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

2、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3、以“信息化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

以“两个必须”坚定意志严守耕地“双红线”

?  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年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并作出明确贯彻落实要求。会议指出,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我们务必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中两个“必须”的深刻内涵,真抓实干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动真碰硬切实抓好耕地保护建设,守好数量、质量“双红线”,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石。

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然而,应该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国内外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更是要以端牢饭碗的确定性去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把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因此,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耕地保护须臾不可懈怠,要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来抓。

保护耕地要切实提高认识、落实行动、务求实效。认识上突出一个“紧”字。要把耕地视为“珍宝”,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从我国耕地资源家底来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1亩多,不到世界水平的40%,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仅占三成,绝大部分为中等和较差耕地。面对耕地先天不足的国情农情,我们要时刻将红线“拉紧”,充分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行动上突出一个“严”字。第三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底我国耕地面积19.18亿亩,已经逼近18亿亩红线,比十年前减少了1亿多亩。红线即是警戒线,意味着不能突破、不容有失。党政同责、耕地占补平衡等一系列“长牙齿”的硬核举措须落实落地见真章,做到制度最严格、执行最严厉。效果上突出一个“实”字。要确保农田姓农,坚决遏制“非农化”,确保良田种粮,防止“非粮化”,做到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落实耕地保护责任。责任不明、考核不严必然导致执行不力。耕地红线也是经济社会的生命线。若任由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就是在触碰红线、挑战底线。要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打好耕地保卫战。抓紧下达带位置带责任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并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对已经突破耕地保有量的,要抓紧制定恢复补充方案,切实把减少的耕地补回来。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强化耕地用途管制。耕地利用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量,有些地方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养鱼挖塘、挖湖造景,经济上局部上看可行,但从战略上全局上是不可行的。因此,保护耕地不能只算经济账不算政治账、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必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新建高标准农田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不仅要从数量上补回来,更要确保补充耕地与所占耕地质量相当,防止用劣地、坡地、生地滥竽充数,只顾账面平衡、不顾产能平衡的自欺欺人行为。

严守耕地红线,必须加大耕地建设力度。我们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潜力的释放。在现有耕地紧缺、后备耕地不足的资源约束下,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是保障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对多样化、高品质粮食需求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力改造利用盐碱地,积极研发适应盐碱地的农作物品种,增加耕地灌溉面积,实施黑土地保护修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稳步提升耕地质量水平,实现“农田必须是良田”,从而扭转耕地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变被动为主动,确保粮食丰产增收。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耕地保护要着眼于战略全局高度,也要落实落细于田间地头。只有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牢牢守住数量、质量“双红线”,才能为端稳中国饭碗筑牢根基。

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以“互联网+”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要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为核心,加快“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一批要素集聚、政策创新、产业集中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典型。

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发挥政策支持、项目带动、典型示范的作用,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打造集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电子商务、休闲观光农业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对本土农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鼓励和引导涉农企业自建农业电商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

发展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推进互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编码管理、包装标识、仓储、冷链、物流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农产品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的高效管理。建立“互联网+农业”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农村超市、农资店、为民服务中心等主体作用,推进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便捷化、农业生产智能化。

以农业大数据中心为重点,整合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灾害预警预报、执法监管、产权交易等方面的应用,加快推进农业管理信息化。以农村经济统计、农产品价格、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村“三资”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等数据库为重点,建立“互联网+农业”应用信息系统,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以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农产品产销为重点,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互联网+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加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实现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

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

组建“互联网+农业”专家队伍,编制发展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建立长效机制。依托科研机构、涉农信息化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建立“互联网+农业”发展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一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资金扶持,扶持“互联网+农业”项目建设。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互联网+农业”的重要作用,总结推广先进典型,营造关注、支持、参与“互联网+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信息化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信息化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农业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农业,拓展市场经营空间,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优化和市场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这为提速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要看到的是,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缺失、政策落实不足等问题。同时,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为农业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求信息时代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具备数字这个关键生产要素。面对信息化发展新动态,提速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弯道超车”,成为大势所趋。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国情农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以“信息化提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提速农业信息化应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系统化建设。马克思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一般的共同的生产条件,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改善农村地区与生产生活消费相配套的数字基础设施,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当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系统性,农业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信息流依然不畅,成为提速农业信息化的痛点和堵点。为此,要打好组合拳,解决农业全领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方面,要推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构建完整的农业全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使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消费这三种能力构成数字农业的链路闭环,实现信息流在农业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的系统性应用。另一方面,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短板。既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设施、农贸市场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又要以推进农业信息化从数字化、网络化向以数据深度挖掘与融合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化转型为关键要务,做实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云平台、区块链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速农业信息化应着力补齐乡村人力资源短板。农业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愈益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产业升级的过程和结果,必然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一演变方向体现了对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更高要求,推动农业信息化向纵深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但面对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流的现状,人才缺乏成为提速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短板。破解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其信息化能力是激活农业信息化建设内生活力的关键。这就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型升级,创新形式发展“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培训体系,将智能化元素注入科技培训内容,全面提升农民信息供给、传输和获取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部人才资源的有效供给。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引导城乡劳动力要素双向流动,特别要完善新乡贤激励与培育机制,细化新乡贤吸纳机制,培育发展壮大新乡贤队伍。

  提速农业信息化应着力优化农业信息化政策体系。当前,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正在深度融合,呈现很多新特征,提速农业信息化的一个关键就是要适应这些新动向和新变化,加快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政策体系,从而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制度保障。其一,要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重点瞄准以信息共建共用共享为导向的信息化项目,强化资金保障机制。特别要加强转移支付制度,着力保障经济落后地区、边疆和偏远地区农业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其二,要优化民营资本深度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新兴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创新方式帮助农户掌握信息化技术。其三,要建立健全差别化的农业信息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给予相匹配的税收减免、融资优惠和政府补贴等政策支持。其四,要优化农业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政策,健全评估机制,精准评估农业信息化发展质效,以第三方绩效评估、督导促进农业信息化优质高效建设,加快释放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潜能。

? ?

标签:农业   信息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