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土地托管开启“农田保姆”新模式(莱州:小农机带动大产业)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莱州:土地托管开启“农田保姆”新模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莱州:小农机带动大产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莱州:土地托管开启“农田保姆”新模式 ♂
莱州:土地托管开启“农田保姆”新模式6月16日一大早,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城后王家村秋天家庭农场千亩麦田里驶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铁牛”大军,这支大军由该市土山镇新杰农机合作社从50km外转场而来,准备跨区域开展小麦联合机收、秸秆打捆运输、玉米免耕贴茬播种全程机械化服务。
“我们合作社今天参与‘三夏’会战的有5台大型机器,分别是大型联合收获机、搂草机、打捆机、装载机和玉米播种机,在这个农场,我们负责收、捆、播和运输作业,农场主只负责坐在家里收粮。”新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焦新杰说。
据秋天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国胜介绍,往年这个时候都是雇人在地里忙活,自从土地被托管后,到了收获季节,庄稼从种到收实行“一条龙”服务,收入稳定增加,人也少操心,解除了后顾之忧。
所谓的土地托管,就是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的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由其代为耕种管理。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在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而且将更多的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土地托管可以推广高质量农机作业技术,提高作业效率和效果,减少农药使用30%以上,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明显。
莱州市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竹生说,莱州是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具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良好基础,近年来,主要通过“政策引导+合作社主办+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土地托管搭建服务平台,不断创新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坚持因户制宜、分类托管,大力推进全程托管、劳务托管和菜单式托管服务模式,按需选择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施肥、浇水、运输等10多项服务内容,帮助农民减劳、节支、提产、增收。
土地托管服务开辟出一条“农田保姆”服务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解放出来的农民,种粮的收入有保障不说,有能力的外出打工,留守的进入合作社劳务,即使贫困户也能获得租金和利益二次分成。
近几年,为扩大业务范围,莱州市多家农机合作社通过土地托管全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有效解决了当地农业劳动力缺失、小农户经营收益低下、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实现了专业化服务组织代替一家一户分散农民种地。
2019年底,莱州市100多家农机合作社开展了农业生产服务,全市粮食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67万hm2(25万亩),小农户经营面积占2/3以上,服务小农户达10万户。
2020年,莱州市新增土地托管服务面积586.7hm2(8800亩),并确定了11家服务能力强、信誉度高的农机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可为农户直接降低成本1350元/hm2(90元/亩)以上。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提升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同时还能有效解放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莱州:小农机带动大产业 ♂
莱州:小农机带动大产业葡萄机械植保、生姜机械化收获、小麦机械化喷灌,在今年有三秋生产中,小农机也到处展示它的特殊作用。
莱州市苹果、葡萄、花生、大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到38万亩,占到整个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用于苹果、葡萄、花生、大姜、大蒜和马铃薯种植的小型农机已成为莱州秋季生产的一大亮点,成为撬动莱州经济作物发展的杠杆。
因为大中型机具对作业条件要求高,对于自然条件差、地块分散的地方,大中型机械根本无法作业。要实现偏远山区丘陵的机械化,小型多功能机械是必然的选择。这就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小农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发展机遇。莱州市通过人员、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把目光瞄向了小型耕作、收割机械上,实行小农机创新。
由于大姜种植和收获作业用工量多,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加之大姜生产机械化技术和装备正在起步阶段,半机械化作业很难保证其精细性、规范性和及时性,严重制约着大姜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展和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制约着劳动力市场的转移,由于收获期短,机械化收获跟不上,遇有早霜冻天气,使大姜冻到了地里,造成大量的收获丢失,严重影响姜农的经济收入。采用人畜力作业,完成开沟、施肥、点种、覆土、起垄等作业,每亩需夫妻俩人5天时间,作业费用为1000元;使用小型田园管理机完成同样作业,每亩仅需支出作业费300元,节约种植费用700元。
