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

2、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

3、护好“粮袋子” 守住“大粮仓” 农博会解密黑土地保护“良方”

4、护好“粮袋子”守住“大粮仓” 2533万亩黑土地更肥沃

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

抢麦·夺粮 ——写在河南麦收进入尾声之际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考察,看农业时必讲粮食。河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自觉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粮食生产摆在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今年夏收开始之际,河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恰逢豫南地区小麦成熟收获关键期。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全省各地行动起来,守好全国1/4强的小麦产量。

截至6月11日,河南全省8500多万亩小麦机收作业收官,这也标志着河南麦收基本结束。

趁天抢时,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与雨赛跑,抢收是今年麦收的关键词。

经历5月25日至29日持续大范围强降雨之后,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漯河等地小麦大面积正常或非正常集中成熟,机械调度面临空前压力。

5月31日晚上8点半,在驻马店市上蔡县黄埠镇苑坡村种粮大户苑云的麦田里,3台履带式收割机正连夜抢收小麦。苑云告诉记者:“今年我家种植了2000多亩小麦。趁着天气转晴,夜晚继续抢收,人歇机器不歇,争取尽快把小麦收获到手。”

“下雨的时候愁得睡不了觉,雨停了之后忙得睡不了觉。”驻马店市汝南县副县长徐永辉告诉记者,“从5月31日晚上12点到6月1日早上6点,我们连夜调度小麦收割机1350多台,现在县里的农机大概有5800台,争取在降雨之前把全县123.5万亩小麦收割完毕。”

农谚道,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面对持续降雨,全省上下全力组织抢收工作。”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文绪华说,各地抓紧组织人力和机械,及时疏通排水沟渠,并统筹调度好现有的农机装备。

为降低连阴雨带来的损失,豫南各地抢晴天、战阴天,抢打快收,赶在6月3日新一轮强降雨前实现成熟小麦应收快收、应收尽收,抢收小麦4023万亩。麦收期间,日收获超900万亩的有5天,累计达到5456万亩。其中,6月2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3.85万台,日收获小麦1543万亩,创历史最高纪录。

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河南各地针对夏收期间天气变化无常的情况,积极组织党员、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趁晴好天气,昼夜抢收小麦。

“全村有2700多亩,我们组织28名党员干部成立了夏收夏播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里的五保户、空巢老人户、无劳力户,全力以赴为村民提供夏收服务。”6月3日,在驻马店市新蔡县练村镇大庄村,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霞为了帮村民抢收小麦,连续几天没能睡上一次好觉,当帮着村民收完最后一块小麦后,她靠在地头的三轮车上睡着了。

河南全省成立600余支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三夏”期间,农机应急服务队、农机合作社累计帮扶困难群众40616户,帮扶作业面积45万余亩。另外,河南省农业农村系统成立专家组,建立技术服务小队,通过下田、进村、入社等方式,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提供线上指导、培训,及时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真正确保麦子成熟一块、收割一块,帮助群众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齐心协力,守护好400万亩种子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种子是小麦的“芯片”,保住了种子就保住了希望。

数据显示,河南拥有小麦种子繁育基地430万亩左右,年产小麦种子18亿公斤以上,商品种子约占全国冬小麦用种的50%,除满足本省需求外,每年还向湖北、安徽等省外调5亿公斤左右。

6月6日,在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内一处麦田,70岁的丁志发来到麦田深处查看长势。自连阴雨停后,他每天往地里跑三四趟。“今年我们繁育了4个小麦品种,都属于中晚熟、晚熟品种,今天准备收割的是‘郑麦136’,抗穗发芽表现很好,几乎不受前期雨水的影响。”种了6800亩小麦种子田的丁志发说。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为了能够顺利收割,丁志发两个月前就联系了专业收割团队,并签订合同,确保在3天内高质高效收完全部种子田。“根据今天收割过磅的情况,我大致估算一下,今年这6800亩种子田能筛选出种子400万斤,能满足老乡们13.4万亩地的播种需要。”丁志发高兴地说。

种子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豫北地区不仅是河南粮食主产区,还承担了小麦良种繁育的任务,全省60%以上的种子田分布在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鹤壁等地,豫北种子田的“收成”,直接关系到来年的夏粮生产。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承启说,对种子田,全省优先收割、优先烘干、优先收储,全力以赴优先保种子;全力抓好豫北5市小麦备案繁种田收储,其他地区也克服困难,抓紧做好抢收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小麦种子抢收与收储任务。

