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

2、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

3、为近14亿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

为让红尘“妃子笑” 广东农机再发力

上午9时30分,随着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一声“我宣布广东省果园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暨推广活动现在开始”,数百人集聚在荔博园的山间小道上,顿时熙熙攘攘,各种机械依路摆放,早已做好演示准备,你方唱罢我登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仔仔细细地看,认认真真地问,要资料,留地址,交头接耳地说…

果园机械化涉及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果品收获、收后处理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很多种机械,如管理环节就需要除草、施肥、植保、剪枝、碎枝等机械。参加现场演示的生产厂家有31个,他们带来了除现场无法演示的收后处理机械之外的相关机械100多台套。参加现场演示的机械充分考虑到当地果园多出山地丘陵的特点,小型化、多功能特点显著。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所长期致力于果园机械化使用技术研究,这次现场演示带来了NF-843轮式开沟机、SDC600G中耕管理机、3SSLZ-550/800手扶履带自走式碎草机、MC-501CN风吹式履带喷雾机、3FSLZ-70/125树枝粉碎机、F3015剪刀、T220/300伸缩式修剪锯以及小型履带搬运车、单轨搬运车、高空作业机、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灌溉设备等20多台套。常州杰和机械有限公司的JHZA-25多功能农林机,通过更换作业部件可以实现旋耕、开沟、铲运、挖掘、挖孔等功能。广东四大无人机供应商大疆T16植保机、极飞P30、珠海羽人果木植保飞机、高科新农也在现场同台竞技。

21日下午,广东省果园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暨推广活动还举办了果园机械化论坛,华南农业大学杨洲教授以《果园生产机械化发展动态》为题,介绍了世界水果产业的发展概况、国外果园生产机械化现状和我国果园生产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宋淑然教授报告的题目为《果园喷雾剂书与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介绍了山地果园管道恒压喷雾、遥控喷雾、轨道搭载移动喷雾、管道顺序自动喷雾、柔性对靶喷雾等技术;吴伟斌教授则关注高强度的山地果园运输问题,做了《山地果园运输机械的研发与应用》学术报告。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毛洪认为,多年以来,我国丘陵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迟缓,果园机械还不能满足果农生产需求,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果园机械化必须加快推进。他说:“我协会专针对果园生产机械化,创建了行业公共品牌——农机地头展,致力于遴选先进农机技术与装备在田间地头进行展示与演示,通过现场观摩,对接产品与管理部门、用户群体,希望农机地头展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交流技术、开拓市场、宣传品牌、检验产品的重要方式,欢迎行业同仁一起使用和维护这个品牌。”

广东省水果面积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第三。主要产品有柑橘、荔枝、香蕉、龙眼等,产量接近1800万吨,产值约700亿元。但果园多处山地丘陵,道路崎岖,农用机械无法正常抵达,难以发挥作用,导致生产管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推动山地果园机械化对提高果园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加果农收入、实现山地果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2019年,广东省农业产业园项目中共投入9.5亿元,扶持19个涉及水果类生产和加工的农业产业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陈楚楷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推进果园生产机械化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新的增长点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与省外果园机械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协会的合作力度,加强果园机械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发生产多功能、自动化程度高、轻便型及价格合理的山地果园机械,提高山地果园机械有效供给,促进果园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荔枝冰肌玉不如,背后辛苦有人知。广东农机人在实现果园机械化这一新目标下,再一次集结,相信在农机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不远的未来,荔枝还是那样香甜可口,但荔枝生产将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愉快。

?

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

为贫困农民擎起“温暖之伞”   (一)

  “如果没有政府的资助,我不知道自己今天能不能站在这里。”36岁的磐石市呼兰镇农民张海龙,因贫病交加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是农村低保,让我又鼓起了生存的勇气,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张海龙一家四口人,主要靠耕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父亲常年患有精神疾病,家庭本来就不宽裕。可“屋漏偏遭连阴雨”,今年年初,张海龙又患脑瘤做了手术,欠下大笔外债不说,还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顶梁柱”倒了,张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镇民政助理李翠华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在他个人申请后,经过审核及时为张海龙一家办理了低保。想起往事,张海龙的妻子周锡红仍然忍不住落泪:“要不是政府送来了低保金,我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孩子怎么上学。”

  (二)

