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三农”压舱石(筑牢“压舱石”,中机十院连续中标两项环境工程项目)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筑牢“三农”压舱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筑牢“压舱石”,中机十院连续中标两项环境工程项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3、筑牢“大粮仓”,打造“大肉库”!农业大省吉林正向农业强省奋力跨越
筑牢“三农”压舱石 ♂
筑牢“三农”压舱石金秋时节,微风徐徐,稻谷飘香,吉林大地遍野金黄。
农业是吉林省的最大优势,全国粮食生产十强县中吉林占7个,其中榆树始终位列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农业寄予厚望,要求吉林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牢记嘱托,不负期望。近年来,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产粮大县为依托、重大工程为抓手、农业科技为支撑,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促生产,狠抓各项措施落实。2013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9年跨上700亿斤台阶。2021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807.84亿斤,同比增加47.24亿斤,净增量居全国第二位,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五位;粮食单产941.3斤/亩,比上年增加48.7斤/亩,超过全国平均单产水平21.6%。今年,吉林省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800万亩,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重点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80万亩以上。
伴随产量高位走稳,耕地保护也在不断提升。吉林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设立了黑土地保护管理机构,建立“田长制”,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全国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建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研发生产了全国第一台牵引式重型免耕播种机,在全国首创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2019年以来,吉林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实现“三连增”“三跨越”。2022年,吉林省优化提升“梨树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比2012年增长14.2倍,稳居全国首位,实现适宜区域全面实施。力争到2025年,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全省适宜区7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十年来,吉林省夯实种业发展基础,提高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种业振兴,确保良种供应安全。全省建有20余个农作物育种科研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和35处水产养殖原种场良种场,南繁育种科研创新基地3500余亩,育种科研创新团队达50余支。农作物种业企业达300余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6家。累计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15万份、畜禽遗传资源109个、水产养殖种质资源140余种。
盘活沉睡资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2021年,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14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52.6%。核实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1.59亿亩,账面资产572.6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6.33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46.29亿元。2021年末,全省35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挂牌项目6258宗、金额5.8亿元,办理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登记托管2.1万笔,成交4898宗、5.1亿元,平均溢价率16.8%。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34万亩,占全省总播种面积47%;平整田块4781亩,新建农田灌溉井6293个,治理灌排渠道1416公里,建造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7942座、小型涵管10055个;建设“三区四情”监测点67个,培肥地力108.9万亩,新建农田林网96.4公里,治理岸坡防护227公里,治理各类沟道34.5公里,治理坡面防护1.05公里。
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其中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和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8万台,配套农具280万台(部),水稻插秧机11万台,免耕播种机4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5万台,报废机具1348台,农机总动力达4200万千瓦。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超过135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近95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400个。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0.6万家和8.1万家,村均家庭农场11家、合作社9家,实现了乡村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1691万亩,占全省流转土地面积的51%。为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吉林省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百强示范社”和国家、省、市、县四级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发展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840家,县级以上示范社4880家,省级示范社678家。建设乡村服务站611个,覆盖粮食主产县份20个。
立足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人参(中药材)、梅花鹿、果蔬、林下及林特“十大产业集群”,启动重点项目178个,完成投资239亿元。2021年,全年加工玉米1050万吨,实现产值320亿元;水稻产量665万吨,加工量6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260亿元;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到1000余万亩,产量37亿斤,销售额达到120亿元;生猪存栏1137.6万头,出栏1750.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1282亿元,调出生猪291.54万头、猪肉产品21.48万吨;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80.7万头和1284.4万只,牛羊全产业链产值达2200亿元;家禽存栏6.21亿只,全产业链产值310亿元;牛奶产量32.7万吨,实现产值88亿元;参业综合实现产值600.5亿元,园参种植面积近14.6万亩,鲜参产量3.89万吨;梅花鹿养殖量达60万只,鹿茸产量910吨,全产业链产值320亿元;果蔬实现产值560亿元,其中蓝莓和葡萄全产业链产值分别可达33亿元和113亿元;林下及林特产业实现总产值560亿元,其中林蛙产量5976吨,产值11.95亿元。矿泉水产量620万吨,实现产值60亿元。
