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

2、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3、不让疫情误农情!农业大省吉林“硬核”备春耕

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

不让有问题的拖拉机出门,一双火眼金睛也是拼了

蓝色的工装、瘦小的身躯、质朴的面庞……

这位并不起眼的80后女孩儿已经跟各种拖拉机打了近20年交道,谙熟设备的“五脏六腑”,“医治”过不少“疑难杂症”,让数不清的拖拉机“起死回生”,把看似普通的机械检查工作做到了极致。

作为全国五一劳动节奖章获得者的中国一拖大拖装配厂机械检查工张景梅说:“做好质量工作永远要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对待任何工作,我都坚持做到零失误零缺陷,用时刻从零开始的心态,做好每一项工作。”

前段时间,中国一拖大拖装配厂新下线的一批拖拉机样机生病了。在档位磨合试验阶段,动力输出部分总会出现异象,虽然不影响机械正常运转,但作为机械检查工,张景梅一定要找到症结所在。

作为一名与拖拉机打了20年交道的老师傅,普通的小毛病张景梅基本上能做到一眼清一摸准。

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

“收完麦子就得赶紧播玉米,而麦秆过多又播不了种;不让烧秸秆麦茬地咋种玉米?麦茬地播玉米出苗率差、失墒重、机耕作业成本高。”这是自秸秆禁烧以来,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地区农民年年为之犯难的话题,也是这一地区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的最大生产瓶颈,严重困扰着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以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为典型代表的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为其主要粮食作物,年均种植稳定在1.6亿亩上下,且绝大部分耕地采用的是小麦、玉米轮作的耕作方式。过去,农民收获小麦后“一把火”把田间多余的麦秆、根茬烧掉,既解决了多余麦秆的处理问题,又为玉米的机械播种奠定了良好的作业条件,同时还“抢回”了短暂的整地播种农时,年复一年,真可谓“一举三得”。

然而,随着中央提出的“生态农业、环保农业、可持续农业”等一系列绿色农业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和实施,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传统耕作法”走到了尽头,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由此出现了文中开头描述的麦茬地播种玉米困难的突出问题,且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黄淮海玉米、小麦轮作地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

针对这一突出的生产技术问题,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的玉米组全体专家于6月12日至16日,先后来到了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蚌埠市固镇县和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宁市兖州区等地进行了现场专题调研,“把脉”皖北、鲁西南“麦茬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突出瓶颈问题。

专家组采取向当地农民和干部、技术人员“问诊”,座谈会“巡诊”,田间实地“把脉”,全员专家“会诊”和现场“开方”等多种接地气、针对性强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或建议,受到了两省各方干部与技术人员以及现场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与高度赞誉。

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玉米专家组,由来自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以及安徽、山东、天津、辽宁、吉林5省(市)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年以上的技术人员共7位专家教授组成,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科研功底和丰富扎实的实践经验。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蚌埠市固镇县,玉米专家组成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李少昆现场为农民和各级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讲解了“麦玉轮作”种植技术及技术关键、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李少昆提醒农户,玉米种植的最关键技术环节在于播好种,播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玉米产量的70%,黄淮海地区普遍存在种植密度不足问题,因此这一地区的玉米种植一要增加密度,二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播前整地和高质量播种问题;山东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窦乐智、天津市农机鉴定站研究员张宝乾、辽宁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于君、吉林省农机化管理中心郑铁志研究员会同安徽省农机化技术推广站研究员江洪银等玉米专家组成员还就“麦茬地”玉米播种前整地方式、采用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结构形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耕作模式与机具改进建议等,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济宁市兖州区,专家组成员顶着烈日深入田间、合作社调查研究,指导黄淮海地区玉米小麦轮作技术发展。玉米专家组组长、中国农大工学院副院长、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张东兴从两作地区玉米种植关键技术、麦茬地合理秸秆处理方式、玉米少(免)耕播种机性能与结构要求,以及针对性解决建议等话题与当地相关人员进行了讲解、交流和探讨。

