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

2、“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

3、“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更多创新机遇和路径

4、“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江苏大学举办

“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

“一带一路”农业协作蓝图正在展开

图为陕西杨凌中哈苹果友谊园。(新华社发)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传统农业往来早已发展为以科技、人才、商贸、基础设施等为重点的全方位农业大协作,一张“一带一路”农业协作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空前紧密,利益共生不断深化,国际社会愈发需要增强互信、协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不断增长等诸多挑战。为保障世界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意义重大。

促进农业合作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老百姓实现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老百姓对肉蛋奶以及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和优质的生态环境,粮食生产潜力巨大,市场合作空间广阔,农业技术需求强劲。随着全球农业发展趋势的变化,开展‘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农业要素有序流动、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以及农业发展经验交流共享,发挥相关各国的比较优势,挖掘农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推动相关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吴孔明告诉记者。

此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有助于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类规则,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施行,加快推动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2014年,涵盖多个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的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系制度由原农业部牵头成立。2017年,原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为新时期农业“走出去”作出了顶层设计。

2016年1月份,中国农科院成立了海外农业研究中心,设立了17个专业研究室和平台,把以往分散的农业对外合作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集中起来,重点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业产业开展研究,提供农产品市场、贸易、投资、风险和科技等方面的专业分析评判,为“走出去”企业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局长贡锡锋介绍,目前农科院已有60多项农业技术走出国门,中国的种子、动物疫苗、农机和植保技术帮助“一带一路”国家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产品竞争力。

农业科技“走出去”“引进来”

吴孔明表示,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合作长效发展机制,需要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使相关各国人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农业技术的输出,需要根据各国的文化特色、产业需求、技术现状以及政策可行性等实际情况整合优化,提高在当地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上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提高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是这些国家共同的主题。”吴孔明如是说。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口粮之一。早在2008年,在中国政府和盖茨基金会资助下,中国农科院牵头实施了“绿色超级稻”项目。共有300多名来自育种、基因工程、栽培、植保等领域的科学家,历经10余年努力,在东南亚和非洲15个国家,通过基因测序、育种研究和栽培管理技术研发,实现了60多个“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超级稻”品种在亚非国家通过品种审定并推广。在菲律宾,超级稻品种比非超级稻品种每公顷平均增产约一吨,农民增收200多美元;在孟加拉,新推广的品种比当地当家品种平均增产30%,农民每公顷增收300多美元。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框架下,我国农业科技不仅实现了“走出去”,而且实现了“引进来”。贡锡锋认为,这二者同样重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物多样性丰富,其生物遗传资源对丰富我国种质资源基因库,筛选特异、优质的种质有重要意义。

以棉花为例,我国不是棉花原产地,野生或原始资源材料都是舶来品。但是,中亚和非洲是棉花最大的原分布地,品种资源丰富,种植条件优越。中国农科院通过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联合实验室,形成了全套栽培棉种质资源材料引进方案,在东非也开展了野生棉资源调查布局。

重点培养国际化人才队伍

在中国农科院院内,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和科研人员,他们都在为我国或国际科研项目作出贡献。

吴孔明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不断深化,对国际化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要培养一批懂外语、懂技术的高素质国内人才队伍,同时也要积极吸引国外人才“为我所用”,为今后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储备对华友好的高水平人才库,促进交流往来,实现互联互通。

据贡锡锋介绍,近年来农科院依托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生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农业人才。2017年,累计超过100人走出国门开展留学和访问;吸引“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优质生源来华留学交流。目前,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395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留学生占到7成以上。

此外,依托农业对外科技合作与人才培训基地,农科院打造了农业国际化的企业家、科技专家、政策咨询、行政管理、外交官等5支队伍;依托商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及国际组织的涉外培训项目,每年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00多个国家培训近3000人,涉及技术工程、作物育种、生物防治、果蔬栽培、跨境疫病、农机装备和沼气技术等领域。

在科技合作方面,中国农科院已在全球11个区域,38个重点国家和25个涉农国际组织分步推进国际合作布局工作,积极打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海外农业科技联合实验室。

仅去年一年就新建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中国—印尼禽病控制联合实验室、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联合实验室、中国—巴基斯坦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平台等2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

在苏丹拉哈德灌区的棉田里,山东国际公司负责人在查看棉花长势,并与当地灌区负责人、棉花合作种植农户交流种植经验。资料图

在乌干达的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区,四川友豪公司中外员工在收获水稻。资料图

东风万里绘宏图,丝路千年续新篇。“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澎湃出鼓荡世界、创造历史的时代强音。

