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

2、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

3、把粮食安全担子扛得更稳当

4、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权威访谈)

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

把秸秆从包袱变回宝贝

禁烧难是表,消化难是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才是根。

烧,还是不烧,这是个问题。

资料图

在北方,秋收的喜悦后,农户常要面临这个两难选择:秸秆,咋整?烧吧,污染环境会被处罚;不烧吧,还不知道咋处理。在拥有2亿多亩耕地、粮食产量全国居首的黑龙江,秸秆难题更为凸显。这些年来,一到秋冬季节,当地常因秸秆焚烧备受关注。

平心而论,为解决秸秆难题,黑龙江下了大气力。

招数不可谓不多。全省秸秆禁烧工作会年年开,几位省领导坐镇;农业、环保、公安等十多个部门联动禁烧;还出台了最严秸秆禁烧令。一位基层干部坦言:“驻守、巡查、监控,每年都如临大敌。”除了严防死守的堵,还有各式各样的疏:益生菌发酵成饲料、食用菌基料、生物质发电、造纸……

力度不可谓不大。干部管控不力问责,焚烧秸秆者严惩。省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8日,全省各地共通报处理县乡村三级1118名秸秆焚烧管控不力的干部,训诫处理野外焚烧秸秆农民3116人。

然而,高压之下,禁烧区内,仍有烟火。今年10月底、11月初,笔者3次驱车到基层调研,都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一些路段浓烟滚滚,能见度不足20米,车窗紧闭仍能闻到味道。

年年禁烧年年烧,症结何在?

以往,秸秆可做柴烧、能喂牲口,不是包袱是宝贝。产销基本平衡,不成问题。但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便捷、更高效的燃料、饲料得以普及,秸秆不再吃香。产销失衡,问题来了。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当地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的秸秆总产量达1.3亿多吨。

直接还田?黑龙江冬季漫长,秸秆腐烂迟、发酵慢,不好使。拉走卖掉?一者很多农户不知销路,二者打包、运输成本不低,不划算。于是,一烧了之,成了农户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变废为宝、化堵为疏,无疑靠谱对路。当地正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的“五化”利用,积极为秸秆找出路。但是,囿于技术、成本等原因,综合利用仍处粗放阶段。比如,翻转犁等专业农机保有量不足,粉碎翻埋还田成本不低;秸秆利用附加值不高,导致价格偏低,对农户吸引力不大;秸秆收集、打包、收购体系尚未成型,出售秸秆还是麻烦事;物流、仓储等成本过高,秸秆利用企业少利可图,等等。

由此观之,禁烧难是表,消化难是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才是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为解决秸秆难题提供了认识论、方法论。还田农机少,通过农机补贴倾斜,引导成立还田农机合作社,规模化作业降低成本,再由政府或农户购买服务,会不会好一些?用财政奖补、税收返还等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提升秸秆附加值,让企业、农户均有利可图,是不是可行?加大投入,建立秸秆收集、打包、储运一条龙服务体系,能不能奏效?

秸秆,是错了位的资源。打通农业社会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黑龙江每年上亿吨的秸秆,就是一座有待深挖的富矿。多一些设身处地的农民视角,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设计,昔日的老大难或许真能成长为多赢的新产业。

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

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 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

农民会担心替代作物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到底好不好,继续种玉米效益怎么样?对此问题,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做如下回答。

今年农业生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表现在玉米结构调整有一个好的开局,这是个好的势头,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当然,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的情况看,当前玉米结构调整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担忧”:

一是担忧种植效益难保

大家知道,农民种什么看价格、算效益,什么效益好、挣钱多就种什么。前两年玉米价格好,农民就扩种玉米,东北等主产区调查,大体上玉米亩收益比大豆高200块钱。农民担心改种大豆之后,效益赶不上玉米,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要靠政策引导,对种豆的农民给予补助。

二是担忧替代作物产品市场难销

我们调减玉米,主要是改种大豆、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作物。大豆是市场化收购,杂粮杂豆市场波动也比较大,青贮玉米与饲草必须种养结合。如果这些产品多了,销售可能困难,价格也可能下来一些。这要靠市场引导,搞好产销衔接。