小农机的推广,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了花生、大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莱州市自推广小农机以来,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以大姜、花生、土豆等经济作物为龙头的产业经济已形成规模。小农机已成为“撬”动经济作物产业发展的一大杠杆。
莱州:玉米生产真正迈向全程机械化 ♂
莱州:玉米生产真正迈向全程机械化收获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生产的全部环节包括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烘干都使用机械作业。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山东省莱州玉米种植在耕整地、种、管、收环节上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近两年,又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农机供给侧方面的改革,培育适宜籽粒直收玉米新品种,对玉米进行籽粒收获、采用烘干机让玉米直接进仓,从而使莱州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有了质的提升。
籽粒分拣实现了“自动化与智能化”
每天24小时工作,玉米籽粒分拣准确率达到95%,如何完成这项不可能的任务?笔者来到位于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街道的山东登海种业育种实验室。在这里,看不到人工作业,只有机器作业的嗡嗡声。
“这两台机器就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别看它体积小,但相当厉害。打个比方说,它就相当于医院的‘核磁共振仪’。”登海种业高科院副院长柳京国将种子放入机器内,在电脑上设定好程序,短短的八分钟,玉米籽粒分别通过机器下方两个塑料小管流出。“你看,这是我们需要的种子,另一个则是分拣出来的,可以说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据了解,这是2015年登海种业从美国和中国农业大学引进高诱导率的单倍体诱导系,利用磁共振单倍体检粒仪,加快了单双倍体育种速度,建立以双单倍体为主的自交系选育体系。“在过去,分拣这项工作需要人工操作,现在节约了五六名劳力,24小时可全天工作,分拣准确率达到95%以上。”柳京国说。
近年来,登海种业投入了1500多万购买了单倍体籽粒自动选择核磁共振仪、玉米育种数据管理系统、自动考种设备、小区播种机、小区收割机等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在海南强化投资建设了育种基地,在青岛投建登海种业的研发中心和筹建重点试验室,在莱州建设了高标准的种质资源库,同时,依托在全国各地的试验站和子分公司,建设了标准化测试网点200多处。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精简化、机械化、技术优化与集成,重点推广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让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从“种芽”起步。
据介绍,适合籽粒联合收割的玉米,必须是早熟品种,成熟早,水分少。莱州两大种业“登海618”和金海早熟新品种——金海111品种,由于果穗灌浆脱水速度快,非常适合玉米早熟粒收,今年,莱州市适合籽粒直收的玉米种植面积就达15万亩。
籽粒直收
籽粒收获迈出“关键步”
根据气候特点,莱州每年推广玉米适时晚收技术,而晚收技术是确保籽粒回收的关键环节。
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据资料显示,玉米自蜡熟开始至完熟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会增加3—4克,亩增产5—7公斤,按晚收10天计算,籽粒灌浆期可延长到50天以上,亩增产可达到50公斤以上,另外,推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均匀、小粒,秕粒减少,籽粒含水率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商品性好,也便于籽粒回收和脱粒储存。
近几年,随着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多功能玉米收获机的推广与应用,玉米带剥皮装置,籽粒收获等一大批新型玉米收获机正被越来越多的莱州机手所选购,从去年开始,莱州玉米机收水平已接近小麦机收水平,“一条龙”作业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应用。
玉米籽粒收获技术能一次完成玉米收割、拉茎摘穗、输送、脱粒、清选、净籽、卸粮等环节,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今年,莱州市朱旺村维松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全程机械化玉米生产示范基地,在推进耕整地、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玉米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烘干机械化技术。
“现在的技术就是先进,去年我刚看到带有剥皮功能的玉米收获机,今年又有了籽粒直收机,收起玉米真省事,你看,咱们合作社投资了30多万元新引进一款常发佳联CF809玉米籽粒收割机,采用纵向全单轴流脱粒分离机构,轴流滚筒采用叶片喂入、纵向斜置,脱粒柔和、分离彻底、破碎率低,滚筒转速可达10种,大大地增强不同作物、相同作物不同状况的脱粒分离能力,它既可以收获玉米籽粒,也可以收获水稻。”抚摸着心爱了机器,杨维松对玉米籽粒收获信心十足。
与此同时,莱州市农机部门结合当地农民种植习惯,对引进的常发佳联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了改装,并反复调试,使之更适合本地作业。相比较过去的摘穗式机械收获和人工收获,该机械优势非常明显:无需对行收获,可一次性完成切割、输送、脱粒、清选、集粮5道工序,降低了劳动成本;脱粒后玉米果粒完整、无破碎,干净、杂质少。
玉米籽粒收获机的介入,为莱州200多家玉米种子企业和种植户带来了福音。农民普遍认为机械性能好、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彻底解放劳动力,把人们从过去纯人工或半人工收获玉米中解脱出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莱州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创新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开花。通过市、镇不同层次的玉米籽粒机收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扩大应用示范推广效应,以此推动莱州市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