6月8日,在安阳市滑县枣村乡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放眼望去皆是金黄,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麦田里来回穿梭,运粮车则不停地疾驰在田间道路上。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秀珍来到自家公司种子繁育田内,只见她扯下一支麦穗,搓去麦糠说:“你看咱们的种子饱满度、色泽等情况都非常好,也没有发芽和霉变现象。经过连续两个大晴天的暴晒,现在收获的小麦可以直接入库。为了方便群众,公司把收购点都设置在村里,村民可以随收随卖。”

据了解,滑县小麦制种面积达40万亩,繁育种产量1.6亿公斤,其中约有90%的种子要调往省内其他市县及周边省份。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尤其是小麦种子的安全,滑县农业农村部门成立“三夏”指导组,每天到分包乡镇开展夏收、夏种技术服务工作,重点关注40余万亩小麦良种繁育田,挂图作战,优先收获、优先烘干,确保小麦种子安全。

随着“三夏”抢收基本结束,麦粒归仓,河南种子保卫战也告一段落。种子保住了,来年丰收也就保住了希望。

想方设法,保护好种粮农民的收益

种在地里是庄稼,收到家里是粮食。面对抢收的小麦,晾晒和烘干很重要。

河南组织4660台烘干机昼夜不停运转;开放村委会大院、乡间小路、文化广场等晾晒刚收获的湿麦;省财政紧急下拨资金2亿元,专项用于小麦烘干。针对受阴雨天气影响受损的小麦,河南还明确受损小麦的认定和处置原则,要求妥善做好收购工作,确保小麦质量、确保颗粒归仓、确保农民收益。

粮食晾晒,急不可待。新乡市原阳县阳阿乡韩庄村想方设法为群众腾出晾晒场地。“因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20公里的泥土路升级成水泥路、柏油路,无意成了晾晒‘主力军’。”韩庄村党支部书记韩国胜指着村里一条条崭新、平坦的道路很感慨,如果路不修,先不说当晾晒场,今夏的多雨天气,按照以前的路况,收割机进地都费劲。

6月7日,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时确定745个收储库点,按照方便农民售粮、利于粮食安全储存、便于处置监管的原则,挂牌敞开收购受损小麦,最大限度减少农民受连阴雨影响造成的损失。

目前,对于今年新收获的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小麦,河南省粮食储备、加工、贸易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收购积极性较高,渠道较为通畅,市场化收购价格远高于今年国家公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全省各级将持续强化小麦市场监测预警,多渠道发布收购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序售粮、企业均衡收粮,对符合入库安全储存标准的受损小麦应收尽收。

连日来,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振群家庭农场负责人乔振群为小麦销售也费尽心思。“今年极为特殊,往年收购只要干麦子,今年考虑到阴雨天气,我们合作社联系了面粉加工厂、饲料厂和乙醇厂,只要愿意卖,干湿小麦都能拉过来,应收尽收。”乔振群说。

为确保农户种植小麦的收益,河南多部门要求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全力做好小麦保险理赔,全省各大保险机构积极行动,加入“小麦保卫战”中。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保险法人机构,中原农险升级了十大夏粮理赔服务举措。“让农户意识到买了保险能‘托底’,抢抓有利窗口期,加紧收割。”中原农险农业保险部副总经理侯盛楠说,夏收作物报案后经查勘定损,对绝收全损夏收作物3日内赔付到位。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6月5日,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沈家村种粮大户沈双义戴着草帽站在自家地头,指挥着收割机收割小麦,之后又紧急联系种玉米。“五黄六月去种田,一天一夜差一拳。农时不等人,秋作物早种一晌长势都不一样。”沈双义说。

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河南省夏播面积780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5.7%,其中粮食作物已播5998万亩。全省各地一手抓收获、一手抓播种,夏收夏种压茬推进,进度较常年快3天左右,有望在6月15日前完成玉米播种,6月22日前完成大豆播种。

“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提醒,各地要抓住麦收后土壤墒情良好的有利时机,种足种好秋粮,科学搞好田管,确保苗齐苗匀苗壮,力争以秋补夏,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

