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

2、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

3、潼南9万余亩花椒进入采摘期 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

潮范儿十足的90后“机二代”,脑子活络的农机“发烧友”

这两天,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的日头很毒,一般人站在麦田中,用不了多久皮肤就会被晒红。以曹志龙现在的肤色来看,他在麦田里工作的时间肯定不短了。尽管肤色黝黑,但还是难掩他年轻的面庞。曹志龙——郯城县小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90年出生的他,已经是个老农机手了。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站在地头检查合作社社员收割小麦,由于社员对新买的收割机操作不熟悉,收割机开火了半天,也不往前走。曹志龙看得着急,一个箭步就冲到车上,很熟练地鼓捣了几下驾驶棚里的装置,收割机就顺利开出去作业了。他告诉记者,“干农机就得慢慢来,慢工出细活。开那么大油门肯定是不行。”朴实的几句话包含的不仅仅是多年干农机积累的经验,更包含了这位90后对农机的热爱。

因为是“机二代”所以更有情怀

“我老爸是干农机的,他退休了,我就顺理成章接过来了。”曹志龙说,“父辈给铺好了农机这条路,咱也不能放弃”。从小就看着父亲“三夏”作业的他,可以说见证了农机化发展带给农村的变化,“过去是找不到车,现在车多了,就这么一大片地,一会就能收完。如今农机作业的效率实在是太高了。”曹志龙指着身后的麦田由衷地说。

2013年,曹志龙成立了小曹农机公司,销售各种农机产品。作为一名“机二代”,卖农机可不如亲自驾驶农机过瘾,2015年,当时只有25岁的曹志龙组织了当地5个人共同创办的小曹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出任合作社理事长。

在他看来,农机合作社能够更好的发挥农机的集合力量,“这两年,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没有时间种地,那些土地也不能眼看着荒了吧。这对于农机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时机。”跟村里其他想看外面花花世界的年轻人不同,曹志龙总是把心思用在琢磨家乡这片土地上。合作社从创立开始,陆续流转了周边200余亩土地种植小麦,在“三夏”时,合作社为郯城县泉源社区和郭庄社区提供农机作业服务达1万亩。说起农机合作社的前景,曹志龙没有一丝犹豫地回答道:“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农业是永远都淘汰不了的,因为人人都要吃粮。而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农机,我看好农机合作社。”

无独有偶,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武侯街道办事处姜沟村的李强同样是一名90后的“机二代”。与曹志龙有点不同的是,他看上去更时尚。他肤色白皙,还梳着韩剧中男主角一般的发型。今年28岁的李强,中学毕业之后,就成了机手父亲的“小跟班”。

2014年,他购买了一台雷沃GE50收割机,周边的乡亲对李强的评价都是,“活儿比别人多,基本上这块儿没结束,下一站活儿已经联系好了,大概一天比别人多收一二十亩地。”在李强口中,开农机被他愉快地称作“玩车”,语气和时下的“汽车发烧友”差不多。“汽车发烧友”常会去改装汽车,李强亦然,他会拆卸、翻修、组装,甚至可以根据收割、播种的不同需求,对机器的各个零部件进行改造,这也许就是一个“机二代”对农机的热情。

因为是“90后”所以脑子更活

以往,90后在大家的心中往往被贴上不靠谱的刻板标签。但是,在这些90后机手身上,我们看到的只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曹志龙告诉记者,这两年,由于农机饱和,他的农机销售公司业绩不是很好。同样由于收割机饱和,合作社也无法在跨区作业中获得更高的利润,“原来‘三夏’我们会组织收割机去滨州那边跨区作业,但是从去年开始,由于那边的农机合作社也多了,我们就不过去了。”为了合作社更好地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利润点。

“这两年‘三夏’,秸秆禁烧成为热点,我们就在这上面找文章。”去年,曹志龙创办了小曹秸秆收储中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1+1+1”模式服务,“‘1+1+1’模式服务就是‘小麦收割+秸秆打捆+灭茬播种’一套龙服务,每亩收取农户80元,秸秆收起来后归小曹收储中心所有。收储中心再将秸秆送往沂水发电站。2017年,共收取秸秆800余吨。”曹志龙告诉记者。

通过几年的发展,曹志龙认识到,合作社发展离不开政府项目。“这两年,我们省将植保作为发展重点,成立了三防植保项目。所以,合作社购买了植保无人机,虽然没有补贴,但是为了合作社的发展,还是要购买。未来种地,必须要走全程机械化这条路。”

