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

2、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

3、新农村建设是否需要农业合作化?

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

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抓经济促发展


  国务院研究室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发展阶段,都必须始终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否则,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走偏方向。

  
记者在采访时也确实发现有这样的情况:个别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在工作中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深化改革的任务重视不够。有的农村盖起了小洋楼,村民却无力居住;有的农村建了休闲广场,多数村民却因外出打工而无缘享受。
  
目前我国农业总体上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这组数据就能说明问题:我国人均耕地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人均水资源<?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不强,一年的灾害损失达千亿元;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
  
只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逐步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不久前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时期,农业部将以三增为目标,即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即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领域和途径,提升发展能力和竞争力,重点工作包括六个方面:
  
——加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攻关,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推广水平。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认真解决好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加强优粮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和动物防疫工程等建设,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不断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兴村、龙头企业帮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

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

新农村建设支农政策效应显现


  新华网北京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911 今年以来,国家从多方面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全社会也普遍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和国债投资中用于农村建设的投资已下达362亿元,其中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资194亿元,均比上年同期进一步增加。
  
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此后,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指出,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对此,在前几年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基础上,今年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广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
  
——农村税费改革使9亿农民每年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中央财政今年为此安排的782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拨付各地;
  
——中央财政今年新增加125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增加到85亿元;
  
——继续稳定粮食和农资价格,把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范围由稻谷扩大到小麦;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增加超级稻种植面积,小麦良种普及率达到94%
  
——发展农村沼气安排25亿元,比上年增加15亿元;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安排4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
  
各地也普遍增加了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初步统计19个省份的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比上年增长20%以上。
  
在各项支农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夏粮再获丰收,比上年增产148亿斤,单产创历史新高;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1.9%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也进入加速发展期:截至上半年,全国已有3.96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
  
国家也确定,上半年中央和地方落实资金46.5亿元,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4880万学生全部享受了免学杂费政策。十一五期间将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的存量,同时把增量重点向农村倾斜。继续完善和强化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强农惠农财税政策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否需要农业合作化?

新农村建设是否需要农业合作化?


  一份报告:农民需要什么?

  
一份名为《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经送达高层,并引起重视。
  
20062月,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中央一号文件刚一下达,已经捕得先机的中国农业大学<?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叶敬忠教授就率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开赴各地调研,调研结果就是上文提到的这份报告。
  
这一由独立科研机构主持的调查研究选取了江苏(东部)、湖南(南部)、甘肃(西部)、河北(北部)四省区若干农村社区为调研区域,共完成480份普通农民问卷和23份村干部问卷,并对区域内村干部、乡镇干部和县级干部进行了半结构访谈。此次调研从农民视角入手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需求的调查研究,所形成的《报告》是2006年国内第一份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独立研究报告。
  
熟悉这份报告详情的一位农业部官员告诉记者,《报告》力图寻求中央政策和农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农民视角了解广大农民的认识和需求,为中央政策的落实和推广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科学性文本。
  
该《报告》呈现的调查数据显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中,生产发展是农民最关心的方面,也是农民认为最重要的方面。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最先需要解决的困难是缺少资金投入,其次是缺少农业技术,灌溉等基础设施差。因此,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最希望获得政府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包括政府给予信贷资金支持和种粮补贴等。农民普遍认为,降低农资价格、提高农产品价格是发展生产最重要的途径。
  
《报告》引起关注的一点是,劳动力不足是生产发展的一个困难。农村家庭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各劳动力群体中,女性劳动力的比例高于男性劳动力,为61.3%。男性劳动力一般选择出外打工,打工的收入则是所调查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
  
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一年以来,最强烈的批评声音就是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质疑者认为,上级政府通过建房、修路等新村建设往往是要树立直接的可观的政绩工程,而不是想农民之所想。但是,《报告》显示,66.3%的农民对村容村貌的满意程度不高,需要新村建设。农民认为目前影响村庄环境并急需改进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垃圾的乱扔乱倒、房屋规划凌乱以及街道、道路状况差。因为经历了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危险,农民对农村卫生条件改善的要求很高。
  
该《报告》还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性需求的调查分析,依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等区别性要素进行数量统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叶敬忠教授认为,农民在对新农村的认知、理解、面临的困难、建设期望和参与方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应该体现各地区以及各类型农民的多元性群体的需求差异。
  
让农民进行参与式新农村建设规划是我的建议,比如建议国家支农资金的调配,还有各地都在开展的新型农业合作化叶敬忠教授这样认为。
  
一部法律:农民还需要什么?
  