“我们还将深化农业、卫生、减灾、水资源等领域合作,同联合国在发展领域加强合作,努力缩小发展差距……”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掷地有声,为农业合作注入了发展动能,令从事和关注农业国际合作的人们鼓舞振奋。

高峰论坛期间,记者跑看听、记采思、访谈代表、连线专家,深切感受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和未来的广阔前景。

农业投资呈跨越式增长,园区成有效载体和平台

从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到非洲美洲等更广阔的区域;从以往较单一的合作方式,到投资贸易人才技术领域的全面开花;从西安G20农业部长会议上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发布的联合声明,到首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发布……6年来,“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阔步前行。

截至2019年3月,共有80余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农(渔)业领域合作文件,同时签署《关于合作编制柬埔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农业发展规划》等多个中长期农业发展合作规划,这些都为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农业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合作机制更加成熟,经贸合作更加紧密,贸易往来更加热络,科技交流更加深入。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各方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高峰论坛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分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

“我们在乌干达主要投资种植水稻。中国优质稻种、先进种植技术加上乌干达的优越气候和肥沃土地,水稻产量从200斤/亩左右提高了到现在的800-1000斤/亩,是原来的4-5倍。”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恒介绍说,公司着力建设的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是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自2014年规划启动以来,五年累计投资达到1.7亿元人民币,核心园区面积也由最初约6000亩,扩大到现在的4.2万亩。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对中国投资非常重视,经常在总统府会见罗恒,关注产业园的发展。“在总统的支持下,我们不仅种了水稻,还建起蛋鸡养殖场,未来还想建木薯加工厂、种棉厂、高粱酿酒厂等。”罗恒说,乌干达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中国有技术和市场优势,“我们的使命就是将其转化成共同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苏丹是世界重要产棉国。自2012年起,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依托中国援苏丹农业示范中心,开始投资苏丹棉花产业。2016年,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正式揭牌,搭建起了中苏农业合作综合性平台,吸引更多的中国农业企业通过平台到苏丹进行农业投资开发。

“到2018年,公司棉花自主种植及合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1万亩,成功培育出多个棉花新品种,将棉花产量提高了两三倍,每年能够带动当地2500农户致富及3万多人就业。”山东国际董事长邓文华对记者说,“农业投资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感情、改善当地民生,很受欢迎。此次参加论坛让我备受鼓舞,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度越来越高,这意味着在政策协调、政府间沟通协作等方面将会越来越强,农业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会越来越顺畅。”

从论坛期间推出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展览中,记者看到:位于坦桑尼亚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年产棉纱近万吨,每年为坦带来2000万美元的收入;在塔吉克斯坦·中国农业合作示范园,种植基地56万亩,带动当地就业4000余人,培训农机手800余人;在柬埔寨·中国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种植橡胶、香蕉等多种热带作物万余亩,解决3000多人就业……

据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马洪涛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在境外实施了850多个涉农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达到657个,其中民营企业项目占比89%;投资存量达到94.4亿美元,较5年前增长70%。

农业投资合作已从早期的种养环节,发展到加工、储运、贸易等多环节共建,有效带动了合作国粮食、棉花、畜牧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境外园区不仅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分享发展经验,更是成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农产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自由化让参与国受益

如果说,“舌尖上的交流”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今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依然是“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共同诉求。不同的只是,花色品类更丰富,范围区域更广泛。这种交流让“吃遍全球”不再是梦想,让人们的后厨和餐桌俨然成了小小的“联合国”。

据统计,2018年中国与12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770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了17.8%。同时,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深圳盐田港集团与中东欧16国农业部门签署协议,共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2018年11月,“16+1”农产品及其他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及展示馆在深圳开馆。

因产自阿富汗东北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而被中国消费者称为“巴西松子”的阿富汗松子,“飞”上了中国人餐桌;哈萨克斯坦的羊肉、水产品、小麦,乌兹别克斯坦绿豆、塔吉克斯坦樱桃、白俄罗斯禽肉、蒙古国冷冻马肉等农牧产品,沿着“绿色通道”便捷地进入千家万户;埃及甜橙、土耳其葵花籽油、越南火龙果等,也正借着“一带一路”东风进入中国……

