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

2、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

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93%,咋做到的

4、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推进

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

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上)

陕西省抓住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水果生产为突破口,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使水果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果业,成为陕西一张靓丽的名片。2020年陕西水果总面积达到1892万亩,产量1650万吨。其中苹果1057万亩,产量1100万吨,猕猴桃96万亩,产量123万吨,果业总产、单产及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目前,全世界7个苹果中就有1个是产自陕西;陕西猕猴桃和苹果汁,分别占世界产量的1/3。据统计部门权威发布,自1998年以来,陕西一直位居中国第一水果大省,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为全国第一,水果面积和总产实现“十五连增”。

陕西省在水果产业发展中,突出地域优势。如汉中,处秦岭以南,是典型的南方水果产区。该市就抓住这一特点,大力发展以柑桔为主的水果产业。柑桔种植面积已达36.3万亩,总产35.7万吨,产值12.92亿元,成为我国最北桔乡。陕西水果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受到东南亚国家的追捧,其中泰国80%的苹果来自陕西。

一、水果富了陕西省人

陕西省培育和引导高起点、外向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积极帮扶有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能人”创办经济实体,提倡合作经济组织和示范园区申报原产地域保护,根据当地特色建立品牌,搭建果品品牌集群。目前形成苹果类品牌在洛川、白水、旬邑、礼泉等地,猕猴桃类品牌在眉县、周至等地,柑桔品牌在汉中的格局。

同时,推动果品品牌融合发展、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并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店、办网、联园”,建设陕西水果品牌店,并通过推介会、展销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开疆拓土,助推果品互联网贸易和大宗果品贸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从事网上营销的果品企业已达379家。2016年4月,陕西果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通过评审,全方位推广“陕果”品牌。这些举措,大大促进果品生产标准化,贮藏、运输、销售冷链化和果品电商品牌化,成为陕西果业做大的推动力。

在陕西农业发展史上,恐怕没有哪个产业能像果业这样,对“三农”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以苹果产业为例,陕西全省800万从业农民,43个苹果基地县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6000元;洛川、宜川、黄陵、宝塔、凤翔、印台、眉县、周至等县的果农人均实际收入超过万元;还有众多依赖苹果产业而生存壮大的贮藏、运输、加工企业。

位于黄河岸边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宜川,36万亩果园成为县域经济总量扩张的主要增长点。现在,全县苹果总产值2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苹果收入2.47万多元,来自果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2.5%。

在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柑桔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我国最北端生产柑桔基地,城固县把柑桔作为农业骨干产业,二三十万人依靠种植柑桔为生。全县柑桔总面积达22.6万亩,年产量25万吨,产值逾5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城固县桔园生态观光园每年就能吸引约50余万人次前来观光、休闲,综合效益达30亿元以上。宜川县丹洲镇东庄村果农,去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220户,20万元以上的有176户,205户果农在县城买房,70%的农户有小轿车。物质生活改变了,农民的精神生活也随之改变。

二、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的成功实践

1、 探索与创新结合,种植技术世界一流

金秋时节,穿行于陕西千阳县现代矮砧苹果园,一片片大红、浅绿、金黄色的苹果映入眼帘。果树攀着支架长、水肥顺着管道滴、防雹网树顶张、灭虫灯诱虫……眼前这些新技术刷新着人们对现代农业的概念。

这里正是引领陕西苹果产业种植技术革新的“千阳模式”诞生地。从2012年开始,千阳县放眼全球苹果产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与荷兰、美国等国的大学合作,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苹果试验站和龙头企业,引进国际优质M9-T337自根砧苗木系列,建成矮砧苹果格架集约化示范基地和苗木基地,多项技术世界领先,国内一流。

千阳矮砧苹果树与传统的乔化树相比,树型低矮瘦小、枝叶稀疏,但结出的果子却又大又光鲜,繁茂得自身都扶持不住,需要用水泥杆、铁丝架支撑。栽苹果要的是优质高产,高大的树浪费营养、作务麻烦、费工费时,而这种树小、枝稀、果密、高产的矮砧苹果是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千阳矮砧苹果“当年见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的生长速度,比普通果园提前3—4年完成幼园生长期。这种以“优质大苗、矮砧密植、格架栽培、水肥一体、机械作务”为核心的集约化栽培模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家李丙智教授的指导下,矮砧苹果3年进入丰产期后,产量最多能达到6吨/亩,而普通果园丰产期需要6—8年,产量也就2吨/亩左右。这一特点完全符合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走提高单产、节约耕地、优质高效的内涵式发展路子。未来10—20年,全国老苹果园需要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栽植优质品种。

