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

2、“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3、“智慧农业”稳步推进 标准模式建立仍待考验

“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

“智慧农业”奏响田园新乐章

  工作人员手指轻轻一点,温室内风机运行,自动将绿叶生菜区调节到合适温度;番茄温室内的轨道上,机器人一边前行一边均匀喷药;环境传感器24小时不停“工作”,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朝来农艺园作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中的建设基地之一,2021年9月底开始对园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全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动农业向数字化、精准化、智慧化加快迈进,智能化设备逐渐站上了农业管理的“C位”,开辟了朝阳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动动手指,降温、浇水“一键达”

  走进朝来农艺园,数字农业展示区的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园区蔬菜种植的品种、规模及不同品种特性、产品品质以及温度、湿度等数据。看到叶菜生产区内的温度偏高,技术员毛盼龙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种植区温室。

  只见毛盼龙在手机小程序“24农服”上轻轻一点,温室顶部的天窗便缓缓打开,接着,高压微雾系统同时启动,对温室环境进行初步降温。

  “如果短时间内温度无明显下降,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进行其他操作,关闭顶开窗、适度打开遮阳板,开启轴流风机进行进一步降温。”毛盼龙告诉记者,要是以前的日光温室,采用卷被、卷膜等进行建设,没有环境监测设备等智能化设备,温室里的环境情况全靠人的经验判断,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在智能化改造中,朝来农艺园与在京农业科研单位专家合作,研发了环境控制策略。温室区域配备上了“光、温、水、气”数字化智能调控设备,补光灯、湿帘、风机、内外遮阳、高压微雾、循环风机等设备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光、温、水、气的智能化控制,还保证了温室内空气分布均匀,以及按需定量精准灌溉,提高了温室内蔬菜的品质及产量。废液回收管道系统,还实现了水肥循环利用。

  “变经验为科学、变体力为自动”,通过各种自动化设备,结合园区综合生产管理系统,如今,朝来农艺园实现了作物种植信息、农资使用、设备运行、农事安排等的实时动态监测。

  机器人“跑腿”采摘效率高

  药物灌溉机器人在番茄生产区的轨道上来回“行走”,将农药均匀喷洒在两侧的番茄种植区域;采摘机器人正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练习”锁定成熟番茄的本领;客服机器人在东西通道“站岗”,为前来参观的游客“答疑解惑”……

  朝来农艺园实现智能化建设后,智能机器人成了园区的“大忙人”。

  “让机器人摘番茄容易,但要判断番茄是否成熟却有难度。”在番茄生产区,技术人员张轩正在对即将“上岗”的采摘机器人进行调试。张轩在电脑上进行参数调整时,采摘机器人的摄像头便开始捕捉影像,机械臂不停尝试着调整方向。

  “我们已经提前在电脑中设置了成熟的西红柿图片,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标注,并将成熟西红柿的模型、形状、颜色等制作为平面和立体模型,通过多层神经网络,帮助采摘机器人准确分析番茄成熟度。”张轩告诉记者,采摘机器人通过“大脑”将坐标、路径等信息传输至两个摄像头,摄像头进行识别后,就能控制“手”对成熟番茄进行采摘。采摘机器人的“手”用柔性材质制成,不会对番茄进行损坏。

  除了正在“练习”的采摘机器人,朝来农艺园内的其他数字化智能设备更是随处可见。数字化智能设备应用后,对比历年土培种植模式进行测算,产量可以提高亩产15%以上,实现节省50%左右的人力投入,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降低10%以上,园区数字化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精准养护,收获高品质蔬菜

  全环节的智能化应用,让朝来农艺园实现了从育苗过程到生产环境,再到病虫害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综合联动智能调控,不仅改变了设施生产低效、高耗、费工的生产现状,还为园区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精准水肥灌溉是保证蔬菜品质的重要环节。在园区的设备间,配备有水肥调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及储水设施。

  “运行时长2分钟,每天浇7次,设置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几秒钟的时间,毛盼龙便在水肥一体化设备前将番茄区浇灌的相关数值设置完毕。在配方设置中调好各种参数后,系统自动按照目标值将原液和纯净水进行配比。

  “以往土培模式,进行大水漫灌、人工施肥,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往往因过量施肥或者施肥不均匀导致土壤板结等破坏土壤结构,蔬菜长势不一。”毛盼龙说,水肥药调控系统基于环境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等环境数据,根据不同作物的控制策略决定什么时候进行水肥灌溉、进行多少灌溉量,或者某些蔬菜品种,也可以进行定时定量的水肥灌溉。通过水肥调控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节水节肥30%以上,实现了设施安全生产、肥药精确调控。