新乡村建设就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农民必须由农业生产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通过农产品流通分享农业产业化的利润。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这一被广泛引用的观点正在付诸实践,尤其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以更好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契机发展起来的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主体。
  
根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农村目前存在148万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中15万个被农业部确认为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还包括加工业、运输业、食用菌等合作类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组织成员提供购买、销售、资金、信息等服务,其活动范围主要在村乡,少数甚至跨县跨省。
  
要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程度和新技术应用水平,必须不断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近两个月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教授反复向人们做着这样的立法解释。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立法组成员,他是新型农业合作化的积极推动者之一。
  
农民合作社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是分散的农民个体联合起来作为更加有力的权利主体参与到市场经济的竞争格局中去。这是1031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确立的首要立法目的,即确立农民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创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和法律环境,引导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
  
但是,我们算不算是专业呢?河南省封丘县冯村乡大里薜农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苌群录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困惑。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合法的合作社应该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苌群录所在的农民经济合作社却是综合性质的合作社,经营范围包括种植、养殖、白铁加工、汴绣制作等,因此无法符合专业的要求,这让苌群录所在的合作社担心得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保护。
  
专业与否的问题关乎《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调整范围。据孔祥智教授介绍,该法的立法论证过程中,参考了这样的调研结果:农业合作社将按照技术服务农副产品销售农资供应农副产品加工融资服务这样的顺序递次发展。全国的普遍情况应该是这样,所以立法这样规定,强调了专业’”
  
作为刚刚成立的农民合作社,大里薜农民经济合作社成立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更具代表性:合作社法人地位的确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前,此法的吹风会已经开到了封丘县。但是,大里薜农民经济合作社成立时仍然遇到诸多波折。先是工商注册问题,无法以合作社名义进行注册,后经县长出面协调才注册成了集体企业。当苌群录又去办理税务登记时,税务部门不予注册,理由是,尽管已经听说了国家、省里关于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税务登记不认法律只认上级(税务部门的)文件。此外,苌群录还遇到银行开户许可证等一系列问题,件件事关法人
  
对此,孔祥智教授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需要配套政策。200771正式施行之前,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将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缴税、不缴注册费、年审费。没有注册工本费,同时要严格限制各种行政摊派孔祥智教授告诉记者。
  
目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主要质疑就是没有规范农民合作社内金融合作、资金互助以及进一步组建综合农协的问题。因为,农业合作社必然沿着产品流通金融合作综合农协的方向发展,这是实践证明了的。刚从几大试验区调研回来的温铁军教授如是说。对此,孔祥智教授认为,一部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瑞安有瑞安的土壤,还不到制订全国性规范——法律的时期。此前,浙江省瑞安综合农业协会的实践已经引起了广泛重视,浙江省领导曾亲赴瑞安综合农业协会调研。
  
但是,孔祥智教授认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规范。这不但是对以往农业合作失败教训的总结——比如上世纪90年代农业合作基金会的失败,更是当前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孔祥智举例说,法律规定,农民合作社必须建立自己的账本,本合作社没有专职会计的,可以通过乡镇会计、县级会计服务机构代管,作为独立法人,这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
  
此外,记者采访的几个农业合作化试验区还提出了农民合作社组织的法律救济问题,主要包括盈余分配、亏损分担、合作社内部能人将合作社空心化等问题。还有一些农民合作社提出了发展初期政府如何更好引导、支持合作社发展的问题。显然,农民和农民合作社需要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7条法律规定之外更多的内容。
  
一个合作社:文化建设先行
  
至今,关心新型农业合作化的人们仍抱着这样的疑问:农民能组织起来吗?对此,温铁军教授反问道:农民为什么组织不起来?他们渴望组织起来。
  
长期关注农村生活的叶敬忠教授将当前大多数的乡村形容为“386199部队:男人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就导致了大量的留守问题:家里没有男劳力,家庭内部很多矛盾很难协调,常常激化为更大的矛盾;再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单调(以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赌博为主),农村社会风气一度复杂甚至恶化。农村社会风气也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叶敬忠教授的《报告》显示,81.4%的受访农民对此表示不满。这种状况与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化生产的目标背道而驰。
  
村里矛盾多,社会风气不好,农民就难组织起来,大家合作发展生产就更难了。郑冰将自己创办农民协会的最直接经验总结为文化建设先行。这位原来的小学民办教师20051230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农民协会,而这个协会是从组织农村妇女学跳舞开始的。
  
郑冰告诉记者,她最初就是教几个本村的妇女跳舞,来的人越来越多,两个月不到,全村80%的妇女都加入进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后就喜欢琢磨事情,把婆媳关系这样的讨论办成了辩论会。于是,郑冰进一步组织大家开始学习农业科技、家庭教育等各种知识,还从永济、北京等地请来老师授课。
  
记者在各试验区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形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可以称之为一种农业合作化,文化建设先行的完整模式。在农业合作化的旗号下,最先组织起来的是留守的妇女、老人,最先拿起来的是搁置良久的锣鼓旌旗、地方戏曲。
  
文化建设最有成效,温铁军教授说,文化建设首先解决了农村精神贫困的问题,净化了村风,符合中央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文化建设更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了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

标签:农民   农村建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