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答卷(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答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答卷

2、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3、签到是一天不少,但是每次抽奖都是擦肩而过,难道都那么巧合吗,不可思议,~~~~~~~~~~~~~~~~~~~~~~~~~~~~~~~~~~精力没少费伤心

4、签约200亿元!预制菜“火车头”广东再现“潮起珠江”魅力

答卷

答卷   盛夏七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天安门广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盛典,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标定了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奋进百年的里程碑,也标注出中华民族抵达的历史新高度。

  百年砥砺,几多沧桑。千年梦想,一朝梦圆!

  白山苍苍,松水汤汤;水泛清波,地翻碧浪。盛夏吉林,一望无际的万顷田畴,禾苗茁壮;发展正酣的千里大地,生机盎然。

  怀着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心关怀,怀着对吉林百姓的惦记惦念,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第三次来我省视察。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头顶烈日,先后来到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了解粮食生产和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又走进农家院,视察合作社农业机械规模经营情况;并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嘱托我们:“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走进中国一汽和长春新区。在这些地方,他激励我们,“风景这边独好”,殷切嘱托“做强做大民族品牌”“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他教导我们,“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不仅牢牢记在心里,也扎扎实实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交出优异答卷——

  强化能力建设 扛稳粮安重任

  2007年,为了响应国家保护耕地的政策,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集体研发了兼顾土地保护和农业开发的“梨树模式”。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从理念上来看,梨树模式体现着我们的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从技术来看,对比传统耕作技术,它是颠覆性的。以前耕种前地里不能残留秸秆,现在是在满地覆盖秸秆的条件下播种。这样的耕作方式,是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如果我们所有的地块,都推广梨树模式的话,环境会更美,粮仓会充满青春和活力。”

  2020年,我省的粮食总产量达到760.6亿斤,连续8年突破700亿斤;同年,我省安排补贴资金7.2亿元,实施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超额国家任务42.5%,居东北四省区第一位。2021年,我省的粮食总产量正在向800亿斤迈进,保护性耕地已增至2875万亩,努力为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的吉林粮。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和视察吉林时对我省作出重要指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海兰江畔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他沿着泥泞的田埂走进稻田,对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说,中国有13亿人口,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祝乡亲们大丰收。

  如今的光东村,大米品牌越叫越响,越卖越好。借助吉林打造“全国首个优质大米定制化示范省”的东风,村里把稻田分割成100平方米的小块接受社会认领。短短两年时间,这种“共享稻田”的稻米销售量就达到120吨,销售额达24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吉林,都非常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吉林的国家担当,黑土地更是他心中牵挂的“耕地中的大熊猫”。

  吉林人,始终以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保护黑土地,我省成立了以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多名院士领衔的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吉林省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实施意见,制定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推进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向黑土地保护聚集,坚定不移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日前,我省完成了《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修订,获得省人大立法通过,确定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我省还与中科院推进黑土地保护战略合作,携手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农安、梨树、镇赉建设3个万亩级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实施19个黑土地保护试点县,在梨树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田长制”管理机制,打造黑土地保护示范样板,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同时,在5个县份实施盐碱耕地治理试点10万亩。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筹措地方建设资金,发行一般债券2.4亿元,专项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为持续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个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正在吉林大地上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我省还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了“五大提升行动”,即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行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主体培育能力提升行动、育制种基地能力提升行动和种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

  建设三大体系 推进乡村振兴

  在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里,新添置的6台200多马力的拖拉机刚刚熄火,各式免耕播种机整齐排列。经过9年的发展,合作社的成员已经由组建之初的6户发展到176户,辐射带动600户,现拥有大型农机具54台套,是集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总书记鼓励我们‘再接再厉、总结经验、不断推广,同时要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来。’这给了大家巨大的鼓舞,今后合作社将继续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在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上做表率、当先锋。”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说。

  一年来,我省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双阳区、九台区、东辽县、公主岭市、靖宇县等5个整县规范提升试点;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榆树、双阳、九台、公主岭等10个县(市、区)家庭农场首批示范县创建试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1231”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到8.2万个,带动成员111.8万户,培育县级以上示范社3747个,创建6类“百强示范社”。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4.6万个,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000家。推广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规模经营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土地流转面积达3068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8.7%。

  打造高素质农业经营队伍,累计选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日、韩、德、法、荷等国家培训21期433人,在全国首创使用财政资金组织农民出国培训的先河。这些举措强有力地推动了吉林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

