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2、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

3、我国科学家出任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

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总量达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来,我国种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自主育种能力不断增强、种子质量持续提升的情况下,国内种企迅速成长,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种子生产质量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去年以来,种业领域的国内外并购让人眼花缭乱。中国化工巨资收购瑞士先正达,中信农业收购陶氏巴西种子业务,开启了中国种业国际化并购之路。今年3月份,隆平高科公告拟收购联创种业九成股份,并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签约加速布局育种领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种业企业挂牌上市,总市值超千亿元。

在农业农村部日前举行的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将推动种业绿色革命、科技革命和质量变革、企业变革,加快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生产经营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格局基本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种子生产质量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自主育种夯实安全基础

资本的“绣球”不断抛向种业,其背后是我国种业的华丽转身。曾几何时,以先玉335为代表的“洋种子”不断占领我国种子市场,一度占有吉林省玉米种子市场的七成份额。目前,我国玉米自主研发品种面积比重由85%恢复增长到90%以上;蔬菜“洋种子”市场份额已降至13%左右;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生产用种,均为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一说到蔬菜种子,有人就说国外品种占80%,其实这仅指青花菜、杂交抗病菠菜、耐抽苔白菜等个别作物。总体看,目前自主选育的蔬菜品种已占87%。”农业农村部种子局副局长吴晓玲说,因为种子生产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某种作物的生产。适当的进口种子可以满足国内种子的余缺调剂,也是国际惯例。目前,我国进口农作物种子的市场份额仅占3%,美国则占6%,德国高达56%。

“适合越冬温室种植的西葫芦新品种京葫36号,打破了国外公司同类型品种的长期垄断,产业化规模居全国首位;大白菜品种京秋3号,占华北和东北大白菜市场份额的四成,是我国唯一上千万亩的蔬菜品种;京欣系列西瓜在华北、华东等保护地西瓜主产区占有率60%以上。”谈起蔬菜种业的变化,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深有感触。

近年来,我国种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基地、52个制种大县、49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主体的种子基地“国家队”基本建立。种子质量稳步提升,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供种保障能力有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以来,组织实施了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6年以来累计实施41项,落实中央财政资金20.9亿元。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种质资源普查,我国种质资源库的资源保存量年增加1万份以上,目前长期保存总量达到49万份,居世界第二位。

质量兴种加快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到了新阶段,要加快推进种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种业高质量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种子质量高、品牌响、销路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高、产业素质高、国际竞争力强,这种转变被业内认为是大势所趋。

从国内看,种业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种业重点由粮食作物向粮经饲作物特别是特色作物转变;育种创新由重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转变。

余欣荣认为,长期以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产量作为品种审定主要指标,大多数品种需要高水高肥,资源消耗量大。相反,节肥节水节药及适应机械化、轻简化的品种较少,具备节水、节肥、节药特性的育种材料缺乏,影响了绿色优质品种的推广应用。当前,迫切需要构建绿色种业创新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种业由产量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快新一轮绿色品种更新换代。

“针对水资源紧缺状况,河北从资源收集、育种创新、区试推广等环节加大力度,推出了一批小麦节水稳产品种。”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段玲玲说,4年来累计推广节水小麦2200万亩,少采地下水11亿立方米以上,既保粮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采,该品种已在14个省份推广2000万亩,实现节水40亿立方米、节本增收60亿元。

农业农村部种子局局长张延秋介绍,当前全球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正进入第四次种业科技革命时代。我国数字种业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部门构建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多部门、多环节、多类型的涉种管理服务系统,将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纳入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可追溯体系基本建立,为数字种业奠定了基础。

