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

2、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

3、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

卫星导航保驾澳洲农业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并不是理想的农耕乐土,最近几年更是旱灾频发。然而,澳大利亚的农民利用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采取先进耕种方法,克服了气候条件的不利因素,大幅降低了旱灾带来的损失。

  旱灾频发

  据路透社14日报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引致的作物减产,澳大利亚农民开始使用导航卫星引导拖拉机作业,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耕种方法。这些新措施有效降低了持续旱灾带来的损失。
  澳大利亚农民目前正在面对数年不遇的重大旱情。“我们的处境不妙,”费根农场场主埃德·费根告诉路透社记者,“由于近5年来持续干旱,已经有很多牧场退化成荒漠。”
  费根农场地处悉尼以西250公里。目前,费根一家正在使用卫星导航拖拉机耕种播种,确保每一寸土地被合理利用。
  据统计,2006年的旱灾波及澳大利亚61%的土地,干旱使冬季作物减产62%,夏季作物减产33%,全国农业总产值下降8%。
  “干旱越来越频繁,简直太可怕了,”正在农场作业的埃德对记者说。

  卫星导航

  费根一家使用的约翰·迪尔牌拖拉机价值41万美元。借助GPS导航卫星系统的帮助,拖拉机可以耕出十分精确的直线。
  在GPS系统导航下,拖拉机作业精确度误差只有2厘米,可以将一整块土地划分成每块25厘米宽的细条,并能够同时撒种与施肥。
  澳大利亚谷物理事会官员阿兰·乌博告诉记者,全澳大利亚大约有20%的农场使用卫星导航技术进行作业,5%的农民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技术。
  澳大利亚内陆连绵广阔的农田十分适合卫星导航耕种。考拉西部4万余公顷良田一望无际,比一些小国面积还要大,是卫星导航耕种的理想场所。
  作为农业高科技革命的一部分,卫星技术平均每年为澳大利亚农业出口带来30亿澳元(约合25亿美元)的增长。过去10年间,卫星技术的普及使澳大利亚农业出口额一共增长了30%,并令雨水回收障碍再利用效率增长约250%。

  免耕技术

  伴随着卫星导航,免耕技术也在澳大利亚普及开来。据乌博介绍,澳大利亚约有60%的耕地采用免耕种技术。
  与传统耕作方式不同,由于取消了犁地,断株的水分及营养得以保存在土壤里。节能节水的同时,减少了对耕地的破坏。
  “这就如同我们把空气中的养分储存在土地里,”农场主埃德对记者说。
  然而免耕技术对播种的要求更高,播种必须根据断株分布高度精确。因此澳大利亚农民通常使用卫星引导性能先进的播种机播种。
  尽管相比传统耕作,免耕种的成本高昂。然而长远看来,免耕种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幅减少种子浪费,并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得到了澳大利亚农民的青睐。
  “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推广免耕技术的表率,”乌博说,“传统的开垦、耕种与焚烧秸秆的劳作方式已经一去不返了。”
  由于采取了卫星导航和免耕技术,澳大利亚去年小麦产量达到1000万吨,大大超过了预计的300万吨。(邢晔)


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

卫星导航助力耕作精度提升

资料图

近日,笔者获悉,只要安装一套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终端,普通大型拖拉机可立即自动完成犁地、耙地、起垄、播种等多种农田作业环节。据悉,这种卫星“撑场”的作业方式耕作误差不超过2.5厘米,效率则较传统人工操作提升50%以上。

据了解,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终端主要由卫星接收机、方向传感器、通信模块、导航控制器、液压控制器等组成,整套部件一个书包即能装下。当这套控制设备装配到拖拉机相应位置后,操作人员在以平板电脑为核心的导航控制器上设定车辆行走线,拖拉机即可实施自动作业流程。

这背后进行的是一连串的信息传递:卫星接收机实时向控制器发出精确的卫星定位信息,方向传感器以厘米级的精度实时向控制器发送车轮的运动方向;导航控制器根据卫星定位的坐标及车轮的转动情况,实时向液压控制阀发送指令,通过控制液压系统油量的流量和流向控制车辆的行驶,确保车辆按照导航光靶设定的路线行驶。

据业内人士介绍,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可将拖拉机作业的千米直线度偏差控制在2.5厘米,避免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重漏”现象,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该系统不受光线影响,可以将播种作业时间延伸至夜间,大幅提高机车的出勤率和时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让驾驶员摆脱驾驶方向盘、降低工作强度,有更多时间观察农具工作状况,提高田间作业质量。

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卫星见证:奔跑的“三夏”