   像张海龙一样,如今,我省已有80万贫困农民享受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温暖阳光。说起农村低保制度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迁,困难群众都形象地称其为“雪中送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是党和政府,给我们撑起了一把遮风挡雨的‘温暖之伞’!” 作为拥有1470多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省,我省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由于疾病、残疾、年老体弱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致贫。他们的衣食冷暖,时刻牵动着省领导的心。“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今年年初的“两会”上,“实现城乡低保全覆盖”的一锤定音,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惠民利民、为民解困的决心。而仅仅300多个日夜之后,这项重若千钧的民生承诺,已经变成吉林农民生活中的生动现实。

  一项项“应运而生”的措施,促使我省农村低保制度建设日益完善。

  一组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印证了我省农村低保制度的稳步推进。自2005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以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2005年共计发放低保金9630万元;2007年,全省共筹集农村低保资金2.88亿元。两年间,低保的基本保障标准由625元提高到693元,人均补助标准由180元提高到360元,保障人数由53.5万人扩大到80万人。

  (三)

  “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进。”辉南县朝阳镇民政助理迟天福告诉记者,低保对象的核定是整个低保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广大农民最为关注的事情。“以前,低保户的审核标准不明确,多数时候采取的是民主推荐,随意性很大,经常会出现‘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老百姓怨气很大。现在实行‘阳光操作’,工作程序规范,‘关口’把住了,老百姓的怨气也随之烟消云散了。”石顶子村村民付文有是去年的低保对象,今年他自己置办了三轮车到镇里跑“出租”,收入有了明显增加,经过核查没有被列入保障范围,但付文有并无怨言:“审核的过程明明白白,公平公正,确定的低保对象都是符合条件、最需要帮助的人,大伙都看在眼里,咱心服口服!”

  如何确保有限的低保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面对这一严峻课题,我省各地民政部门针对农村低保户的贫困原因和贫困状况,加大了分类施保的力度,突出保障重点,提高补助标准。敦化市将农村低保对象按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进行了分类,采取不同的保障标准对他们进行救助,重点保障那些因重病、重残、年老体弱和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生活长年贫困的农村群众,最高补助标准可达每年人均700元。

为近14亿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为近14亿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近日,行走在东北黑土地,水稻已进入拔节孕穗期,玉米也已长到一人多高。不少农户田里水稻长势较好,期待迎来丰收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提升。在这背后,不断完善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为近14亿人的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完善生产经营方式解决“谁种地”问题

  黑龙江省孙吴县沿江满族达斡尔族乡大桦树林子村,种了30年地的农民吴德显颇有感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家庭承包经营的模式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但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分散经营的劣势开始凸显。2006年,他在当地率先建起桦林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15户村民、70万元资产,发展到固定资产近亿元,200多户村民带地入社,规模经营面积近10万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吴德显的经历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随着种粮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以及现代农业生产中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等,“谁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

  对此,我国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截至2018年底,全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达到近60万家,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21.1万家。在加大力度扶持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逐步建立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全国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组织数量达到37万个。

  推动农村改革激发稳粮动力

  近日,辽宁省正在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全面排查证书未发放到户、暂缓确权、漏人漏地等问题。要求各地用好改革成果,最大限度释放农村土地红利,通过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全省农村承包土地规模经营。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围绕促进粮食生产和提高种粮农民收益,在不断推进农村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主要包括三方面:

  ——以土地为核心的经营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产量的第一次大飞跃。1984至1998年实行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中央明确再延长3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丰富了我国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

  ——以价格为核心的流通体制改革。从公私合营到统购统销,从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到放开集贸市场经营,从“双轨制”运行到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最终引入了市场机制。特别是2004年以来,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收储制度改革,探索“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在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中央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截至2018年底,共有2838个县(市、区)和开发区开展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把14.8亿亩承包地确权给了2亿多农户。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5.39亿亩。

  加减乘法推动强农惠农

  在中国农业博物馆,河北灵寿县农民王三妮制作的“告别田赋鼎”记录了一个延续2600多年制度的终结。2005年12月29日,中央向全国农民宣布取消农业税,结束了2600余年来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共发布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财政支农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到2018年达到1万亿元以上。通过做好减法、加法、乘法,持续强化惠农政策保护积极性。

  “减法”方面,从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取消了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地方配套,每年为主产区减轻负担近300亿元。

  “加法”方面,建立农民种粮补贴制度,相继出台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政策。推进“三补合一”,建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奖励资金规模由2005年的5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28亿元。

  “乘法”方面,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不断完善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标签:农村   果园   农民   农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