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2、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

3、农机企业如何应对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农机企业可以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就企业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工作,下发文件,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具备条件的农机企业这次也在推荐遴选建设企业重点实验室之列。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农业部把依托企业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促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部先后批复建设了35个企业重点实验室,有力提升了企业技术水平,支撑带动了行业转型升级。

今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创新型农业企业,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农业部决定近期再遴选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  

关于申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文件提出,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遴选建设的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突出强化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

文件规定申报单位为企业,鼓励企业联合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共同申报。申报企业应具备六个方面条件

一是技术创新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内部研发体系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健全,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带动能力。二是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三是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研发队伍,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30人。四是具有独立建立或与科研教学单位联合建立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或其他科研平台。五是具备先进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包括在建),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不少于2500万元(不包括生产线上的检测、监控等仪器设备及系统)。六是已有的科研平台运行2年以上,能够保证运行经费。

这次农业部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的推荐指标为5个,比“十二五”期间明显增加。申报时间2017年8月10日前。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为业务咨询联系单位。

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

农机企业如何做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

传统产品是发展的基础,新型产品是发展的延伸。我国农机产业的转型突破为农机产品升级换代提供了保证。“国三”切换、动力换挡、纵轴流收获机械等中高端产品推动农机产业实现新一轮品质升级,同步实现制造能力、核心技术、售后服务协同提升,对农机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1  实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的关键难题

协同好传统产品和新产品发展确实需要战略谋略和创新思维。对领先农机企业而言,加快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能够抓住难得的市场竞争先发机遇和优势。但对另外一些市场机制反映迟缓、制造能力不足的企业来说,则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是制造资源重复。传统制造资源投入较多,产业升级造成前期投入资源退出、升级十分困难,资产占用居高不下;新的制造资源投入不足,没有形成主导优势,难以满足阶段性新产品发展的品质、营销增量需求。

二是渠道销售制约。市场形势低迷,传统产品占据经销渠道的较大资金,传统产品市场尚未消化完毕,新产品匆忙上市批量促销周期过快,新产品马上又成为次新产品,就会造成产品品质、价格冲突,影响到渠道的正常销售。有的新兴农机企业将新产品快速推出作为获得市场优势的手段,一年一种型号产品推出数十个功能雷同的改进型号,市场竞争没有给竞争对手造成压力,却形成企业内新老产品之间的竞争。

三是发展支撑影响。企业发展的动力本质是产品的经营能力的全面竞争,企业产品跟不上市场节拍和竞争对手表现,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便会不断弱化。有的企业多年不开发新产品,企业竞争力不断萎缩。今年,尽管市场出现阶段性低迷,品质型、经营能力较强的农机产品,基本实现了逆势增长。

2  影响新老产品协同发展制约因素

历史经验和产业规律验证,每一次的农机产业升级,行业间都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多重洗牌。在产品升级过程中,不少企业没有处理好新老产品的协同发展,从而导致企业走到了死胡同。

一是产业转型造成行业洗牌。农机行业的每次升级与转型总是伴随着一些行业优势企业倒闭或亏损,造成后续经营困难。比如,90年代小四轮向大中拖升级,一些年销量超过10万台的传统优势小四轮企业消失;水稻履带收双滚筒产品升级,一些传统企业由于跟不上转型步伐,至今发展困难重重。

二是老产品建立市场,新产品实验市场。一些企业靠老产品成功打开市场,在用户口碑中取得了较好的效应,实现了自身发展目标。但在新产品投放时,为抢抓市场机遇,在缺乏验证的情况下实行边销售边改进的模式,让用户充当实验者。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用户选择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不愿意购买、使用具有瑕疵的产品,芝麻大的质量问题有可能演变为西瓜大的危机事件。

三是部分零部件配套不支撑。产业成熟阶段,拥有健全的零部件配套体系,构筑发展的系统产业链,能够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产业升级配套体系达不到升级要求,很容易造成低效资源制约核心资源的现象,就会降低产业链价值,造成产品缺乏差异化优势,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有可能影响到主导产品后续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升级协同资源效应越强,达到升级要求的互补效应就越高;对达不到升级要求的配套资源进行统筹优化,成为农机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3  实现新老产品协同发展相关举措