?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最新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2.75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与此同时夏种也在全力推进。数据显示,全国夏播粮食作物已完成意向面积的74.2%。夏粮丰收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首战。夏粮丰收,“抢”字当头。接下来,就让我们换个视角,走进希望的田野,感受丰收的喜悦。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这句伴随了中华民族千年的俗语,在2022年的夏天,再次为中国人开启了一幅金黄的画卷。从5月底开始,浓郁的麦香包裹着金黄的麦浪从长江南岸一路向北,穿越淮河、黄河两岸,直至铺满齐鲁、燕赵大地。在这幅金黄的画卷上,中国人也开启了忙碌而喜悦的夏收。为了将超过3.3亿亩的冬小麦尽快颗粒归仓,大规模跨区机收一路追赶着麦浪,不断向前。

农业农村部:全国已收获小麦2.75亿亩

2022年的夏天,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了火热的“三夏”时节。从古至今,“抢三夏”抢的就是时间,拼的就是速度。一个月来,全国各地一台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昼夜奔跑,用科技跑出了抢“三夏”的加速度。农业农村部17日发布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小麦2.75亿亩,收获进度超过90%。目前,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麦收已经结束,陕西、山东、山西、河北麦收正有序推进。沉甸甸的麦穗和数据背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卫星视角,来见证今年“三夏”收获的麦田和人们奔忙的足迹。

太空看“中原粮仓”河南的夏天

让我们从太空视角,看看“中原粮仓”河南的这个夏天,这是卫星拍下的驻马店市驿城区。

5月初,沃野千里的中原大地上,千万亩冬小麦还在抽穗、扬花,生机盎然;而到了24日,麦田已变成美丽的红棕色,一些地块率先开镰收割;到了5月底,麦田里的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完的麦田变成了土黄色,收割机身后则留下一排排整齐的麦茬,这是地球给太空展示的丰收画卷。

今年三夏” 十几万台农机千里走中原

而只有当你置身于大地间,才能感受到什么才是“抢三夏”。芒种前后,夏季多雨,抢在雨季前收割小麦,才能保证一年的好收成。科技实力的提升让冬小麦今年的机收达到了97%以上,参加收获的60多万台收割机超过四成参与了跨区作业。

十几万台农机千里走中原,是怎样的场景?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的农机作业大数据平台上,北斗系统绘就的热力图生动呈现了机群从南到北追逐丰收的过程。

?看,这是今年夏收最忙的一天。6月3日中午12时至6月4日中午12时,44070台安装北斗终端的联合收割机在工作,平均每台收获作业面积64亩,收获作业时长7.2小时。这段时间,联合收割机作业最集中的区域是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江苏中部和西部、山东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冬小麦也开始收获。

农机手们日出而作、日落并不一定休息。深夜0时到4时,仍有不少收割机还在田里辛勤地忙碌着。

冠军农机手王抗震的夏收故事

我们来看一位冠军农机手的夏天。来自陕西西安的王抗震是去年全国“三夏”的农机手冠军,全国跨区作业距离最远、作业面积也最大。今年他又来了,5月16日,他从河南南阳的镇平县出发,带着3台收割机,一行六人的队伍一路向北,先后到达河南许昌的长葛市、山东泰安的宁阳县,6月9日到达山东聊城的临清市,随后北上到河北衡水的安平县,18日上午已经到达最后一站天津,完成今年的全部夏收作业后,将返回陕西家乡。截至今年6月17日,他一共跨越了3个省份的5个县市,跨区行程835公里,作业面积2733亩。

在山东从泰安转场到临清的时候,我们跟着他体验了一次夏收。老王每天的工作强度达十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从6月7日早上一直干到6月9日凌晨四五点,三台收割机两天一夜收了1500多亩小麦。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后面还有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等着我们收割,晚上我们还得加班抢出时间来。收割机上边的灯光特别亮,晚上收割的时候和白天一个样。

王抗震也给自己的成绩算了笔账。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一天(每天)大概工作10到12个小时,收割麦子也就是一百三四十亩,能收15万斤左右,磨成面粉可以够一万人吃十天时间。

而今年产量怎么样,老王开上收割机走上这么一圈,就能感觉出来。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去年在一个生产队,我们两台车收了两天就完了,今年收了将近三天,麦子也好,比往年产量起码高了很多,一亩地(增产)起码都在二三百斤左右。

今年是老王参加全国夏收第20个年头了,这田地里的变化他相当有发言权。

陕西农机手 王抗震:以前那个砂石路、泥路、土路,现在全部都修成了柏油马路、水泥路,对农机在田里边道路作业非常好。

让我们再通过卫星视角印证一下农机手的感受,越来越多经过高标准改造的农田变成了而今“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画面。十年来,我国新建的高标准农田超过9.1亿亩,阡陌纵横、旱涝保收,平均每亩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而今年,高标准农田将达10亿亩,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

如今,我国的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和全程机械化,全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1年,中国粮食迎来“十八连丰”,而未来十年,中国能够完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自给率将提高到88%左右。

当夏收顺利完成,金黄的麦浪退去,大片的土地上又抢种了嫩绿的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勤劳的中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描绘着丰收的图景。

标签:卫星   导航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