  为了保证蔬菜的新鲜程度,园区还配备了两间冷库设施。外间预冷处理,使得蔬菜采收后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温度,抑制采后蔬菜的呼吸作用,减慢蔬菜后熟衰老及水分丢失;内间做蔬菜采收后的储藏使用,保证蔬菜在预冷处理后能够延长储藏时间,两间冷库结合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延长蔬菜的保鲜时效。

  “在园区的育苗区内,我们还通过育苗基质智能配制、精量播种、智能催芽、智能补光、智能灌溉,结合种苗生产管理系统达到园区育苗全程记录、科学管理、数字化控制的目标,提升种苗品质。”朝来农艺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还安装了包括农残检测仪及条码打印机等设备,并配套蔬菜质量安全区块链溯源系统。园区通过质量追溯系统设备及软件的使用,提高农残自检能力,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可追溯,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品牌可信度,为大家提供更多安全可口的农产品。

“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智慧农业”物联新时代 吉林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

?  冬至后,寒意袭来,在辽宁、吉林、内蒙古交界的双辽市辽东园区,省天元润土农业有限公司现代农业溯源大厅内,10台计算机并排摆放,大屏幕上显示着温室大棚内农民采摘、种植有机蔬菜的忙碌景象。轻点鼠标就能看到大田内结实的稻穗,还能实时监测溶解氧、水温、PH值、电导率、浊度等水环境数据;登录智慧农业农村管理系统,可进行重点工作目标任务、项目资金管理等自动化办公……

  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将“互联网+农业农村”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使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业过渡,正日益成为推动我省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2019年,我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下发了《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的通知》,召开了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对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动。

  截至目前,共为全省农民提供公益服务61.6万人次,解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信息员培训60多场次,为全省农民提供电商服务6.9万人次,增强了农民参与电商的意识;便民服务累计达到109万人次,不仅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完善农业云平台数据资源

  今年,我省利用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基础及数据资源,开展设施农业遥感监测及数据分析建设,重点开展设施农业数据上报系统、设施农业遥感监测分析以及棚膜经济大数据资源建设。同时,开展省农业农村厅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归集建设工作,对省农业农村厅现有部分业务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梳理和编目,初步实现农业农村数据的汇聚和规范,构建农业专题数据库,逐步实现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及数据跨部门协同应用。

  在卫星云平台建设方面,建设棚膜经济大数据监测平台,对全省大棚数量情况进行识别分析;开发设施农业数据上报系统,获取上报数据统计表17类,总计663张数据表。在农业数据资源梳理建设方面,完成数据治理平台和数据抽取平台建设工作,完成3个业务系统(省农业卫星数据云平台、省信息进村入户平台、省智慧农业平台)的数据归集。并设计了吉林农业农村厅涉农信息资源库(包括原始库、基础库和主题库),其中设计开发了186个数据抽取流程、创建了180张数据库表,归集约2100万条数据。

  通过不断完善农业卫星云平台数据资源,勾勒出我省农业地理资源“一张图”、农业生产基本信息“一张表”、农业地理资源分布“一张图”等。此外,还可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描绘出农业服务资源“一张图”。

  持续推进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

  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物联网区域试点示范,实施物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选择规模较大、基础条件好,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园区,在现有智慧农业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区建设。

  目前,我省已完成4个物联网试验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在公主岭市实施大田种植产业物联网建设,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控;在舒兰市实施食用菌产业物联网建设,实现智能数据采集与自动化控制;在吉林市实施水产养殖产业物联网建设,实现养殖设备自动化与水质监测。

  加速提升信息为农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省开通“12316”惠农热线和“12316”短信服务平台,组建了热线专家团队,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专业,不仅通过热线电话为农民提供专业技术和信息,还频繁下乡实地为农民指导生产工作。据悉,今年,“12316”呼入量近44万人次,回复短信33万条次,制播广播电视节目495期,专家下乡指导29次。编发《12316信息直通车》40期,网站平台共发布信息4500多条,内网发布信息60条,审批各地报送的信息1500多条,制作专题2个,向省政府网站报送各类信息2000多条。如今,“12316”已成为各级农业部门信息服务“三农”的最佳手段和窗口,被誉为“农民身边的致富专家”。

?

