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

2、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

3、中国技术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打造东北“战略粮仓”保国家粮食安全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10日说,黑龙江省正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规划到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增加到505亿公斤以上,年调出商品粮300亿公斤左右,成为中国优质、稳固、可靠的“大粮仓”。

  农业专家认为,黑龙江省以及相邻的吉林省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商品率高,其新增产的粮食全部是商品粮,中国打造东北这个“战略粮仓”,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地处中国东北松辽流域和三江平原上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两省的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14%。

  而且两省的商品粮比例很高。吉林省近年粮食商品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自2006年以来,每年销往省外的商品粮均在225亿公斤以上,占全国省际商品粮净调出量的三分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在国际市场粮价剧烈波动的2008年,粮食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9日强调,去年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尚未完全消退。

  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区的战略决策”,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和调出量大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而东北粮仓的增产潜力和粮食商品率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地位则日显突出,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

  去年7月,国务院通过了《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计划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用5年左右时间,使中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吉林省粮食产能提高50亿公斤以上,总产达到300亿公斤。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也提出规划:到2012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00亿公斤,比2007年增加100亿公斤。

  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王兆斌介绍说,黑龙江省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全省现有耕地1.74亿亩,农村人均耕地9.4亩,均居全国首位。这里还是中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1%。

  他说,黑龙江实现增产100亿公斤粮食增产规划不需要开垦荒原和湿地,主要依靠内涵挖潜。

  据测算,黑龙江现有中低产田1.04亿亩,亩产比同纬度中等生产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低100公斤。只要将这些中低产田达到中等生产水平国家的亩产标准,全省就可增产粮食112亿公斤。

  目前,该省正在加强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以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品种为主,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带,实施标准化作业,争取用全国9%的耕地生产出10%的粮食。

  “去年我家180亩玉米总产超过30万斤,比上年增加5万多斤。今年我准备再多种50亩玉米。”黑龙江省肇东市臻柴村农民高树文对今年的种粮计划充满信心。

  高树文的信心来自于中国政府对农民种粮的政策支持。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陆续在粮食主产区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及粮食运输补贴等政策鼓励粮食生产。仅良种和农机等补贴,农民一亩地就可得60多元钱。

  从去年冬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向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分批下达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品种的政策性收购计划,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托市收购,以保证种粮农民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

  目前,东北“战略粮仓”的增产规划已取得初步效果。2008年,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到422.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6亿公斤。吉林省粮食生产也获得特大丰收,达到284亿公斤,增幅达到15.7%。

  今年,黑、吉两省正加大投入力保粮食稳产增产。吉林省级财政今年计划“三农”投入63.49亿元,比上年增加8.3%。全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继续稳定在68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下力争实现粮食总产275亿公斤。

  黑龙江省农委生产处处长李世润说,今年中央和省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农业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都有明显增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8亿亩以上,粮食总产正常年景预计可达450亿公斤,比去年增加27.5亿公斤。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卫路表示,针对未来不断增长的国内粮食消费压力,吉林、黑龙江等粮食生产核心区制定的粮食增产计划,有望解决中国粮食产区和销区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不平衡状况,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

中国扶贫基金会获捐28亿次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

? ? ? 记者从中国扶贫基金会2017年度捐赠人大会上获悉: 2017年,共有28亿次公众和2264家机构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爱心款物,超过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未来3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聚焦深度贫困,加大产业扶贫实施力度,搭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平台。同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将中国扶贫经验传递出去。

? ? ? 据介绍,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一如既往致力于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救灾扶贫、国际扶贫等领域的工作,共接受捐赠5.8亿元,支出4.7亿元,发放小额贷款86亿元。全国31个省(区市)、1782县、190所大学,以及苏丹、埃塞俄比亚、海地、尼泊尔、缅甸、柬埔寨、朝鲜等7国,共计超过419万名贫困人口和灾区民众受益。全年共有4.8万名志愿者提供了2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

?