三是担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性受影响

这些年,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收入预期会下降,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积极应对,保护好农民生产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抓好三件事: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

目前正值北方春播的高峰期,我们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解读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重点内容,让农民了解政策的内涵和要求,精细算账、安排结构。近期,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包括开展“百乡万户”调查,进村入户,宣讲政策。

二是推进政策落实

会同财政等部门,抓紧把粮豆轮作、粮改饲等各项补助政策尽快兑现到户、落实到田。认真落实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科学采价,合理测算,保护农民种豆积极性。

三是促进产销衔接

通过举办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推介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扩大市场消费。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电商、拓展市场,让产品顺畅销售,农民收入稳定增加。

把粮食安全担子扛得更稳当

把粮食安全担子扛得更稳当

  8月16日深夜,寿县张李乡郭园村,往常早已一片寂静的田野却人声鼎沸,机器轰鸣。“旱情严重,今年扩种的旱地稻缺乏水源浇灌。连日来我们组织突击队打井,目前已打井100多口。”张李乡乡长陈多田告诉记者,全乡将力保不旱死一块田,力争秋粮不减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针对严峻旱情,安徽省农业农村部门已召开高温干旱灾害应对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通知要求发动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做好抗旱保苗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正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投入到抗旱保苗上,全力以赴抓好分类指导、分地施策,把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 ?

  农业是“压舱石”和“稳定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作为农业大省,保面积、稳产量既是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需要,更是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担子的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十三五”末,全省粮食总产站上800亿斤台阶,粮食总量已跃居全国第4位。到2021年,安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八连丰”。 ?

  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全国夏粮产量数据。其中,安徽省夏粮总产量1722.4万吨,居全国第3位;比2021年夏粮增产22.5万吨,增量居全国第2位。产量增,结构优。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比达到74.2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单品种万亩片369个;单品种整建制乡镇99个,比上年增长一倍以上。今夏,“按图索粮”有望让农民增收超30亿元。 ?

  丰收时节,一封重要回信,让千万农民喜上加喜。 ?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乡亲们表示问候,对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回信在全省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情真意切、催人奋进,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进一步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扎实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为稳住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 ?

  “下一步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部署,激发干劲、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卢仕仁说,将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十四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亿斤以上。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类惠农政策,加大省市县各级粮食扶持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发展优质粮,不断提升种粮效益,让农民多得利;大力扶持壮大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更好地发展粮食生产。 ?

  安徽力量,还体现在粮油外销。尤其是沪苏浙地区,安徽正在成为这里的“米袋子”“菜篮子”。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56个,销往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达475.9亿元、同比增长27%;安徽省农产品沪苏浙市场年销售额达5700亿元、同比增长14%;去年安徽省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项目902个,投资总额2673.26亿元、同比增长48.5%。安徽是全国仅有的5个粮食净调出省之一,是唯一一个南方省份。数据显示,近5年安徽外销粮食每年都超过1300万吨,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

  当前,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正把主要精力、主要时间投入到抗旱保苗上。加强水源调度,开动一切灌溉设备,千方百计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努力扩大水浇面积。因地制宜多打井、打小井,扩大供水能力,满足用水需求。对旱情较重的地块通过喷灌、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墒,追施肥料,满足生长需求。对于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及时灌溉降温,通过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灌水补墒等方式,积极应对高温威胁,减轻高温干旱的影响,努力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夺取秋粮丰收。 ?

