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

3、马铃薯产业怎么发展?

4、马铃薯产量上不去,您的播种机调对了吗?

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效显著 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12月15日,农业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马铃薯主食开发成果展示交流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将“小土豆”打造成“大产业”,引领城乡居民健康消费,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马铃薯主食开发实施3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主食类型不断创新,已开发出6大系列、近300种马铃薯主食产品,部分产品全粉添加比例提高到50%以上。加工工艺不断改进,攻克成型难、不耐煮等技术难题,对规模化、自动化等核心装备进行改造,主食加工能力大幅提升。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马铃薯主食开发,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超过200家,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产品市场不断拓展,通过产品推介、科普推介、媒体推介等方式,积极开拓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市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在农业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形成了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会议认为,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机遇难得、意义重大。一是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马铃薯营养全面,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是健康消费的新选择。二是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马铃薯耐旱、耐寒、耐瘠薄,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可减轻农业用水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将马铃薯加工成主食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让农民在产业开发中分享增值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和脱贫攻坚。

  会议强调,各地要围绕“营养化、便利化、特色化、经济化”,持续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效益提升。要加力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粉(泥)添加比例。加力开拓产品市场,支持企业开展主食产品商标注册,打造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名优特新品牌。加力抓好政策落实,加强项目实施监管,督促和指导企业落实主食加工任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打造交流新平台。鼓励省际间、企业间、院所间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努力提升马铃薯主食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会前,与会代表参观了马铃薯主食产品成果展示。

   ?

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

马铃薯产业开发亟需补齐机械化生产短板

“以前光在电视上看到种收洋芋(马铃薯)有很多机器,今天现场看到了,还真开眼界。没想到从播种到收获,竟然有这么多机器。不过,我也仔细问了问厂家的销售人员,要真在咱云南本地能使用上的不多。我作为一个洋芋种植大户,就盼望着厂家能够多研发一些适合不同地区的机器,让机器能够随时随地派上用场。”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上,专程从云南文山赶到昆明观看马铃薯机械的种植户刘善和告诉记者。

刘善和的想法代表了我国马铃薯种植大户的普遍心声,他们一方面对马铃薯机械化有着强烈要求,另一方面又因为难以找到适宜的马铃薯机械苦恼不已。我国的马铃薯机械化,在当前既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但又面临重大挑战。

今年2月23日,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意见对马铃薯机械化也做出了画龙点睛的表述———以品种选育为带动,强化主食产品原料生产技术支撑。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组装轻简化栽培、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质量效益。

马铃薯机械化对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能发挥多大作用?据统计,如果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马铃薯亩产可增加500公斤,节本增效630元。机械化种植是人工工效的10~15倍,每亩可节省劳动力工值50元;机械化收获可降低损失2%~3%,作业效率提高10倍以上。按此推算,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马铃薯可增加500亿公斤,节本增效630亿元。而且,随着马铃薯机具的不断改善和机械化程度的加快,这个数字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理想的丰满的确诱人,但现实的“骨感”却让人担忧。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得马铃薯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然而,由于起步较晚,与水稻、小麦、玉米相比,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偏低。2014年,全国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48%、19.6%和17.7%,且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机械化程度差异较大,很多地方存在没有适宜机器可用的尴尬。在一些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依然是空白。

马铃薯机械化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尚书旗告诉记者:“在马铃薯产业开发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其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而且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最大短板,没有马铃薯生产的机械化,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就只能是口号。现在农业生产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铃薯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大力推进机械化,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所幸的是,解决马铃薯机械化短板的问题已经被提上日程。2012年6月,农业部发布《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明确了各地因地制宜推进马铃薯机械化的技术模式,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打上了一针强心剂。2015年8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被纳入其中。而且,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中的最薄弱环节——马铃薯机收也被农业部明确为主攻方向。

今年6月3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上指出,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率仍然较低,亟待重点突破。在2016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期间,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视察马铃薯机械展区时,对马铃薯机械化也寄予厚望。他叮嘱马铃薯机械厂家——青岛洪珠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洪珠:“好机器离不开好的原材料,做机器一定要用好材料,不能为节省成本,影响机器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前,我国以青岛洪珠和中机美诺为代表的马铃薯机械生产厂家也正积极进行技术攻关,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现已列入推广目录的马铃薯播种机和收获机多达100多个型号。马铃薯主产区积极制定机械化生产指导意见,加快土地流转,培育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加大马铃薯机械补贴力度,促进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提高研发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马铃薯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

马铃薯产业怎么发展?

