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里春耕忙 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合作社里春耕忙,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合作社里春耕忙 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合作社里春耕忙,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合作社里春耕忙 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 ♂
合作社里春耕忙 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旋耕机打碎平整田地,无人植保机空中盘旋,村民扛着播种器来回穿梭……四月对于种粮人而言是一年的关键期,湖南沅江市群红村青年农民曹威正带领着合作社60多名农户忙碌田间,抢抓农时“一刻不得闲”。
“今年受疫情影响,水稻种植由单季改为双季,时间短任务重,村民都卯足了劲要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曹威说,合作社全员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将如期达成早稻种植的阶段性目标。
从种到收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田,是曹威“抢时间”的关键。五年前返乡种田,他带领村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依托产业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自家的地合作社一起种,每天在田间管理有180元(人民币,下同)工钱补贴,还管三餐饭。”68岁的姚寿保是群红村的贫困户,去年在水稻种植合作社工作拿到了1.4万元工酬。“加入合作社,让我们种田少操心多赚钱。”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之一。对比传统农户或小农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具有合作互助、管理民主等特点,帮助小农户克服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不足,解决农业生产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让小农户“抱团发展”共闯大市场。
“农民合作社是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袁正乔说,农民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2019年,湖南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4.79万户、10.5万个,分别增长23%、7.6%。
湖南怀化市鹤城区仇家村的郭德孝对合作社“抱团发展”深有感触。过去在村里组织下,他曾经外出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但因为单打独斗缺少资金,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一家人日子过得艰辛,2014年还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由郭德孝牵头、村里142户43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加入的德效瓜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郭德孝出技术,村民有土地、劳动力,“抱团发展”的合作社第二年年产值就达100余万元,帮助不少村民摘掉“贫困帽”。
“我们基地的香菇基本不愁销路,有时货还没发出,定金就已打到账上了。”眼下,郭德孝正忙着指导村民做好下一季大棚香菇的生产,如今合作社一年出菇量达50万斤,产值超过250万元。“今年合作社还要扩大规模,让更多乡亲吃上‘产业饭’。”
农民合作社引领越来越多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0.7万家,辐射带动全中国近一半的农户,且普通农户分别占农民合作社成员的98.2%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91.2%。此外,农民合作社产业类型日趋多样,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和服务业延伸。
“农民合作社在有关法律制度和支持政策的保障激励下快速发展,成为农民群众的组织者、乡村资源要素的激活者、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袁正乔表示,农民合作社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成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合作社里春耕忙,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 ♂
合作社里春耕忙,中国农户“抱团”共闯大农业旋耕机打碎平整田地,无人植保机空中盘旋,村民扛着播种器来回穿梭……四月对于种粮人而言是一年的关键期,湖南沅江市群红村青年农民曹威正带领着合作社60多名农户忙碌田间,抢抓农时“一刻不得闲”。
“今年受疫情影响,水稻种植由单季改为双季,时间短任务重,村民都卯足了劲要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曹威说,合作社全员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将如期达成早稻种植的阶段性目标。
从种到收实行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田,是曹威“抢时间”的关键。五年前返乡种田,他带领村民成立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跳出“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依托产业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自家的地合作社一起种,每天在田间管理有180元(人民币,下同)工钱补贴,还管三餐饭。”68岁的姚寿保是群红村的贫困户,去年在水稻种植合作社工作拿到了1.4万元工酬。“加入合作社,让我们种田少操心多赚钱。”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之一。对比传统农户或小农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具有合作互助、管理民主等特点,帮助小农户克服势单力薄、分散经营的不足,解决农业生产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让小农户“抱团发展”共闯大市场。
“农民合作社是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袁正乔说,农民合作社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形成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2019年,湖南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4.79万户、10.5万个,分别增长23%、7.6%。
湖南怀化市鹤城区仇家村的郭德孝对合作社“抱团发展”深有感触。过去在村里组织下,他曾经外出学习香菇种植技术,但因为单打独斗缺少资金,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一家人日子过得艰辛,2014年还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由郭德孝牵头、村里142户431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加入的德效瓜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郭德孝出技术,村民有土地、劳动力,“抱团发展”的合作社第二年年产值就达100余万元,帮助不少村民摘掉“贫困帽”。
“我们基地的香菇基本不愁销路,有时货还没发出,定金就已打到账上了。”眼下,郭德孝正忙着指导村民做好下一季大棚香菇的生产,如今合作社一年出菇量达50万斤,产值超过250万元。“今年合作社还要扩大规模,让更多乡亲吃上‘产业饭’。”
农民合作社引领越来越多小农户迈向大农业。中国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0.7万家,辐射带动全中国近一半的农户,且普通农户分别占农民合作社成员的98.2%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的91.2%。此外,农民合作社产业类型日趋多样,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和服务业延伸。
