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

2、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

3、陈志:智能农业装备是我国当前农机发展方向

4、陈志:未来农机市场仍有望平稳发展

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

陈志: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着力解决两大问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农机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

《意见》要求“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并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基本解决。

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农机装备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那么,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呢?

2019年1月19日,在“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国农业机械化展望大会”上,国际农业工程学会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作了《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的报告,他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路径措施。

发展现状

陈志会长介绍,我国已成为农机装备第一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国内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90%的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凸显,但增速放缓。

据统计,2018年1—11月,我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2700亿元,增幅1%;传统农机产品产量持续下滑,主营业务与利润增速放缓;发展速度低于机械行业其他子行业,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环境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农机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国际化竞争加剧。

在新的形势下,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存在问题

1. 行业结构散乱

目前我国农机装备产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小散乱弱”。“小”表现在企业单体规模小;“散”表现在行业集中度低;“乱”表现在同质化竞争严重;“弱”表现在盈利能力弱。

2. 创新能力薄弱 

(1)研发投入少。企业以逆向开发为主,产品开发动力不足。

(2)基础共性、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不足。共性技术研发碎片化;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少;农机专用材料开发少;基础数据积累不够。

(3)产学研用协同不够。创新主体不突出,各创新单元互动性差;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脱离市场;资源投入多部门并行,统筹协调主导作用下降。

(4)农机与农艺融合不足。我国农艺繁杂多样,更新快;农艺注重产量,忽略宜机性。

(5)整机-零部件不平等。整机主导,零部件依附;零部件企业难以介入产品设计。

3. 产品质量欠佳

(1)低价格竞争。企业为争夺市场,降低成本;材料零部件以次充好;减少配置;大马拉小车现象突出。

(2)制造工艺落后。企业生产设备老旧,加工精度差;随意减少工序;技术工人不足。

(3)质量把控不严。企业缺少检测手段;缺少试验验证;生产一致性差。

导致的后果是产品故障率高、作业效果不佳、安全环保性能差、服务体系不完善。

4. 品种种类缺失

(1)小麦、水稻、玉米等主粮生产装备多;北方平原地区用农机装备多;种植业机械装备多;小功率、中低端农机装备多;单体农机装备多。

(2)棉油糖果菜茶等作物生产装备少;南方丘陵山区用农机装备少;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机械装备少;大型化、高端农机装备少;高效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少。

5. 制造水平不高

(1)制造装备落后。高端先进装备应用少;部分企业手工作坊式生产;加工精度差,自动化程度低。

(2)生产工艺研究少。设备间配套性不好,利用率低;作业工序孤立,影响效率;生产作业标准难以真正实施;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滞后;数字化生产在极少数企业应用;难以实现柔性生产。

(3)检测手段落后。将市场当试验场;虚拟验证能力弱;试制试验、验证手段单一,以整机田间作业验证和台架模拟验证为主;验证方法、规范和标准不完善。

(4)产业工人培养不够。产业工人技能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差;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够。

6. 企业管理粗放

我国农机企业的管理比较粗放,大部分以“人治”为主;供应链管理能力差;品质把控落后;现场管理水平低;产品一致性差。

升级路径

结合《意见》对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建议措施,陈志会长将其总结为两大方面。

1. 合理的产业结构

(1)资本结构。构建国有、外资、民营的多元化资本协调发展结构,通过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跨行业资本进入农机装备产业。

(2)行业结构。鼓励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互促互补。

推动先进农机技术及产品“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参与对外援助和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3)区域结构。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区域地势特点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优势农机装备企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农机装备均衡协调发展。

(4)产品结构。拓展产品种类,提升技术水平,满足全程全面机械化需求。提高关键零部件自给率,加快关键技术产业化。

推进农机装备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体系,提升零部件和整机的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设备可靠性以及可维修性等试验测试和鉴定能力。加大基础专用材料与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力度,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

2. 科学的创新体系

(1)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高端农机装备工程化验证,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强化国家项目的创新导向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进企业间、整机-零部件企业间协同研发。

(2)高等院校侧重于前瞻性技术预研。加强基础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做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搭建大数据平台。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鼓励农机人才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农机装备高端人才。

(3)科研院所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的输出。组织大型攻关项目,搭建联合研发平台,牵头制定行业标准。

(4)实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科学合理规划产品结构,既考虑先进性,又考虑适用性;突破高端技术“瓶颈”,但不是盲目发展高精尖产品。

