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

2、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

3、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立足国情粮情构建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

粮食增产背后的科技支撑

丰收时刻,在河南省方城县赵河镇2000亩重大农技推广试验田内,捷报频传。经河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现场实打验收,小麦技术推广试验区平均亩产60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534公斤增加74公斤,消息令人振奋。

“今年我们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县科技局与农技推广中心联手实施的河南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相信实现方城粮食生产‘十三连增’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方城县主抓农业工作的副县长吴保毅信心满满。

据介绍,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粮油(小麦、玉米、花生)产业和畜禽(生猪、奶牛、鸡)产业,构建“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链条式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试点工作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合约管理制,通过基地建设、科技创新、新品种新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科技培训等方式,稳定提升全省农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业生产节本增效、增产增收,为粮、饲、经统筹,种、养、加一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探索新路子。

科技“零距离”助力丰产增收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关键环节在推广。方城县通过积极实施河南省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广大农技人员服务农民,认真履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民科技培训等职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方城县科技局局长石国强如是说。

每一个农时季节,都是基层农技人员最为繁忙的时候,今年尤为重要。今年是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在方城县实施的第一年,河南农业大学与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8家单位签订实施责任书,明确负责单位、实施产业、示范基地和基层农技服务单位。

石国强介绍,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河南农业大学对各项目责任单位、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服务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巡回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工作检查,尤其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密集培训、指导与督查。

方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吴保毅说,通过加强农技人员业务培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农业科技的新成果、新技术,农技推广的新方式、新方法,为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驻点到乡、延伸到村、服务到户,开展12期以“小麦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为内容的新技术培训和120余名项目区、合作社、乡镇区域站负责人参加的技术骨干培训。

依靠科技进步让大田产量赶上试验田

在今年长期低温条件下,方城夏粮能够再夺丰产,除了得益于农业部门带领广大农民的辛勤付出和气象、电力、石油、供销等部门的协力配合外,农业科技支撑和提升作用功不可没。

今年方城县选育了郑麦7698等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作物新品种,并重点推广了机耕深耕、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旱作栽培等关键耕作技术。“尤其是在全县3个小麦农技推广试验区内,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统防统治率、机械耕种率均达到100%。”石国强介绍。

好技术最终要送到农民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今年以来,方城县依托全省试点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吴保毅说,此次试点工作示范基地建设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方城县是南阳市唯一承担小麦、玉米、生猪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的重要县份,项目基地分布在赵河镇平高台、席庄、肖营等村,麦收腾茬后启动实施玉米新技术推广试点服务工作。

“今年小麦再获丰收,并且创出成片单产新纪录,为全县开展高产创建提供了样板。”石国强介绍,“我们将依托河南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把专家在试验田的产量变成了农民大田的产量,为全省粮食大幅增产带来希望。”

科技服务“三农”解决“最后一公里”

“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方城县科技局以此次试点工作为契机,保障农民权益,全力为保障粮食丰产、粮食供给、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为使一大批先进的实用新技术在农村广泛应用,全县在推进农技推广示范项目实施中,在保证机构、经费、队伍的前提下,使农技推广队伍不断健全,农技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农技人员由‘说教型’向‘示范型’转变,在关键技术、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需求面前,做到技术指导到户、到点、到人。”石国强介绍。

据了解,今年以来,方城县全面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组建科技服务队伍17个,组织5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农户送科技。今年上半年,全省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以上。

在方城县,农技员能针对农技难题“对症下药”,把农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也让方城农业发展驶入“高速路”。农民有了好收成,专家在小麦农技推广试验田里说农技……“三夏”时节,在方城所见所看都是繁忙的麦收景象和喜悦,再一次印证了项目实施第一年的骄人成绩。

“农技强则农业丰、农民富。随着农技推广服务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方城现代农业一定能谱写出新的篇章。”吴保毅说。

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

粮食如何去库存: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

?  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12连增”。目前,市场稳定,供应充足,国家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粮食收购量、库存量节节攀升,粮食库存已达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过剩。要破解这一难题,关键是要积极稳妥化解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矛盾,建立健全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打破粮食“多了少了、少了多了”的怪圈,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jpg

  库存量达历史最高

  目前粮食库存居于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粮食收储也面临巨大压力。我国粮食库存和加工转化究竟情形如何?粮食是产不足需,还是产大于需?