培育种企带动产业腾飞

种企强则种业兴。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表示,该公司以11亿美元收购了陶氏巴西剥离的玉米种子业务,美国玉米研发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玉米种子业务进入全球化,目前已进入全球种业十强,实现了杂交水稻种子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介绍,山东下放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权限,推进10家国有种子企业改制脱钩,12家企业实施了兼并重组,3家企业获得泰山学者种业人才团队计划支持,打造形成了一批以登海玉米、鲁研小麦等为代表的优秀种业品牌。目前,山东持证企业459家,2016年全省种子销售额84亿元,利润13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

上面的案例是全国种企快速发展的缩影。种企在过去的几年间创造了一个奇迹: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国种企由2011年的87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4300多家,前10强企业市场集中度由15%提高到18%,前50强市场集中度由30%提高到35%,企业“多小散弱”状况明显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快速增强,50强企业年研发投入14亿元,比2011年提高近一倍;企业获得新品种权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16倍,品种权申请量超过科研单位,成为育种创新主体。

“以前的种企不少只是卖种子,现在则为农民提供种肥药一体化种植方案,业务向全产业链延伸。”吴晓玲说,随着以育繁推一体化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以区域性、特色化、专业型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分化加剧,种业企业需要迅速找准自身定位,摆脱同质化竞争,推进差异化发展,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各具特色、上下游相互补充的种业格局。

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

我国科学家从分子层面解析植物杂种优势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制的研究被称为是植物遗传学研究的“圣杯”,之所以研究如此困难,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据中科院院士韩斌介绍,研究充分利用了大数据方法,对1495份杂交稻品种和其中17套代表性遗传群体的1万个亲本后代植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水稻的4.3万个基因中,大部分基因是相同的,而若干位点上的不同基因正是导致水稻品种不同的原因。
  “比如影响口味的有三个主效基因,而三种基因分别又有三种表现为优、良、中的变异基因型,如果这三种基因型是随机分布在不同的水稻品种材料基因组中,那么想要得到口感最佳的水稻,通过随机杂交组合也只有大约1/27的概率。”韩斌说。
  著名水稻杂交育种专家、中科院院士谢华安对这一工作评价为“既是杂种优势理论的重大突破,又是指导育种的宝贵经验”。事实上,在不清楚杂种优势原理之前,育种专家不得不起早贪黑,在田间地头寻找从外观上能够代表优势性状的植株进行杂交,而这多少有点“碰运气”的成分,只有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才能实现杂种优势的高效利用,推动育种技术的变革。深入了解杂种优势的原理后,科研人员育种如同配备了“导航仪”,比如想要选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时,只要挑选花期、株型等控制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的最优配置就行。
  据透露,这一研究方法还能推广到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遗传育种中去,以水稻为例,现在的杂交育种通常需要8年~10年出一个优良品种,用上配备“导航仪”的新方法后,有望3年~5年就育成一个新品种。
?

我国科学家出任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

我国科学家出任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秘书长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记者彭红)我国科学家、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韧博士,在新一届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的激烈竞聘中最后获胜。

  记者16日从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办公室获悉,由世界银行建议的对王韧博士的任命经过全球公开的咨询程序,已得到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全体成员国的批准。世界银行副行长凯西·撒瑞拉女士日前在华盛顿宣布了这一任命并正式生效。

  此次全球招聘先后吸引了100多位应聘者,经过激烈竞争,最后有10人进入候选程序,4人进入面试程序,最终王韧博士获胜。

  王韧博士是由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及中国农科院主要领导亲自向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和世界银行提名推荐的,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强力支持。加上王韧博士本人扎实的科研素质、丰富的国内外科研机构管理经验、同许多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科研及发展机构的密切合作,以及他在国际农业科研领域的较高知名度都是他最终竞聘成功的重要因素。

  王韧博士1955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曾就读于山西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5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获昆虫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长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工作,1993年至1995年12月任国际生物防治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2000年1月至今任国际水稻研究所主持业务的常务副所长。王韧博士还曾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病虫综合防治和抗性育种专家组成员、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理事会副主席、国际昆虫学理事会理事、中国昆虫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标签:种子   我国   品种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