专家组其他成员还就农民常用的玉米少(免)耕播种机存在的播种质量不佳、种肥位置与覆土控制精度不足、改进秸秆处理方式等方面,与当地农户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坦诚交流,提出了专家的指导建议,并形成了黄淮海小麦玉米轮作地区玉米科学种植方式方法的专项调研考察报告。

专家组全体成员还深入玉米全程机械化机具生产企业——兖州大华、山东国丰等机械制造公司,固镇县绿色家园家庭农场、齐河县绿士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经营主体进行了详细考察调研与参观交流。

5天短暂而紧张的调研考察活动,令玉米专家组全体成员收获颇丰、收效显著。了解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掌握了经验,明确了方向,形成了建议。下一步,玉米专家组还将深入到西南山区半山区省份开展调研考察工作,力争对全国玉米产区的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提出分类技术指导模式意见,加快推进全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绿色发展进程。

不让疫情误农情!农业大省吉林“硬核”备春耕

不让疫情误农情!农业大省吉林“硬核”备春耕

? ? ? ?早春三月,一场疫情突袭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多个全国产粮大县受到影响……

  春分过后,正值东北农民备耕高峰期。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农时不等人,如何在疫情之下打通备耕堵点,成了吉林今年保障粮食生产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一手抓防疫,一手忙备耕。黑土地上,采取封闭管理的农资企业没有中断生产;一辆辆满载种、肥的货车通过绿色通道奔驰在乡间,让农资进村入户;居家的农民们通过网络交流学习农技知识……

  疫情突袭,备耕物资如何保障?

  三月,黑土地迎来一年中的忙碌时刻——备春耕。但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节奏。

  静态管理、交通管制、村屯设置卡点……喧闹的城市和忙碌的乡村瞬间安静下来。但农时不等人,农民备耕的资金怎么办?农资企业能否按时完成化肥生产?

  备耕期正是农民需要资金的时候。疫情出现后,银行信贷人员下不去村屯,面对面调查签约放款无法进行。农业银行第一时间在吉林出台极简版贷款操作流程,通过打通“线下+线上”渠道,信贷人员电话指导农户通过手机远程视频建档、申请使用新贷款。

  前不久,公主岭市鸿坤家庭农场负责人王万涛购买农资还差100万元,疫情让无法出村的王万涛犯了愁。王万涛联系到当地农业银行,没想到短短4天时间他就拿到了贷款。“比我平时去银行办速度还要快。”王万涛说。

  2月份以来,农业银行已累计为吉林农户发放备春耕生产贷款23亿元,到3月末,该行预计发放60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广大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备耕生产。吉林全省备耕生产资金筹集已超八成。

  每年备春耕的高峰期,忙碌的不仅是农民,农资企业也要保障充足的种子化肥。虽然吉林省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各地的农资企业仍然在加紧生产。

  在位于全国产粮大县农安的吉林隆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宽敞的仓库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上万吨化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戴着口罩开着叉车将打好包装的化肥运送到仓库。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实行全封闭管理,化肥生产一天也没中断。

  “前几天省里专门来了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生产、运输困难,帮助企业积极协调,保障生产。现在每天化肥产能6000吨,完全能够保障各乡镇化肥需求。”吉林隆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宫生和说。

  农资供给有保障,农机生产也没耽误。突来的疫情给位于松原市的吉林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打了个措手不及。部分道路封锁后,企业生产农机所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难以及时从省外运回,企业一时面临无米下锅。

  而这几天,企业传来了好消息,当地工信部门为企业协调到三台通行车辆,确保企业生产急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每天近20台播种机下线,只要疫情有所稳定,企业将第一时间为农民送货。”吉林牧神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新成说。

  路不通,农资如何进村入户?

  春分过后,眼看天气转暖,不少村屯的种、肥还没运回。一些农民担心,如果疫情持续,没有种、肥这地可咋种?

