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

2、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

3、为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4、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

为乡村振兴注入“数智”新动能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什么?乡村产业如何加快实现“数智化”?乡村品牌如何搭上数字快车?乡村振兴带头人怎样看数智技术……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加快数智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数智乡村领域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数智乡村建设实践、乡村振兴新动能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红利,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了新的力量。

  “新时代下,一二三产融合、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数字农业将是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刘坚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先后推出家庭联产承包、取消农业税、种粮补贴、农资补贴等政策,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迅速发展。他说:“现在数智乡村建设正逢其时,要为农业改革服好务,为农业低碳绿色服好务,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服好务。”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驻会副主任凌振国认为,新时代的中国各地都将迎来数智乡村蓬勃发展,数智技术正在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和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指出,数智乡村中的“数智”两个字包含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智乡村发展水平将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

  作为来自基层的党的十九大代表和“时代楷模”称号获得者,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表示,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是老百姓离不开的新的生产方式。

  作为举办此次座谈会的企业代表,京东科技介绍了京东集团从2020年10月启动“奔富计划”以来,目前已对接超过1000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带动农村实现3200亿元产值,帮助江苏宿迁霸王蟹、广西梧州六堡茶、陕西白水苹果等多个产业带实现品牌化发展和产业链数智化升级。

  “我们现在通过京东特色的C2M反向定制、农产品上行、打造自有品牌以及直播带货等一揽子服务,已经为眉山柑橘、泡菜打开了‘云’上销路。”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镇长王弦称自己是数智技术的受益者。

  “这些都是京东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实践成果。”京东集团副总裁王楠介绍,近些年,依托京东云数智化技术能力,京东科技一直在推动人才回乡、金融到乡、技术进乡、农品出乡、农商兴乡,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2021年12月底,京东科技专门发布数智乡村白皮书,首次深度阐述数智乡村概念的同时,提出了“建设以乡村数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乡村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产业数智化、治理现代化、生活智慧化三大类数智乡村解决方案,激活并带动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五大关键要素循环流动”的数智乡村理念愿景和战略布局。

  除了肯定企业在数智乡村建设中的有益探索,与会专家也为数智乡村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水芳认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要发展新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和企业需要做好协调配合,找到产业发展价值点和战略方向。

  云南省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左永平表示,实现数智时代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需要国家层面的诸多政策倾斜、资源支持,也需要具备数字科技、产品销售平台优势的企业助力。

  凌振国表示,电商、互联网等提升了城乡居民数字消费的热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智化企业需要直面转型升级等诸多新课题,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挖自身科技能力。

  王小兵则指出,数智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第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把直播电商作为基础设施来抓;第二是抓数据资源建设;第三是抓应用场景建设,要解决实际问题;第四是抓智能装备建设;第五是抓机构队伍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吉林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力度

?  1月18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吉林省财政厅总会计师王学志对《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总经济师宋建军回答了记者提问。

健全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增加资金总量,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大力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增加支农资金预算安排,统筹政府性基金预算,确保投入总量的稳定增长。

二是调整资金存量,主要是利用好项目载体,推动涉农部门和市县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促进政策和资金的相互衔接,统筹使用。提出调整设立省级乡村振兴发展专项资金。

三是筹集资金增量,主要是要利用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完善土地收入使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多渠道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筹资渠道。

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一是完善农村金融财政奖补政策。主要是综合运用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基础金融、物权增信、信用信息和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建设、新设农村金融机构,在乡(镇)及以下设立营业网点的银行保险金融机构和在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的涉农企业等给予经费补助等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是加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是支持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加强农业信贷担保产品和业务模式创新,包括在单户业务担保额加大突破力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执行优惠费率标准和贴息等。

三是建立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财政补偿机制。主要是稳步扩大“吉农牧贷”政策实施范围和探索涉农贷款财政风险补偿机制。

四是加强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保费补贴政策持续推动农业保险业务“扩面、提标、增品”,引导和鼓励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加大农业保险开发力度,推动实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逐步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试点。

五是强化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对投入到吉林省乡村振兴领域项目的子基金,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现有奖励让利幅度,鼓励和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拓展吉林省涉农领域项目。

六是规范推动涉农PPP和政府购买服务。主要是支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中垃圾、污水、供水等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开展PPP和政府购买服务,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

突出完善金融政策措施

一是在提升农村金融整体供给能力上,发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特殊优势,支持培育发展各类涉农金融组织和机构, 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涉农投向的考核和约束机制,运用差别化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

二是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上,重点是加快推进基础金融、物权增信、信用信息及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三支柱一市场”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以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网络为载体,支持各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延伸信贷、保险、理财等服务。

三是在加大涉农金融产品创新上,针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型主体和重点领域,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围绕农村土地资源;围绕农户、返乡创业农民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围绕乡村振兴中现代种业、农机装备、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发精细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形成一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和路径。