马铃薯产业怎么发展?

资料图

作为未来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主力军,马铃薯在单产增加、产业链延伸及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当前,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萌山在近日召开的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指出,必须以“全国组织、国家攻关”的方式做好顶层设计,扎实推动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

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牵头,联合国家、省、地市三级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组建。

关键要素尚不配套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关于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陈萌山有两个判断:一是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还不到1亿亩,我国粮食作物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能够增加面积的作物主要是马铃薯。二是当前马铃薯主食产业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国391个贫困县,70%是马铃薯主产区。而且马铃薯的单产增加潜力很大,加工产业链长,增收潜力大。

然而,目前马铃薯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顺认为,马铃薯产业面临着改革的严峻形势。跟其他粮食相比,马铃薯的产业政策不够完备。从国家层面来说,改革开放以来,马铃薯的产业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与产业进一步扩张、发展的要求不适应,产业发展的方向还不够清晰,产业发展的政策还不够完善。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联盟理事长孙日飞指出,马铃薯生产面临的一些重大科学命题解决得还不够及时。例如,早熟、高产、优质、抗性和主食产品加工品种缺乏;种薯的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健全,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较低;栽培技术特别是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栽培技术仍不配套;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需求迫切;储藏技术、工艺、设备较落后以及储藏过程中的损失比较严重;主食化产品加工技术起步还比较晚。

陈萌山说:“现在的科研与生产、科研与企业连接得还不够紧,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对接还不够紧密。马铃薯相关要素现在还不够完备,还不够配套,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马铃薯产业稳步提升创造条件。”

形成科研合力

陈萌山认为,我国在马铃薯相关领域的科研整体性、总体性还不够。“联盟能够使马铃薯科研形成一个整体力量,通过全国组织,形成国家攻关,这是见效最快的一种方式,也是机制创新”。

为此,陈萌山为新成立的产业创新联盟指出了需要着力攻克的科研方向。首先是品种创新,即要直接开展重要性状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研究。同时要提高种薯质量控制水平,促进脱毒种薯的普及应用;研究种薯质量检测技术和溯源技术,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控制体系。

“还要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陈萌山认为,应根据不同主产区适宜品种和生态条件,集成研究并推广土壤改良培肥、节水抗旱、科学施肥、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这里面关键在机械,农机和农艺配套,所有的技术都要做到以农机为载体,把技术附着在农机上面,提高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

此外,还需要改进马铃薯贮藏方式,高度重视马铃薯主食加工专用品种的筛选和改良,培育并形成马铃薯联盟高级智库,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探索协同创新机制

“不是落到某一个科学家身上,而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专业的力量都组配起来,这是创新联盟首先要做的。”陈萌山认为,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创新联盟,围绕一个产业问题来进行整体设计。

通过中国农科院牵头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创新格局,聚合带动各地的科研单位、大学的科学研究任务,通过课题使大家走到一起,形成“大合唱”。

陈萌山还建议,要创新工作机制,主要包括学习交流机制、评价机制、协同机制、共享机制等。通过机制把国家资源、地方资源、人力资本等集中起来,真正围绕马铃薯这篇“大文章”,实行协同创新、协同攻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也指出,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要探索建立政府支持、任务牵引、资源共享、激励评价等利于联盟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条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在创造发展条件方面争取各方对联盟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拓宽联盟资金渠道,并让企业等社会力量在联盟建设中受益。

马铃薯产量上不去,您的播种机调对了吗?

马铃薯产量上不去,您的播种机调对了吗?

播种和施肥管理将对马铃薯根茎大小和薯秧生长产生重要影响。播种作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要做到精确一致的播种以便为未来的成功收获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均匀一致的播种,不仅会带来马铃薯成品个头大小不一,同时会增加磕碰伤发生概率。

成功的播种绝不是把种薯埋到地里便万事大吉,而是要完成一道道细致精确的工序:不间断地检查机器作业参数设置、实际作业结果以及机手是否认真履责等等。以下6点是每位农场主都需要格外关心的:

标签:马铃薯   机械化   产业   主食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