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2、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3、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4、我国提高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我国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切实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为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各地通过提高农田产量、加大高效灌溉投入、创新引资模式等,加速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功不可没。据统计,2011年至2017年,我国已建设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粮食产能大约提高10%至20%。日前,我国提出到2022年全国确保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如何精准发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又如何通过农田建设带动农民增收?

  理顺机制,补足建设短板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机构改革将相关部门农田建设职责整合,列入农业农村部职能,新设农田建设管理司,履行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管理等职责,将切实改变过去农田建设“五牛下田”、分散管理的局面,有利于集中力量开展农田建设。

  当前,一些省份正通过创新思路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强化监督管理。江苏省已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圩区、丘陵等不同类型项目区亩均投资标准,同时出台政策吸引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建设;正在发展典型沙漠绿洲农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确定平均投入工程费用2000元/亩开展农田建设,并积极探索与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合作,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甘肃省充分发挥基层主导作用,采取补改结合的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做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及时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

  据介绍,农业农村部将统一下达农田建设任务清单,推动从中央预算源头上对原有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进行整合,设立农田建设专项,增强农田建设工作合力。积极指导各地加快理顺农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统一建设内容和要求,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划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工作基础好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创新思路,增加农民收入

  在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的“稻鳖共生”基地,远处是水稻,近处的池塘里养着甲鱼。

  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王传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的水稻是优质常规品种赣晚籼38号,该品种水稻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4元,效益是普通大米的3倍;生态甲鱼亩产75公斤,每公斤120元,每亩产值1.38万元,纯收益6000余元。

  永修县农业局局长戴熙良介绍,在“稻鳖共生”模式下,甲鱼比人工喂养要长得好、产量高,稻谷也更绿色环保。因为甲鱼对水质非常敏感,稻田里不能打农药也不能施化肥,它们主要以稻田里的虫、草籽、螺蛳等为食,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提供养料,因其24小时不间断活动,干扰了害虫的繁殖,有效提升了水稻的品质。稻鳖共生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1+1=5”的效果,给农民带来了“一亩田,百斤鳖,千斤粮”的实在收益。

  农民增收不仅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通过提高农田地力来实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介绍:“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地通过施用滤泥、生物有机肥和甘蔗叶回田,土壤质量明显提升。解决灌溉条件和土地平整后,推行甘蔗、菠萝等作物轮作,农场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从开发前的3.04%提高到开发后的3.47%,甘蔗每亩可节约成本100元,增产0.75吨以上,甘蔗含糖量提高1%,亩均增收350元以上,带动了运输、加工、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也促进了糖业生产的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相连。位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在强化农业功能拓展上闯出了新路,即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开发、乡村休闲体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五个结合”。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卿足平介绍,通过建设产业扶贫“四小工程”,即小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串点成片,增强贫困户持续增收能力。现在正完善乡村休闲步道、生态湿地、农耕文化等配套设施,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新型复合业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加大投入,高效灌溉运营

  中科院数据显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节电可达24.3%和30.8%,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减少13.8%和19.1%,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做到不浪费水源,是摆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者们面前的难题。

  在永修县三角乡附近的再生稻田里,记者发现这里的灌溉水源充足,地面上却看不到水渠,三角乡副乡长熊斌介绍,这里通过PE管道输水,因为PE管使用的聚乙烯材料强度高、耐腐蚀、无毒、不会生锈,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水资源利用率以及农机作业效率,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排放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他们还研发出蜂窝状混凝土预制板植草护坡新技术,还使用新型树脂材料闸门,实现了经济环保耐用。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三省而言,实现高效灌溉更加迫切。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连瑞看来,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套灌溉设施应充分结合不同田区特点,努力做好配套。“我们因地制宜,对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农场的水田区,围绕已建成的大中型灌区进行田间工程配套,重点以田间斗、农级灌排渠道衬砌、渠系建筑物、农田路为主要建设内容;对于老水田改造以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及水稻育秧基地、修整田块布局、扩大格田面积、配套田间灌排渠道及建筑物、油改电、修建晒场、库房、农田路和引进推广先进的插秧、移栽和收获机械为主要内容,建设标准化水田。对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农场和松嫩平原西部农场地下水尚有开发潜力和具备地下水的旱田区,主要以购置喷(滴)灌设备以及为灌溉服务的输变电工程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李连瑞阐明了思路。