“智慧农业”稳步推进 标准模式建立仍待考验

“智慧农业”稳步推进 标准模式建立仍待考验

  未来的农业生产谁来管?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变化,这个问题也开始变得越发现实。让农户像上班一样劳作,将农业产业各环节打通,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农户增收、农业标准化融合在一起。
  多地探索智能农业布局
  未来的农业生产谁来管?随着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变化,这个问题也开始变得越发现实。
  近日,南阳市政府与致生联发、中线渠首(南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南阳市智慧农业项目,3.53亿元合同资金全面介入南阳市农业生产智能化升级,意欲解决农业生产链条“零碎”的现状。

636065067059646785225.jpg

“智慧农业”稳步推进 标准模式建立仍待考验

  作为南阳市有机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内容,该项目建设将分为智能冷链系统、种植基地智能大棚、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四个部分展开,计划今年11月30日前完成最终验收,并正式上线运行。在基础项目建设同时,中线渠首公司还将在北京市建立200家覆盖社区的直营专卖店,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入户。
  布局智慧农业的,不是只有南阳。在该智慧农业项目签订前仅半个月,鹤壁市就引入中国农业大学和农信通讯集团联合成立的中国智慧农业研究院,重资投向农业高科技研发、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智慧农业研究项目上。而洛阳、商水县、西华县、永城市等我省多个市、县,今年同样积极布局和引进智慧农业综合项目,提升农业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能力。
  为何各地纷纷看上“智慧农业”这个尚属陌生的概念?基于物联网所产生的多功能特性,是最直接的诱因。唯创咨询分析师魏东明告诉记者,相比利用互联网扩大销售的电商化,智慧农业带来的更多是“基因”上的改变,“简单说,就是将分散的农业板块打通,辅佐以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质量控制预测等,将农业产业工业化”。
  以南阳市智能农业项目为例,在传统种植销售外,更多布局的是智能冷链、溯源等系统的建设,并利用国内“高分卫星专项”,建立基于遥感大数据的中线渠首农业大数据中心,对南阳市的水文、土壤、作物、灾害等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而鹤壁中国智慧农业研究院,同样也是在信息化和标准化上做研发,通过全产业链培育,达到农业生产销售智能化生态。
  “让农户像上班一样劳作,将农业产业各环节打通,这是智慧农业作为物联网尝试的典型作用。”中线渠首公司一位人士表示,目前项目涉及的有机种植、采收、包装等各方面标准已制定完成,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自有基地和系统建设,“这就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农户增收、农业标准化融合在一起,也是现代农业的高标准探索”。
  建立标准模式还待时间考验
  技术、能力不断升级,让智慧走到田头,但客观看,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尚缺乏肥沃土壤。
  “整体来看,尝试智能化项目的公司或合作社,项目大多小而分散。大规模链条化,还缺乏标准模式。”魏东明称,如将农业智能化看成一个整体,目前各个环节处于单一生存状态,“各做各的项目,想做整体生态,投资、运营都是瓶颈”。
  这种现实情况,即便是尝试智能农业综合项目的地区,同样并不避讳。焦作一县级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业智能化项目前景广阔,但投资过大,环节过多,因此多数地区目前将主要精力还放在解决农户出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上。“这并不是一加一的问题,每个环节的智能化累加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资金也很难跟上。” 
  他表示,大投资的智慧农业生态,在一定阶段会导致生产成本远高于市场供应价格,造成投资回收、见效缓慢,降低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如南阳智慧农业项目,民间资本面临现金流压力,需要通过定向增发、资产证券化以及其他金融方式补充现金流。“这是农业PPP特点之一,寻求与社会资本合作,也是推进智慧农业项目的最好办法。” 
  除此之外,缩减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的智能农业,还面临人才、生产方式以及市场等制约。上述农业局人士坦言,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年龄偏大,合作社、农业企业缺乏高素质科研人员和科技推广人员,人才引进缺乏抓手,更没有有效的引进和培养机制,同时由于农业长期采用的是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小农生产仍未因为土地流转而得到根本性改变,使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推进速度缓慢。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智慧农业最为仰仗的现代化农业软件和市场拓展能力滞后。魏东明称,同样一款工程软件开发,农业类成本要远高于工业类,导致软件即便开发出来,质量未必能满足智能农业需求,且后续软件服务几乎没有。
  “智慧农业是适应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而对农业提出的一种新发展思路,但还需长期观察和探索。”魏东明表示,随着多样化的智能农业模板得以复制,尤其是与智慧城市系统的打通,将很大程度解决目前城乡以及农产品产销方面的矛盾与弊端。

?

标签:农业   智能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