发展总是留给有准备的农机企业,传统产品、新产品协同发展是成功的桥梁、减少冲突现象则是绕不过的难关。

整体看,尽管国内中高端农机产品局部已经实现突破、开始进行全局系统性升级与发展,但我国农机工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尤其在产品发展快速提速的情况下传统产品、新产品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性能、管理模式等方面仍需做好有序衔接、稳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补齐短板、协同发展。企业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农机企业需要加强创新思维,从供给端源头优化、补齐先进制造资源,做好资源的加减项,满足企业新产品批量制造能力、品质保证要求。跟踪、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的全球制造业变革趋势,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确立明确的产品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挖掘产业发展潜力,通过补短板,消化过剩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增强发展动能。达不到产业升级标准,不具备升级配置的资源尽快退出。利用国内外制造资源,构筑产业配套战略联盟,利用国内外战略采购平台,逐步丰富、不断完善自身新的产业配套体系,重构新的产业制造链条。
二是积极开发先进适用产品。构筑产学研用新业态研发模式,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多途径培养、全方位引进高端研发团队和研发人才,切实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尽快攻克电控系统、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湿式离合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以及主机配套农机具等核心技术,为产品升级、产业转型提供保证。

制定明确产品路线图,做到本企业传统产品、新产品的协同发展,领先竞争对手的超前发展,形成新产品领先、传统产品争先的局面。加强产品农机农艺适应性验证,实现产品的针对性投放、有序化发展。
抓住政策性的扶持机遇,积极开发深松整地、粮食烘干、免耕播种、秸秆粉碎还田、青饲料收获、保护性耕作、残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精准施肥及有机肥制备、高效施药等绿色高效机具。

着力构筑战略产品、发展产品、利润产品、遏制产品多维度的发展格局,避免出现企业内新老产品发展相互制约,新产品发展影响传统产品的现象。优化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有机融为一体,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经营价值,阶段性满足用户需求,满足当前竞争、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

三是加强产销协同。做到本企业传统产品、新产品制造和销售的一致性。提高市场敏感度、响应能力,围绕市场竞争趋势、竞争对手动态、用户现实需求,掌握好传统产品、新兴产品推出的步伐,确定营销模式、竞争定位,实现针对式的竞争布局。新产品投放要与企业战略同步,规避企业内传统产品、新产品的竞争冲突,满足渠道竞争需求。做好新产品的完美上市,结合春季、秋季销售旺季,完善产品价格策略,实施针对促销,加大产品宣传,最大限度获取客户认同,全力推动销售任务的完成。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信、微博等网络资源,全面推进电商业务,联动价值链和产业链,建立敏捷、高效的信息收集、订单获取能力和需求满足的销售资源、能力。进行精准市场探测,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依据市场需求以销定产,依据终端需求实施订单式作业,提高产销协同的一致性,精准销售的常态化。