四是在建立涉农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上,主要是推动解决农业农村有效抵押物不足和抵御风险能力不足的突出问题。包括强化农村土地、林地等不动产管理基础工作和省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农村林权、水面承包权、设施农业、大型农机设备等抵质押担保机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探索开展收费权等担保业务和进一步发展新型农业保险产品等。

五是在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加强征信基础建设。具体包括加快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村征信数据库建设,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征集、评级发布以及失信惩戒制度体系,推动金融知识、服务和诚信文化下乡等。

六是在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上,持续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主要是支持提高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和支付方式在农村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服务手续,改进服务方式,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为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为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今年粮食生产面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农资价格持续高涨等因素相互叠加的特殊不利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全国各地加强分类管理、精准指导、精细服务,推动农技服务、植保社会化服务、耕地质量等方面提档升级,采取多维度、多元化举措抓好春耕春管。农情调度显示,夏粮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正有序推进,形势总体向好。

  农技服务送上门,促弱转壮不用愁

  一大早,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南村,村民王连贞再一次走进地头,仔细察看最近他一直挂心的小麦长势。“去年小麦晚播,之前苗有点弱。农技人员来看了,让俺等地温升上来后采取划锄、追肥等措施来促苗转壮。”王连贞介绍。

  受2021年小麦播种期连续降雨影响,河口区14.2万亩小麦播种期平均推迟10-15天,晚播面积大,冬前麦田弱苗偏多,“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并存。

  “前期我们对全区小麦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一类苗约2.8万亩、二类苗约5.4万亩、三类苗约6万亩,‘土里捂’面积2.6万亩,长势总体偏弱。”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李祖龙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口区全面深入开展“科学壮苗”专项行动,分苗情、分环节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积极开展镇压、划锄、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措施,科学施肥浇水,抓好返青期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农技服务送上门,是河口区保障春季麦田管理的一项核心措施。一方面,春耕备播离不开化肥、农机服务等供应,河口区加强农资经营监管和指导,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调运,保障农资市场稳定供应。另一方面,科学谋划,浇好小麦返青“第一水”。全区早行动、畅通道、广发动、细安排,加大对各支渠边沟的清理疏浚,安排专人检修设施、动用大型机械清淤除障,确保水流通畅、蓄水有方。河口区相关部门还利用大喇叭广播、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迅速行动,抢抓有利时机;通过多方协调,科学制定引水方案,合理安排错时错峰用水,供水有序。

  春管选择“田保姆”,田间植保更划算

  在河北省望都县后庄子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田,3台自走式植保机械正在对小麦进行统防统治,喷杆高速喷出的雾状药、肥混合剂均匀地撒向绿绿的麦苗。这些机械,来自被农民称为“田保姆”的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

  小麦春管进入关键时期,也是侯陀村高优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晓松最忙的日子。此时的他,每天马不停蹄地组织员工、调度机械,为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开展植保服务。

  “麦田里长的荠菜、播娘蒿、马齿苋等杂草,合作社可以进行统防统治。”黄晓松介绍,在春季小麦统防统治中,除添加除草剂杀菌剂外,还配加了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磷酸二氢钾能促进小麦苗壮苗齐,防治“倒春寒”;芸苔素能增加小麦分蘖,促进小麦产量。

  记者从望都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区域测报站,该县38.7万亩耕地的病虫害统治统防效果如何尤为重要。目前,全县共培育了24个农业植保专业防治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节水品种+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的配套技术。

  高优合作社除了拥有自走式旱田作物喷杆喷雾器13台、无人机5架、电动喷雾器120台,还有一批机动喷雾器,年作业能力超过6万亩次。2019年,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

  黄晓松介绍:“合作社的服务模式有全承包式、分段式两种。全承包式服务就是按照每亩地10元的收费标准,由合作社购买农药对农作物实施统防统治;分段式服务,由农民自己购买农药,合作社按照每亩5元标准收费,对农作物实施统防统治。”

  和个人植保防治相比,选择“田保姆”式合作社进行统防统治,种粮更划算。南张庄村村民王文广说,合作社统防统治是按绿色植保模式进行防治,受到种粮户普遍欢迎:“效果好、用药少、成本低,每亩粮食还能增产30多斤。”

  望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马志英认为,“田保姆”在统防统治中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提高粮食单产、总产和品质以及农民增收提供了独到的保障。

  “雷响田”变高产田,农民收入步步高

  近期,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新马街乡马街村响水村村民小组的村民一直在村前的梯田里忙着为冬早玉米苗施肥、除草。几场春雨过后,玉米苗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起,放眼望去一片碧绿。

  村民吴宗权夫妇有十多年冬早玉米种植经验,今年又种植了冬早玉米11亩。他们在田间一边忙着,一边向记者介绍“一穴双株”和膜下施肥的种植管理经验:“种子放多了浪费,放少了减产。两棵玉米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如果两株没留间距,玉米稞容易倒伏,产量低,还影响卖价。”