  产业体系不断转型融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扶持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粮等三大涉粮公司投资吉林,全省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17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51户(国家级54户),同比增长13%。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种植基地3500万亩、畜牧基地养殖3.2亿头(只)。

  加大设施园艺扶持力度,大力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重点发展采摘、观光、农事体验等。

  累计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6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单位51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2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7个、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70个,实施国家产业强镇建设项目29个。

  生产体系不断完善提升。持续推进全程农机化。全面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创建国家级示范县28个,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390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26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省委、省政府充分发挥畜牧业的中轴产业作用,省政府制定出台《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畜牧局、省财政厅等7部门下发《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落实推进政策,统筹推进“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项目协调发展。

  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完善省级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玉米(水稻)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梅花鹿人参食用菌单品大数据平台、农村经营主体管理平台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覆盖55个县(市、区、开发区),累计建成益农信息社8030个,建设省级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00个。

  农业信息化在全国实现“五个第一”:12316、12582平台与农民互动服务量全国第一,农业电子商务进村入户全国第一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覆盖面全国第一,易农宝APP省域用户量全国第一,中国移动服务农业示范基地全国第一个。我省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信息进村入户首批试点省、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和物联网区域试验试点省。

  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县域全覆盖,实现“四好农村路”行政村全覆盖。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重点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等“五大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在英雄城四平,70多年前,一座桥是连接着铁西和铁东的唯一通道。四平战役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围绕这座桥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如今的四平战役纪念馆内,专门复原了这场战斗的场景。

  四平战役纪念馆馆长李秀峰介绍说,纪念馆内的陈设、展板、图片无不倾注着全体干部员工的心血,四平战役既是军史,又是党史。“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带领全馆职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好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一年来,四平战役纪念馆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林各级党员干部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

  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要求部署,全国第一批次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第一时间成立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召开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部署会、中央宣讲团宣讲会、领导小组会以及省委常委会议、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动员会和总结会等会议,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及时调度工作进展,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省委常委班子率先启动读书班活动,并利用3天时间深入四平市、白山市、通化市,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杨靖宇干部学院等党性教育基地。

  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中共一大、二大会址,重走红色路线、重温红色记忆、探寻初心源泉。省委常委班子到一汽集团开展“四史”教育活动。

  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重要讲话和《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学习教育的“纲”,潜心自学、开展研讨、专题宣讲。目前,省市县三级围绕“四个专题”学习实现全覆盖;各层面党史专题宣讲2.1万场、直接受众120万人次。

  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高端论坛。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和初心使命”主题,举办新时代大讲堂专题讲座。举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290余名省管主要领导干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题研讨。

  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红色旅游也在持续升温。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四平战役纪念馆成为很多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敦化寒葱岭等红色景区接待游客数量接近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抗联精神传承线”“抗联烽火铭记线”和“致敬国门线”3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16个全国红色经典景点、133处抗联旧址、269处革命旧址……一年来,我省全面推动红色旅游产业,一个个鲜活的数字打响了吉林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乘着红色旅游发展的东风,近年来,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通过顶层设计与创新实践,冰雪产业走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吉林路径,在关键领域实现了由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形成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态势,吉林人因雪而荣、因雪而幸、因雪而富。

  加强基层党建 抓实基层治理

  走进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一幅居民怡然自得、环境和谐安宁的美好画面映入眼帘。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了解社区党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工作情况,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韩丽萍说:“长山花园社区全体党员干部员工牢记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社区治理的活水效应,突出‘五治’融合,即突出居民自治、社会共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使得共治活力显著增强。”

  同时,在该社区设立的干部学院以师资库、课程库、教材库、教学基地库“四库建设”为保障,以理论+专业、特色+拓展、党建+治理、基础+实务、课堂+课外“五大课程体系”为支撑,设置集中轮训、专题调训、导师直训、现场实训、公益导训、线上网训“六大培训班型”,推进高素质专业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省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持续抓实基层治理。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主战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推进“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深化“五个合作”的实践中,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持续织密建强组织体系。聚焦组织覆盖的空白点和作用发挥的薄弱点,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推进有效覆盖。

  持续推进组织工作服务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吉林行动”计划、“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思想铸魂行动计划。