中国技术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技术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发展

据知谷APP记者获悉,12月5日,在距离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以北400多公里的奥帕拉农场,一片片整齐的田地里,棉株均匀壮硕,叶子碧绿舒展,鸡蛋大小的棉桃开始吐絮,呈现出“青枝绿叶吐白絮”的景象。在这片占地20多公顷(1公顷等于15亩)的棉田,“中国技术”正在改变这里原有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令当地萎靡不振的棉花种植业焕发蓬勃生机。

截至目前,中国已在非援助实施22个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先后对非派出农业专家1万多人次,每年组织农业培训班数十个……近年来,加快“走出去”步伐的中国农业不断助推非洲农业现代化,为实现“非洲种植”添砖加瓦。

“中国技术”灌溉非洲棉田

在西非农业国贝宁,棉花种植曾是当地主要产业,但过去几年由于国际市场上棉价下跌、当地土壤肥效下降、以及相关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当地棉花产量持续下降,不少农户被迫放弃棉花种植。

2013年,根据中贝两国政府间协议,中国向贝宁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设立棉花种植示范点,支持贝宁棉花产业发展。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项目组组长吴恩记清楚记得,刚来奥帕拉农场时,这里是一片荒地,长满了杂草、灌木。那时,当地棉花生产基本“靠天吃饭”,人们还在使用木质工具进行人工翻地。

中方专家组花了近半年时间把荒地开垦出来,先后试验了12个中国棉花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优选出与当地土壤、气候、管理模式等相适宜的两种杂交品种,并修建了一座一万立方米的蓄水坝,开始一年两季的种植试验,同时还在棉田里安装滴灌系统,并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幅提高了水和肥料的利用率。

贝宁农业研究院技术专家预计,示范农场今年的棉花产量将达到每公顷3吨,较当地平均产量多一倍有余。来自附近贝勒城村的村长伊夫说:“如果我们能种出这么好的棉花,都会愿意多种棉花。”

贝宁农业部官员、农科院技术人员纷纷来此考察、培训,奥帕拉农场一下成了棉花种植技术的学习园地。贝宁农科院农业专家伊西多尔表示,中国专家带来的各项先进技术,预示着西非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向前迈进。

“中国方案”解困农产销售

今年4月,15名中国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抵达纳米比亚,进行为期两年的技术推广和指导活动,开展农业领域合作。他们将在水稻、园艺和畜牧等专业领域,为纳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援助。

纳米比亚东北部卡林贝泽水稻研究与生产基地是该国唯一的水稻生产基地。中方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制定了水稻高产操作技术规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但卡林贝泽大米的市场销售情况却不理想。

中国专家组成员肖卫兵在仔细品尝了卡林贝泽大米后,终于找到原因:大米口感很好,问题出在加工方面。中方专家走进生产车间,很快发现了除尘设备不配套、色选设备运转异常等问题。此外,专家们还发现,当地水稻产品没有分级,也没有商标和小包装,因而不利于市场销售。针对这些问题,中方专家提出并帮助实施了一系列改进建议。很快,卡林贝泽大米成了纳米比亚各地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纳米比亚总统根哥布今年8月到卡林贝泽基地考察,在听取了中纳技术人员的介绍后,对项目专家组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亲自购买了150公斤大米。

“中国模式”护航粮食安全

莫桑比克拥有大量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作为可耕地,但却由于农业技术落后,每年面临着近30万吨的粮食缺口。

如果回到4年前,莫桑比克的鲁迪·曼努埃尔很难想象父亲的农场可以亩产水稻400公斤。在与进驻当地的万宝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宝公司)合作前,这座位于莫桑比克南部赛赛地区的家庭农场,40多公顷土地的平均产量仅为每亩100多公斤。

2011年底,湖北万宝粮油有限公司与中非基金共同设立万宝公司,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启动水稻种植项目,项目计划投资近3亿美元,滚动开发2万公顷土地,并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带动周边8万公顷水稻种植,形成10万公顷规模粮食种植和加工产业。

莫桑比克社会和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塞尔吉奥·希沙瓦称赞说,万宝公司项目模式或将帮助莫桑比克解决粮食不足。


万宝公司进入莫桑比克的契机源于中莫农业示范中心的建立与发展。中国驻莫使馆经商处参赞王利培介绍说,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莫两国政府间合作的重要项目。截至2015年10月,示范中心已累计培训人员约1000人次,并成功推动国内农业企业“走出去”,到莫桑比克开展农业投资合作。

当前,非洲各国普遍谋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非洲联盟今年出台《2063年议程》及第一个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实现粮食自给的宏伟愿景。

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林松添说,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赴非投资,开展规模化农业种植、畜牧和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及农牧渔产品加工业投资合作,既从中非扩大合作中受益,又向非洲转让技术,培养当地人才,帮助当地提高粮食产量,解决当地人民吃饭和就业问题。


标签:粮食   中国   农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