研发适合国情、农民需要、先进适用的各类农机,既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

(5)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

陈志: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

10月25日在武汉召开的“2016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国际学术年会暨十届三次理事会议”上,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就“新常态下的中国农机工业”作了主题报告。

陈志会长作报告

陈会长首先介绍了新常态下中国农机工业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增长的速度放缓。黄金10年期间,农机工业年均增长率都在20%以上。同比增长率2005年为31.6%,2007年为33.14%,2011年达到峰值33.7%,从2013年开始回落到16%,2014年为10%,2015年为7.39%,2016年1—8月为7.37%。

目前的增长情况是正常表现,是新常态下的表现,而原来的高速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数较大,目前的增长情况已经很难得。2016年1—8月,机械工业中只有汽车工业的增速超过农机工业,达到了11%。

二是增长方式发生变化。以前农机工业主要依靠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现在主要依靠创新驱动,靠技术而非拼价格。从产量上看,2016年1—8月,只有80.9~88.2kW(110~120 hp)和95.6kW(130 hp)以上功率段的拖拉机产量是增加的,其他功率段拖拉机和3大作物收获机械的产量都是下降的。但是,现在的拖拉机和以前的拖拉机的概念是不完全一样的,现在的产品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三是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包括竞争的范围和手段。现在的竞争是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国的农机工业既有不足,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四是行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行业层面来看,根据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8月的数据,饲料加工和畜牧机械行业以及农机零部件行业的成长性最好。从区域层面来看,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从产品层面来看,产品结构调整成效也非常明显。

五是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包括政府的政策、农村的实际情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约束以及全球化竞争的格局等。

陈会长还介绍了《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涉及的5大专项。

(1)农机技术进步与创新专项。针对中高端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发展高能效、高效率、低污染的“两高一低”农机产品为目标,以完善农机产品品种为重点,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农机主体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

主要包括新型高效拖拉机、播种移栽机械、精量植保机械、高效能收获机械、种子加工设备、烘干机械、畜牧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耕整地机械、山地丘陵农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等。形成一批具有行业发展引领作用的标志性、带动性产品重点装备,并充分考虑地域特点。

(2)关键零部件发展专项。针对中高档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的突出问题,加快关键零部件试验研究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监测检验系统等检测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为高水平、高精度、高质量零部件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障。重点包括农用柴油机、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农业机械导航与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无级变速器、电液提升器、高性能传动带、高性能打结器和静液压驱动装置等。

(3)产品可靠性提升专项。建立健全农机装备可靠性试验检测体系,包括推进加速寿命试验等关键可靠性试验技术,在农机装备设计研发中的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鼓励企业有效组织、控制和监督可靠性活动的开展;推进农机装备工艺一致性、性能指标保持技术在农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以新技术为支撑,构建面向农机装备,跨地域、跨气候环境、不同作业环境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平台,以及农机产品售后维修数据平台。

加快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农机零部件性能检测平台,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力度,将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考虑,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先资源配置,逐步发展区域性综合农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便利性。推动建设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通过现代化农业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有效提高设备机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以及产品的制造精度和稳定性。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鼓励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农机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筹建农机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研发设计、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行业服务为主要任务,加快实现农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完善农机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农机产品技术标准,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开发生产;加强农机评价与应用标准基础研究,优化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全面提升农机化、标准化工作水平;鼓励农机企业制定内控标准,推进农机产品标准的市场化。

(5)农机农艺融合专项。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能力,实施新增农业工程重点学科实验室,农业工程科学试验站建设,提升融合原创的条件支撑能力,完善创新机制,推动融合型协同创新。推进融合型装备和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薄弱环节技术创新,填空白、补短板;开展定制化装备技术研发服务;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建立“研发-集成-应用-再研发”的循环创新应用机制。

加强农机装备技术评价和创新引导,通过制修订农机化标准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完善农机试验鉴定评价制定规范,发挥农业机械推广鉴定的评价作用,促进农机装备适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升。

陈会长指出,为了使这些专项能够取得实效,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公共资源、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金融资本支持渠道、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扩大对外合作与开放等。新常态下,中国农机工业的主要矛盾不是市场问题,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问题,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目前,还有技术问题需要攻克,还有许多空白领域需要填补。农机和农艺要融合,农机科技界和产业界也要融合,也要合作等。