农业生产,不敢停歇,为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河南一直在路上。

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

护农助农 质监亮剑

黑龙江省质监系统开展“春雷行动”,查处假劣农资,推进农业标准化


  春雷化利剑 护农显威力


  五常市背荫河镇郑家村的郑森是种粮大户,家里有30多垧地。2005年春,因为化肥买假了,一把就损失了近3万元,看着地里被假肥闹得通红的玉米苗,他欲哭无泪。


  今年备耕期间,他长了个心眼,进城之前把市质监局发的“致农民朋友一封信”揣在兜里。到了农资市场,他和一同来的农户们不急着买货,却先给质监局挂了个电话。不一会儿,质监局就来了三位同志,他们帮老郑现场验货把关。这次老郑踏踏实实地把10多吨化肥拉回了家。


  春耕备耕生产之际,也正是假劣农资鱼目混珠之时,广大农民最渴望技术支持的“节骨眼儿”。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集中利用这两个月时间,面向全省农村开展了质监护农“春雷行动”。广大质监战线干部职工深入乡镇村屯,查处假劣化肥、农药、农机,免费为农民提供农资产品检测,开展计量执法和农业标准化宣传推广……声声“春雷”,搅得龙江农村一片欢腾。据统计,行动期间共捣毁制假窝点93个,立案查处1555起,共为农民挽回损失2539万元。


  春雷化春雨 标准进万家


  海伦市伦河镇的养猪户肖玉秋,去年养猪500头,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啥到年底一算账,收入还不到5万元。今春的“春雷行动”中,质监人员帮她找到了症结。


  原来,为了降低成本,她减量投放豆饼等价格较贵的饲料,本以为关系不大,却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今年,质监人员指导她按《海伦市生猪养殖标准》进行养殖,效果明显改善,预计今年收入可达8万多元。“我现在成了村里的养猪标准化示范户,大伙都瞧着咱,可得干出个样来。”肖玉秋一边给猪槽上饲料,一边向记者表决心。


  肖玉秋是“春雷行动”中树立的2万多农业标准化示范户之一。省质监局标准化处郝兆军处长介绍,此次“春雷行动”一方面使现行的标准系统化,共新制定生产规程156项、养殖规范45项。一方面是加强培训,两个月共组织农业标准化宣传讲解1253批次,培训93220人次。“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给我们做示范”。质监系统在全省农村培养树立了25410户农业标准化示范户,引导农民科学种养。


  在黑龙江,“春雷行动”引发了一股全社会的助农热潮。全省有11市54个县政府下发文件,组织农业、工商、公安等部门参与支持“春雷行动”。一些企业受感召,主动加入为农服务的行列。省质监局局长张超武表示,“春雷行动”有时限,为农服务无穷期,全省质监系统将全天候地为农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

护好“粮袋子” 守住“大粮仓” 农博会解密黑土地保护“良方”

护好“粮袋子” 守住“大粮仓” 农博会解密黑土地保护“良方”

? ? ? ?编者按: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拥有黑土地面积2597.76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94.88%。

?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把黑土地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防控等重要农业技术措施,推动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构建“建设—利用—保护”的大保护格局。

?

通过实施新项目、推出新技术、探索新模式,长春市将资金、政策、人才向黑土地聚集,推进黑土区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生产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耕地总体质量逐年提升,耕地质量总等级别为3.02等,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6.27g/kg,达到全省较高水平。

?

唱响黑土地保护“看家戏”,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旗”。如今的长春农博会,保护性耕作技术、黑土地保护机械、增施农家有机肥等黑土地保护“良方”随处可见,时刻提醒人们要保护我们的黑土地……

?

8月24日,长春农博会进入第7天。一大早,家住九台区兴隆街道的潘丙国来到展会现场,而“首站”就选择了农博园内的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用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来寻找保护黑土地的灵感!”

?

潘丙国是一名地道的农民,经营的家庭农场每年种植玉米4000多亩。展厅里一份份1.5米深的土地样本呈现在眼前,给他带来很多有关黑土地保护的实践灵感,“这里展现了发生在黑土地上的变化、发展和历史事件,每一处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更坚定了我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决心。”

?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肥沃土壤,每年7月22日确定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但连年的高产丰产也透支着黑土地的肥力,如何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本届长春农博会,充分展现吉林保护黑土地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前来参观的农民和八方游客透过展会,深切地感受到我省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务实之举。

?

展全省25处样本 还原“梨树模式”场景

?