新产品投放与促销,厂商协同制定销售策略,高度关注经销渠道库存,实施分区域销售,规避与传统产品竞争。加强服务管理,以服务促进销售,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配件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切实满足区域市场产品需求,持续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农机企业如何应对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农机企业如何应对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 【中国农机网 市场行情】?直面眼下,农机行业重新回到繁荣而有活力的发展轨道上不会是现在,从拉长的周期分析,接下来的2019和2020两年仍会是产业升级的调整期,趋弱缓行依然是大势所趋,除非出现超乎常规的变数,这个几率很低。
?
  总体发展形势无法改变,农机产业必须顺势而为,积蓄力量并找到生存与发展的突破口,由追求规模效应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立足用户需求,做好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文章。
?
  01遵从市场
?
  按照传统思维模式,大家在分析农机产业的时候,习惯于就农机说农机,其实,整个行业的变化并非单一因素形成的,任何产业,其发展轨迹必行是与整体环境和市场发展规律密不可分。拓展开来,农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诞生的母体,农业产业是国家工业化最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传统的人口及农业大国,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绝对不是不是农业强国。事实上,真正的农业大国是美国,美国农业的产量世界第一,农业产业组织效率也是世界第一,从经济层面看,美国的农民或农庄主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及补贴,收入十分可观,而美国在国家层面的农业是亏本的。不仅仅是美国,在发达国家的农业,多数都是国家不赚钱,出台政策让农民赚钱。在亚洲,日本也推行了多项补贴制度,一个农民家庭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00万日元(大约等于人民币70万)。相对而言,我国在农业生产支持上却存在较大偏驳,农民种地不挣钱,而且粮食价格飘忽不定,同时,在市场经济主导的大环境里,农民组织化意识已经变得十分淡薄,就目前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而言,农村“组织真空化”导致了诸多“三农问题”的产生,诸如土地流转的确权不清、耕地占用、大部分区域集约化生产推进缓慢、个别地区耕地随意撂荒、粮价不稳农民耕作积极性严重衰退、农户间分工协作能力下降等等。
?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缓冲,农机产业也就必然进入调整期,况且农机产业本身也存在供需矛盾,存在诸多发展短板,发展趋缓亦是在所难免。我们常说,大势不可逆,在如此环境下生存,农机产业必须遵从市场规律,顺势而行,具体而言,有三个环节可以大有作为,一是,聚焦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做传统品类,就要在提高可靠性、性价比、舒适性上做文章,做新兴小众品类,就要在适用性、创新性、进口产品替代上做文章。二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经营。要针对不同市场区域进行针对性地营销方案策划,从提供适用的产品、到有效渠道拓展、再到忠诚用户培养、服务行为具体化,都要不断细分形成落地,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向服务模式转变。前面分析过,农机市场转型,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机企业必须直面现状,由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型,有实力的企业要考虑提供综合一体化解决方案,实力一般的企业要聚焦某一品类,打造全过程的服务方案,进一步拓展,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企业,应该联合相关企业,打造农业经营生态圈,形成有效的聚合效应。总之,只有遵循市场规律,培育自身优势,才能够进一步形成领先的市场核心能力和抗竞争力,跑赢市场下行逆向冲击力。
?
  02自我变革
?
  有咨询机构调研显示,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众多企业中,只有8%的企业跟上了时代变革发展的脚步,而那些增长率达到某一个固定点就停滞不前的企业中只有4%能够重回增长通道,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得益于两种基因的培育,那就是持续不断的变革和自我更新。纵观国内农机产业,从2004年整体主营业务规模841亿元到2017年的4291.35亿元,这期间,农机企业也从最初的上百家发展到今天的超过2500家,固然这个过程中有消亡、淘汰、整合与新生,但是数量增长之快也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通过总结不难看出,能够跟随农机产业不断发展的农机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我变革和进步升级,任何一个农机企业都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没有一家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占据了大多数比重民营企业,每一次成长都是经历自我蜕变与革新换来的,企业成长,不仅要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而且要培养自身内生力,要不断适应和走在现代管理机制的前列,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优势。企业整体运营质量如何,在行业形势好的时候是区分起来不特别明显,大家常说,“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可是,在整体行业下行的时候,竞争优势不明显的企业,其被增长数字所掩盖的经营短板就有可能会集中爆发,而独具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可以逆市保持增长。