千阳的矮砧苹果1亩地能抵普通果园3亩用,完全符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国情和优质高产、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据了解,到2020年,千阳县将发展矮砧苹果20万亩,产量70万吨,优果率90%以上,建成中国苹果栽培模式创新基地,带动全国苹果产业升级改造。

2、引进示范与创新研发相结合,水果生产机械化接轨世界先进模式

随着陕西水果产业不断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园艺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水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需要大量人力。从土地整理,到果园建设;从果园管理,到果品采收,要经过10多道生产环节,每个生产环节都马虎不得。要做到尽善尽美,才会有好的品质,才会有好的收成。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扩大再生产和提高果品品质,劳动力投入不足,就成为制约果品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该省果业局与省农机局联手,共谋果业发展大计。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大好机遇,开展水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提高水果生产机械化水平,从“机器替代人”入手,做强该省果业。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研发、引进、创新相结合,使一大批适应果品生产的机械装备,投入生产实践。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果园机械化进程正在加快。在洛川、白水、千阳等陕西苹果生产大县,随处可见现代化机械设备在果园中工作。就传统苹果园的打药防病工作来说,是果农最头疼的问题。费时费力不说,还必须在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极易引起果农药物中毒。而在现代化的矮砧苹果基地,拖拉机牵引的大型喷雾式打药机械,一小时喷药120多亩,与人工一天喷2亩地的工作效率相比,工作效率是人力的480倍。

作为推动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项,陕西省积极探索机械化作务方式,大量引进了果园专用拖拉机、除草机、弥雾打药机等专用农机具。目前,在千阳县,苹果打药、除草、开沟施肥、疏花疏果等繁重劳作机械化率已达到70%以上,修剪、采摘等实现了半机械化,一个劳动力可管理果园60亩以上,是传统果园一个劳动力管理5亩的12倍,被农业部门命名为“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

好产业、好机械必须有懂技术的机手来操作。以最具代表性的千阳县为例,县里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千阳试验站、国内外专家团队、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创办矮砧苹果“田间大学”,培养职业果农320人、务果能手5000人、技术明白人8650人。这些率先掌握矮砧苹果技术的农民,纷纷进入果园打工创收,年人均增收上万元。

千阳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苹果产业,借力海升、华圣等11家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营销渠道、作务技术、机械设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职业果农”模式,带动农民组建苹果合作社23家、会员2130人,大户建园7.1万亩,引领苹果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这种发展方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转型,为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作出了有效探索。

水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当先行。政府根据生产需要,及时引进示范新机具;组织果农现场看,一场现场示范会,胜过千百次的说教。这样,一方面推广应用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把选择权留给果农,其应用机械化的积极就高了,推广也就容易了。

在苹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打药机、开沟机、打孔机、叉车、推土机、旋耕机、割草机……,一应俱全。全程机械化不但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且种植出来的果实具有结果早、糖酸度高、大小均匀等特点,优果率也大幅提升。借助这个好势头,省农机局则安排专项资金,研发水果生产机械,先后有多种专用机械投入生产应用,受到果农欢迎。果园行间除草机、果园树盘碎草机、开沟机、搅拌回填一体机、开沟施肥搅拌回填一体机、化肥施肥机、埋藤防寒机、低(高)地隙果园机械动力作业平台等系列农机装备,有的已研发样机,有的已进入使用考核,有望投入使用,从而大大提高水果生产效率。

据介绍,陕西省果业局每年安排千万元专项资金,把千阳建设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和矮砧集约栽培创新基地,及全国苹果轻简化作业示范基地和陕西省新型果农培训基地。

3、生产管理和果品深加工,成为支撑果业超常发展的利器

当前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对食品安全要求也越来越严,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进口水果的农药残留、卫生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陕西要寻求水果出口突破之路,核心点就是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全方位提高水果作务技术,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优质产品。有了机械化生产的支持,使果园管理和果品深加工有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后者又反过来促进水果生产的机械化、优质化。

作为陕西省苹果龙头企业的华圣公司已经获批出口美国市场。据了解,经过数年努力,华圣果业已在国内鲜果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2008认证、GLOBALGAP认证、HACCP认证、BRC认证等一系列国际高端质量认证,目前华圣苹果已远销到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英国、加拿大的高端市场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陕西苹果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畅销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到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高端市场,陕西水果及其制成品出口取得了可喜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无论是果园的先进管理,还是鲜果储藏以及果业的加工到外销,陕西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让陕西果品的生产和加工管理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富平县,果园按照标准配备了诱虫灯、粘虫板、防虫带等防虫设施。据水果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现在果园全部采用太阳能灭虫灯,施用生物肥料,实现了果品全程无公害生产,为出口质量安全建立了保障体系。