作为全球四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地每年的粮食产出占全国的1/4。走进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的“黑土地保护及利用”展区,这里还原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的场景,吉林省25处黑土地样本,向游客和农民展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保护性耕作技术。

?

仔细观察,展厅里的每根样本柱黑红黄颜色各异,土块质感各不相同,有的细腻疏松,有的黝黑成团不失松软,即便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块,每层土壤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耕地,展板上给出了黑土地保护不同的应对办法:省内中部半湿润区主要提质增肥,东部湿润区固土保肥,西部半干旱区改良培肥。

?

“7号土地样本采集于绿园区合心镇,土壤分层为耕作层、腐殖质层、淀积层。相比之下,在农安县陶家店采集的1号土样,最上面变成了碱斑聚集层。”展区负责人介绍,应对盐碱度较高的区域就要对症下药,加大黑土地保护的力度。通过农博会,希望游客和农民对黑土地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黑土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保护性耕作又有哪些优势?“黑土地是指以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为标志的土地,它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磷、硫等主要营养成分。”展区负责人回答着好奇者的疑问,“作为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梨树县高家村历经了10余年的监测和数据分析,总结出具有减少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优势。”

?

赋予黑土地持久“续航”能力的不仅仅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顺着关东农耕民俗文化展厅走过农博会主场馆长廊,一面面图文并茂的“黑土地保护十大模式”展板成为众多逛展者关注的焦点,内容涉及地力保育技术、滴灌减肥技术、堆沤培肥技术等黑土地保护模式的方方面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然。

?

该展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农博会开始前,他们都会给长廊换上新内容。如今,黑土地保护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展板上的宣传内容包括全省最新实施的新项目、推出的新技术、探索的新模式,以此普及相关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

?

39种“铁牛”护航 黑土地保护“有底气”

?

“实施保护性耕作10多年,我逛农博会的目的就一个,看看相关的先进农机具。”进入农博园,农安县三岗镇种粮大户常亚宾直奔农业装备展区,寻找心仪的农机,“现在选农机不仅要看动力和效率,还要兼顾对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

保护黑土地,离不开农业装备的配套支持。穿行在占地5.3万平方米的农业装备展区,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运用现代传感技术的无人驾驶拖拉机、配备物联网导航系统的免耕播种机、在空中盘旋作业的植保无人机、可实时变量的施药系统装置……一排排气势威武、看似“金刚”的农机具,为黑土地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更多可能,迸发出极强的“硬实力”。

?

在长春天泽农业的展位前,一款前部悬挂“条耕”挂件,后方带着播种机的新型农机具引来众多农民驻足观看。“这是啥东西?”“看样子能干不少活,功能应该挺强大。”原来,这是一款兼备整地和免耕播种的“条耕”播种一体机,少动土、减肥量,一台农机具一次性完成两项作业任务,为黑土地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

“整地后立刻播种是农业生产的良好时机。”展位负责人郭家成告诉记者,针对传统“条耕机”条旋30多厘米的宽度,他们对农机具进行了创新式的改良,作业时只旋耕5厘米宽的苗带,极大降低了作业时的动土量。同时,更换播种机上的施肥装置,让施肥深度达到15厘米至20厘米,逐年减少用肥量,较为适合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的需求。

?

今年的农业装备展区真是“给力”,针对吉林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之首,5年增长4.8倍的实际情况 ,现场还专门设置了黑土地保护机械展区,这里的农机具可都是农民的“新宠”。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处韩国兴介绍,“我们展示了24个品牌、39个品种的农机具,贯穿全产业链、耕种收的整个过程。”

?

营养黑土地 看看有啥“绝活”

?

围绕黑土地保护,本届长春农博会的室外展区里,还展示了一批先进的黑土地保护科技成果,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测土配方因地施肥、智能化土壤检测、病虫害绿色防控、轮作种植……一处处鲜活的黑土地保护科技示范,带给游客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

“这黑膜一会鼓起、一会回落,挺有意思,听说这套系统能将畜禽粪污和秸秆变成有机肥!”长春农博会开幕以来,新农村人居环境展区内的“秸秆畜禽粪便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展示基地里,时常会围着大量农民游客听讲解、问技术,望着眼前这片被一层黑膜裹得严严实实的秸秆和粪污,榆树市农民刘福国不禁赞叹,“真是一点难闻的气味都没有!要是不注意,谁能发现展区里还堆着畜禽粪污!”