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我国提前3年实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资料图

12月21日,农业部召开化肥农药利用率新闻通气会。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表示,经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目前,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据介绍,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带来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一是实现节本增效。据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农药利用率提高2.2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农药使用量3万吨(实物量),减少生产投入约12亿元;

二是实现提质增效。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提升了作物品质,特别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改善农产品(7.620, 0.00,0.00%)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实现减排增效。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

“化肥农药利用率的提高,是多项技术集成、多个因素聚合的结果。”曾衍德表示,近两年,我国加快推广新产品,重点推广作物专用配方肥、缓释肥、生物有机肥等;集成推广新技术,重点推广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有机肥替代技术和绿色防控替代;加快发展专业化服务,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有装备、有规模的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统防统治、统配统施面积不断扩大。

尽管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目前,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洲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65%;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至60%。为何会有不小的差距?

曾衍德分析说,种植制度方面,我国土地等资源利用强度大,南方一些地方是一年多熟,黄淮海地区是一年两熟,仅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而欧洲、美洲等国家多为一年一熟,一些国家还实行休耕轮作;产量水平方面,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导致走的是大水大肥促增产的路子,必然带来化肥的大量投入;耕作方式方面,欧美等国家机械化水平高,深耕深松和秸秆还田较为普遍,而我国多数地方的耕层只有15厘米至2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差。

欧美国家粮食作物以化肥机械深施为主,水果和蔬菜多以水肥一体化为主,而我国一些地方还是表施、撒施或者“一炮轰”;耕地质量方面,目前,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至30个百分点。

据介绍,虽然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但是,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曾衍德表示,下一步要加力推进集成创新,重点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力推广新产品新机具,重点研发高效缓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积极推广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替代落后机械。加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我国提前三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资料图

目前,我国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肥料企业要通过建设现代肥料产业链、推进水肥一体化、提高效率等措施,推进绿色转型,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

过量使用化肥会影响作物生长,威胁农业安全。当前,推动肥料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挽救“过劳”的土地,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5年以来,农业部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目前,化肥使用量已实现零增长,农药使用量已连续3年负增长,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经测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尿素用量130万吨,减少生产投入约26亿元,减少的化肥投入相当于减少氮排放近60万吨、节省130万吨燃煤或90万立方米天然气。

“新时期,化肥行业要顺应绿色农业发展趋势,增强‘绿色兴肥’意识。”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肥料产业科技发展峰会上,国务院参事刘志仁表示。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刘宏斌看来,不管是绿色发展还是乡村振兴,基本要求或总体目标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这对肥料企业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要资源节约。当前我国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都是由于化肥的过度投入和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因此化肥企业在发展中要把资源环境因素作为首要考虑。

二要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今后一段时间,肥料企业发展关键是提高效率,减少使用总量。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认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肥料产业支撑,肥料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

如何转型升级?贾敬敦认为,首先要建设现代肥料产业链,以产品研发为核心,包括原料的生产和采购,终端产品的加工制造,以及仓储物流、批发经营和终端销售结合成一个整体。

其次要下决心投入产品研发,改变目前产品研发理念,做到“两健康、一品质、环境友好”,即围绕农产品质量开展研发,保证土壤健康、植物健康,保证产品对环境友好。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一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加强科技创新是必然。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认为,水肥一体化将是未来肥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该领域在未来发展中也将出现新的需求。如水源需要保证持续供应;设备操作要相对简单,让农民容易使用,而且要提高抗堵性。此外,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还应掌握自动化、信息化等相关技能。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陈宏坤表示,水肥一体化的最大益处在于利用效益非常高,可以节水30%至40%;而且节省肥料,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肥料和土壤改良的产品应用,不仅能保证粮食增产增收、品质提升,还能使耕地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提高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我国提高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宣布,为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08年国家继续在稻谷、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决定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调整为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75元、中晚籼稻76元、粳稻79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调整为每50公斤白小麦75元、红小麦70元、混合麦70元。

标签:农田   化肥   建设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