烘干
烘干打通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
随着玉米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莱州玉米籽粒直收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籽粒收获后,晾晒又成为最大的问题。故粮食烘干机的日渐普及将成为打通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杨维松介绍说,他们合作社流转了近1500亩耕地,种植玉米、小麦。“玉米种植成本过高,尤其对我们这些大面积种植户来说。1500多亩玉米,仅仅晒场就需要70多亩地,成本太高。最让人头疼的是,新玉米刚上市时价格最高,按照普通农户的出售习惯,玉米越放越便宜。”
收获季,面对堆积如山的玉米,杨维松既甜蜜又苦恼,“要想真正实现玉米的全程机械化收获,必须要上玉米烘干设备。整个链条之中,缺一不可。适合籽粒直收的品种、收粒机、烘干机等等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后续服务跟得上才能更好地解放劳动力、提高效率和玉米品质。”
“幸好,赶上国家对粮食烘干机的补贴,去年,我就通过补贴购置了一台烘干机,加工能力为批处理粮食12吨。正常的水分,如果一天24小时不停地运转,可以烘干粮食近36吨。有了这台烘干机,不仅咱们合作社使用,还可以开展粮食烘干社会化服务,推行‘粮食银行’、‘以收代储’模式,实行订单烘干,开展粮食烘干增值服务,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杨维松说。
玉米籽粒不像玉米棒一样可以长时间存放,必须尽快使之干燥入库,不然就会霉变。打通玉米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所以,我今年就选购了一款以燃油为原料的谷物烘干机,它采用热风提升粮食工艺;工作效率超群,一个小时可以脱3个水分,是普通粮食烘干机三倍以上;功能齐全,不仅可烘干玉米,小麦、谷子及各种豆类都可以。最关键的是烘干品质一流,结束了粮食烘机在烘干过程中对粮食造成机械破损的历史,玉米机械粒收后直接烘干,不仅减少了因晾晒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出售价格。”莱州市粮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明涛对今年新安装的30吨粮食烘干设备情有独钟。
朱旺村家庭农场主杨祖汉说:“种玉米最盼着的是收获,也最怕收获,累且不出活,玉米刚收获时价格最高,干着急没办法,无法形成商品出售。每到‘三秋’大忙季节,收玉米,收花生、收苹果都积攒到一起了,我每年种植900亩的玉米,最怕天阴无处凉晒,现在我们村有人安装了玉米烘干机,正好解决了我们这些种粮大户的燃眉之急。”
莱州:现代农机挺起乡村振兴的脊梁 ♂
莱州:现代农机挺起乡村振兴的脊梁2019年年底,莱州市首批被列入山东省37个“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市、区),这既是莱州现代农机发展进步的标志,更是农机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两年前,莱州市就把“两全两高”农机化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快全市农业全程机械化进程。农机装备呈现大功率集成配套、智慧农机复合作业等新特点,“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覆盖耕、种、管、收、贮藏、加工各个环节,在促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有力地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
现代农机有效供给促进了农机装备产业振兴
莱州不断加快现代农机科技创新、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进程,推广安全高效型、精准智能型农机装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农业装备的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装备技术支撑。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和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等政策,莱州着力增加农业装备、技术有效供给。特别是增加大功率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大型粮食烘干机等高端农机,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通过敞开补贴、累加补贴、新产品补贴等方式,集中资金补重点、补短板。
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以来,莱州市共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2.24亿元,补贴各类机具2.7万台(套),拉动社会投资6.5亿元。建设6个粮食烘干中心,烘干能力达到8.4万t。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0万元,建立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7处。发放农机装备研发创新项目资金100万元,推动生姜播种与收获机械的全面研发。
利用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引导本地农机企业转型升级,涌现出莱州慧能、莱州金达威、山东亚沃、山东威凯斯等一大批农机企业,从播种、植保、田园管理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链。在2019年中国国际农机展览会上,莱州20多家企业参展。
现代农机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生态振兴
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莱州市积极示范推广和普及应用秸秆离田还田、残膜回收、化肥深施、水肥一体、高效植保等绿色生态农机化技术。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先后开展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与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
为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莱州对粪污处理设施做到应补尽补、优先补贴,最大程度满足粪污处理设备购置。
另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重点,支持第三方处理主体粪污收集、贮存、处理、进行设施建设,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转化增值。
