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

2、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3、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4、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

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

  ?农者,天下之大本。

  “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更是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把“稳”的要求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稳定农业基本盘。今年工作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特别是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这种背景下,农业要稳产保供、农民要稳步增收、农村要稳定安宁,就要充分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重大战略性问题,必须特别重视农产品供给安全。吉林作为粮食生产大省,要主动担当,保面积、保产量、保品质,让中国人饭碗多装吉林粮,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聚焦的都是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结合省情,我们还必须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目的就是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我们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完成这个政治任务。

  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我省共同富裕短板在农村、弱项在农业、差距在农民。首先要把“三农”这块“蛋糕”做大,做大才能富裕。最终要靠奋斗,共同富裕是干出来的,农民不能靠墙根、晒太阳坐等富裕,必须树立奋斗有我、就在吉林的精神,拼搏创业,艰苦奋斗。同时,聚集各方资源,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稳步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做好今年全省“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砥砺进取、勠力拼搏,奋力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四平市稳步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农业大市,四平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农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粮食主产区重粮兴农发展道路。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91.64亿斤,较上一年增产5.52%,实现“十五连丰”,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产水平多年位居全省和全国前列。

?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虽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四平市粮食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要真正把“饭碗”端稳、端牢,必须守好“命根子”。四平市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建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及结果发布等制度,提高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通过深入实施保护性耕作、风蚀治理和水蚀治理等技术措施,使全市黑土地的土壤养分状况、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耕地质量等级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明显的提升,全市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比2010年提升了1.22等。2019年,四平市建立监测点28个,结合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进行全覆盖监测通过取土、化验、调查与评价,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的监测与保护,有效提升了全市耕地质量,为保障全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 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是吉林省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可持续化发展的代表,自创建以来,共计辐射219个村、83981户农户,是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肥沃的黑土地,广阔的玉米带,作物长势喜人,一眼望不到边。这片黑土地的肥沃得益于一种保护利用黑土地的绿色种植技术——“梨树模式”。

  “从2007年起,梨树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集成创新技术,探索出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的免耕播种技术,让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也为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介绍说。通过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将秸秆全部还田并覆盖在地表,将耕作次数减少到最少,田间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全程机械化的技术体系,从而率先解决东北黑土区玉米连作、秸秆焚烧导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环境问题,是对耕地质量保护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最容易被农民接受的秸秆还田方式。

? ? 十余年来,东北四省区的不同土壤类型区域建立了10个工作站、100个试验示范基地,“梨树模式”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1500万亩,不仅对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东北地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了梨树方案。

? ?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强调了科技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四平市采取积极措施,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重点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技推广线不断,网不破,真正发挥了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

? ? 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进程中,四平市深入实施这一战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重大农业技术,并大面积集成推广。据统计,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国家级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整县推进共计180万亩,占全省9个国家级黑土地保护试点项目县(市)区的33%。2020年全市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366万亩,同比增长25.3%,占全省1800万亩的20.33%,持续引领全省该技术发展新方向。

? ? 广袤土地,涌动着绿色活力;万千村庄,述说着发展故事。今年,四平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873.88万亩,同比增加35.58万亩,实现了一次播种拿全苗、齐苗、壮苗,争取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达到33.5万亩。勤劳勇敢的英城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今年的生产工作中去,为夺取新一年粮食大丰收而努力奋斗。

?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

  ?粮食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多重挑战,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至关重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千方百计保护好耕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早在2013年,我就讲过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农田就是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稳产增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迈上60%的新台阶,科技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近10年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种子基础。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事实证明,种粮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农民就会进一步多种粮、种好粮,粮食安全就有了最可靠的保证。

做好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可见,减少粮食损耗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要重视对播种机的正确操作,避免种子用量过大。在粮食收获环节精心操作,及时晾晒烘干,避免粮食变质。在储藏环节加强虫害防治。此外,餐饮企业加工、日常生活用餐都要避免浪费。

补上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现代农业物质装备,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能够降低粮食损耗。例如,冷藏保鲜能够防止粮食变质和防虫害。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要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有效减少粮食损耗,更好保障粮食安全。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人勤春来早,眼下各地正积极推进农产品保供稳价,用科技赋能种子、农田、农机等要素,以产业振兴促农民增收,希望的田野上谱写着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

