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

2、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

3、协力同心 共创粮食发展新格局

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

协会搭台聚焦亚太,中印农机合作论坛圆满成功

10月27日下午,武汉国博会议中心111会议室,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CAMDA)与印度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AMMA-India)共同主办的中国-印度农机合作发展论坛顺利召开。

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与嘉宾有,外方代表:印度农机制造商协会技术顾问Mr.Dr.Singh,印度农机制造商协会荣誉秘书长Mr. K Viswanathan,印度农机制造商协会分会会长Mr. Rajkumar,斯里兰卡农业机械制造商和供应商协会会长Mr.Arjuna Yatawara,;

中方代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涛,常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敏,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泰国办事处副主任官春华等企业代表,联合国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中心代表,各国媒体朋友,来自中国各企业、经销商、合作社代表,参会代表超过200人。

会议全景

近几年,随着全球工业中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聚焦亚洲市场。中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农业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众多,农作物产品丰富,耕地面积都超过了20亿亩,合计占世界总量近20%,两国农机制造业各有优势,农机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与印度两国农业农机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的日趋饱和以及我国农机企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走出去”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机企业未来的必经之路。印度作为东南亚市场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农机发展迅速,市场成长性强,持续保持着7%左右的增长速度,将会成为出口的一个“主战场”。

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CAMDA)已2次组织考察团前往印度考察,并于印度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经过多次互访交流,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推动两国农业农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国农机化发展进程。

协会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上印度农机制造商协会代表Mr.Dr.Singh、Mr. K Viswanathan和Mr. Rajkumar分别就印度现阶段农机化情况、市场需求情况、进出口政策以及印度农机优势进行了介绍。

中方代表陈涛副会长兼秘书长致欢迎词,陈涛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进展,中印两国在农业农机方面有很多可合作空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与印度制造商协会及各地方分会、专家学者反复沟通,成功举办了本次会议。希望双方在合作模式、购买渠道、农业补贴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为推动中印农业农机发展做出贡献。

印度代表发言

随后,毛洪介绍了中国现阶段农机化情况,朱敏介绍了中国农机优势及出口情况,官春华介绍了雷沃重工的全球化战略。会议尾声,中国与印度协会代表共同宣布明年7月将在印度召开中印农机合作发展会议。

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国际交流部印度项目负责人季节主持。

会议主持人

会议结束后,双方代表进行了自由交流并合影留念。

部分会议代表合影留念

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

协会联手搭台,促进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致辞

2017年5月22日,中国农机企业“走出去”即2017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暨第六届世界农机峰会推介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培训中心、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共同主办,来自埃塞俄比亚驻华使馆、加纳驻华使馆、蒙古国家商协会驻华代表等约40个发展中国家商协会代表,中国相关农机企业100多家代表共同出席大会。

据会议主办方、大会主持人、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介绍,本次会议是为响应国家“走出去,引进来”发展战略,促进中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国际合作,打造国际经济贸易交流平台而特别举办的。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会长陈涛主持会议

大会邀请了发展中国家相关代表致辞,并介绍非洲等地对农业及农机市场的发展、需求等状况。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和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邓志红分别作了中国农机工业发展及2017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筹备等相关情况的报告。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宁学贵作报告

宁学贵在报告中称,中国农机工业走自主发展的路线,90%的农机产品实现自给。他还向诸多外宾推介,中国农机性价比高,中国有能力向世界提供适宜的农机装备。

邓志红介绍了2017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筹备情况,他告诉与会嘉宾,2017年国际农机展将在10月26—28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同期将举办第六届世界农机峰会。

一位来自江苏的农机企业参会代表告诉记者:“这次会议给我们制造零部件的企业释放了很好的信号,希望能够依托协会、展会的平台,把我们这些没有自主‘走出去’能力的企业带出去。”

协力同心 共创粮食发展新格局

协力同心 共创粮食发展新格局   随着我国南方各水稻主产省早稻收获的大规模结束,全国早稻丰收在望几成定局,这是继今年我国夏粮总产达到2400亿斤,实现连续5年增产后的又一个好消息。来自农业部的最新消息显示,目前,全国秋粮生产基础较好,全年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应对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为夺取全年农业和粮食好收成增强了信心。