境外合作区分论坛上,阿根廷生产和劳动部农业产业国务秘书路易斯·米格尔·埃切韦雷说:“阿根廷一直在深化同中国的贸易合作,2018年双方签署了7个关于允许阿根廷产品进入中国的卫生检验检疫协议,2019年也不会止步,目前已经在猪肉和蜂蜜出口方面达成了谅解备忘录。阿根廷和中国的贸易是高度互补的,希望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双方的贸易关系。”

因盛产“车厘子”而被中国消费者广为熟知的国家——智利,当地果农们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红利和好处。据媒体报道,最新一季(2018年底到2019年春),出口到中国大陆地区的车厘子数量接近20万吨,占智利车厘子出口的83.75%,相比上一个春季(2017至2018年春季)上涨近17%,创历史新高。同时,智利蓝莓、西梅、牛油果等也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宠。

出口增长带动了当地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据报道,在智利,水果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全国1800万人中,有8.7%的人依靠水果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链生活,其中依靠车厘子为生的人占比最大,达1/3,有50万人左右。

智利总统皮涅拉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化,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智利希望成为亚洲通往拉美的门户,愿与中国共同推动贸易自由化。”

农业科技人才广泛交流,筑牢民心相通基础

在民心相通分论坛发言中,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吃饭是关乎民心的一件大事,农业是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政府和广大农业工作者在推动农业多双边合作、南南合作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今年3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在斐济楠迪召开。休会期间,瓦努阿图农林渔生物安全部部长侯赛·内乌迫不及待地找到参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专家组,表达殷切期盼,希望中国专家能够尽快赴瓦推进油棕产业化开发。

别国专家在瓦国试种油棕失败,并断言瓦国不能种植油棕之后,是中国热科院专家在瓦国培育出了第一株油棕,并且不间断开展油棕种植技术,筛选出高产稳产品种、建立起试验示范基地、培训了一批熟练管理技术人员,书写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佳话。

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已建交近50周年,双方友谊源远流长。“中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是我们真诚友好的老朋友。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在农业人力资源培养和能力建设方面,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中埃塞农业合作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埃塞农业部推广司司长葛尔玛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2014年以来,通过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援外资金等,中国为“一带一路”非洲国家派遣了30余批400多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围绕品种选育、药肥施用、农机具应用、加工储藏等开展技术合作,增强了东道国的粮食供给保障能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发展农业、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扬和欢迎。

在中国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的帮助下,布隆迪原失业大学生尼里吉拉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盖上了新房,娶上了新娘,还让第一个孩子跟着中方专家姓杨(YANG),以感谢中国和中方专家。

由于援布隆迪农业专家组为布农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今年3月12日,布隆迪农业、牧业和环境部长鲁雷马授予两位专家组长“突出贡献奖”,授予其他组员“杰出工作奖”。

此外,中国还主办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国家的培训班,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领域人员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互信,夯实合作基础。

高峰论坛期间,在谈到对未来“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期望时,多位中外嘉宾都表示,农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领域,很多国家都面临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体系不健全、质量效益不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携起手来加强合作,促进政策协调、市场融合、投资增长,共同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6年来,秉持丝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不断深化,领域不断拓展,方式不断创新,成果丰硕、成效显著。未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在向高质量迈进的征途中,必将结出更加丰美的果实,必将惠及更多的参与国人民。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更多创新机遇和路径

“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提供更多创新机遇和路径

资料图

农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和亮点。实现“一带一路”的经济腾飞,农业是必须率先突破的关键领域。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开展,相关国家农业交流频繁,农业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近日,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130多名政府官员、学者和来自不同领域的管理人员,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国际合作的机遇和路径。

“‘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中,消除贫困、发展农村以及粮食安全是重要方面,也是粮农组织使命的核心,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通过共同推动“一带一路”的倡议实施,粮农组织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国家可以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共同的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及朝鲜代表马文森(Vincent Martin)说,“为此,我们识别出三个具体的领域,一是包容性可持续价值链的发展;二是电子农业方面的创新;三是跨境动植物疫病的联控联防。三者相辅相成,加强合力,会带来很多的创新机会。”

促进包容性可持续价值链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领域的合作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推动包容性可持续价值链的发展,使贫困人口和小农能够从中受益。