  聂振邦:粮食库存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都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我国粮食库存量大约相当于一年的粮食产量,这个数量非常大。同时,库存的3大粮食品种超过同品种的粮食年产量,而玉米库存数量更是占到了总库存量的50.3%。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粮食库存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东北“大粮仓”,其中东北地区玉米库存量又占到了全国库存量的一半。

  分品种看,目前玉米库存量远超去年全年玉米的产量2.25亿吨。国内生产的小麦和稻谷可以满足消费需求,库存量比较适宜,个别品种的小麦,主要是强筋麦、弱筋麦,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对品种质量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调剂解决余缺。因此,粮食去库存,主要还是解决玉米库存过多的问题。从国内目前对玉米需求情况看,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库存很难及时消化。

  岳君:粮食加工转化是去库存的有效途径。目前玉米在我国已经由主粮品种转化为工业原料。每年玉米产量的10%用作主粮,剩下大部分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我国一年的玉米加工量接近5000万吨,主要用来制作食用酒精、淀粉(包括淀粉糖)、赖氨酸、谷氨酸等发酵产品,年生产发酵产品达到3220万吨,居全世界第一,但玉米加工量在玉米总产量中占比较低。数据显示,以玉米为原料加工的产品全世界大概有4000多种,我国现在能加工1000种左右,基本上以低端的大宗产品为主。如赖氨酸,全世界加工量大约300万吨,需求量200万吨,我国赖氨酸加工量2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

  宋洪远:目前我国粮食出现产量、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粮食生产发展较快。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连续十二年增产,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储政策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大部分粮食进入国库。另一方面,国内外粮价倒挂和粮食结构性短缺导致粮食大量进口。从供需基本面看,我国粮食供大于求,去年粮食总产量6.2亿吨,最近5年新增粮食1500亿斤,平均每年增长300亿斤,而人均粮食占有量从2010年的406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30多公斤。

2.jpg

  高库存是怎么来的

  当前粮食高库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粮食加工业普遍不景气,对粮食去库存会造成什么影响?

  聂振邦:粮食高库存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粮食连续多年丰产丰收,打破了过去“两丰两平一欠”的规律。粮食丰收了,在托市政策主导下,大部分进入国家粮库,目前在全社会粮食总库存中,中央事权管理的粮食约占92%。其次,国内外粮食价格差距比较大,在经济利益诱导下,用粮企业进口粮食和替代品。去年粮食进口总量(包括大豆)达到1.2亿吨。再次,口粮消费下降。据统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每人平均消费原粮267公斤,现在平均消费200多公斤,而城镇人口人均消费贸易粮口粮同期达到137公斤,现在下降到87公斤。此外,粮食总量增加,去年国内生产的粮食和进口的粮食合计达到7.4亿吨。

  那么,粮食库存多少合适呢?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是粮食安全警戒线,超过或者低于这个警戒线,都属于不安全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还没有完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从长期的粮食供需情况看,我国粮食的库存消费比保持在50%比较适宜,甚至还可以再高一点。这样库存水平即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对用粮的需求,同时对调控市场保持合理价格水平,兼顾粮食生产者、消费者和用粮企业各方利益,回旋余地也比较大。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这一水平。

  岳君:粮食产量增加是好事,对于粮食加工企业来说,期待增加粮食加工品种和粮食加工总量。近几年国家连续执行托市收购,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水平,企业用粮成本有所增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竞争领域已拓展至全球范围。然而,国内外粮食价差太大,单靠企业通过技术进步、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不足以弥补原料上涨增加的成本。加工行业是一种低利润的行业,国家应该从顶层设计上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战略。同时,藏粮于企业,是对粮食安全的保证。粮食加工企业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产品品种,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粮食附加值,从而提高企业对原料价格波动影响的控制能力。

3.jpg

  粮价市场“说了算”

  去库存是解决当前粮食收储问题的“牛鼻子”。如何从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对称入手,完善粮价形成、收储机制,建立健全促进粮食供求平衡的长效机制?

  聂振邦:以前东北地区主种大豆、高粱,为什么现在农民改种玉米了呢?主要是因为杂粮杂豆产量低,育种上没有取得突破,种植比较效益低;而种植玉米有国家临储政策托市保底,价格高、收益高,农民种植意愿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遵从价值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今年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按照市场价格定价,进口粮食没有价格趋利空间,企业就不会大量进口粮食。为了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价格如果过低还可以从价外给种粮农民补贴,可以按面积补,也可以按粮食产量补。这种补贴符合国际惯例,农民收入不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不增加。

  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粮价由市场定,市场有了活力,就会带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价格,农业生产者便会在合理利润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扶持的导向,以及市场需求来调整和安排农业种植结构。农业部去年11月份出台文件,调整“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结构,首先从东北做起。从目前情况看,以后随着市场定价,农民会自己选择种植大豆还是种植玉米。