“农民合作社在有关法律制度和支持政策的保障激励下快速发展,成为农民群众的组织者、乡村资源要素的激活者、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袁正乔表示,农民合作社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成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合作社里畅谈乡村振兴 ♂
合作社里畅谈乡村振兴资料图
近日,山东省诸城市共好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本欣又一次站到榛子种植产业园区的山顶上,望着这片从无到有、目前占地已达1.2万亩的平欧大榛子种植示范基地,他的心情格外激动:“刚看了新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好多说法都与合作社在这里的实践有所呼应。看着看着,我自己也勾勒出了一个乡村振兴梦想。”
说干就干,有“榛子达人”之称的魏本欣,吃过早饭就打了一通电话,一边让工作人员制作横幅,一边召集合作社骨干。不到9点,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央一号文件学习座谈会”,就在合作社办公室开始了。
“咱们在这里,流转土地、改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引进榛子新品种,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建设加工厂、农家乐和休闲养生基地等,恰恰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发展要求,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富了乡亲父老。”魏本欣首先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今年56岁的张乐善也深有感触。原先,张乐善两口子的收入,就靠经营8亩山岭薄地,一年下来也就剩下两三千块钱。现在,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每年价格是600元,合作社一次性支付了10年。
张乐善没了后顾之忧,得空就到合作社打工,多的时候一个月都能拿到3000多元。“原先,攥着10块钱都不舍得花。现在,掏出几百块钱给孙子也不心疼。这生活完全变了样儿。”说到这里,张乐善眼里已含着热泪。
今年65岁的耿桂法总结得很实在:“原先种点儿花生地瓜,小车都推不上来,得用肩膀往下扛。现在,推土车、拖拉机、汽车,一溜儿就能开到山顶。原先,一亩地一年挣个三五百。现在,翻上10番也不止。”
“合作社建好基础设施、栽好苗子后,再以每亩300斤榛子的底价,优先返包给周边村民,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生产服务和回收加工。”胡沟村党支部书记穆乃华说,“有头脑的,还可以在周边做生意。经营能力差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
诸城市林业局驻合作社的“第一书记”张崇康觉得,产业融合发展是个大方向。今年7月,第四届中国榛子大会将在这里召开,合作社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打造好万亩平欧大榛子示范基地、华山榛缘欢乐谷、精深加工和配套服务等功能区,做大做强“榛食代”,让千年荒山秃岭成为绿色银行,实现“农民变工人,荒山变景区”。
不知不觉间,时针指向了11点,座谈会还在进行着,魏本欣越发有了底气:“再过两三年,榛子进入盛果期,投资3800万元的加工厂健康运转,休闲体验基地建起来……我有信心,带着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民,共圆乡村振兴梦。”
合力打赢“虫口夺粮”保卫战 ♂
合力打赢“虫口夺粮”保卫战? 减少粮食病虫害损失,对于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意义重大。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病虫害科学防治、绿色防治的主力军,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
人生病要治疗,庄稼有病虫害了,也需要治。小麦条锈病与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红蚂蚁……今年受气候条件和境外虫源入侵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呈重发态势。有专家估算,我国农作物常年发生的病虫草鼠害种类达1600余种,其中可造成严重危害的有100多种,每年因病虫害导致粮食损失1400万吨。
减少粮食病虫害损失,对于今年我国实现“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稳产增产的目标意义重大。目前,“虫口夺粮”保卫战已经打响,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我国病虫害存在类型较多、破坏性强、周期长等特点,防治难度大;而且,一家一户小农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村劳动力短缺、土地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病虫害防治难上加难。谁去防虫治病?这是当前我国粮食植保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探索统防统治、联防联控的病虫害防治模式,积极引导和扶持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病虫害防治,应用生物、生态、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提高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粮食降本增效,推动了粮食生产绿色发展。目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如火如荼,一大批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得风生水起。据统计,2020年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达9.3万个,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1.9%。
如今,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病虫害科学防治、绿色防治的主力军,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一是解决了“谁去防虫治病”的难题。二是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防治难度大、用药成本高的问题。有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一年作业面积达十几万亩甚至几十万亩,通过与农药制造企业加强合作,能够获得直供直销的大包装农药。三是提高了粮食植保机械化水平。我国粮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虽然达到80%以上,但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植保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在利益考量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大量采用高效植保机械和农用无人机作业,一台植保机械一天作业面积50亩左右,一架农用无人机一天作业面积500亩左右,而1个劳动力一天作业面积最多5亩左右。四是通过推广使用精准施药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实现农药减量化目标。实践中,有的农户用药意识淡薄,在打药过程中存在“多打药”“乱打药”“打保险药”等现象,会造成农药污染和超标残留。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构建起现代植保防灾减灾体系,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应对方案,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防控病虫害。然而,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农民传统防治观念浓厚、药物机械不配套、防治质量存在纠纷、防治服务费欠账等问题,影响病虫害有效防治。
各地只有积极扶持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打好水稻“两虫两病”防控攻坚战,打好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阻击战,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才能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