  今年,西畴县通过实施冬季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建设项目,实现连片种植“万糯2000”和“惠民380”两个品种的冬早糯玉米600亩,同时通过向群众补助玉米种子和地膜,推广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一穴双株”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的方式,提升种植积极性。

  曾经,吴宗权夫妇种的这片梯田叫“雷响田”,得靠天吃饭。这片梯田的引水沟全是土沟,宽窄不一,干旱时有水引不进田,雨季时,土沟又会被雨水冲垮,就连稻田不多的肥土也会被冲跑,一年收获的粮食仅够自己家里人吃。

  近几年,马街村逐步对响水、小江东2760亩耕地实施提质改造工程,通过旱地改水田、修建机耕路和灌溉管道等,让整个片区形成高效、高产、稳产的农田。2019年,响水村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我家的农田一年四季不得闲。谷子收了后就种糯玉米,玉米卖了后又接着栽秧,刚好跟得上季节。”大家一起坐在田埂边聊天时,吴宗权粗略计算了自家的收入,冬早糯玉米加上稻米一年下来能卖6万多元,一家人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秋冬季节,我们引导河谷一带的群众种植冬早玉米、反季节蔬菜这些农作物,在其他村寨发展油菜、甘蔗类作物;春季夏季又根据海拔高低分别种植不同品种的水稻。”马街村党委书记杨文波介绍,每年能带动20个村寨近500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参与记者:吕兵兵 孙维福 郜晋亮 王刚)


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从实践上看,“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涵盖我国农田建设两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一是耕地管控和保护工作,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二是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通过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深挖耕地产能,保障农田“必须是良田”。这两个方面工作虽各有侧重,但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关系,都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举措。

  近两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和各地以提高粮食产能为主要目标,统筹推进耕地管控、耕地质量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狠抓耕地管控,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2021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可见,稳住耕种面积是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要清醒看到,我国耕地正承受着面积减少和用途监管的巨大压力。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显示,我国耕地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间减少了1.13亿亩。与此同时,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为粮食生产带来隐患。

  保护耕地刻不容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殷殷嘱托为做好我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农业农村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健全耕地用途管控制度,压实地方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全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地方也加强耕地种植结构监管。浙江省出台专门意见,要求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明确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

  一些省市还借鉴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实施“田长制”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机制。山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积极性,做到“谁的地谁来管”,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

  加强耕地管控,最关键的还是要在“利”和“义”上下功夫。在“利”上,要多想办法提高种粮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庆市对50亩以上种粮大户每亩补贴230元,调动了农民规模化种粮积极性,2021年全市规模种植面积比2020年增长36.4%。

  在“义”上,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义务和责任。吉林省成立了以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粮食安全工作暨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省财政拿出5亿元资金奖励前10名产粮大县,充分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

  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更多农田变良田

  “这里原本是巴掌田,地块小,耕地质量差。去年经过改造提升变成了连片的大块田,种植的1560亩水稻不仅获得了大丰收,品质还很好!”过去一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湖南省宁远县向荣水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柏承武品尝了丰收的喜悦。

  相较于一般农田,高标准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和特点,是让农田变良田的关键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我国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亿亩。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超9亿亩,形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耕地由表及里发生了深刻变化,良田遍布大江南北、沿海内陆。

  在甘肃省山区,原本狭窄的“坡地田”,经过改造变成平整开阔的山地梯田,蔚为壮观令人赞叹。同时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激发了农业新生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粮食作物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

  在江苏徐州,这里原本“补丁地、巴掌田,种植收割两困难,灌溉需要跑断腿,涝了只能干瞪眼。”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如今“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机宜耕”,随之带来的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让当地农民种粮增收实现新突破。

  为让更多的农田变良田,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落实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加大农田建设投入,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建一亩、成一亩;进一步调动各地建设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实地方责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农田健康值

  质量,关乎耕地的生命。目前,我国耕地的质量总体还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对耕地开展综合治理是重要的应对之策。

  重中之重是黑土地的保护利用,这是由东北粮食生产地位决定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保护黑土地,就是守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多年来,为保护利用好黑土地,我国探索形成了一批有效治理模式,具体包括:以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防风固土“梨树模式”,以秸秆粉碎、有机肥混合深翻还田,结合玉米-大豆轮作为关键技术的深耕培土“龙江模式”,以秋季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春季有机肥抛撒搅浆平地的水田“三江模式”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为进一步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2021年,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任务,到2025年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指导各地出台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

  保护黑土地还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2021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对外公布征求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制定的黑土地保护专项法律。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已经走上了依法治土、依法护土的法治道路。

  除了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利用,针对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部分区域耕地退化问题的综合治理也同步展开。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等13个省(区、市)耕地土壤酸化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开展综合治理试验示范200万亩;在河北等8省(区)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80万亩,推动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综合示范区。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是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状况,摸清耕地家底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建成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1344个,指导地方建成监测网点1.8万个,形成“合纵连横”的监测网络。同时,统筹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调查评价与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试点工作。

?

标签:乡村   耕地   农业   振兴   农村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