  岳君:从粮食加工行业来看,要加大去库存的力度,就要提高粮食转化能力。现在全国玉米加工量5000万吨,假如每年再增加5000万吨玉米的加工量,玉米工业总产值就会超过1300亿元,将会带动农民间接就业岗位110万个。现在粮食问题有区域性的,有品种性的,有结构性的,有的品种在一些区域过剩,在一些区域则出现短缺。因此,调整种植结构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调结构会有一个惯性,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扩大玉米加工量去库存是非常重要的举措。

  宋洪远: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能对粮食去库存起到促进作用。但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第一,调整种植结构,调的是产量或者是面积,不是产能,因为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基础条件。第二,调减产量,要在调减种植面积的同时适当调减单产。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条件下,要按照供求结构的变化来安排生产,安排种植结构。种植成本上去了,收益下来了,种植面积逐渐就减下来了。第三,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第四,做好农产品贸易调节。目前,我国粮食总量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出现结构性短缺,肉制品、蛋奶产品和奶粉等农产品仍然满足不了需求,棉花、糖还需要大量进口。

4.jpg

  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国内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与进口粮食品种价格差距很大,市场竞争力不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提高我国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聂振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要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首先,发展规模化经营,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就提高了竞争力。第二,要落实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政策。藏粮于地,就是要保护好耕地,严守耕地红线不可逾越,保护好粮食生产能力;藏粮于技,就是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育种水平。第三,要提高作物的栽培技术。随着农业栽培技术、育种技术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就会随之提高,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完全有能力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岳君:我补充两点:第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农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要从育种、种植栽培、收获到加工等环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丹麦,农民种地要有职业资格,没有职业资格,即使有地也不能从事农业,要么把土地租给有职业资格的农民,要么撂荒。第二,应该在政策引导下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业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很重要的产业,要加强顶层设计,要有一个大的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长期致力于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把我国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宋洪远:谈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高低,要看“三率”:一看土地产出率,就是看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二看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竞争力,不仅要提高农业产量,还要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三看劳动生产率。我国农业人口占比30%,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9%,就是说,30%的人创造了9%的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

  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竞争力呢?就要构建三个体系,一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真正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做大做强。二是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包括加工制造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要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农民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化的服务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肥料由肥料公司提供,种子由种子公司提供,农机由农机公司提供。构建好这三个体系,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 崔书文)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立足国情粮情构建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立足国情粮情构建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

6月26日在京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该草案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共11章69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立足我国国情、粮情,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同时,该草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另外,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领域改革成果,将经实践检验成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成果转化为法律规范。

坚持党的领导。按照在法律法规中落实党的领导要求,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二条明确规定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加强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二章专设“耕地保护”一章,规定划定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严格保护耕地;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调动耕地保护责任主体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补充与所占用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确需将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补充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的耕地;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耕地应当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三章规定,建设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建立种子储备制度;鼓励推广普及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以及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应当保面积、保产量;健全粮食生产者收益保障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对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制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四章规定,建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科学确定政府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和布局,确保数量和质量安全;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政府粮食储备安全并符合标准;政府粮食储备的收购、销售、轮换、动用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进行全过程记录;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指导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储备,鼓励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主储粮;加强粮食储备基础设施及质量检验能力建设。

加强粮食流通管理。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五章规定,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调控,保持全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和市场基本稳定;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不得侵占、损毁、擅自拆除或者迁移,不得擅自改变其用途;加强粮食流通信息管理,粮食经营者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粮食供求关系和价格显著变化或者有可能显著变化时,可采取发布粮食市场信息、实行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等市场调控措施。

保障粮食加工能力。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六章规定,优化粮食加工结构,优先保障口粮加工,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工应当服从口粮保障;科学布局粮食加工业,确保区域粮食加工能力;鼓励产销合作,稳定产销关系,促进区域粮食供求平衡。

强化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七章规定,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应急网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建立粮食市场异常波动报告制度,在出现粮食应急状态时,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政策性粮食销售、组织投放储备粮食、增设应急供应网点等措施。

全链条规范粮食节约减损。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八章规定,有关部门依照职责做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的粮食节约工作;禁止故意毁坏粮食作物青苗;粮食生产者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和生产作业管理;鼓励粮食经营者运用先进、高效的粮食储存、运输、加工设施设备,减少粮食损失损耗;食品生产经营者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公民个人和家庭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绿色的消费理念;加强节粮减损技术保障,推广应用粮食适度加工技术和节粮减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责任机制。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第九章规定部门监管职责和监测预警、质量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责任制考核、信用体系建设等制度措施。

此外,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还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并与土地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反食品浪费、安全生产等法律及行政法规进行衔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秀萍

标签:粮食   安全   农业   保障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