  实现在我变革与成长,农机企业必须在三个关键点上做足文章,一是,不断推动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变革,用增长来应对变化。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的,农机企业必须结合不同时期市场和用户需求特征,完善、改进、创新经营模式,勇于自我否定,绝对不能不墨守成规,想要在当今的农机市场竞争中存活,必须由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转变。二是,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形成稳固的财务基础及企业综合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国内农机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流,整体管理水平并没有达到大家想象中的高度,尤其是基础手段、方法、管理工具等运用上,欠缺不少,因此,如何立足不同企业实际,形成简单有效的管控机制至关重要,在财务管控上,现金流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三是,持续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对于任何企业都同等重要,做好人才培养,必须正视这一工作的价值取向,绝对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成本”,而是要以“投资”的角度去经营,每个企业都有团队建设的不同路径,只要基础认知对了,也就会收到成效,不做赘述。
?
  03创新驱动
?
  在今天的农机行业里,有一个案例不得不说,近年来,国内大中拖市场马力段上升愈演愈烈,而实际上,虽然马力升高了,但是产品整机性能提升十分有限,并且国内企业在300以上马力产品制造上壁垒重重,仍然依赖进口。也就是说,国内大中拖市场上的这种马力上延,仍处于有限马力段的特定部分性能与特定结构改进,实质性突破并未达预期,更甚者,有些企业为了顺应市场、争取更高的补贴额度,采取了“马力虚高”“小底盘大马力”的不正当手段,全面性的产品创新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迅速。不只是大中拖,经济作物机械、蔬菜机械、畜牧机械、大型耕整地机械等种类的大型化、高端产品创新严重不足,甚至于在个别常用品类产品中,存在严重技不如人的短板,如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等产品,我们明显比日韩等国家落后不是一点半点。与全球一流产品相比,我们不仅仅在高端化、智能化、自动化、舒适性等诸多环节差距较大,而且现有产品普遍存在可靠性不足的短板,且关键部件及核心材料加工工艺也存在不少盲区。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上指出,国家从产品质量看,中国通用零部件产品寿命一般为国外同类产品寿命的30%到60%,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到50%。由此可见,国内工业制造整体水平仍需加速前进,追赶全球一流水平,工业设计、技术工艺、柔性制造等全过程各环节创新突破皆迫在眉睫。
?
  农机产业进步与发展,必须以创新驱动为主要手段,形成三方面的“新动能”,一是,新技术、新工艺、智能化精益制造。农机产业各单元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在农机工业短板和软肋环节实现跨越提升与突破,赶超全球领先水平。二是,新能力。突围当前国内农机市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就必须以创新驱动,形成具有差异竞争优势的新能力,在产品、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等环节打造“领先”与“不同”,在竞争格局中找到自己的新能力,持续增长,脱颖而出。三是,打造有效规模。要彻底摆脱产业发展“唯大”才是发展的禁锢思维,大家必须清楚,即使在低层次上的过剩产能规模再大,也不是高质量发展,只能会成为越来越大的包袱,因此,农机产业要重新定义产业发展新标准,形成国内农机产品供需平衡与自给自足,着力打造有效规模,突破瓶颈,全面发展。
?
  04价值提升
?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全球竞争已经进入了价值竞争的新时代,一味地单纯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已经无法确立比拼优势。国内工业产业已经全面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中速增长阶段,高质量、高价值发展将成为运行主要基调,行业体系发展也必将系统性地进入新的状态。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重要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给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提出了要求,指出了发展方向。具体到农机产业结构维度上,以中小企业占据绝对品牌数量比重的2500余家制造企业,整体水平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覆盖率很低,只有龙头企业和极少数中小企业能够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在使用落后的原始制造技术和设备,据不完全统计,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不足5%,配有国产数控系统的中档数控机床不超过25%,更难以启齿的是,行业内高档数控机床90%以上依赖进口。大家常说,形成价值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技术创新与突破,而实际上,农机企业只依靠自身引入和研究先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国家强有力支持,永远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然而国内对先进制造技术的投入和相关政策引导比较少,特别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实质性的政策帮扶更是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机产业价值竞争提升征途仍然漫长,需要各方关注,共同努力,真正形成发展“加速度”才行。
?
  国内农机企业打造价值竞争,要在评估自身经营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聚焦两点,第一点是,品牌建设。在新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品牌的重要性无用多加赘述,农机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在做好产品品质、用户服务、多方合作共赢等基础环节的同时,必须建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是要考虑打造百年基业,要有负责任的社会意识和担当。第二点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在产品上形成高质量管控,而且要在企业运营上形成高质量发展,要形成主打产品作经济支撑,新产品作为可持续增长的有效结构,更加关注市场拓展、关注用户培育、关注风险控制,持续提升运营质量。
?
  可持续增长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无止境的产业发展绕不开的挑战。农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必须围绕着夯实制造基础、创新突破与“新动能”培育做文章,这条道路注定艰辛而充满挑战,我们坚信,只有经得起挑战的人才有资格迎接新的胜利,大家一起努力吧!(作者:李勇)


  (来源:农机通)

标签:企业   产品   发展   农机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