脑子活,眼光远,有干劲,也正是90后机手身上普遍具有的品质。如果说曹志龙在合作社经营上下足了功夫,那么李强则是在农机设备组装上琢磨透了。

大型联合收割机经常出现的毛病是茎秆跑粮现象,就是小麦通过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之后,有些穗头没被脱或脱得不净,残留籽粒随茎秆排出,造成很大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李强反复观察和实验,发现这是由于原厂配备的滚筒比较重引起的,打麦时发动机拖带着沉重的滚筒比较吃力,只需更换一个简易型的滚筒,就能轻松克服上述问题。

李强还发现,车速只要一快,麦粒会从联合收割机罩盖、检视口等封闭不严处,以及损坏的机壁、锈蚀的孔洞等处漏到地上。他上网查询,并不断请教外地有经验的机手,把筛子风机处的传动齿轮换了个大型的,解决了车速提高时遗漏粮食的老大难问题。

李强结合自身经历,为同龄人的就业提供了活教材。他说:“如今的现代农业也要注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知识,在农村一样能有所作为。”

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

潮起正是奋进时——吉林开年建设农业强省一线观察之一

  ?早春时节,白山松水仍覆盖着皑皑白雪,但广袤的黑土地上已然澎湃着勇挑重担、奋发前行的滚滚热潮。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释放重农强农强烈信号,农业大省吉林全面发力,抢抓吉林机遇。

  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上规模、建设“十大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重任,率先建设农业强省。吉林,从春天出发,一刻都不停步。

  为国家守好“黑土粮仓”等不得慢不得

  育苗大棚里紧张忙碌,农资市场里人来人往。平整土地,疏浚沟渠,选种购肥,整修农机……眼下的松辽平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幅备春耕、忙发展的动人画卷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吉林省迅速制定省委一号文件,从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黑土地保护等方面深化配套措施,全面推进顶层设计、政策谋划和工作落实。”吉林省副省长韩福春说。

  开年就开跑,起步即冲刺。春节刚过,全省接续召开多个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主要负责人密集到农村、农业科研院所深入调研,对全省“三农”工作进行部署。在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11位专家学者围绕盐碱地高效治理与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吉林力度不减,步伐不停。“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传递出吉林要走在前、开新路、作示范,率先在全国建设农业强省的信心和决心。

  筑牢大国粮仓,加强供给保障是关键。全省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力争达到9000万亩,总产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保障粮食安全,耕地保护是抓手。全省新建高标准农田378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3500万亩。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大中型灌区等重点工程概算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

  农村要富裕,产业需振兴。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上规模上水平,全年肉牛饲养量发展到770万头。

  ……

  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等不得慢不得坐不住,全省各地拉满弓张满弦,奋力抢抓新机遇,干出新气象。

  投资100亿元,引入4个院士团队,与中科院等15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重点项目6个……坐落在公主岭市的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长春农高区”)获批不到一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已具雏形。

  “省里全力支持长春农高区开展首创性探索和实验,我们以专班专线机制推进,超常规运转。”长春农高区专班成员王海成说,现在几十个项目在谈,每天都有新进展。

  实行一线“赛马”机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省各产粮大县你追我赶。

  “1月份种子入库率已经超过50%,化肥超过30%。”榆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郎晓峰说。榆树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去年粮食产量达62.2亿斤。

  今年除完成上级下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7万亩,榆树还投入1.29亿元建设3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榆树要抓住机遇,走在全省前列。”郎晓峰说。

  企业看准了就要甩开膀子干

  机器轰鸣,传送带穿梭。刚建成不久的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制种车间里,生产热火朝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得益于吉林6个方面19条政策支持,鸿翔种业快速发展,已闯入全国玉米种子销售前五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吉林省提出发挥生物育种联盟作用,开展联合攻关和联合选育,鸿翔种业发展信心更足。

  企业负责人贺伟说,今年不仅要扩大育种面积,再上一条生产线,还要建立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我们要打造中国玉米种业‘硅谷’。”

  放开手脚,让一切有利于“三农”的活水涌流。记者在吉林大地采访,一个突出感受是企业家信心更足,胆子更大。

  “今年要对接大型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力争改造盐碱地5万至10万亩。”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修强说。

  近年来,吉林省深挖耕地后备资源,大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商资本等参与西部土地整治项目,昔日的不毛之地正成为新的粮食增长极。