陈志:智能农业装备是我国当前农机发展方向

陈志:智能农业装备是我国当前农机发展方向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在发表讲话

2016年8月9日,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零部件峰会在安徽全椒举行,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就中国农机行业发展及“十三五”主要任务等做宏观解读。陈志认为,智能农业装备将是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激烈竞争环境下发展的必然之路。

陈志指出,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历史性的12连增,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而且是三大粮食作物都出现进口。这个现象,被陈志称之为粮食“净进口时代”。

深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志认为,当前我国农民出现增收不增效,增产不增值的问题是根本。这其中和我国农业装备水平有关,比如浪费较多,效率低下等。陈志举例,我国玉米收获损失率达到8%~12%,损失率相当高。

而我国农业装备创新主体不突出,自我投入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农业装备的发展。陈志指出,我国农机企业平均利润不到销售收入的6%,而投入到研发的费用更是不足销售收入的1%。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确实,开发、设计、制造技术手段落后。

陈志直言不讳,尽管我国农业装备总产值到2015年已经超过4300亿元,同比增长15%,看起来数据很不错,实际上只相当于两个约翰迪尔公司。

因此,陈志认为,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以科技为引领的农业机械化。基于此,陈志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业装备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设置,详细内容可参见8月份刊发的《农业机械》杂志或近期农业机械官方微信(微信号:nyjxzz 或 农业机械)。

陈志:未来农机市场仍有望平稳发展

陈志:未来农机市场仍有望平稳发展

“中国农机工业发展到今天,整个行业正面临着全面深度的调整,农机企业正面临着更加残酷的外部竞争环境,农机产品正面临着升级或者被淘汰的绝境。”2017年7月4日,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召开的“2017年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对我国农机工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深刻分析。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在2017年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上讲话

陈会长强调,在农机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有4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是要重视市场。2004—2013年,我国农机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那个时期的市场特点是过度依赖像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农机工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为本就不健全的市场带来一些问题,如超前消费、良莠不齐、同质化竞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非理性的高速发展对农机行业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现在我们必须要重视未来的农机市场,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那种“发烧发热”的状态已不大可能再出现了,要回归到理性的状态,认真分析和研究判断未来的市场。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而对于农机行业,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还没有进入新常态,还处于对原来虚高虚热市场的调整期。经过几年的调整以后,未来的农机市场,既不会像以前那样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全面下滑,而将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

二是要重视差距。我国农机行业基础差、底子薄,不要说和跨国公司相比,就是和国内其他制造行业相比,农机行业还是属于弱势产业。比如15年以前,农机行业有多少家企业能在冲压、焊接、涂装、总装4大工艺上拥有非常齐全的设备和工艺?大多数企业还是地摊式的生产模式。过去十几年来,我国农机工业在快速地发展,补短板、上装备、上水平,进步很大,但是和国内其他制造行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近几年通过走访国内外农机企业、国内其他行业的企业发现,国内的汽车、内燃机等大批量、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环节中有很多自动化生产线;而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机企业,不仅在加工制造方面是自动化生产线,其装配工艺也都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这就是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技术以及与国内其他行业的差距。

正是因为这些差距,农机行业对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导的《中国制造2025》专项的渴望更强于其他行业,希望能通过这些专项的扶持,使转型升级的步伐更快些。

三是要重视主要矛盾。目前我国农机行业没有技术来源,导致很多高端、缺门产品供给不足,甚至在很多领域还是空白,没有产品;而另一方面,行业还存在着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等弊端。技术来源已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农机行业和国外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所以很容易通过购买或者取得许可证等各种方式获得先进技术,而现阶段,我们再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已经很难了。

我国农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又缺乏技术来源,导致很多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

四是要重视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农机行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别人干什么,众多企业也跟随干什么。这种跟随战略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多问题,如产能过剩、同质化恶性竞争等。对于规模庞大的中国农机市场来说,大企业的产品线应该更丰富一些;但对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而言,更应该在某一领域、某一细分市场深耕发展,做精做专。

陈会长还强调,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一个突出变化是,近几年企业的投资意愿、投资能力、投资强度都呈下降趋势,加之农机行业自身规模小、品种多的特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智能制造、强基工程专项中,农机项目发展缓慢。

这一方面与农机行业的弱势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对国家重大政策信息的关注度不够,对政策研究的不透彻。希望通过此次转型升级会议,农机企业能够认清形势,厘清发展思路,真正行动起来,从各个方面进行提档升级,从而促进我国农机工业的整体提升。

标签:农机   装备   我国   企业   发展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