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

2、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

3、北京新发地春菜大量上市!“高精尖”最受热捧

4、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

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

北京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增产增收

  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提升自给能力和质量为目标,抓紧抓好粮食稳产增产。

  目前京郊小麦返青在即,为学习高产经验,抓好麦田管理,促进小麦春季生长,奠定夏粮丰收基础。3月3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房山区窦店镇组织召开了“2023年北京市小麦返青期观摩会”,10个小麦产区的85名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在田间地头看苗情、查墒情,听专家介绍窦店先进种植经验及春季因苗因墒管理意见。

  窦店镇窦店村是北京市小麦高产的典型,连续多年在全市小麦高产竞赛中获得佳绩,并不断创造北京市小麦高产纪录。专家归纳介绍了14条“窦店经验”,包括村两委高度重视、基础设备完善、“七分种三分管”、水肥一体化等9大技术落实到位等。观摩会现场还演示了动力驱动耙播种机、镇压划锄机等新型农机具。高质量的整地播种加上精细的田间管理,实现了小麦苗齐、苗匀、苗壮。

  此次观摩拉开了北京市小麦春季管理的序幕,后续还有市区两级农技推广部门将通过云端问诊、田间课堂、专题培训等方式继续加强指导服务,促进“窦店经验”的广泛应用,为全市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

北京推广蔬菜生产农机化

针对京郊蔬菜生产近期受疫情影响的问题,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线上技术指导、信息交流等便捷方式,扎实做好当前蔬菜生产农机化工作。在怀柔区,该站协调叶菜精量播种机等设备,解决用工难问题,目前已开始有机肥撒施、起垄等作业,为叶菜抢播抢种做好准备。

李治国 摄

北京新发地春菜大量上市!“高精尖”最受热捧

北京新发地春菜大量上市!“高精尖”最受热捧

  春日渐暖,春菜上桌。3月1日,记者走访新发地市场发现,蔬菜上市量持续多日突破2万吨,环比增加10%左右,加权平均价则下降了7%左右。在量价齐稳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商户开始注重蔬菜品质的提升,有的商户更是在摊位上亮出了商标注册证,为自己的蔬菜“站台”。?

  在新发地市场西红柿交易区,各种各样的西红柿看似差别不大,可价格却天壤之别,在大部分西红柿批发价格在2元出头的情况下,高品质西红柿的批发价格就能够达到七八元,有的更是高达15元。?

  在商户张宏伟的摊位上,记者看到为西红柿准备的专属海报,还有五六张商标注册证。?

  “这款叫爆浆西红柿,番茄红素是正常番茄的两倍,口味回甘,批发价格在15元左右,零售端大概要到四五十元一斤,还买不到,每两天才能进场1000多斤,今年是首次进入北京市场。”张宏伟给记者展示着一款小西红柿。他说,商户们在经营大路货的同时,也开始追求“高精尖”,比如西红柿,除了从国外引进爆浆西红柿品种外,还引进了一款获得欧洲大奖的西红柿,后续一款香瓜西红柿也将进场。?

  “很受欢迎,供不应求,我们今年将扩大种植面积,预计秋季成熟季,这些西红柿就能大量上市。”张宏伟说。?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目前农产品供应已经从“温饱型”向“市场型”转变,从追求产量到产量、质量并重,新发地将积极支持商户做强做大做出品牌,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

  在新发地特菜交易大厅,60多家商户的摊位上满满是春天的味道,荠菜、香椿、春笋、茼蒿、鸡毛菜……?

  时令“春菜”是指春季新鲜上市,适合市民尝鲜的小品种叶菜类或部分特菜类蔬菜,比如春菠、春韭、新蒜、春笋、香椿、荠菜、苦菜、婆婆丁等10多个品种。随着气温回升,春季蔬菜开始逐渐取代冬季蔬菜,春菜价格也有所下降。比如云南新蒜,2月中旬刚上市时6至7元每斤,现在已经降到了2元每斤左右,春笋上周的价格为23元每斤,现在16至17元每斤,降幅都非常明显。香椿的价格每斤也回落到90多元,随着后续四川香椿的大量上市,价格将持续下降。?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场上蔬菜供应可以分为四大块,以豆角类为主的南方产蔬菜;以黄瓜、西红柿为主的北方设施蔬菜;以韭菜、小油菜、小白菜、油麦菜等为主的鲜嫩蔬菜;以大白菜、洋葱、土豆、萝卜等为主的耐储类蔬菜。特菜的交易量每天也达到三四百吨,虽然量不大,但是极大地丰富了北京市民的餐桌。?

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

北京日报:改革开放让农民收入年均增12.8%

资料图

农业生产由传统走向现代,城乡由“二元结构”走向深度融合,农民由温饱迈进全面小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京农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市统计局近日发布改革开放40年北京“三农”发展报告,回顾农村伴随城镇化进程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未来北京市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保障。

从追求高产到凸显生活生态

“农业生产从传统走向现代,可以从4个阶段来理解。”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革开放初期至1993年为第一阶段,是以产量为目标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

1993年,北京市粮食产量为284.1万吨,比1978年增长52.7%,这一年粮食产量在改革开放40年中最高。

从1994年至2003年,是以质量效益为目标的提升阶段,农业规模得到快速发展。以设施农业、籽种农业、创汇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观光农业“六种农业”为切入点的都市农业迅速兴起。2000年,北京市设施农业面积、特种种植养殖收入、观光农业收入比1998年均增长50%以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北京农业发展空间不断收缩,生产功能减弱的同时,农业生活和生态功能日益凸显。在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的第三阶段,2014年全市观光园达到1301家,接待游客1911.2万人次,总收入为24.9亿元,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1.1倍和2.2倍。

2015年至今,是以“调转节”为中心的高质量提升阶段。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农业调结构、转方式,高耗能、高耗水传统农业被列入限制发展产业。2017年粮食播种面积100.3万亩,比2014年下降44.4%;生猪出栏242.1万头,比2014年下降20.8%。

从城乡“二元结构”到深度融合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完善,城乡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

可以看到,农村的硬件发生了明显变化。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安装了有线电视的村占比达99.9%,比2006年大幅提高20多个百分点。99.9%的农户饮用水为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1639个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加大厕所升级改造力度,公厕得到极大改善,79.2%的农户使用水冲式厕所。

从公共服务水平看,2002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4年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一。2006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出台,加快推进养老保险从制度覆盖到人群覆盖。据统计,2017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农村参保人数达到191.1万人,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到610元和525元。

2017年,南部平原地区村庄基本实现“无煤化”,农村能源消费更加清洁环保。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9.6%,森林覆盖率达到43%。

人均消费支出从253元到18810元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停留在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2000年,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在农村家庭已很普遍,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和空调分别为7台和20台,每百户拥有热水器、排油烟机、微波炉分别为17台、22台和8台。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计算机、空调、热水器、微波炉、排油烟机等家用电器对农民家庭而言也不再是奢侈品。2017年每百户拥有计算机和空调分别为74和141台,每百户拥有的热水器、排油烟机、微波炉分别为100台、76台和56台。

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的背后是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提升,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0元,相比1978年,年均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8%。

收入的逐步提高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让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全面增长。198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53元,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18810元,是1980年的74.3倍。

(来源:北京日报)

标签:北京   蔬菜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69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