  同时,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做好换届前期准备工作,全省70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全部完成整顿,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认真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强化党支部联系点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促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不断提高党组织的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认真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同志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扎实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召开市(州)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会议,听取党(工)委书记述职,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扎实推进民生领域专项治理……全省上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推动吉林人才政策18条和“1+3”配套实施细则落实落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激发人才活力《政策措施2.0版》。

  举办“吉聚人才”云招聘等系列活动,省委书记景俊海面向大学生作了“创业有你、‘就’在吉林”首场宣讲报告,共有超过100万人收听收看,6万多人留言表示愿意留在吉林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留吉工程,仅长春市就留住8.8万名高校毕业生。

  振兴民族品牌 奋力自主创新

  6月17日,中国一汽蔚山基地产能提升项目正式竣工并实现首车下线,标志着基地标准产能从41万辆提升至51万辆的目标顺利达成;

  6月29日,设计年产能20万辆车的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落成,交付首款车型红旗E-QM5,仅用14个半月时间完成了从虚拟工厂设计到建成实际工厂的跨越。

  近年来,吉林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一汽改革创新发展,助力一汽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充分体现了“吉林速度”。红旗品牌在品质上不断攀升,由“中国制造”加速驶向“中国智造”。

  在中国一汽红旗工厂总装车间,国内首个“全无人配送”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化工位占到全部工位数量80%以上,超过50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实现了技术自立自强,演绎着自主品牌汽车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3家红旗展厅先后落地沙特,红旗品牌在国际征程上再度迈出了新步伐,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高端汽车制造的最强音;而一汽解放,也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奋起直追,重攀高峰,步入智能时代,不仅承载了过往的光辉历史,更彰显出对于未来发展的雄心壮志。

  中国一汽正在秉持创业时期努力拼搏、历久弥坚的奋斗精神,谱写民族汽车工业强势崛起和吉林振兴发展率先突破的新篇章:一年来,“红旗”品牌成为年产销量唯一均突破20万辆的自主乘用车豪华品牌,三年增长42倍;“解放”重卡稳居行业第一,产销量三年增长62%;一汽-大众成为年产量唯一突破2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介绍说,在吉林省的全力支持下,中国一汽在转型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成为吉林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具代表性的缩影,作为一张让中国汽车品牌扬名海内的“名片”,一汽正在用它的坚毅与决心,带动中国汽车工业再一次起航。

  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中国一汽首先确定战略目标。2018年,一汽发布《中国一汽2025战略愿景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济规模、价值创造、人均收入等3个方面翻一番,实现再创一个中国一汽的目标。

  今年6月,我省召开“支持中国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大会”,将7月23日设立为“吉林省汽车产业创新日”,成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支持一汽做强做优做大的全新节点。

  7月15日,中国一汽举行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企业一周年创新成果汇报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及技术创新战略发布会,中国一汽紧紧抓住汽车产业革命性变革的历史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塑产业生态体系。

  接下来,中国一汽将重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与我省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合作攻关,着力激活创新链、重塑产业链、培育品牌链,积极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携手打造新时代政企合作命运共同体,为吉林与中国一汽的发展充分赋能,让吉林成为中国一汽领跑汽车行业背后的属地服务力量。

  精准梯度的培育,吸引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我省,形成更多新的产业形态。吉林玲珑年产1420万条轮胎智能工厂项目是长春国际汽车城重点项目,基建进度已经过半。该项目计划投资48.93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4.4亿元。

  好消息不断传来。1月18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直接投资350亿元、配套产业投资200亿元,达产后将形成约20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3月25日,我省举行“推进‘一主、六双’,加快项目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全省843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7月14日,长春市政府、中国一汽集团、比亚迪公司签署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高校也在参与汽车产业创新重塑。吉林大学加强与中国一汽合作共建“数字低碳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学校13个学科的优质资源,对接一汽集团迫切需求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慧出行、车联网安全、智慧健康等领域的35项未来汽车技术。

  改革乘势而上 铸就振兴引擎

  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犹在耳畔:“新区发展关键看内涵,要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在高水平规划前提下,关键要扎扎实实把产业链供应链搞起来,走集约化、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真正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忠斌说,挑战和机遇,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抓住机遇,关键在于以“变革”乘势而上。一年来,长春新区在推动吉林振兴发展中勇担“当尖兵、做表率”的使命和责任,从一张蓝图到走深走实,到结出硕果,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发展动力。

