植优良品种,目前正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带动产业振兴。
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发展,深入推进科企合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田野里种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信心。
火热的春耕备耕生产一线,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农业农村部提出,将扶持政策与联农带农效果挂钩,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春耕图景承载期待
在安徽省合肥前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里,一派忙碌的蔬菜生产景象。
大棚更新换代、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合作建设基地……这些变化让公司负责人朱政苍欣喜也很感慨:“设施农业投入大、投资回报时间长、市场风险大,但往往抵押担保物不足,融资难。希望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力度再大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人最理解这句话,也最盼望“丰收又增收”。
“今年化肥价格涨了,尿素每吨比去年涨了400元,二铵涨了500多元。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让农民更有积极性种好粮。”李富强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春耕备耕,对于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国家提高了小麦、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
粮食生产开局良好。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全国春播粮食已播6.5%,进度同比相当。其中,春玉米已播4.7%,薯类已播31.2%,南方早稻已育秧54.2%、栽插12.8%,中稻已育秧13.9%。冬小麦、冬油菜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300多万亩、400万亩左右,多数地区长势好于上年。
一幅色彩缤纷的春耕图景,是国家仓廪充实的基础,更是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保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