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最新农机信息: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农机新产品,二手农机,农机补贴目录,农机价格查询,农机报价大全,更多农机资讯请查看:农机资讯

  农机大全网(nongjidaquan.com)今天给各位分享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3、重庆“巴掌田”里谋“粮”策

4、重庆“渝快助农贷”已发放贷款1.7亿余元

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74日,记者从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获悉,重庆8个农产品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至此,全市共有102个农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发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做好‘土特产’的重要抓手。”重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重庆市遵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决策部署,按照“增总量、强品牌、重宣展”的思路,高质量推进重庆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暨特质农品登录工作。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27个区县的94个产品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授权企业299家,规模423805公顷、年商品量699万吨,63个产品被收录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消费指南》。

  记者了解到,此次入选的8个农产品分别是:璧山葡萄、城口核桃、开县锦橙、江津枳壳、朱沱龙眼、彭水晶丝苕粉、南川米、南川玄参。

  “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把江津枳壳打造成质量优、药效佳、口碑好、影响大的道地药材品牌。”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江津枳壳有上百年种植历史,现有面积1.56万亩,年产干枳壳2100吨。下一步,该区将改造老化果园7000亩,新建标准化枳壳基地1.5万亩,建设庭园式枳壳基地2.5万亩。

  据悉,全市入选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正参加“名特优新中国行”推广活动,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支持下,全面助力“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宣传和产销对接。

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重庆“2018经济圆桌会议”敲定:持之以恒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资料图

近日,由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重庆市农业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联合发起的“2018经济圆桌会议”在重庆雾都宾馆召开。

会议专题研究探讨了重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问题。为化解重庆丘陵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制约瓶颈,稳步提高重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助推重庆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支持。

会议探讨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从重庆市自然资源禀赋、农业机械产学研推管状况、盲目追求“以机适地”谬误、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和农村劳动力短缺现状深度分析了制约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客观因素;

二是对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突破丘陵山区小块耕地限制,提升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与路径进行了剖析探讨;

三是从顶层设计、项目设置、土地承包机制以及资金政策配套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宜机化整治的常态化办法和举措。

会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以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作为土地宜机化改造的重点,在“两区”1250万亩范围内全面规划实施符合技术规范的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

二是借鉴日韩台地区经验,充分吸收和综合农机、农艺、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相关标准和办法,结合重庆实际,科学地制定土地宜机化整治规划;

三是以财政性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及金融等多方加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土地宜机化整治;

四是认真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现状,借鉴成熟经验,完善现有确权发证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方法,为大规模土地宜机化清除土地权属障碍。

大家一致认为,应把土地的宜机化整治作为重塑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实现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的长期战略,坚持科学规划、集中实施,坚定不移、持之以恒推进丘陵地区土地宜机化整治。

重庆“巴掌田”里谋“粮”策

重庆“巴掌田”里谋“粮”策

  春回大地,巴渝渐暖,在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的蔬菜试验田,熬过了寒冬的萝卜缨绿意盎然。

  “这是我们新培育的‘甜梨’品种,不仅长得像梨,口感也像梨子一样甘甜清脆。”重庆市农科院研究员、蔬菜专家陶伟林从试验田里随手拔出一颗形似香梨的萝卜,邀请记者品尝。

  重庆地处丘陵山区,土地高低不平、零碎分散,这是重庆粮食生产上的一大瓶颈。随着一批批科技专家助力和先进技术研发,越来越多类似“甜梨”这样适宜本土栽培的改良蔬果、优质粮油端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实现了在向土地要粮的同时,也向科技寻粮。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写入“树立大食物观”,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庆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立足山地资源禀赋,通过创新改良品种、菜粮套种、林下套种、品牌打造等,在“鸡窝地”里谋“粮”策、“巴掌田”上出实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探索出丘陵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技术赋能育出“金种子”   

  重庆市耕地2800多万亩,分布在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区,户均不足5亩。全市15度以上坡耕地占39%,单块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耕地分散在3处以上农户占比高达60%。这样的条件,如何在“鸡窝地”“巴掌田”上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摆在重庆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为此,重庆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推动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立足丘陵山区实际,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品种培优是关键。重庆在“良种化”上下功夫,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深化育种联合攻关,高标准建设种业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突破性地方优势新品种。

  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日前举办的“2023年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自主研发的32项科技成果以及精制大米、食用菌、甘薯、辣椒等134种科研成果展品,见证了农业科技“重庆制造”发展成就。

  以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市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黄桃翠为带头人的重庆油菜创新团队深耕油菜品种繁育,培育出的“庆油”系列品种曾两次刷新国内冬油菜含油量最高纪录,让种植户实现了“两碗菜籽一碗油”的梦想。“庆油”系列品种在长江流域主产区推广3000多万亩,以年600万亩量速度增长,创经济效益100亿元,为全国油料保供作出了重庆贡献。   

  套种种出“金饭碗”   

  3200余万市民要端牢饭碗,还要盛满好粮,面对山多地狭的现实,重庆如何念好“稳粮经”?没有新思路,就会为地犯愁。

  “种好了,年产辣椒120吨左右,可实现净收益10万元。”在石柱县西沱镇南坪村辣椒地里,村民一大早就忙活着。

  村党支部书记谭海林脸上堆满了笑容:“这种菜粮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举多得。”