?

种地就是“养”地,养地才能“治”地,增施适宜的有机肥,是黑土地保护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长春市农业机械研究院研究推广的纳米膜好氧发酵堆肥技术,将实现畜禽粪污不出养殖场,就地转化还田为黑土地源源不断创造有机质。

?

“不仅仅是畜禽粪污和秸秆,现在农博园里的果蔬藤蔓、花草树枝等农村有机废弃物都变成了发酵的对象,30天就能转化成有机肥。”该技术负责人龙东海说,大家在农博会看到展示基地,就相当于一个100立方米的小型密闭发酵工厂,由膜覆盖系统、微压送风系统、堆肥监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农村有机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藏”,依托纳米膜发酵堆肥技术,实施种养结合、区域就近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将在黑土地保护中积累丰富经验,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护好“粮袋子”守住“大粮仓” 2533万亩黑土地更肥沃

护好“粮袋子”守住“大粮仓” 2533万亩黑土地更肥沃

  ?7月,长春大地俯瞰如画!千里沃野,掀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绿色发展新篇章。推进黑土区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着力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书写“三农”大文章——我市正在全力打开黑土地上的健康密码!

  黑土地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日前,我省将每年7月22日确定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拥有黑土地耕地面积25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5.87%,我市是名副其实的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单产、总产和调出量一直位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这曾是来自黑土地上的由衷感叹。但在粮食高产的背后,多年“用养脱节”,导致黑土地土壤退化,难复“当年之勇”,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如何在保护黑土地永续利用的同时多产粮食?保卫黑土地,筑牢大粮仓!肩负着这一使命,近年来,我市致力于不断探索黑土地保护的新路径——落实黑土地保护试点、推广保护性耕作、建设高标准农田等,黑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因此得以稳定和提升,全市粮食产量已达到240亿斤阶段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加权平均为2.7%。

  今年我市结合各县(市)区实际,统筹部署,综合施策,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拟成立长春市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长春市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涵盖10方面40条具体措施,建立多部门合力保护机制,将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组建起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为我市黑土地保护提供高水平智库支持。

  打通农田“大动脉”,疏通黑土地“毛细血管”,一项项黑土地保护举措,让长春底气十足地立下端稳饭碗的“军令状”。

  千万亩保护性耕作 提起“精气神”

  20日,在九台区纪家街道的一片农田里,玉米挺直了“腰杆”,植株已超过1.5米,传递出丰收的希望。“这片地用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连日来高温少雨,这项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明显!”眼下,正是田间管理作业的关键时期,农田里玉米的长势令凤财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凤财感到欣喜。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张凤财来说并不陌生。“刚开始推广时我就用了,最初只有15亩,现在6000多亩都用了这项技术,丰产丰收有保障,”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张凤财“结缘”的10余年,助推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凤财合作社已成为这项技术的推广示范基地。

  凤财合作社的发展历程,正是我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一个缩影。2010年11月,我市出台了《关于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意见》。从2011年起,我市开始实验示范该项技术。

  当时的面积只有30万亩。此后,推广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实施玉米免耕播种技术达到1057万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市十余年来持续强力推进,更是好的收成让农民对这项技术高度认可。春季播种期间,全市约有4489个作业服务组织参与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共出动免耕播种机械9100台。

  近年来,我市将保护性耕作列入全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新技术。为啥要主推这项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在传统农业耕作的基础上,实现重大变革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是保护黑土地的主要措施,更是保持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黑土不断增多,种地成本就能持续降低。”实施保护性耕作,还有一笔更大的经济账:不再旋翻、不打垄、不铲不趟,可最大限度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机械免耕播种,更是省去了春、秋机械整地,减少农机具进地作业次数至少3次以上。张凤财粗略地算下来,每亩地能省100多元,平均增产5%以上。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2021年,我市将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作为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农业部门实施目标管理,逐级分解细化,深入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土壤条件、机械水平和气候特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大量的秸秆根茬还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性耕作具有强大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留茬固土,秸秆留在田间覆盖地表,减轻风蚀、水蚀;深松追肥改变了“一炮轰”,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强了抗旱和固水能力,避免了秋、春两季焚烧秸秆。

  专业化防控 增效“减压力”