  在中国东北的经济版图上,如今的长春新区,是一处不容忽视的热土:2020年,长春新区GDP实现823.9亿元,增速8.9%;规上工业产值790.2亿元,增速10.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领跑东北国家级新区,其中GDP和规上工业增速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分别排第4名和第3名。

  一年来,长春新区作为吉林振兴发展的重大平台和重要引擎,不断加快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长春新区探索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模式,整合配置产业资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IT产业,以长光卫星为龙头的航空航天产业,已在长春新区集聚上下游企业300多家;集聚各类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0多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强调,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新发展理念,我省提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并着力推动其向纵深发展。全省将打造现代新型汽车和零部件、农产品和食品深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3个万亿级产业,壮大石油化工、医药健康、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若干千亿级规模优势产业,加快推进新型汽车及零部件、“陆上风光三峡”、松花江系列抽水蓄能电站、吉化转型升级“1变3变N”项目、“大水网”工程、万里绿水长廊、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长春国际影都等一批单个投资约1000亿元重大项目。步入“奋斗之年”的吉林,面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全省上下坚定信心谋求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经济、新动能澎湃成长。

  我省坚持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培育生成转变,围绕“专精特新”领域开展深度招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集聚全省之力,调动一切资源,抛出“橄榄枝”——

  5月18日至19日,省委书记景俊海率吉林省党政代表团与上海知名企业家话合作、谋发展,签约35个合作项目,合同引资额达465.4亿元;

  6月4日,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长春召开,53家央地双方共签署49项合作协议,合同引资额2321.31亿元;

  7日9日,参加完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暨地方对接会·吉林站的部分与会人员,在全省各地实地调研,充分挖掘吉林发展潜力,纷纷表示要主动融入、积极助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春新区一周年科技创新成果汇报会举行,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揭牌。长春新区30项合作协议集中签约,合同引资额517.8亿元。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创新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的久久为功。2月18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提出明确目标:对标先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吉林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4月19日,吉林省服务企业大会召开,并启动“服务企业周”活动。精准高效的“组合拳”,助力众多企业书写了“投资已过山海关”的生动实践。

  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气象。

  历史潮涌,百年不过长河一浪,却足以书写一段改天换地的人间传奇,绘就一幅翻天覆地的壮阔画卷。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振聋发聩,让人激情满怀、倍感振奋,同时也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号令。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赶考人的清醒自觉,擘画新的征程。

  新的赶考之路,精神历久弥新;新的赶考之路,方向明确而坚定。

  历史照耀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新的赶考路上,吉林将以建党百年为新的序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决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书写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辉煌篇章,更加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张力军 王子阳 王丹

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答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考题

  ?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出席发布会,介绍新时代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邓小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

  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形成了新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邓小刚介绍,十年来,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邓小刚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重点在于“三个两”:

  一是大力实施“两藏”战略。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将10.58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落实到省、到县、到地块,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持续保护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以品种选育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216个制种大县、区域性良繁基地加快建设,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了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二是着力调动农民和政府“两个积极性”。即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让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都有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推动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通过价格支持稳预期、收入补贴保成本、保险扩面降风险,经营服务增收益,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特别是这两年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的种粮成本增加,中央三次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500亿元一次性补贴。另一方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同时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省份,推动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义务共担、责任共扛。

  三是加力推进粮食生产“两化”。即通过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提高粮食经营效率,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进服务社会化,加快建立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粮食生产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代储,将先进适用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小农户,培育95万多个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面积近1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超过7800万户。推进生产机械化,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已实现口粮绝对安全,但在大豆、油料等品类上仍然面临一定的产需缺口。对此,曾衍德表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的重点之一就是扩种大豆油料。目前来看,各项进展都很好。“一是油菜籽产量明显增加,初步预计今年油菜面积超过1亿亩,单产水平稳定,增产明显。二是大豆面积扩种今年有望实现。通过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年大豆面积将明显增加。”曾衍德说。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脱贫地区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每个脱贫县都打造了2-3个特色鲜明、带动面广的主导产业,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洪天云介绍,去年以来,我们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33项过渡期衔接政策出台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邓小刚说。

  洪天云表示,下一步,还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深入开展排查,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帮扶到位、消除风险。二是强化稳岗就业。确保今年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要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三是强化产业帮扶。今年的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要达到55%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同时,多措并举增加老百姓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四是强化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的作用,加快衔接资金的支出,推动项目早实施、早落地、早见效。五是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工作。督促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做实做细驻村帮扶工作。