同时,扶持规模养殖场特别是中小规模养殖场改进节水养殖工艺和设备,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施,全市214个大型规模养殖场、553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均达到100%。
2017年与2019年,莱州市先后2次承担了《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项目依托多家合作社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秆打捆机、生物制料机等装备,实现秸秆“收获、打捆、运输、储藏、利用”等全程机械化作业。
农机化科技培训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面对农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机械化成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机手,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莱州市农机主管部门的使命担当。
近年来,莱州各类农机化培训机构共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和生产能手1.5万人,举办各类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40多期,培训农场主和农机大户1700人,农机化科技培训为农民就业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农机实用人才培训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点,莱州市农业农村局在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员、设施操作员等培训方面,组织科技下乡、田间课堂、集中技能、政企联动、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经理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机大户培训活动,让农机手掌握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与保养、经营管理等实用技术,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提高作业质量与效益。
为增强培训效果,农机推广部门充分发挥骨干人才的作用,组织划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推广先进实用农机新技术。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农机手职业技能大赛,积极有效的农机化教育大培训、大比武活动,为现代农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农机化规模经营改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结构
随着农业规模经营进程的加快,耕地碎片化、经营分散化成为影响现代化农业大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莱州积极创建各类新型农机合作经营组织,到2019年年底,全市共发展各类农机合作社208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承担农机作业2.67万hm2(40多万亩)。
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合作社建设向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同时,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掌握先进大生产要素的优势,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开展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建设,探索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能力,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作业、生产托管、承包服务、股份合作、跨区作业、土地流转、吸纳就业、村企(社)对接等方式,带动小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多渠道增加收入。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农业生产服务的主力军,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发挥桥梁作用。
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性合作社和农机合作社联合社,加快推广全程托管、“互联网+农机作业”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依托农机合作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智慧农机与数字农业的发展倒逼职业农民文化素质提升
在莱州农村,各种智慧农机、无人机、精准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种基于物联网的应用随处可见。互联网及物联网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在莱州培养出数以千计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新农人”已逐步成为莱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力军。
如莱州农民杨维松,通过多次参加培训,从一名传统的农民变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创办了维松农机合作社,他的农机服务年收入已突破200万元,合作社被评为2019年山东省农业生产性服务省级示范组织。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紧密结合,推动莱州高端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提升广大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进而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智慧化、数字化农业转变,现代农机已坚实地挺起了乡村振兴的脊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