  农时不等人,农资进村入户不能停。为确保疫情期间农资运输,吉林省各地农业部门正协助企业做好农资车辆运输通行证申领工作,畅通农资运输渠道,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资销售配送的影响,保证春耕生产所需农资。

  这几天,4台共装载着100余吨化肥的大货车停靠在了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杨家村村口。经过消杀、卸车等程序,化肥顺利运回村里。“全村300多公顷土地所需的化肥全到位了,就差一些种子,已跟种子企业联系了,这几天就发货。”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杨家村党支部书记黄彦宇说。

  吉林市是吉林省农业大市,也是目前全国疫情最为严峻的地区之一。虽然抗疫任务繁重,但这里的备耕却一点没耽误。

  “疫情防控带来一些影响,但大部分种植户的种子已经送过来了,不耽误春耕。”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团山子村种粮大户张民说。受疫情影响,吉林市多地暂时限制了人员流动,为了解决农民运输农资等面临的问题,团山子村的党员干部制定了“紧急预案”,协调化肥供应商统一送货,将货物放在村口。

  为保障农资及时进村,吉林市已为各县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办理了4500多个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物资运输通行证。同时还鼓励农民通过线上采购、集中采购、点对点采购等方式尽快完成农资订单交易。

  这几天,舒兰市农民李学明正忙着搭建水稻育苗仓,准备赶在月底前开始育苗工作。刘宏利说,马上就要育苗了,种子、育苗土都已准备就绪,如果没有政府协调种肥及时进村,备耕就要受影响了。

  “根据近期核酸检测情况,适时进行春耕生产急需农资的集中调运和配送,确保4月初水稻育种所需农资到位、供应充足。”舒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立军说。

  经农情调度,截至3月19日,吉林市备春耕资金已筹集68.2%,种子到户到位率71.3%,化肥到户到位率43.3%。吉林全省种子化肥农药到户到位率与近三年同期平均数据相比略快。

  难聚集,农技培训如何搞?

  讲解最新的农业政策、交流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指导播种机的维修保养……以往到了备耕期,各地农业专家进村入户与种粮大户们面对面交流答疑,黑土地上迎来农技学习的高潮。而今年,虽然不能线下见面,但吉林各地的农技培训仍然有声有色,让农民坐在家里享受“云备耕”。

  疫情发生以来,一支支由不同领域农业专家组成的科技备春耕服务团火速“上线”。吉林省农科院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通过在线直播平台开展“备春耕”助农在线直播活动。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则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对各地种植户和相关企业进行“点对点”的精确指导。

  3月18日晚,吉林农业大学的冯国忠老师通过微信群为上百位种粮大户上了一堂“玉米减肥增效施肥技术”的培训课,冯国忠一边语音讲解,一边进行图片展示,群内种粮大户有的点赞、有的提问,冯国忠随时解答疑问,短短一个小时的培训课,大家交流得十分热闹。

  近期,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利用“吉农云”平台直播“吉林省中部水稻播种及育秧技术”线上培训课程,农民们积极参与,踊跃留言,在线直播课点击量达12.1万人次。

  除了线上学习,不少农民待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和农机购买。他们说,多亏有了这件“云法宝”。最近,德惠市同太乡东二道村村民张国明用手机在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经过报名、竞价、缴款等流程,用了半个小时就完成了50多亩耕地的流转,真正体验一把“云上备耕”的便捷。“往年这时候我正挨村跑,跟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得跑好几天。”张国明说。

  辽源市东辽县足民乡新民村经济合作社今年准备购买一台农用机具。由于不能出村寻求供应商,该合作社在吉林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布了一条求购信息,没过几天,长春市一家经营农用机械的企业就通过平台为合作社提供了合适的机型,最终以7.9万元成交。

  2021年4月以来,吉林省通过建设省、市、乡、县、村“一体化”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将拥有的土地等进场交易。平台为农村土地流转、林地等资源发包、工程建设招标、货物及服务采购等提供线上交易服务。德惠市同太乡农经站站长于海燕说,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土地经营权的公开竞价,提高了交易公信力,拓展了信息覆盖面,方便了农民。

  3月份以来,吉林省通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挂牌土地流转的项目已成交2131笔,面积达6.3万亩。

标签:玉米   农民   吉林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