  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批示,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连续发布5个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的价值取向,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取得了积极进展。

  邓小刚介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打造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公共设施提档升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曾衍德认为,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是多种因素同向发力、合力推进的结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五年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主动担责、统筹谋划、强化措施,明确年度任务,层层分解责任,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中央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是聚集资源要素高效推进。重点是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发展农业、建设乡村、富裕农民;四是加强监督检查激励推进,一方面开展监测评估,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评估各地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推进实绩考核,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意见;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六是完善法治保障依法推进。颁布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也是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规定,正加快制修订相关配套规章条例,把乡村振兴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能考核的具体制度措施。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要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洪天云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分区分类施策,不搞齐步走、一刀切;突出群众主体,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形成农村基层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农民群众参与的良好整治氛围;注重统筹推进,协同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强化典型引导,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提升。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乡村发展释放新动能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了一批顶层设计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出台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改革举措,推动三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邓小刚介绍。

  一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初步确立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体系,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两亿多农户领到了证书,吃上了定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项试点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104个县(市、区)和3个地级市部署启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确认,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稳步推进。清查核实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农村集体资产7.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5万亿元;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6万个,集体产权归属更明了、农民财产权利更多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有序开展,交易品种逐步丰富,服务功能逐步健全。

  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家庭农场达到39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万多个。

  四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进一步完善,适时调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和完善玉米临时收储制度和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实施农业“三项补贴”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

  邓小刚介绍,此外,农村领域其他重点改革任务也协同推进。比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运作更加高效。农垦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成效明显,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实现既定目标,农垦土地确权发证率超过了96%,50%以上国有农场完成公司制改制。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林区、水利管理体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在全国建设了66个农村改革试验区,累计开展了400余项试点试验任务,发挥了改革“先行区”“排头兵”的作用。

签到是一天不少,但是每次抽奖都是擦肩而过,难道都那么巧合吗,不可思议,~~~~~~~~~~~~~~~~~~~~~~~~~~~~~~~~~~精力没少费伤心

签到是一天不少,但是每次抽奖都是擦肩而过,难道都那么巧合吗,不可思议,~~~~~~~~~~~~~~~~~~~~~~~~~~~~~~~~~~精力没少费伤心

签到是一天不少,但是每次抽奖都是擦肩而过,难道都那么巧合吗,不可思议,~~~~~~~~~~~~~~~~~~~~~~~~~~~~~~~~~~精力没少费伤心

签约200亿元!预制菜“火车头”广东再现“潮起珠江”魅力

签约200亿元!预制菜“火车头”广东再现“潮起珠江”魅力

  3月25日,在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食博会·预博会”)签约仪式现场,广东省预制菜产业联盟与河北保定市京津冀农产品市场签署了采购意向书。当天,共有15个项目在仪式上参与签约,总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

  本次展会囊括了食品行业、预制菜行业的全产业链,共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国内31个省区市的千余家企业参展,600多家来自国内外的专业采购商到广东洽谈,寻求务实合作。期间,全国各地厅局长、市县长、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齐聚东莞,论道预制菜。

  作为预制菜大省,新的一年,广东在全面吹响“拼经济”号角之际,继续抢抓预制菜新机遇,预制菜产业领跑全国。一个月内,广东连续吸引2场“国字号”预制菜盛会落地,俨然成为全国预制菜产业高地。此次展会,来自上海、福建、河北、黑龙江、广西等全国多地的预制菜政企人员,和广东结对学习、达成合作,并期待通过广东外贸大省出海全球,走向世界。广东作为全国预制菜产业“火车头”和“广交会”的身份正在形成。

  全国预制菜企业组团登陆广东

  作为全国预制菜发展的核心区之一,广东预制菜产业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出海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此次“食博会·预博会”,共吸引上千余家企业前来参展,还包括600多家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诸多企业表示要学习广东预制菜发展模式,与广东达成合作,服务预制菜这一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4日,去年交易额超千亿的京津冀(保定)首衡集团董事长米亚林率庞大的采购团队参加博览会。米亚林表示,预制菜产业风起广东,刮向全国,让我真正体会了为什么有“潮起珠江”之说。首衡正联手广东,在保定建设广东预制菜京津冀(保定首衡)一条街、一个前置仓,一个产业园,一个原材料集采区,进而打造京津冀预制菜的“义乌”。