大力推行果园管理关键技术,提高出口示范区基地生产管理与病虫控制水平。同时加强出口示范区基地培训,对实施“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的果园优先进行出口注册。并配合地方政府抓好基地田间卫生管理,推进综合运用农业栽培、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大力推行综合运用“灯、板、带”诱杀技术,诱芯、糖醋液诱杀技术,捕食螨扑杀技术,指导注册基地操作规范,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统防统治,建立安全的出口基地。按照出口要求,陕西省建立了健全的果园病虫监测、防治体系,完善出口水果质量管理体系和溯源管理体系,以过硬的技术保障,促进陕西水果抢占国际市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果蔬汁生产国和出口国,陕西作为全国水果生产第一大省,苹果总产量分别占到中国和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4和1/7。同时,以苹果为龙头的水果深加工出口集群在陕西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浓缩苹果汁最大的加工和出口基地,每年出口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浓缩苹果汁世界加工中心。

作为陕西龙头企业的海升集团,自1996年起先后在中国三大苹果主产区的6个省布局建设11家工厂、10个分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浓缩果蔬汁生产线11条,浓缩果汁年加工能力40.5万吨,公司95%以上产品出口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美市场是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出口量占全球浓缩苹果汁贸易量的19%。2005年,海升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陕西首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涉果企业。公司董事长高亮,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硕士,他不仅有着对农民的浓浓深情,更具有作为优秀企业家的睿智和胆识,他领导的海升集团目前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既引领全球果汁业,又引领中国现代苹果产业,可称得上是中国果业的一个“传奇”。

在海升集团的引导下,陕西果业的产业化进程迅速加快,目前,陕西拥有国家级果品龙头企业11家、省级龙头企业116家,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果业合作社1999家,拥有会员30多万人;浓缩苹果汁生产企业13家、39个加工厂,果汁企业恒通、海升排名全国前两位,浓缩苹果汁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到全国的近60%和近40%,均居全国前列,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生产加工基地之一;果品贮藏能力291.2万吨,其中气调能力56.8万吨,初步实现了季产年销。国家级苹果批发交易市场落户陕西,果业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大数据中心正在建设,为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

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初探(下)

三、水果生产机械化存在问题

虽然陕西省水果生产机械化有了初步发展,但总的来说,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可供选择的专用机械不多,很多领域还是空白。如苹果疏花机、套袋机、苹果采摘机、新型节能电动拖拉机、果园管理机械、苹果包装机;通用机械如土壤净化机、地膜清除装置、土壤筛分装置、便携式农用靶、微型免耕播种机、微型果业穴播开沟施肥覆土机等。其研发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普及更是遥远的事。

2、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我省现用水果生产机械,结构存在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少;耕作机具多,收获机具少;低端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产前机械多,产中产后机械少等现象;通用机械多,专用机械少;机械配套水平低。智能化的水果生产机械目前大多还处在概念化阶段,少量的智能化水果机械投入使用,但存在问题多;引进的机械由于价格太高,果农用不起。

3、机械作业条件差。水果产区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坡度大,且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比较分散,地块较小且不规则,果园林区机耕道路建设不完善,水果生产机械作业条件差,大型、高性能水果生产机械推广和应用难。

4、群众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能力有限。因购置大型农机具的一次性投入较大,而我省水果产区又属于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群众对大型农机具的购买力有限,果园运输机、多功能遥控果园管理机械、智能化摘果机、水果分级机械等先进适用机械没有得到较好的普及和应用。

5、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能力不强。我省水果产区农机合作社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且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低。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存在农机具“停放难、维修难、保养难”等问题,尤其是大型农机只能露天停放,任凭风吹雨打,加速机具损耗,也制约了农机合作社服务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水果生产机械化提质增效,是今后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加快我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水果生产机械化

政府财政加大水果生产机械化扶持力度,包括三方面:一是要设立省级水果生产机械化研发基金,专项用于水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研制、试验、示范;农机企业则应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路子,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水果生产机械化系列产品,支持水果产业发展。二是农机购置补贴要向水果生产机械化倾斜,促进其快速发展,尽快实现“机器替代人”的目标,提高水果产业竞争力,支持做强我省水果产业。三是水果产区省、市、县设立水果生产机械化本级财政支持资金,与国家机补资金叠加使用,加快我省水果生产机械化步伐。