  2022年,石柱县引进“石辣5号”,在青龙嘴组发展种植的100亩辣椒喜获丰收。如今,石柱县采取“椒粮(菜)共建”方式扩种辣椒,打造1000亩以上辣椒示范基地两个,以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实现大发展,种植规模达到12万亩以上,实现综合产值6亿元。

  一片田当两块地使,重庆在粮经轮作、种养循环、农林融合上不断挖掘潜力,提高亩产与收益。云阳县泥溪镇泥溪社区柑橘产业园实行林下套种中药材、菊花、水果等多种间作套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作物间的互补,水肥多用,一地多收,还促进作物增产,农民增收。村民通过林下套种菊花,亩收益约5000元,比传统种植模式收入提高了1倍。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大力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实现“改地适机、改地适种”,推行粮菜、粮油等轮作近1000万亩,发展畜沼果(菜)等种养循环养殖场2.5万个、稻渔综合种养40万亩,开发低效林地,发展油油茶、笋竹、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1728万亩。   

  山坡坡变成“金窝窝”   

  加快推进经济作物高质量发展是贯彻大食物观、适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也是当前破解耕地等资源约束、统筹粮经发展、提升经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重庆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在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打造创新链、增强特色产业竞争能力上下足功夫。

  春光正好,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林下田间一片忙碌。“以前,村里荒山多、田太瘦,一般作物难以存活。”村民老李说,从2013年开始,该村探索石漠化治理,开始发展脆李产业。到2022年,全村2276亩土地有2090余亩都种上了脆李。

  “全县现有巫山脆李30万亩、柑橘20万亩,如果在林下套种豌豆、胡豆、红薯、油菜等矮桩农作物,就能增加粮油种植面积至少1万亩以上。”巫山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道。

  利用山地资源环境呈现多样性的特征,重庆根据地域特性采取“多品种”发展。比如奉节,低山布局脐橙,中山布局油橄榄、小水果、蚕桑,高山布局中药材、蔬菜、烟叶,产业结构因时因地不断优化升级。

  而与之配套的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体系。推动预制菜、火锅食材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600亿元;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成产地保鲜设施1219个;加快推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盟等平台建设,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实施14个创新项目,产学研推一体化加快形成。   

  巴味渝珍擦亮“金招牌”

  如今,“巫山脆李”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它的成功,是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立足乡村现实基础,着眼产业发展增长潜力,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狠抓特色产业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进一步提升产业质量效益。

  2022年12月14日,“双凤李”成功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合川区又一张新名片。而此前,“合川桃片”成名已久,是重庆农产品公共品牌“巴味渝珍”里的重要一味。

  以“巴味渝珍”为龙头,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基础,各区县农产品品牌以及企业品牌,灿若繁星。巫山脆李、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生猪……重庆建立起覆盖山地特色农业全品类的品牌体系。

  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产业。重庆立足于乡村现实基础,着眼各地产业发展增长潜力,集中打造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区、长江上游榨菜优势产区、北纬30°柠檬优势产区、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道地药材优势区等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截至2022年底,“巴味渝珍”累计授权主体达292家,授权产品701个,全市“土特产”基本摆脱了有质无牌困境。形成了水果、茶叶、蔬菜、大米、禽蛋、休闲食品、调味品、中药材及水产类、肉类等十大品牌系列,涪陵榨菜、奉节脐橙优势特色品牌价值分别达到315.92亿元、182.8亿元。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刘贵忠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牢记“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实施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行动,高标准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种业创新平台,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食物消费多元化的新需求。

重庆“渝快助农贷”已发放贷款1.7亿余元

重庆“渝快助农贷”已发放贷款1.7亿余元

  3月3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乡村振兴局获悉,重庆“渝快助农贷”已发放贷款1.7亿余元,帮助700多户农户发展壮大产业。?

  3月30日,巫溪县上磺镇高家村桐顺依林养殖有限公司猪场内,公司负责人袁祖军正同工人打扫猪舍,迎接即将引入的100来头猪仔。?

  袁祖军的猪场有1000多平方米,生猪存栏量近500头。为了扩大产业规模,他曾到多家银行申请30万元的贷款,但均因为缺乏有效抵押物而未能成功。今年初,帮扶干部为他介绍了一款金融产品——“渝快助农贷”,给他的猪场带来了发展转机。?

  “渝快助农贷”是市乡村振兴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和重庆农商行联合推出的一款惠民助农贷,为农户提供“30万元以下、5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的生产发展资金。?

  “30万元贷款,从申请到放款仅用了两天时间。”袁祖军说,这笔资金用于购买100余头猪仔以及猪饲料,预计能增收25万元。?

  “推出‘渝快助农贷’,主要是弥补过去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不足。”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农业发展一般在5年左右才有收益,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还款期限为3年,与农业发展周期不匹配。此外这种信贷产品最高只能借贷5万元,无法满足农户扩大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且贷款人群仅限定于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为此,2022年7月重庆推出了“渝快助农贷”,贷款人群覆盖有产业发展需求的农户,贷款金额最高达到30万元,且还款期限为5年。自产品推出以来,重庆已在全市38个涉农区县开展“渝快助农贷”工作试点。?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做好贷款农户贷前审核、贷中管理、到期催收、风险防范等工作,强化区县、乡镇、村三级金融服务管理团队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渝快助农贷”相关政策进行多点宣传,帮助更多农户发展壮大产业。?

标签:重庆   发展   农产品

广告咨询:18215288822   采购热线:18215288822

声明:农机大全所有(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56325386@qq.com 删除。

载注明出处:http://nongjidaquan.com/news/276332.html