  米亚林介绍,本次展会授予了保定市“预制菜贸易促进创新发展示范基地”,给了企业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我们将不断向广东学习,为全国乃至预制菜产业举大旗、搭平台、聚资源、拢合力。”

  站上时代新消费入口,作为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消费市场的预制菜,正成为万亿级市场的黄金赛道。数据显示,去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大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预制菜产业提上了战略高度。

  预制菜在全国兴起后,也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山东、广东、河南为代表的农业大省纷纷出台政策,将其作为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来打造。目前,全国有将近15个省市已明确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我国预制菜产业全面起航。

  近年来,广东不断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实施“12221”等大行动,在全国率先组织化、系统化推广预制菜,在壮大产业集群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打造预制菜国际产业高地。

  率团参展的上海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在参展第一天晚上,率参展政企人员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挑灯夜战”,共商大湾区与长三角预制菜的“双平台一通道”建设。

  素有“黑土粮仓”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是全国前50的产粮大县及商品粮基地。此次展会,该县带来了近110种特色产品参展,好山好水好产品吸引了诸多采购商。

  亲自带队参展的依兰县委书记陈宇辉拦住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分管领导,提出希望联系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让伊兰企业过来跟班学习,结对子。得到承诺后,陈宇辉特别开心,认为是参展的重大成果,让伊兰的企业家到广东预制菜企业跟班学习,解放了思想,交了朋友,伊兰就有了通往大湾区的直接通道。

  无独有偶,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副区长温福英,找到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也提出了同样的需求。

  因为大会,产业同道者,很快走到了一起。

  发挥全国预制菜“火车头”作用?

  本次展会还举行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厅局长论坛。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上海、安徽、河南、湖南等省(区、市)的农业农村部门齐聚东莞,交流探讨、推动全国预制菜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茹栋梅介绍了山西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茹栋梅表示,山西全省已有1354家企业投身于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省里还组织成立了预制菜产业联盟,已有近200家企业加盟。“我们将以此次展会为契机,学习先进地区、先进企业的经验,联手共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打包、装箱、封口……在广东多地海关安检口,一批批粤味预制菜整装待发海外。预制菜出海,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擦亮了文化招牌。近年来,借助自身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RCEP东风,广东成为预制菜主要出海区域,在乘风破浪中奔向海外消费者的餐桌。其中,美国、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成为主要出口国家。

  参会的欧盟贸易研究学者梁芯畅受到预制菜企业欢迎。她介绍,“预制菜企业大多有出口愿望,但许多企业分不清哪些是我国出口食品的要求,哪些是出口目的国进口食品的要求。”

  为此,梁芯畅表示,南方财经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海关分署联合指导下搭建的“广东省预制菜出海产业联盟”平台特别有意义。建议出海联盟平台组织专家为有意愿出口的企业进行“扫盲”,指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找准定位、方向及开辟通道,培育预制菜出口龙头企业,让中国预制菜香飘世界。

  此次展会上,广东预制菜出海优势也再次吸引了全国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不少企业纷纷表示,要借助广东这个预制菜产业“火车头”,将预制菜卖向全球。

  “广东是全国预制菜产业的‘火车头’,我们要把‘车厢’挂到预制菜产业这一列车上,让‘火车头’带着我们走”。刚参加完在佛山顺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这次又组团参加东莞第七届“食博会·预博会”的广西大华永正农牧公司董事长吴思蕊如是说。

  在广西,玉林市预制菜产业一马当先。这次博览会上,广西玉林预制菜产业推介会亮丽登场。参会的玉林市副市长范小花表示,玉林发展预制菜条件优越,基础扎实,而市委市政府又谋篇早布局快,初成产业体系。这次玉林市长白松涛率产业方阵参展,实现了玉林预制菜矩阵式、集群式登陆大湾区、登陆产业国际大展,是产业融湾,产业出海的有效举措。

  首衡集团目前专门在广东成立首衡国际供应链公司,力争将更多广东预制菜企业引入河北、让河北预制菜产品走进大湾区。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表示,中国预制菜企业势必要走向全球,做强全球市场。“未来,企业还要围绕预制菜出海,和广东加强合作,将预制菜深入国外。”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田志宏表示,广东是最适合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地区之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更倾向于加工导向产业。”在全国而言,广东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密集,预制菜发展优势和基础都非常明显,广东可以发挥一系列优势,带动全国预制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标签:产业   预制   发展   推进   振兴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