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权威访谈)

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权威访谈)

  把粮食安全牢牢抓在手上,对于稳固国民经济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报记者就粮食生产的有关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又是丰收年,又有好收成

  记者:百姓常说“八月十五定收成”。为什么要说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怎么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

  韩长赋:从全年粮食生产看,前两季的夏粮和早稻已丰收到手,分别比上年增产24.2亿斤、20.6亿斤,夏粮产量是历史新高,秋粮形势也比较明朗,丰收已成定局。

  全年粮食丰收不丰收,大头在秋粮。判断今年秋粮能够丰收,主要基于两点:一方面,秋粮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今年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奠定了丰收的基础;另一方面,秋粮长势总体较好。东北四省区常年粮食产量3500亿斤左右,占全国秋粮比重超过1/3。今年春播雨水多,前期光温水匹配一直较好,苗情长势不错。夏季西部传统旱区的部分县遭遇伏旱,对当地秋粮有些影响,但影响有限;8月底9月初,东北中部又连续遭遇3个台风,造成局部地区玉米倒伏,我们组织专家及时进行了灾害评估,由于玉米已进入蜡熟期,有八九成的产量,倒伏对产量影响有限,主要是增加了收获的难度和成本。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大豆都即将大面积收获。长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涝,中稻晚稻受灾,但面积增加弥补了损失。洪涝过后,南方大部天气晴好,有利于庄稼生长成熟。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的秋粮主要是夏玉米,目前也丰收在望。

  多灾之年粮食丰收,在于多方力量同向发力

  记者: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又发生南方洪涝、东北干旱和台风、重大病虫等严重灾害,请问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粮食生产还能夺取丰收?

  韩长赋:对农业来说,今年确实是个多灾之年,粮食生产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春耕备耕时过“新冠肺炎疫情关”,南方水稻双抢时过“洪涝关”,东北秋收前过“台风关”,还过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关”,在灾害多发重发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和农业夺得丰收,来之不易。

  多灾之年粮食和农业能获得丰收,是多方力量同向发力的结果。

  政策好。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提高早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统筹整合资金40多亿元支持早稻主产区恢复双季稻生产,保持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规模稳定,有力调动了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预计全年粮食面积比上年增加1000万亩左右。

  超常规。国务院提前1个月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及早部署安排稳定粮食生产工作。在春耕生产关键时节,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印发《当前春耕生产工作指南》,有力推动了各地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经国务院同意,把今年粮食面积作为约束性指标、产量作为指导性指标下达各省(区、市)政府,明确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

  在春耕备耕、三夏生产、秋管秋收等关键农时,唱响“四季歌”。针对今年农业灾害偏重发生的情况,农业农村部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布设了草地贪夜蛾“四条阻击带”和沙漠蝗“三道入侵防线”,最大限度减轻了病虫危害。

  人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候,也是春耕备耕的大忙时节,广大农民群众响应号召,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及时下田施肥灭草、防病治虫、备种育秧、整地泡田、剪枝采茶,做到了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

  在南方洪涝发生时,农民抢收早稻、抢时晾晒,抢排积水、抢插晚稻,及时改种补种,做到早稻应收尽收、晚稻应插尽插。在台风袭击东北后,农民群众创造性地改装收获机械,及时抢收倒伏作物。广大基层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战疫情、抗风雨,指导服务不误农时,帮助农民把关键技术落实到田。

  手中有粮,赢得战略主动

  记者:与往年相比,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有何特殊意义?

  韩长赋:今年是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面临诸多挑战。各种挑战相互交织,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有着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这次疫情大考,再次证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饭碗的特殊重要性。

  粮食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按照农时扎实抓好春耕备耕,扎实抓好三夏农业生产,扎实抓好秋粮生产,农业增加值逆势增长。上半年,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二季度增长3.9%,比一季度快了0.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我国确保谷物面积稳定在14.2亿亩以上,口粮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丰收,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全国人民吃得饱,还得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这样的小康才有基础、有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农村绝对贫困,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其中“不愁吃”是首要指标。

  现阶段,农业生产还是不少农民尤其是主产区和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早稻、小麦上市后价格稳中有涨,玉米价格走好,菜肉奶等“菜篮子”产品行情也不错,产量高、价格好、收入增。可以说,今年的粮食和农业丰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提升了全面小康成色。

  目前正是秋收时节,全国将有200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秋收作业,减少收获环节粮食损失,一定把丰收的粮食拿到手,实现颗粒归仓,确保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

标签:粮食   丰收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