非凡十年,从高产到优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吉林人以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为国家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吉林粮。
筑牢“压舱石”,中机十院连续中标两项环境工程项目 ♂
筑牢“压舱石”,中机十院连续中标两项环境工程项目疫情期间,中机十院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全体员工克服各种困难,精心准备、通力协作,在激烈竞争中,于近日连续中标“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2020年焦作水源地3#泵站取水管线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焦作水源地项目”)和“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污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沁北园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两个项目,为完成全年目标筑牢“压舱石”。
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3#泵站目前从上秦河(农灌土渠)取水,由于夏季发电高峰期也是农灌取水高峰期,极大影响了电厂产能,故急需对取水管线进行改造,保障电厂生产需要。焦作水源地项目针对该情况,提出在现有农灌渠旁、渠底铺设暗管,通过精细设计,采用有压重力流的输水方式,运行中无需提升,没有任何能耗。项目建成后除了保证取水量外,还可避免农村生活垃圾、农药、腐败水生动植物等污染水质的现象,降低电厂用水成本。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存在企业将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污水排入主管网的现象,造成超出下游污水厂处理能力并导致出水超标的现象,进而影响地表水体水质。
沁北园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采用一厂一管、一管一监测的收集监管模式,项目实施后,可建立“谁污染谁付费”的机制,一方面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上游企业排污冲击影响污水厂运行的难题。
筑牢“大粮仓”,打造“大肉库”!农业大省吉林正向农业强省奋力跨越 ♂
筑牢“大粮仓”,打造“大肉库”!农业大省吉林正向农业强省奋力跨越? 一年一度的省级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2022年1月23日上午,政协吉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吉林省进入“两会时间”。
“2021年,吉林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一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4万亩,率先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率先建设‘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创新运用专项债券、畜禽活体抵押贷款支持肉牛产业发展……”1月24日,在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交出的 2021年农业现代化发展“ 成绩单 ”格外亮眼,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这片田野充满希望,这片热土大有可为。
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坐拥享誉世界的黑土带核心区;吉林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丰富,东部大森林、西部大草原、中部大粮仓,发展种植业、畜牧业资源优势明显。
如何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业做大做强?
“807.84亿斤!” 2021年秋,丰收的喜讯从吉林这个“大粮仓”传来。近年来,吉林省着力夯实农业基础,为传统农业注入科技力量,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推广应用,为吉林省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提供了较好保障。
“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就要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打好种业翻身仗。”谈到如何在黑土地上筑牢“大粮仓”,吉林省政协常委李启云信心满满。
“种业是系统工程,要积极发展吉林省的配套装备产业,推进种业向多元化发展。”
“打造基于农业和食品的产业互联网集成化共享平台。”
“建立吉林省种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一流的种业人才队伍。”
……
代表委员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吉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在稳住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为了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吉林给自己出了一道“加试题”: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让吉林现代农业发展步子更稳,冲劲更足。
去年,吉林省出台《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批肉牛养殖大县,建设100个肉牛养殖大镇、1000个专业村、1万个养殖大户,全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00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500亿元,饲料化利用秸秆2400万吨,占秸秆总量的60%。
向着千亿级目标冲刺,全省上下“干劲十足”。随后,组建了由省长任组长的肉牛工程领导小组,“牛十条”“牛专班”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相继而来。
一年过去了,“加试题”完成得怎么样?“开工建设肉牛产业化项目54个,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喜人的数字令人备受鼓舞。
新形势下,如何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代表委员们纷纷亮出了“金点子”。
吉林省政协常委吕爱辉认为,肉牛产业是一个中轴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并对第三产业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应当提高肉牛总量、提升肉牛质量及牛肉的附加值,加强三产联动,促进肉牛产业加速发展。
时代出卷,人民问卷。两会之上,吉林铿锵答卷!
站在新起点,吉林省确定了“启动实施‘千亿斤粮’生产工程,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600万亩以上;推动‘东黄、西红、中改良’三个肉牛产业集群建设,抓好‘吉牛’餐食品牌和业态建设”的目标。筑牢“大粮仓”,打造“大肉库”,既要用好白山松水间的自然资源,还要留住黑土地的勃勃生机,更要力争为现代农业发展立标“打样儿”。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加快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富民强省的标志性工程……积蓄发展新动能,描画金色“大粮仓”,吉林正在奋力书写耕耘的故事。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