2、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果生产机械“三难”问题。机耕路是机械化作业的基础和前提,我省应加强坡改梯及果园林区机耕道路建设,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形成适合水果生产机械作业的耕作环境,解决农机“行路难”问题。同时,引导群众加强农机具库房建设,解决水果生产机械“住房难、保养难”问题。

继续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改变水果生产传统耕作模式。我省应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示范项目。在巩固现有水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示范规模,争取每个县(乡镇)有一个以上水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引导群众对果园进行机械化管理,改变传统耕作习惯,走现代化的水果生产发展路子。

我省水果生产受灌溉影响极大。实践证明,在水果生长关键期,如能灌上“关键水”(配施关键肥),则产量会成倍提高,品质更优。因此,应在有水源的果区,大力推广应用微(滴)灌系统+精准配方施肥系统,提升果业效益。

3、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能力。由于农机作业环境差、周期短,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机行业,以致出现农机手转行、流失等现象。我省应加大农机技术培训力度,培养能操作、会维修、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经济收入。同时,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作能力、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之成为水果生产机械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4、探索土地流转新路子,为规模化实施水果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目前,我省水果种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机械化作业效率低,专业化程度和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了水果生产机械使用期短,闲置期长,效益不高的局面,对水果生产机械化产生负面影响力。因此,应抓住我国农村土地“三权”分立的契机,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路子,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有效、合理流转,将土地小块并大块,实行能人承包经营,为规模化实施水果生产机械化创造良好条件。当前,要求各方面都要高度重视,从政策上给予扶持,从人、财、物上给予保障,为促进我省水果生产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省果业更强更大,为陕西省率先实现脱贫目标做出新贡献。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93%,咋做到的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率93%,咋做到的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 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的原则,围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年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总面积62.70万亩,利用率达93%。

该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坚持机械化,使天蓝了,秸秆利用企业赚钱了,农民增加收入了,由过去以政府禁堵为主,转变为如今市场化利用,产业化推进。该区秸秆利用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一是严格执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按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在夏秋两季主要关键期,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检查,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中的相关技术要求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二是抓好技术人员培训。重点围绕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及能源化的技术内容,配套机具的使用与维护,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农机技术人员、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农机操作手、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使秸秆综合利用逐步趋于产业化,确保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中有升。全年累计举办技术培训会9场次,培训群众450人次、经营主体15余家。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省市区信息网站、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将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随意焚烧秸秆的危害宣传到户,切实提高农民运用农机新技术的自觉性,转变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态度,使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四是引进推广多样性秸秆综合利用机具。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环节,结合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实际,开展秸秆生物肥、食用菌、饲草加工、稻草编织、秸秆堆沤制肥等秸秆利用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促进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多样性。全年组织投入秸秆综合利用作业机具3000余台,其中带秸秆粉碎装置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000余台、拖拉机及配套灭茬旋耕机1200余台,秸秆粉碎还田机、油菜脱粒机500余台,稻草编织加工机械180余台,玉米秸秆青贮、揉丝打捆机械120余台。

通过秸秆多途径、多层次合理利用,逐步形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秸秆资源市场化、商品化、规模化进程,不断提高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规模和水平,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了贡献。

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推进

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推进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上获悉: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由2018年底2.3万亩,发展到近20万亩,种养规模翻了近10倍。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效新模式,充分释放“增渔增收、节地节水、循环高效、绿色生态”叠加效应。经过3年发展,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由2018年底2.3万亩,发展到近20万亩,新型种养主体达到450余家,综合种养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技术模式不断创新,形成稻虾、稻鳖、稻蟹、稻鳅、稻鱼等10多种适合我省种养环境的技术模式;稳粮增效作用明显,按照全省目前近2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计算,年可稳产大米6.5万吨。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实施意见出台,稻渔保险先行先试,稻渔专项财政资金大力注入,为稻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这个总目标,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举,推动“三品一标”实施。各地要着力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打造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新样板;整合区域特点,按照“陕南做大做亮、陕北提质做特、关中做优做精”方案,做好陕南、陕北、关中“三大板块”;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产技术标准、组织化程度、政策稳定性。各地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稻渔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技术引导,积极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革新;加快培育一批稻米加工、水产速食加工、餐饮加工型领头企业,加快发展一批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建设一批现代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喜迎党的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秦”劳富“渔”》陕西渔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标签:水果   生产   苹果   机械化   产业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