  “千年好土这么肥,不能在我们手里给整没!土地缺啥肥,我就上啥肥,今年钾肥一点都没上,玉米长得比往年还好。”在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的建议,今年每亩地平均“减肥”20多公斤,“以前种地就是‘老三样’,为了多打点儿粮,氮磷钾撒的一年比一年多,盲目加大化肥量,黑土地地力下降日益严重。现在好了,按照配方买肥,省了化肥钱,每亩地还能多打不少粮食。”说起测土配方施肥,合作社负责人马占友笑逐颜开。

  测土配方施肥好在哪?测土配方施肥将极大地优化肥料氮、磷、钾配比,促进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通过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指导,转变传统施肥方式,从而带动周边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既改善土壤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市利用政府资金支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降低化肥农药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源地的污染压力,提升黑土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深入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今年我市下发《长春市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化肥减量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并在各县(市)区建立35个百亩以上化肥减量连片示范区。

  如今,科学施肥、绿色防控的理念,逐渐深入农民的田间地头,为黑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速生物农药和高效、低风险农药推广应用,我市积极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水稻稻瘟病飞防作业,加大有机培肥力度,实施粪肥还田沃土行动,推广膜覆盖发酵堆肥处理技术模式,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升地力。

  以点织网 示范“力度大”

  任何一项重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如何突破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瓶颈?我市根据农业技术推广规律,重点抓好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

  “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9000亩,计划列入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采取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作业地块还有补助。”在位于双阳区的欣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殿伟正琢磨着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的相关政策。

  今年,双阳区将计划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项目5万亩,重点推广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秸秆集行覆盖还田、高留根茬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整秆覆盖还田等作业模式。

  从2015年至2017年,我市在榆树市、农安县、公主岭市实施了第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每地每年实施面积10万亩,并召集当地农民参观学习。随后,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黑土地保护工作支持力度,对公主岭市继续开展保护利用试点建设。2021年,我市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6个县(市)被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范围,计划实施项目任务41万亩,通过抓典型、树标杆、重示范,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

  千万亩“高产田” 亮出“硬实力”

  春争日,夏争时。走进农安县小城子乡顺民心种植合作社的水稻基地,绿油油的地块一望无际。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平整美观,大小沟渠纵横相连……一幅“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在此展开,这也是我市多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标志性特点。

  根据黑土地分布现状,我市将通过农田土壤侵蚀治理、肥沃耕作层构建、盐碱耕地内涝治理三大方面提升地力,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有效破解了既要保护生态又要粮食增产的难题。

  2021年,我市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面积迈入千万亩大关,全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119.1万亩,比2020年增长68%。其中,国家发改委资金渠道新增我市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50.38万亩,总投资8.27亿元,面积占全省总数的42%……一连串耀眼数字下是强劲脉动,其背后是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进一步向黑土地保护倾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市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大力实施田间灌排、田间道路等建设工程,全面提升黑土区农田基础设施水平。

  “以前,我们这儿的田间道路低洼不平,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排水靠人力挖渠的老办法,土壤泡久了容易发生板结,造成作物减产。”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对黑土地保护的作用,合作社负责人王东侠高兴地说,“现如今,种地变成了一件省力又幸福的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泥路、防渗渠、水井全都修到了田间地头,有效种植面积增加了10%左右,实现了旱涝保收。”

  百项科技引领 拿出“真绝活”

  过了小暑,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穿行在农田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农田里作业,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盘旋,新型飞蛾诱捕器插在田边,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准备就绪……16日,多种涉及黑土地保护的科技示范项目,集中亮相在德惠市米沙子镇举行的“减药控害 虫口夺粮”应急演练现场会。

  今年,德惠市重点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水稻、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的有机统一,从而让黑土地更加肥沃。

  农业科研领域百花齐放,各种黑土地保护集成方案正在长春大地上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2018年至2020年,我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奖共立项结项111个,涉及黑土地保护项目就有71个,项目实施面积约480万亩。其中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土地深翻51个,化肥农药减量、生物防治植保技术20个。

  在集成科技示范的同时,我市还推广了一系列效果好、操作简便、成本适当的黑土地保护技术,耕作模式正向着更深更广的领域不断拓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我市通过几年的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围绕前置归行机、后置归行机、苗带耕整联合作业机等关键机具进行技术研究和攻关,破解了生产中的难点问题,系列创新机具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标签:黑土   保护   小麦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