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论))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 ♂
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资料图
“当前中国的粮食市场上,各种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近日,在2016(第四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
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2015年全球粮食安全指数报告,报告体系以食品价格承受能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三个方面为衡量标准,中国的综合排名为第42位,已领先于中国GDP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
“但是,新形势下继续提升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李伟说,从产品结构看,库存挤压与进口增长并存的问题日益凸显;从产能结构看,存在大量需要退出的边际产能;从经营主体结构看,规模经营占比亟待提高。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农产品总量供给充裕,粮食库存接近1.12亿斤,是历史的最高水平。“但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国内外价格倒挂严重,导致部分产品库存过多,与部分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同时并存。” 李伟说。
“新形势下中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长期以来的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一些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的问题比较突出,较为突出的是玉米生产过剩,而一些农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较为突出的是大豆缺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的看法与李伟不谋而合。
在中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现代化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刚刚起步,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较低。“在这种农业经营格局下,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的水平,也难以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李伟说,比如,在食品加工和经营环节,我国有40多万家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有300多万个食品经营的主体,以及难以计数的小作坊、小摊贩,他们市场集中度较低,缺乏大企业、大品牌,这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存在着粮食与食品安全的隐患。
“中国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特征是,有2亿多个农户,每个农业经营户的耕地面积平均只有0.5个公顷,去年农业经营者的耕地规模在2公顷以上的农业经营户只有1032万,仅仅占到5%,因此中国人多地少的禀赋决定了中国难以走美国、澳大利亚大规模农业经营的发展道路。” 韩俊说。
李伟表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中国完善改革的主要方向。
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进行部署。
“在具体工作中,核心要抓好:以市场化手段加快去库存,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竞争力,以绿色产能的增长接替边际产业的退出,以严格监管提高食品监管质量水平,在对外开放中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李伟说。
韩俊也提出,在推进中国农业的结构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将以家庭农场和农民的合作社为抓手,发展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将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完善结构,让供求来决定价格,让价格回归市场,健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农业的产品结构;将重视以科技为支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提升农业机械化、良种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各种形式的、适度的规模经营将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韩俊强调。
韩俊认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已清楚,政府改革完善农业政策的方向、优先的领域也已明确,走出一条适合自己、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效果良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需大家共同努力。
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论) ♂
以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新论)? ? ? ?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将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解决资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实现这一要求,金融创新应发挥重要作用。
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中小银行的地缘、人缘优势,完善市场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渠道,将有效化解农村市场主体融资难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
我们在河南各地调研中了解到,对中小银行来说,优化组织架构,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比如中原银行于2016年提出金融“下乡”战略,不断完善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普惠金融服务站“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已在河南全省设立了127家县域支行(含县域二级支行),50家乡镇支行,近5000家普惠金融服务站。同时,对中小银行来说,丰富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也能为“三农”经济引入金融活水。比如河南省农信社采取支持产业扶贫、创新普惠金融支农产品等多种手段,发挥支农资金主渠道的作用。
对中小银行而言,推动数字技术应用,通过上线惠农APP等方式,有助于化解“三农”融资难题。实践中,一些中小银行聚焦场景化建设、渠道平台拓展,搭建农村金融生态圈,实现服务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优化客户体验,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正规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手段,优化完善支付和服务渠道,适应及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比如,郑州银行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到“三农”金融服务中,高效准确地获取服务对象的相关信息,为贷前调查、审查审批提供依据,提升“三农”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受自身内部机制及相关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金融供给、金融服务、金融创新等方面也存在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的情况,亟待在改革创新中予以破解。为此,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研发特色产品,定制专属产品,精准匹配最适合的融资产品,将信贷资金切实用到“刀刃”上。同时,丰富产品体系,降低“三农”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
此外,还应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缓解融资难题,有效盘活“三农”存量资产、解决其缺乏抵押物问题,保农业供应链产业链。以惠农支付服务为依托,持续优化“县乡村”服务网络,丰富金融服务种类,提升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水平;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创新考核机制,健全激励体系,等等。通过一系列创新,让中小银行更好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