联合国粮农组织伙伴关系与南南合作部政策官员皮埃里(Pierri Francesco)介绍,根据粮农组织对摩洛哥、泰国、乌干达等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大规模的土地并购不是对外投资的最佳方式,会产生很多的冲突,并可能牺牲公司的声誉。反之,一些投资让农民成为对等的合作伙伴,让农民积极参与,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生产率,也有利于投资者。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一些中国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合作方式的探索和创新,力图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中地海外集团总经理王淼分享在非洲投资的经验时说:“要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丝路精神,以及和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企业发展对所在国的社会责任上去。”王淼介绍,公司投资了尼日利亚的稻米产业,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育当地的农民,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进行生产,带动当地的酋长、村庄青年带头人、地方政府等,共同组建生产合作区。由此,既促进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也促进了企业生产和中国技术的传播。

农业电子商务为贫困人口提供机会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加强电子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少贫困,促进农村的发展。”马文森介绍,“电子农业不仅仅是电子商务,还包括提供信息,以更好地开展防控动植物疫病、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和专业的咨询服务,以及获得金融服务甚至是管理培训。这就给了农民一个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电子商务下乡,能够实现普惠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品牌价值,强化了溯源能力,使农产品的价格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小范围的生产组织内部,形成信用制约,由此确立围绕提升产品品质的正导向。”京东公共政策首席专家李敏说。

粮农组织亚太区办公室知识与信息管理官员杰勒德(Gerard Sylvester)认为,在农业中,可持续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已广泛用于指导本地农业,如天气信息、农业生产建议等,并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然而,在现实中也面临很多挑战。例如,在巴比内亚、新几内亚,农民在自然状态下生产的农产品是符合有机标准的,应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有机认证?新兴价值链如食品可追溯,应如何实施?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农民如何获得小额信贷?此外,还有数据卫生、数据共享和数据隐私等问题,都需要跨地区、跨部门的领导力和能力建设,在标准、法规、政策、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

积极应对跨境动植物卫生检疫影响及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畅通,也带来了动植物疫病跨境传播的风险,这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挑战。

泰国与老挝、柬埔寨等国共享很长一段边境线。一些动物产品在没有官方监控的情况下,通过水路交易流通。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畜牧业发展司副司长桑万特(Thanawat Tiensin)在谈到风险管理和跨境动物交易时认为,既要促进安全的贸易,又要避免贸易壁垒。对此,各国应建立互信和合作,执行国际标准、双边安排和家畜贸易互利的措施,实现可管理的、实际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

“需要肯定的是,在当前特定的区域,以小农为主体的贸易形式仍比较普遍,对粮食安全、农民生计有其重要意义。”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研究中心SPS研究部主任李建军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各国应加强多边、双边合作,国家、区域之间建立互信,加强SPS监管,进行规范化引导。同时,利用企业的规范化经营,与小农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多方面避免小农介入现代化的天然弱势。”

“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江苏大学举办

“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江苏大学举办

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启动仪式(江苏大学提供)

11月30日,“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在江苏大学举办。以“理念与模式创新”为主题,论坛邀请国际组织和智库、中国农业装备行业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国际合作发展。论坛由江苏大学与中国农业国际促进会联合举办。

“‘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与农业装备合作有哪些重点、难点和痛点?”“中国农业装备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过程中,政产学研分别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论坛上,与会专家交流了我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情况与展望,农业走出去的潜力、环境和风险,企业代表分享了中国农业机械非洲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一带一路”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经验,来自俄罗斯、博茨瓦纳、尼日利亚的代表交流了各自国家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开展国际合作的展望,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介绍了非洲大陆农业发展潜力与国际合作路径。通过经验分享和交流互鉴,代表们纷纷表示,论坛有力推动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领域进一步开展务实和深度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推进已有5年时间,在完成总体布局、绘就一幅“大写意”的基础上,今后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在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指导下,此次论坛还由江苏大学牵头,会同一拖集团、雷沃重工等19家单位倡议发起了农业装备国际(产能)合作联盟,70多家国内外农业装备单位加入该联盟,推动农业装备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农业装备行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共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装备行业产能合作和技术发展。

近年来,江苏大学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学院和“一带一路”产学合作研究院,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农机企业“走出去”架起了互联互通的桥梁,提供了有力的知华友华人才支撑。据统计,5年来该校共培养“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的留学生近1600人,已经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

论坛上,江苏大学留学研究生农业机械化协会还发布了“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现代化调研工作。此项工作花费近两年的时间,调研了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撰写了“一带一路”农业现代化需求调研报告,为我国农业装备企业“走出去”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标签:农业   一路   一带   合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