  粮食是保生活、平物价、稳民心的关键商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全力推进。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尤其是夏粮连续5年增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产量持续滑坡的困境。“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是我们对这5年来粮食丰收的一种经验概括。不容置疑,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涉农部门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调动了亿万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连年的粮食丰收无不映衬着各级农业部门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亿万农民辛勤劳动、默默耕耘的身影。

  抓粮食是农业部门头等大事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各级农业部门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农业系统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始终坚持把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农业部门的首要职责,举全系统之力,扎实贯彻中央的政策和部署,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一个品种一个品种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

  人所共知,近年来,中央财政各项支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涉及的金额一年比一年多,农业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财政补贴项目操作办法,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强化支农资金全程监管和专项检查,确保了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不仅如此,在每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刻,农业部都要向全国派出督导组分赴各地了解粮食生产的情况。在今年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后,农业部先后派出193个救灾工作组、春耕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灾区和春耕生产一线,检查督导政策落实,指导农民和基层搞好抗灾自救和春耕生产。

  稳定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保证粮食面积稳定,单产的提高。这些年,农业部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巩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了一批核心产区,开发了一批后备产区,建设农垦等大型粮食生产基地,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9亿亩以上。

  农业部还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粮食产量的增加。去年,农业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已启动水稻、玉米、小麦等10个大宗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连续几年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并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全力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农业部还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年,全面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这势必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目前,在祖国广袤原野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身影。各级农业部门正在用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扎实推进粮食生产的各项工作,努力做到政策走下去、干部沉下去、产量要上来。

  同向合力紧扣每个关键环节

  在各级农业部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等部门统一思想,协调配合,把中央重农抓粮的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化作了共识和行动,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在资金安排方面,国家发改委把“三农”作为重点,积极做到了总量上有所增加,结构上有所优化。5年来,中央安排大量投资,支持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种养业良种、植保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粮食连年增产。同时,积极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了粮食安全。

  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力度,1988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从5.7亿元增加到115亿元,20年共安排了958亿元,年均增幅为17.15%,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贡献了力量。

  国土部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保护耕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

  水利部门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努力增加灌溉面积,改善了灌排工程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条件,强化了灌排工程设施管理和用水管理,为实现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恢复灌溉面积20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000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0亿公斤。

  各地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在500个农业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的基础上,各省区市还增加了627个省级示范点。不少地方还建立了省长指挥田、市(县)长联系点,使高产示范点成为政府抓粮食生产的民心工程、农技人员抓技术推广的阵地、科研人员抓成果转化的大舞台。在小麦产区,专家、技术人员和农民手把手搞攻关,各地涌现了一大批亩产超600公斤的高产示范田。

  农民热情迸发形成丰产动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制度、政策、投入、补贴等方面推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惠农之举,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这些惠农之举掀起了广大农村又一轮发展粮食生产的热潮。从平原大川到高山峻岭,从东北的千里沃野到南方的边陲小村,到处都可以看到亿万农民在粮田里忙碌的身影。

  山东省无棣县车镇乡芦郭村是粮食生产专业村。村党支部书记赵宗坡给记者讲起粮食生产的今昔对比。他说,当年,农业收益少,种粮食收益差,一亩地一年几十元都没人愿包。现在,一亩地承包费涨到300元左右,想承包的还不一定能抢到手。国家政策好,粮食价格又高,村里一些在外打工的人,现在也有回来种地的。

  国家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极大地调动了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国有900多个产粮大县自2005年得到中央财政的奖励政策后,粮食产量持续稳步提高。这些产粮大县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粮食产量占总产量的3/4左右。这些主产区农民种粮的劲头足,科学种粮的积极性高,势必保证了国家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

  在基层采访时,记者发现,如今农民科学种粮的积极性非常高,科学种田和依靠老经验种田,每亩的产量最少也要差上百斤以上。全国种粮大户、安徽凤阳县黄湾乡后陈村农民陈兴汉在今年小麦测产后,高兴地说:“去年冬天,县里特价供应给我2.6万斤优质麦种,我承包的2000亩小麦预计总产达到160万斤,比上年增产60%。这可是30年来最高的产量啊!”

标签:农机   中国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