  “政府奖补资金加上水稻的产出,可实现12%到15%的收益。”潘修强说。今年是他在大安市投资改良盐碱地的第7年,去年他干脆把户口迁到了大安。

  看准了就要甩开膀子干。“以前光种粮,今年要转变思路。”在乾安县大遐畜牧场,除副场长赵君留守,3位主要负责人分赴山东、上海等地洽谈项目。

  吉林粮食生产优势突出,但一二三产关联度融合度不高,产业链集聚力整合力不强。今年省委提出强龙头补链条,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在政府引导下,大遐畜牧场今年开始谋划增加鲜食玉米种植及加工业,升级产业链,由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型。

  让群众的激情充分迸发

  这几天,长春晨晖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刘臣正忙着制作PPT课件。他又研制出一款新式条耕机,正急着去各个合作社演示讲解。

  吉林省近年来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耕作技术,但农机不配套始终是一个掣肘的因素。“我想自己研制农机具。”刘臣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吉林省有2375万人口,农民有870万。避免“政府干,农民看”,就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智慧,大胆干、勇敢闯。

  省市农机站大力支持,不少技术员下来帮忙。新机具边使用边改进,受到越来越多的庄稼人认可。现在,“刘臣牌”条耕机已卖出2000多台。

  离春耕开始还有2个多月,在全国产粮大县农安,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忙得“脚打后脑勺儿”。从提供先进耕作技术、农资团购到组建财务团队理清账目……联合社管理越来越规范,服务也不断升级。

  为破解土地分散、小农户难以对接大市场等问题,近年来吉林省持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9方面36条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吉林全省社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3万个,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6300万亩。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给我们联合社吃了‘定心丸’。”徐国臣说,今年成员社又增加了100多个,达到370余家,仅托管土地就达1万多公顷。

  2月的东北,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试验田还是雪盖冰封,坐落在海南的农科院南繁育种基地,玉米、水稻已经抽穗灌浆。

  “这边正是育种加代的关键期。”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郭中校一边通过视频向记者展示试验田,一边兴奋地告诉记者,“本院那边,加快科研体制改革的方案也已经进入了审批阶段。”

  “突破前进路上的各种障碍,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吉林省一定会迎来大丰收的又一个春天。”郭中校说。

潼南9万余亩花椒进入采摘期 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潼南9万余亩花椒进入采摘期 全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

  6月6日,芒种时节,潼南区塘坝镇村民王尚华正在镇里龙珠社区的龙珠田园花椒基地忙着采摘花椒,微风拂过,椒香扑鼻。?

  花椒的采摘期为1个月左右,为了来年花椒高产,每年7月上旬椒农要将花椒全部采摘完成,100余位椒农和王尚华一样正在地里忙碌着。采摘花椒时,需从花椒枝条根部将其全部剪下,村民们正手拿剪刀剪枝、装袋、捆扎、修枝……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除了收租金,在基地做一天有100块钱的工钱,一年下来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王尚华笑着说。?

  “今年气候非常好,挂果规模好,花椒粒大,花椒产量预计能达36万余斤。今年花椒行情也不错,不愁销路。”龙珠田园合作社负责人杨芳玉告诉记者,采摘下来的花椒由村民们直接运到附近的烘干房,经过烘干、拍籽、过筛、过滤、打包等环节后,运往仓库进行储存。基地生产的保鲜花椒、精品干花椒、花椒油等产品远销贵州、四川、西藏等地,订单供不应求。?

  “一开始是零星种植,后来村民们看到花椒价钱高、能赚钱,于是大家由村集体统筹规划、村民自发参与建设花椒基地,开始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基地目前的花椒种植面积已达1900多亩。”杨芳玉说。?

  近年来,潼南区共发展花椒面积9万余亩,其中包括龙珠田园合作社在内的千亩级、500亩以上花椒基地各22家。?

  在企业规模方面,目前潼南130家花椒企业,主要分布在龙形、双江、群力、塘坝等22个镇街,已建成年加工花椒4000万斤的加工基地,开发花椒粉、花椒精油等产品10余种,年销售额1.1亿元。这些企业生产包括火锅底料、花椒油制品等多种产品,未来也将成为“潼南花椒”的一条重要销售渠道。?

  “今年预计鲜椒产量3200万斤、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5亿元,带动3.76万农户实现增收。”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潼南的花椒产业,将与旅游业、服务业紧密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标签:农机   花椒   农业   合作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