2022年,面对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交织叠加、破纪录的北方秋汛和南方极端高温干旱接踵而至、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和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的多重冲击,我国稳住了农业基本盘。2023年,做好“三农”工作,支撑保障全局大局的要求更高。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提出,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协同推进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农产品量足价稳

过去的一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我国粮食实现了逆势夺丰收。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产量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

当前,西南冬小麦进入拔节期、江淮即将返青、北方冬小麦仍在越冬,南方冬油菜正值越冬至抽薹期。今年,我国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将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各地正做好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为下一季生产做足准备。

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是农业调结构的重点方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1.54亿亩,是1958年以来最高的年份,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台阶,自给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油菜种植面积1.09亿亩,增加近400万亩,产量1553万吨,增产81万吨,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大豆油料自给率年年都要有所提高,今年将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大豆油料1000万亩以上。”

生猪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2022年,生猪生产实现稳定发展,猪肉产量5541万吨,比上年增长4.6%,为稳定物价作出突出贡献。截至2022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生猪存栏连续8个月增长,猪肉产量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与往年同期不同的是,生猪价格持续回落,已低于养殖成本,部分养殖场出现亏损。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信息显示,全国平均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之间,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

“今后一个时期,生猪行情走势价格波动频次、幅度都将降低。”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春节后进入猪肉消费淡季,猪价走低趋势明显,生猪养殖可能进入阶段性亏损。农业农村部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产能调控,稳定长效支持政策,保持生猪产能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生产大起大落。

良种良田筑根基

自主培育的“华西牛”通过国家审定、1亿亩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24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成功量产……建设农业强国的背后离不开生产要素持续发力。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农田建设、农机装备创制等领域实现阶段性突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随着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核心种源和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突破。部分原创科技成果领跑世界,核心种源“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曾衍德表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下一步,要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系统集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农田是粮食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推动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高农田质量、产出能力、抗灾能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然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协调政策、资金、科技多方资源。2023年,我国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如何规划建设好这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作?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说,湖南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全省十大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470万亩。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机制,吸引市场主体投资,投入标准提高到每亩3000元以上。同时,统筹建设项目投资任务,实现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五统一”。今年将制定区域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打造100个有规模、有主题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农机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今年将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让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到生产一线。”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介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将实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行动,新建“无人化”农场20个。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生产机艺融合试点示范,完善机械化生产和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加快“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

产业扶农助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超过55%,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个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四分之三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78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9万人。在产业带动、就业拉动下,202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45,比2021年缩小0.05。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是场接力赛。如何衔接好二者,重点是握牢乡村产业这个“接力棒”。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司长许健民表示,要抓住就业帮扶和产业帮扶两个关键措施,支持和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勤劳致富,确保全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经营净收入稳步提升。

随着乡村产业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春节前夕,在浙江湖州市南浔区一亩地生态农业园蚕豆大棚内,一群学生正在进行蚕豆采摘的研学活动。该生态农业园通过校企合作,研究试验春化蚕豆育苗技术及大田栽培技术,育苗成活率由原先的70%提升至95%,示范推广面积达300余亩,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南浔区高新区以科技生态农业为主题,在部分农业经营主体中导入亲子研学,全域实现四季研学全覆盖,延伸乡村产业链,带动乡村共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土特产”文章。“我们的富硒茶叶品牌影响力在提升,销量不断增加。”江西省芦溪县江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青莲说。公司在4500余亩山地种植高山有机茶,富硒茶叶颇受市场欢迎。芦溪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学红介绍,依托土壤富硒富锌,当地大力发展稻米、蔬菜、茶叶、畜禽等硒锌产业,目前有26个产品通过富硒认证,88.6%的水稻达到富硒标准,新培育紫红贡米、武功稻香等7个绿色有机食品,新增富硒蛋鸡12.5万羽,还开工建设“万亩富硒富锌”产业园。

乡村振兴,必须让农民驶上致富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路伟告诉记者,重庆将以农村“三变”改革为抓手,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近期,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七部门印发了《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试行)》。许健民说,今年将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统领,优先建设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项目,加快补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短板。

标签:粮食   农业   建设   耕地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